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庶门风华-第2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孩子,跟婶子还客套起来了,你虽不是我生的,可到底也是我带大的,我知你忙,便想着先给你预备出来,左右我和彤儿闲着也是闲着。”马氏一边说一边拉着颜彦上下打量起来。

    “娘,大姐好像又变漂亮了,脸上水嫩嫩的。”颜彤说完趴到了颜彦身上,伸手摸了摸她的脸。

    “三妹也更漂亮了,告诉大姐,最近有没去参加什么集会?”颜彦也摸了摸颜彤的脸。

    颜彤今年十四岁,也该到说亲的年龄了,所以她才有此一问。

    “大姐,你可真会问,昨儿就是吴斳的生日,我们还说起你来呢。”颜彤挽着颜彦的手走到炕沿前,扶着颜彦坐了下来,随后和颜彦说起了聚会上的事情。

    颜彦这才知道,虽说之前她种植的红米稻产量并不高,亩产才二百八十斤,还不如普通水稻呢,可她毕竟种植成功了,而且这个产量比李琮预计的高,为此,李琮在朝堂上又开口表彰了颜彦,且还特地命司农司的官员在史志上为她记下了一笔。

    消息传出来,整个京城又沸腾了。

    闺阁女子上史志的本来就极少,而因为农作物被史志留下一笔的估计也就是颜彦了。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我怎么没听说?”颜彦有点不太相信。

    八月初一她还进宫给太后和皇上送了一斗红米稻,这才几天,居然传出她的名字上了史志?

    这么大的喜事皇上为何没有打发人来告知她一声?

    “瞧这孩子,高兴傻了吧?也就是昨天的事情,你叔叔下朝回来都高兴傻了,本来说要来看你,结果临时几个清客把他找了去,说是有什么急事。”马氏看着颜彦的呆样,摇摇头,笑了。

    “这件事其实并不难,只是别人没有想到而已,也不算是特别吧?”颜彦觉得有点夸大了。

    其实,她不知道的是,她也是误打误撞的。

    因为她拿到这红米稻的时间偏晚,所以下种的时间也偏晚,可巧她就用温水稍稍浸泡了三天,就因为多了这一个浸泡过程,这红米稻才发芽了。

    原来,这红米稻的壳比一般水稻的壳稍硬一些,本身就需要温水浸泡,而且颜彦播种的时节偏晚,这个温度、湿度什么的正好和南越那边播种的季节大致对上了,因而这红米稻算是种植成功了。

    而之前的人种植红米稻,是和普通水稻一起下种的,那会天气还有点凉,尤其是夜间温度低,又没有经过浸泡,所以种植不成功也是必然的。

    据说也有种植成了的,不是产量低就是稻谷是瘪的,没有什么意义。

    而这次颜彦的亩产达到了二百八十斤,比一般人种植的小麦产量还高,也就难怪李琮高兴了。

    “大姐,这叫会者不难,难者不会,你比绝大多数人都聪明,所以在你眼里就几乎没有难的,可对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想做好一件事有时比登天还难。”颜彤噘嘴说道。

    “哦,不知三妹想做好什么,说来大姐听听,看看大姐能不能帮上你。”颜彦一边说一边用牙签扎了一块西瓜递给她。

    她方才听马氏的意思,那些小孩衣服里有不少是颜彤做的,还有,颜彤知道她有孕在身,做不了力气活,还给她做了两双鞋子来,一双薄的一双绵的,看得出来,用心了。
………………………………

第三百七十章、盘旋

    原来颜彤嘴里的难事就是看账目,这些日子她跟着马氏学着打理中馈,马氏教她看账本,谁料她一看那些数目就头晕。

    偏偏马氏有感于颜彧的平庸,加强了对颜彤的管制,因而颜彤也是苦不堪言。

    “这个也不难的,改天你来,我教你一套记账方法,算完帐一目了然。”颜彦说道。

    “真有这样的法子?”马氏问。

    她也是发愁,颜彤和颜彧一样,看到数字就头晕,两人都对管家理财没有兴趣,都喜欢那些不切实际的风花雪月的东西,可那些东西压根没法帮她们撑起一个大家族。

    颜彧就是最好的例子。

    “说到这,彦儿,我记得你那会也不喜欢摆弄这些东西,怎么一成亲就会了?”马氏问道。

    因为印象中,她好像没有特别教过颜彦什么,都是和颜彧颜彤一起捎带着教的。

    “青碧姐姐教了我一些,青禾青苗也会,成亲后,我又逼着自己去学了些。”颜彦回道。

    事实也是如此,颜老夫人走的匆忙,没来得及教原主这些俗务,但是青碧那会大了,她管着原主身边的财物,跟着老夫人学了不少,后来她要成亲了,又教会了青禾青苗。

    马氏一听是青碧教的,没再怀疑什么,因为她清楚去世的婆母是一个相当精明也聪明的人,从当年颜彦生母的嫁妆一事就看得出来,嫁妆她打理,每年挣的银子交给孟家收管,如此一来,既保全了颜彦的利益又令孟家挑不出错来。

    可惜,那会她还年轻,体会不到这些,早知如此,她也把颜彧颜彤交给老太太带,说不定颜彧也会像颜彦一样聪明能干呢。

    因而,马氏一听颜彦要教颜彤记账方法,忙笑道:“何必改天,不如就今日吧,正好我也跟着学学。”

    这点小要求颜彦还是可以满足她们的,因而她命青釉把她的家用账簿取来,同时也取了一支炭笔和几张白纸来,颜彦先给她们看了自己的账簿,她的账簿是分类记账的,表格是自己设计的,每个月汇总时都有合计数目,方便于最后年终汇总。

    颜彦花了半个多时辰给她们讲解如何看帐和如何画表,马氏很快就弄明白了,颜彤还是一知半解的,颜彦只得再给她列了一遍表重复讲解一遍,她才算勉强明白了。

    之后,这对母女也没提别的什么要求,颜彦留她们吃了晚饭再走。

    不过因着载入史志这件事,颜彦放弃了脱粒机的研究,她是怕风头出太大了回头兜不住就麻烦了,因为接下来,她还要做藕粉呢,中秋节要到了,她想给太后送一点别致的东西,藕粉就是其中之一。

    由于之前有过做蕨根粉的经验,藕粉也不算是什么难事,只是颜彦没想到的是,那么一堆莲藕,足足有一百来斤,最后才出来六斤藕粉,貌似太亏了,好在她的目的是要新奇别致,因而也就顾不得这些了。

    她把这六斤藕粉分成了四份,太后、皇上、皇后和太子妃,原本还打算给陆老太太送一份,只能等下一批了。

    这次进宫,颜彦除了带些藕粉,还带了点山薯,山薯还没到正式采收季节,颜彦是试着挖了两棵,一来是看看熟了没有二来是想请太后尝尝。

    此外,棉花开始吐絮了,可惜只有很少的几个,颜彦也把棉絮采下来打算拿去给皇上看一眼。

    因着颜彦的月份不小了,走路确实不像之前轻便,到了慈宁宫之后,太后得知她还得去给皇上、皇后等人送节礼,主动开口打发几个人去把他们请过来。

    皇上和皇后进来的时候,颜彦正在教容姑姑冲藕粉,颜彦做的是桂花藕粉,加了点蜂蜜,直接冲成了糊状,几碗是现吃的,另外又做了一盆则命人拿去放进井水里拔凉,她准备做凉粉吃,加醋加糖,酸酸甜甜的,是夏日最好的凉品,可惜现在有点不太对季节。

    李琮一见到颜彦,没等颜彦跪下去请安,先假意训斥道:“行啊,普天之下,也就你有这个胆子了,居然还敢让我来见你。”

    颜彦忙停下手里的活,对着皇上和皇后福了福身子,“民妇叩见皇上皇后。”

    “你倒是跪下去让我瞧瞧。”李琮瞧了瞧颜彦的大肚子,戏谑道。

    “这就不错了,这么大肚子还出门。”皇后上前扶住了颜彦,没让颜彦跪下去,拉着颜彦在炕上坐了下来。

    “回皇上皇后,过节了,民妇正好做了点新东西,想请几位尝尝鲜。”颜彦说完,容姑姑用托盘端着四碗藕粉放到了炕几上。

    “这是什么东西,这么透明?”李琮端起一碗先问道。

    “上面的是桂花。”皇后认出了洒在上面的小碎花。

    颜彦回说是藕粉,并解释了藕粉的做法。

    “好好的,怎么会想起来把莲藕拿去磨粉?”李琮诧异了,之前的诸多疑问再次在他心里盘旋起来。

    这个孩子究竟是有了什么奇遇,怎么会这么多匪夷所思的东西?

    他倒是有心想好好审审颜彦,可又怕吓到她,万一她被吓坏了又像之前那样藏拙把自己封闭起来,到时损失最大的还是他,谁知道这孩子脑子里还有些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

    这么一想,李琮才按下了自己的好奇心。

    不过这一次话已说出口,李琮也不好收回去,就当是一次随意试探好了,毕竟是新东西,适度地表现出自己的好奇心才是正常的反应。

    “这不想着做点新东西,我也是受了做面筋的影响,面筋剩下的粉晒干后一样可以当面粉用,因而我便好奇试了别的,结果发现莲藕可以做成粉这么吃。”这个说法是颜彦早就想好的。

    紧接着,李琮又问她还试过什么。

    “蕨根粉、绿豆、黄豆,还打算试山薯,可山薯还没采收,不过倒是给大家带了一点来尝鲜,可以蒸着吃也可以煮粥吃还可以炒着吃,我都试过了。”说完,颜彦从自己的荷包里掏出了一枚叠的整整齐齐的丝帕递给了皇上。

    


………………………………

第三百七十一章、又立一功

    李琮见到颜彦递过来的丝帕,笑着打趣道:“怎么会想起来给我送丝帕?”

    “回皇上,丝帕不是送您的,里面的东西才是给您的,您的丝帕呀,还是请皇后娘娘送吧。”颜彦说完冲皇后抿嘴一笑。

    “这孩子,越来越没规矩了,连皇后都敢打趣了。”太后训了颜彦一句。

    “可不,该罚,何止皇后,她连我都敢使唤了。”李琮附和了一句。

    “皇上是金口玉言,不能光说不做,臣妾倒是看看,皇上要如何罚。”皇后摆明了看热闹不嫌事大。

    只是她刚一说完,李琮便打开了丝帕,看到丝帕里包的那几团棉花,他愣住了,主要是他没见过这种东西,也不曾见过丝绵,因而一时没想起来。

    倒是皇后瞅见了,随口问了一句,“这不丝绵吗?”

    太后伸出手来摸了一下,“像,不过肯定不是,丝绵哪没有,还用得着她巴巴地送来?”

    “该不是这就是你所说的棉花吧?”李琮一听丝绵二字,瞬间反应过来了,也激动地用手摸了摸。

    “真不愧是皇上,一下就猜出来了。”颜彦笑了。

    太后和皇后一听这又是颜彦种出来的,忙一人拿了一团细细研究起来。

    “这个做棉袄棉被肯定没问题,也能做纺纱织布吗?”太后问。

    “我找人问过了,说可以试试。”颜彦没敢把话说太满。

    李琮一听忙问起这东西的产量来,得知这只是其中几朵棉铃吐的絮,相当于不到一株棉花的产量,李琮激动了,伸手想摸摸颜彦的头,却发现没够上,只得握住了颜彦的手,“不错,不错,你又立了一件大功,我还得给你记上一笔。”

    “会不会太扎眼了?我怕会引起别人的不满和嫉妒。”颜彦的本意只是想做点实事,改善一下民生,顺便再打击打击那几个害死原主的人,可没敢想流芳百世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