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庶门风华-第2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不,皇上一来就看到这迷宫模子,接着又发现这活塞喷筒,这些还不够,还想着要检查一下陆衿的玩具,说白了不就是想看看能不能有点别的什么启示。

    可从另一个角度说,皇上倒也不失一个礼贤下士的明君,因而,颜彦也就不忍再责怪他什么了,自古帝王哪有不自私的?可又有几个帝王能做到像李琮这样动不动就往臣子的家里跑的?

    不过说到这,颜彦倒是明白了一点,这个时代的皇帝似乎没有她从电视剧里看到的那些大辫子皇帝权力大,言论相对来说还比较自由,虽比不上唐朝那么开放,但至少也没有什么文字狱。

    还有一点,朝堂上左右丞相和御史的话语权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大的,颜彦曾经听颜芃说过一件事,说是当年左相温文山为了反对一项提议,当场和李琮吵了起来,最后因为中书省的王实修也站在了温文山这边,这项提议最后愣是没有通过。

    半个多月后,事实证明皇上是错的,温文山是对的,李琮非但没有给温文山小鞋穿,反而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向温文山赔礼了。

    从那之后,朝堂上的气氛一直很活跃,基本是畅所欲言。

    当然了,想故意给皇上难堪使绊子的人也不是没有,但李琮也不傻,拿这样的人来杀鸡儆猴最好不过了,因而,几次较量之后,这种人也就逐渐歇了心思。

    再说了,还有御史在呢。

    这么一想,颜彦也略略放松了些,和皇上说起了这个活塞式喷筒的几点想法,左右她也有出处,她又不是没有看过那些军事器械书。

    不过弹簧一事颜彦到底还是没敢说出来,这个有点太匪夷所思了,她还得好好斟酌斟酌。

    正说着时,青釉把陆衿的那些玩具抱过来了,可巧陆呦也进门了。

    待陆呦行礼完毕,颜彦笑着把他推到了皇上面前,“夫君,皇上对的手工有兴趣,还是来和皇上讲解吧,我去后面陪陪皇后和太子妃嫂嫂。”

    李琮听了这话点点头,在他看来,陆呦要比颜彦单纯多了,想了解点什么,直接问陆呦比问颜彦的效果好多了。

    这不,颜彦一走,李琮就拿着这活塞喷筒问起陆呦来,他想知道究竟是谁第一个想到这东西的,这对他来说很重要。

    如果是颜彦的话,说明颜彦肯定藏私了,她肯定知道具体的做法或者说她见过这东西,只是迫于外界的压力不敢直接说出来。

    反之,如果是陆呦的话,这项工程则有得磨了,没个一年半载估计也研究不出来。

    谁知陆呦听了这话,既没说是颜彦也没说是他,而是走到书桌上翻出了一本书,然后找到其中一页,书里介绍一种暗器的发射方法,用的就是活塞原理,利用活塞的推动把一排毒针发射出来。

    此外,还可以在管子里装上毒药或毒粉什么的,同样也可以利用活塞推出来,这样能打击到更远更多的人群。

    其实,当时颜彦和陆呦一提这个喷筒,陆呦便想到了这个机括,只是他和杨师傅一说,杨师傅觉得这个力道太大,不适合一岁的孩子玩,因而才做出了用绳子轻轻一抽就可以带动的机关。

    可那样也有弊端,那就是带不动太重的东西,也喷不出多远,因而,他才在颜彦的提示下又做起了这个活塞式的喷筒,就是想看看究竟哪个的力道大。

    李琮见书上果真有这种东西,倒是没再追问什么,而是拿起了青釉送来的几样玩具,七巧板、华容道和九连环他见过,因而很快就放一边了,可这一个个的大圈套小圈的又是什么?

    陆呦见皇上拿着颜彦画的图纸做的玩具拆解起来,解释道:“回皇上,这是从九连环和鲁班锁套用来的一种玩具,其实,它并不适合小孩子玩。”

    陆呦之所以特地言明不适合小孩子玩,说因为他发现皇上貌似被难住了,这就有点尴尬了。

    一旁的李穑见了,忙用手里的一个带机括的盒子换下了李琮手里的鲁班锁,“父皇,看这个,这个可以弹出来。”

    李琮见盒子上面有一个按钮,一摁按钮,盒子从里面弹开了,于是,他很快放下那串鲁班锁,拿起了这个盒子,他现在对所有可以弹出来的东西都感兴趣。

    可惜,这个盒子的机括很简单,李琮一看就会,因为它用的是跷跷板的原理。

    放下盒子,皇上问起了工部的进展,随后又有意无意地问道:“这些书彦儿也看过?”

    陆呦见皇上指的是关于奇门遁甲一类的,便摇摇头,“娘子看过军事器械类的书,也对兵法兵阵有兴趣,不过她说,战争不是纸上谈兵,不是生搬硬套,要结合天时地利人和的诸多考量才能制定出便捷有效的作战方案。”

    “哦,她怎么会无缘无故说起这话?”李琮对这个话题感兴趣了。

    陆呦倒也没多想,便把颜彦曾经考问过他的两桩战事说了出来,一个是京城被围,一个是颜芃的两次遇袭。

    李琮听了这番话沉吟起来,第一个问题颜彦也问过他,当时他没有答出来,因为他觉得这种情形不太可能会发生,觉得颜彦未免有点太杞人忧天了。

    不过事后他倒是认真思索过这种情形,同时也问过一些武将,他们的回答和陆呦的大同小异。

    也就是说,那些武将们考虑到的,陆呦和颜彦也考虑到了,而且这两人还比他们多考虑了一点,那就是粮食。


………………………………

第四百六十九章、不傻

    李琮也是听李穑说过,陆呦做这个迷宫模子是想在庄子里建一座迷宫,用来堆放粮食。

    为此,李琮这才意识到,颜彦之所以问那个关于京城被围的问题压根不是什么心血来潮或者杞人忧天,而是真的担心这一天会到来,并开始尽自己的能力来做一点先期准备工作。

    这就令李琮不解了,同时也令他忧心了。

    尤其是目前的局势,他本无意和西夏蒙古对上,之所以接受女真的结盟,为的也不是什么野心,而是想把燕云十六州拿回来。

    可现在倒好,他把自己,不对,他把大周逼进了一个两难的境地,不但燕云十六州没有收回来,相反还丢了三个州,而这只是开始,并不是结束。

    因而,李琮着实忧心起来。

    为此,这个时候的他特别希望有什么新奇的军事器械可以帮上他,这也是他对陆呦送来的喷筒寄予厚望的缘故,有了这种厉害的火器,他才能对付这些马背上长大的外夷。

    “你们就是因为担心京城被围所以才想在庄子里做一个迷宫来保护那些粮食?”李琮试探地问道。

    陆呦点点头,不过很快又摇摇头,“倒也不单单是这样,娘子说,遇上灾年也能防止那些流民或盗匪。”

    “你的意思是你也读过这些兵书?”李稷插了句嘴。

    “太子哥哥,彦儿姐夫正经读过不少兵书呢,连彦儿姐姐都自叹不如。”李穑替陆呦回道。

    “你还好意思说这个,你瞧瞧你这些年都做了什么?”李琮给了李穑一个鄙视的眼神。

    李穑倒是也不生气,嘿嘿一笑。

    李琮见此把目光收了回来,看着陆呦问道:“既然你读过这么多书,为何之前你的功课还让彦儿指点呢?你们两个,究竟谁的才学丰富?”

    “回皇上,小的虽读过不少书,可大部分只是囫囵吞枣,并不曾真正理解其中要义,只是为了排遣时间才读的,娘子不一样,娘子是在先生提点下读的,不懂的还可以问别人,小的那些年不会开口说话,也没处问去。”陆呦虽不明白皇上的用意,倒也说了实话。

    “你的意思是这些器械什么的也是彦儿提点你的?你看不懂书上的内容和图纸她都能看懂?”李琮继续问道。

    这话倒是令陆呦警觉起来了,很快,他也想起了妻子的特异之处。

    之前的颜彦是什么样子他虽没见过,但他清楚一点,颜彦身上肯定有什么秘密,否则,皇上也不可能一而再再而三地纡尊降贵跑来明园。

    他才不相信皇上是真的看重这份亲情呢,若果真如此的话,当初皇上也不会逼颜彦嫁给他了。而且,倘若当初颜彦有现在这般受宠,朱氏也决计不会出此下策去算计她,一方面是不敢,另一方面是没这个必要。

    一念至此,陆呦改口了,“这些不是,有的是我自己琢磨的,我从小就会做手工,没人陪我呆着,我自己一个人做手工玩,有的是我后来自己学的,杨师傅也教了我不少。”

    李琮一听是跟杨师傅学的,顿时失望起来,杨师傅研究了二三十年的投石机改良也没见多大的成效,还不如陆呦一个新人呢。

    不对啊,他都不如陆呦一个新人,说明还是有人提点了陆呦啊。

    “说到杨师傅,朕仿佛听说这次的投石机改良你功不可没,你们两个,到底是谁提点的谁?”李琮摆起了皇上的架势,说话的语气也正式了很多。

    果然,陆呦一听这“朕”顿时蒙了,忙不迭地跪了下去,“回禀皇,皇上,图纸是,是小的改的,娘子说,说要另辟蹊径,有时候,有时候经验丰富也,也,也不一定就是什么好事,经验丰富头脑,头脑就容易固化或僵化。”

    李稷见陆呦说话又口吃了,猜到他准是又紧张了,忙看了父皇一眼,收到父皇的示意,他上前扶起了陆呦。

    “妹夫快些起来,这是在家里,不是朝堂,不用害怕,皇上就是太忧心前线的战事了,所以才迫切需要新式的或改良好的军事器械,你没上过前线,怨不得你不清楚,契丹和西夏人都善骑射,他们的骑兵实在是太厉害了,我们的士兵大多要靠两条腿走路,只能在器械方面取点巧了。”

    “回太子,小的明白,小的会尽力的。”站起来的陆呦说话顺畅多了。

    “也罢,今日是小东西的周岁宴,我们不说这些了,来人,去把寿面端上来,我们给小东西添点福气再走。”李琮吩咐道。

    门口的太监听了自去找人。

    颜彦听到青秀来回话时正和皇后、太子妃、晋阳大长公主、武安王妃等一干女眷说着山薯粉和藕粉的事情。

    原来,去年颜彦做了一点山薯粉和藕粉给宫里以及几位相熟的长者送了去,有人吃出好来了,便向颜彦开口询问。

    当然了,她们也都听说颜彦把山薯都捐了的事实,可不是还有莲藕吗?

    莲藕可不是什么稀缺东西,不说乡下,就在座的这些人家的后花园里谁家没个荷园?

    可问题是她们谁也不会这手艺啊?

    因而,有人提议颜彦干脆开一个藕粉铺子,既方便了大家也给颜彦找了一条财路,岂不两便?

    颜彦听了这话倒也动心了,因为这样一来,可以带动京城附近的莲藕种植,别的不敢说,至少是给一部分人找了一条生路。

    正说着时,青秀来了,得知皇上要吃寿面,颜彦忙吩咐了下去。

    一刻钟后,颜彦把这些女眷们也领到了花厅,今天的菜式是她亲自安排的,待大家落座后,颜彦站了起来,走到了场地中间,举杯说道:“今日适逢小女周岁,惊动诸位长辈和亲友拨冗前来,晚辈深感不安,为表谢意和歉意,晚辈决定把今日所得之贺礼,每家留存一样以作纪念,其余的晚辈拿出去寄卖,所得款项全部捐给朝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