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此外,还有一种可能是老先生并不赞成皇上发动这场战争,因而想借着这些学子们的观点来说服他,毕竟现在纷争最厉害的是契丹和女真,大周完全可以两不相帮,坐山观虎斗,说不定最后还能捡一个便宜什么的。
“好好的怎么把策论带回家来里做了?”颜彦直接问了出来。
“这是先生特地给我布置的课业,说是这次多放了两天假,有四天时间,命人好好琢磨下这篇文章,娘子,我记得你曾经和皇上探讨过关于过这个问题,你再和我细说说。”陆呦摆出了一副洗耳恭听的架势。
颜彦一听这话,更是有几分印证了自己的猜测,“老先生有没有跟你们讲怎么破题?”
她知道季老先生除了私下的这几名弟子,偶尔会公开讲学,也会去甲班授课,因此,这篇策论显然是针对甲班这些要参加春闱的学子出的,而陆呦现在的身份只是个童生,连秀才都不是,哪里用得上这么快接触策论?
想到这,颜彦往陆呦身上一靠,在他怀里找了个舒服的姿势躺下来,这才说道:“这篇文章是前朝的春闱策论题,说起历史上的边境纷争,我们汉民族一向很少主动和别人发起战争,一般都是被动地承受战争和侵略,为此还引发了几次民族大迁徙,大批中原的汉人南下进入岭南、西南、南越等蛮夷之地。这说明我们汉人骨子里是不喜欢战争的,在战争和屈辱面前,先是选择了屈辱,可屈辱之后,最终还是得靠战争来解决问题,只有把他们打趴下了打怕了,他们才肯老老实实地退回到他们自己的地盘,才肯坐下来谈判。”
接下来,颜彦把关于丘吉尔那段关于利益的名言搬了出来,两国纷争,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有的只是永远的利益,而如何找一个利益的平衡点实现两国的双赢局面,这就是外交的意义所在了。
陆呦得到颜彦的提点,很快有了自己的思路,事实上,他看的书一点不比颜彦少,因而他很快就列举出汉民族和番邦友好来往的例子,比如张骞出使西域、文成公主进藏、金城公主远嫁吐蕃。
不过陆呦也举出了几个番邦入侵的例子和历史上汉民族的几次大迁徙大融合,最著名的当属五胡乱华,只是他说着说着,忽然意识到颜彦半天没有回应他了,低头一看,只见颜彦闭上眼睛睡着了。
看到这一幕,陆呦哑然失笑了,低头轻轻地把脚伸直了,随后自己也慢慢躺了下来,并把颜彦的头稍稍往上移了移,为的是让颜彦能睡得更舒适些。
这一觉,两人睡到天黑了。
期间,青苗进来过一次,见两人都睡着了,什么也没说,转身出去了。
而颜彦也是醒来之后,才听青苗说,周婉又上门来了,说是皇上命人去押解她父亲进京了,估计她父亲这一次是凶多吉少,因而她心里苦闷,想找颜彦来排解排解。
据青苗说,等了大约半个时辰见颜彦还没醒,她就走了。
“没说别的?”颜彦问道。
哪有这么巧的事情,她刚刚在宫里露了脸拉了一拨仇恨,周婉立刻就上门了?
传了出去皇上会怎么想?太后又会怎么想?
还有,明日她还打算宴请三位皇子呢?万一周婉再次撞上门来,她又该如何做?
可这一次又是谁给她传递的消息呢?
“没有,她只说是来找小姐说说话的,不为什么。”青苗摇摇头。
“回大奶奶,周姑娘给主子送了几样点心来,说是她亲手做的。”青釉补充了一句。
说完,她命青秀去把那个食盒拎来了,是几碟子糯米做的糍粑,当然也少不了艾草糍粑。
这可真是巧了,颜彦这边说要次日请客,这边周婉就把糍粑送上门来了。
不过颜彦很快否定了这个想法,这只是一个巧合,因为她清楚做这种艾草糍粑很麻烦的,从颜彦出宫到周婉进门的这短短一个多时辰显然是不够的。
况且,她若真想算计颜彦,大可等次日李穑几个上门后再借着这个由头登门的。
这么一想,颜彦安下心来了。
………………………………
第三百五十九章、妄议(一)
次日下午,颜彦是在后花园的湖心亭招待客人的,除了那一箱海鲜,颜彦还命人从自家水池里捞了不少河虾和鲫鱼、噘嘴鱼来烧烤吃,此外,还准备了些羊肉和五花肉,也从地里现拔了些毛豆烤来吃。
因着颜彦准备的调料齐全,除了孜然,还有自做的五香粉和椒盐,所以这顿饭吃的也比较别致。
饭后,颜彦备上了茶水,留几位客人喝茶,期间,颜彦主动问起了太子等人的消息。
据李稹说,因着这一路除了视察军情,可能还要测量一下地形地貌来制作沙盘,所以陆端一行的脚程并不快,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才到达边境,据他们自己预测,在边境估计也要花一个来月的时间考察,考察结束后才会前往大金国见女真的可汗。
也就是说,只怕这会他们还在边境线上或者刚离开边境线,从边境到大金最快估计也要一个来月,因此,最快也要两个月后才能知道他们和女真谈判的结果。
“我看了一下舆图,我们的人马去见女真好像需要借道契丹,这中间会不会有什么变故?”颜彦问道。
这么长的时间,保不齐就有人把太子出行的消息透露出去,契丹知道这个消息,很难说不会动心。
“这个?”颜芃捋了捋自己的胡子。
事实上,他也曾经想到过这一点,也是他当初不赞成太子随行的重要缘由。
不过说到这,颜芃倒是想起了另外一件事,“彦儿,当初你到底给太子出了个什么主意?本来我们这些人是不赞成太子随行的,可他非说你给出了条妙计。”
“哪里有什么真正的妙计,只不过借了两个人给他,看看关键时候能不能帮上他。”说完,颜彦主动把话题岔开了,说起陆呦的那篇策论来。
李稹几个听说是和番邦罢战息兵有关的,纷纷说出了自己的观点。
其实,如果可能,谁也不愿意发动战争,谁也不希望会有战争,毕竟战争带来的伤痛太大了,前线是白骨堆成了山,后方是民不聊生,到处是饥馑饿殍到处是荒芜萧瑟,就算李穗几个没有亲眼经历过,可也从书上见过,也从长辈们嘴里听闻过,因而,这种日子谁也不想过。
可问题是,有时候不打真不行,别人都欺负到家门口来了,一味地退缩忍让的话只会让对方变本加厉,最后仍不得不硬着头皮迎战。
与其这样,还不如一开始做好战争的准备,早点迎战,说不定还能赢得一个先机呢。
“南边这些小国倒还好说,就是北部的游牧民族比较麻烦,这些年他们就没有安生过,因此,想敦睦友邻只怕是我们一厢情愿。”颜芃感慨道。
他更不希望发生战争,因为一旦和辽国开战,西夏也得牵扯进来,他肯定得亲临前线,而这些年他压根就没有真正上过战场,只参加过几次小规模的剿匪。
“二哥是不太清楚南边的形势,那些蛮夷人更不好对付,又是巫蛊又是瘴气又是各种毒虫的,有时候人没了都不知道是因为什么没的。”云泽摇摇头,说道。
“表叔是说南越又开始挑事了么?”颜彦忙问道。
她知道原主的父亲就是在南越的丛林里丧命的,而且就是死于一支毒箭,因而才会如此关心。
据她所知,原主的父亲虽然死了,但之前也拿下了南越几座城池,至少把岭南、漳州、郴州一带并入到大周的版图,而南越也因此成了大周的藩属国,正常情形下应该不会主动来挑衅闹事的。
除非他们知道大周要和辽国开战了,想趁机脱离大周,这就有点麻烦了。
“这个暂时还说不好,我听说岭南那边有不少叛乱的,具体乱到什么程度就不太清楚了。”云泽回道。
“父皇近日确实为此发愁,彦儿妹妹,都说你读的书多,你说说,如何才能巩固两国邦交,也不能刚打完仗又接着打吧?那也太劳民伤财了。”李穗看向颜彦问道。
“我?”颜彦摆摆手,“我虽读了点书,可我的年龄在这摆着,经历和阅历都不足,哪敢妄议这种大事?”
事实也是如此,纵然她是来自后世,可后世的她只是一个还没出校门的学生,哪懂这些国家层面上的大事?
可李穗几个显然没想放过她,“这怎么是妄议?退一步说即便是妄议,之前你在父皇都敢妄议联合契丹灭女真,怎么到我们面前反倒扭捏起来了?”
“是啊,彦儿,你就随口说几句我们听听。”颜芃也好奇了,想听听这个侄女会不会再有什么惊人之语。
“好吧,你们非要逼我说,我就随便说几句。”颜彦本来是想挑起这个话题让陆呦好好听听别人的想法,哪知道自己给自己挖了个坑。
“依我之浅见,两国邦交,关键在两个字,开和闭,开的意思是建立一个开放、有序的边境市场,可以互通有无,互惠互利;而闭的意思是关起门来自家过自家的日子,两边老死不相往来。”
接下来,颜彦从历史上的汉武盛世说起,汉武帝在位五十四年,东平朝鲜、西收疆域、南纳百越、北扩漠北,还有著名的张骞出使西域并为此建立的丝绸之路。
而丝绸之路的意义是把西方的稀有之物,诸如各色种子、皮货、香料、宝石等运进来,把汉朝的瓷器、茶叶、丝绸等货物运出去,同时,也把汉民族掌握的铸铁、冶炼、造纸、火药、漆器等技术传入西域各国,而西域各国也没少遣来使朝拜。
所以,丝绸之路的开通不但促进了汉王朝和西域各国的经济联系,也促进了各国的文化交流,同时也密切了汉王朝和西域各国的政治联系。
这说明,那个时候是没有战争没有侵略的。
当然了,这些都是对外的,对内汉武帝也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比如尊儒家为正统学术、确立察举制度、重农轻商、整顿财政等等。
只是这些和番邦罢战息兵关联不大,颜彦就没怎么提。
………………………………
第三百六十章、妄议(二)
从西汉的汉武盛世,颜彦又提到后来东汉的明章盛世,以及后来隋朝的开皇盛世,还有再后来的大唐盛世。
这几个盛世都有一个共同点,政治开明,思想解放,人才济济,疆域辽阔,国防巩固,最重要的是民族和睦。
不说别的,就说大唐盛世时期,长安城里聚集了各国的国君、使臣、客商、僧侣、学生、工匠、医生等各行各业的人,这些人不但带来了他们本国的先进技术和先进文化,同时也把大唐的先进技术和文化带回他们本国,完成了经济、文化、手工、乐舞等民族大融合,对倭国、高丽乃至西域各国的社会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因而,我个人觉得,想要罢战息兵,靠的是开而不是闭,当然了,开的前提是我们有强大的国力作支撑,也就是说我们当务之急要做的不仅是要和那些番邦国家做好备战打算,更重要的是把自己的国力搞上去,让百姓们都富裕起来,百姓们富裕了,国库自然也就充盈了,我们才能养得起更多的军队震慑这些番邦国家。”颜彦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