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茄諒铝苏蚬牡粘ぷ樱月郊依此低且患笙彩拢凰氖茄昭宸⒚鞯氖裁创蚬然坏患侨肓耸分荆一孤舫隽颂旒郏嬲拿铡
“这么说起来,陆家的喜事确实不少,还有呢,听说陆家大公子这次和谈功劳也不小,皇上一高兴啊,兴许还得奖赏陆家呢。”说话的是中书省右相王实修夫人。
昨日陆呦回京,从宫里出来后,皇上先把三位丞相招进宫开了个小会,因而王夫人多少听丈夫念叨了几句。
王家之前一直不怎么待见颜彤,是因为知道颜彧的事情后对颜家的家风颇为不满,可是后来见颜彤成亲后一直和丈夫驻守北地,没有抱怨也没有不满,一心相夫教子,且还为王家生下第一个嫡长子,因而王实修和王夫人心里的那点不满也就渐渐消失了。
再有,那年颜彤回京,王家长辈们见颜彦不但亲自上门探视颜彤且还专程为颜彤接风洗尘,颜彤离京时又专门为她饯行,他们也就知道之前误会这个儿媳了,颜彧的事情和颜彤没有关联,否则,以颜彦的性格,肯定也不会待见颜彤的。
而颜彦的本事他们都见识到了,上次颜彤回来,颜彦就送了不少东西给颜彤,除了衣料首饰还有不少新式种子,听儿子说,颜彤在大名那边也买了不少荒地雇人种植棉花和山薯,这些棉花全部卖给了颜彦,姐妹两个说是要开什么作坊。
因此,王夫人便想向颜彦卖一个好,所以才特地提到陆家大公子,暗示大家陆家的战功陆家的奖赏很大程度是借了陆呦的光,和陆端陆鸣关联不大。
“哦,和谈结束了?”有人问了出来,毕竟昨日进宫的只有三位丞相,大部分人还是不清楚这个消息的。
因着问话的人看向的是颜彦,颜彦只好笑着回道:“说是结束了,具体事宜还得等皇上旨意。”
颜彦这么一说,王实修的夫人意识到自己错了,因为她提前把消息透露出来了,显见得是丈夫把朝堂的事情提前告诉她了,而她又跑到太后面前来显摆了。
真要追究起来,这绝对是一个不小的错,因为皇上还没有正式颁诏呢,万一中间又有什么变化,岂不令皇上作难?
………………………………
第六百五十二章、私心
其实,颜彦是故意这么说的
她自然听出王实修夫人是在向她卖好,只是她很不喜欢这两口子,太过势利不说,也喜欢仗势欺人,颜彦也是在颜彤嫁进去之后才知道,王家果真有一个弱智儿子,是王峥的哥哥,当初王实修就是想逼周婉嫁给这个傻子。
至于这人傻到什么程度,颜彦倒是不太清楚,估计是要比当年陆呦严重,因为颜彤说王家并不想承认有这么个儿子,也不许他出来见人,被关在乡下的一座庄子里,颜彤也没有亲眼见过,她只是偶然听丈夫的奶娘提了一嘴,想再问时对方死活不肯说。
因着这件事,颜彦委实看不惯王家的做派,所以才想着给对方一个钉子。
可惜,兵部尚书赵平的夫人一向和王实修夫人交好,见此忙把话接过去了,“阿弥陀佛,总算不用再提心吊胆了,总算可以过上安稳的日子了,说起来还是百惠郡主的命好,自己能干,嫁的男人也有本事,又不肯纳妾,两口子一心一意过日子,我们呀,是羡慕不来的。”
“可不是,还得说是皇后慧眼,给做的好媒,我记得真真的,那是在太后寿宴上,皇后给赐的婚。”有人笑道。
“罢了,这个功劳可跟本宫没有关系,还得说是百惠郡主自己本事,会调教人,难怪老人们常说福德福德,一个人的福气啊是跟她的德行相匹配的。”皇后笑着摆手说道。
颜彦见这个话题有点敏感了,也帮着岔开了。
因为当初皇后赐婚是私心作祟,怕颜彦缠着太子,所以才迫不及待地逼她下嫁,这是谁都明白的事情,这个场合说这种话,皇后心里能舒坦?
再有,皇后偏偏又提到什么福德,不管这话有没有隐射颜彧的意思,但太后和朱氏以及在场的人肯定会多想的。
颜彦虽是来看热闹的,可绝对没有给太后添堵的意思,尤其是一个大年初一。
好在接下来的话题比较安全,有人问起了颜彦家新出的袜子和手帕,趁这个机会,颜彦说自己打算开一家大一点的作坊,专门做袜子和手帕,因此,家里有棉花的可以卖到她的店里,想种棉花的,她可以免费提供种子和种植方法。
从棉花又说到了打谷机,接着又说到藕粉说到牛乳说到了蛋糕,主要是大家都对颜彦好奇,想知道这几年她究竟挣了多少钱,别的不清楚,但那个打谷机她们大致有个数,还有那个蛋糕店和饭庄,生意好得不行,城里都开了好几家店了,还有那个绣庄和绸缎庄,也是独一家的货,生意也比别家要好。
此外,她们知道颜彦的庄子也有十来个,还有两个特别大的,是由荒山改造的,因此,她们随便一估算,颜彦每年的进账至少在三四万贯以上。
这可不是一笔小数,要知道,她们这些正经的世家大族一年的进账大多也超不过两万贯,可她们的开销却比颜彦大多了,一大家子的各种开销和人情礼往,一年下来也结余不了多少。若是这一年再做一场婚丧嫁娶的好事,得把好几年的结余填进去。
因此,大家都想着跟颜彦套套近乎,看看能不能也跟着受点益借点光什么的,毕竟颜彦挣钱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据说她现在又瞄上了什么海外贸易,正预定商船呢。
退一步说,即便生意场上借不上光,可和颜彦走近些肯定没坏处,谁不知道,皇上对这两人是越来越看重了,没看陆呦一从战场回来就硬塞一个云麾将军给他,就这,陆呦还不想干呢。
这不,没几天,又封他为钦差特使,风头早就越过了镇国公世子陆鸣,兴许啊,这次和谈回来,皇上还得给升官呢。
还别说,这些女人们在慈宁宫里叽叽喳喳地追问颜彦时,外面的紫英殿里也是一片嘈杂。
原来,皇上提出要往北地燕云十六州派文官武将,因着人数太多,一时难以从现有的官员中抽出这么多人来,所以三位丞相的意思不如干脆加试一届恩科选拔些人才,文举武举同时进行。
所以今日的朝拜被临时改成了朝会,商讨的第一个议题就是加不加恩科。
令李琮意外的是,这个议题几乎没有什么疑议就通过了,在场的文武百官几乎一边倒地赞成,这样的场景自李琮亲政以来并不多见。
李琮略一思忖,明白这些官员们是怕抽到自己人头上,尤其是这些武将世家,这些人谁家里没有几个儿子,可谁也不舍得把自己儿子送去北地,条件艰苦还在其次,怕就怕万一哪天契丹反悔,趁大周不备来一个偷袭,这责任可就大了,一个弄不好就得把命交代了。
因此,加试恩科是最理想的,左右这些学子们还没有进入官场,对他们来说,能进入仕途才是目的,条件艰苦点怕什么!
李琮倒是也同意加试恩科,可加试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的,这件事操作起来最快也得小半年,因此,李琮直说了,需要先派几个人过去主持日常事务,总不能一直没人主事吧?
询问了半天,见没有人答应,李琮正要开口钦点时,陆鸣站了出来,“启禀皇上,臣愿意替皇上分忧。”
没办法,陆鸣不站出来也不行,因为皇上的目光在他身上停留了三次,他还能看不出对方的意思来?
再则,陆鸣本来也打算出去躲个几年,正好避开家里的这段非常时期,只是这样一来,他有点对不住一向疼爱他的祖母,也对不住对他寄予厚望的母亲。
他一开始的犹疑也正是为此,没想到皇上正好替他做了决定,倒是省的他为难。
“哦,镇国公世子愿意前往,好,很好,不愧是立专的儿子,知道替朕分忧,忠心可嘉,勇气可嘉,朕没有看错你。”李琮对陆鸣的识趣也很满意,也省的他为难。
毕竟陆鸣也刚从前线回来,陆端还在前线呢,这个时候他再钦点陆鸣去镇守边关貌似有点说不过去,因为历来很少有世家嫡子驻守边境的,除非是战时需要。
………………………………
第六百五十三章、封侯(一)
还别说,陆鸣这京城第一公子的名号真没有白叫,他这一带了头,很快又有几位世家公子响应了,第一个便是朱晋,接着是吴哲等。
见有好几位世子主动站出来,徐良兴也站出来替自己儿子徐钰报名了。徐钰上届恩科中了个进士,正在翰林院研习呢。
正常情形下,这些进士都等着三年实习期满后再行考核,优秀的可以继续留在翰林院或三省六部,其余的一律外派。
既然是外派,还不如趁这个机会直接去北地做官,既解了皇上的难又提前进了官场,何乐不为?
徐良兴一报名,陆陆续续又有几名官员报名了,有文官,也有武将世子什么的,大家也想明白一件事,左右也是去历练一段时期,过不了多久就能回来的,辽国即便要撕毁和谈条约也不会这么快,而他们说不定过个两三年一考核,皇上一高兴,也跟着陆呦似的擢升呢。
说到擢升,大家很快想起了还缺一个人,那个口口声声说要替皇上分忧的人这次居然没有动静,有人觉得不对劲了,低声交流起来。
陆呦见大殿上交头接耳的,很快有人把目光投向了他,倒是也猜到他们准是在攀扯他呢。
可他是真不想再去了,颜彦又有了身孕,生陆初时他就没有陪在身边,这次再不陪着说不过去了,还有,他还想参加科考呢,想通过科举入仕,他走了,还怎么参加科考?
正为难时,李琮开口了,“就这么定了,三月份加试一届恩科,选拔几个可用之人,这事着礼部拟定。还有,上届恩科的进士一律放出去,先派三年的官,考核优等的可以酌情回京或擢升。武将就由在场的诸位公侯世子担任,交由镇国公世子统领,跟着陆世子好好历练历练,若无特殊,也三年后回京。”
陆鸣一听这话明白上当了,他是想出去转一圈,可也没打算去三年啊!三年期间谁知道会发生什么,祖母还能等他三年吗?妻小又怎么办?
可话已经说出去了,自是没有反悔的道理,不过陆鸣脑子反应快,想到了个主意,冲朱晋示意了一下,随后站出来说道:“启禀皇上,臣这点微末本事哪做得了统领,还请皇上另派高明吧,臣愿意跟着大家一起历练。”
话音刚落,朱晋站了出来,“启禀皇上,臣举荐一个人,陆将军用兵如神,精于各种排兵布阵,也精于各种器械制作,说到统领一职,臣觉得陆将军再合适不过了。”
“说到陆将军,朕差点把他忘了,这次能签下这份和谈协议,陆将军功不可没,还有,我们能收回燕云十六州,陆将军更是功不可没,足以载入青史。来人,拟旨,赐封陆呦陆将军为平燕侯,世袭罔替。”
李琮的话音刚落,台下很快响起了嗡嗡声,紧接着,辅国公王硕站出来反对了,“启禀皇上,我们这些开国公侯当初帮着太祖皇帝南征北战,历经千辛万苦才博得这么一个封号,可陆将军这才上战场几年时间?且收复燕云十六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