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农家药女:富贵临门-第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62非常好吃的烩面

    李如意道:“看来你们今天有的是时间,不着急走。”

    何三摇了摇头,目光带着几分真诚,“不,我们着急走,只是没有亲眼看到亲口吃到你说的这种新汤面,我们不能贸然花一大笔银子买下它的方子。”

    “我倒是想做给你们尝尝,只是家里缺少主要的食材。”

    胡二一脸郁闷,“啊,没有主要的食材,那怎么做?”

    何三却不相信李如意的话,问道:“主要的食材不就是面粉吗,难道你家连面粉都没有,就算没有,你们整个村都没有?”

    李如意瞟了何三一眼,道:“不。我说的主要食材是用来做汤的,不是做面的面粉。”

    何三想了想,做了几十年的汤面,什么样的汤没做过,岂能难倒他,主要是面,他要看看这面与他们会做的面条有什么区别,“汤面就是汤与面,汤只要你口述我们兄弟回去了能做成,你就做这面让我们瞧瞧。”

    李如意很痛快的道:“那好说。我这就去做。”

    何三点点头道:“甚好。”

    “你们呢,下次来之前派人给我们家带个口信,好叫我把食材早早的准备好,这样你们一进门就能吃上我做的新鲜吃食。”李如意也不管胡二、何三听了会不会生气,在离开大厅之前把心里想说的话说了,“还有,日后你们再来我家,在外面不许大喊大叫我的名字,就算我是个小女孩,名字也不好让外人知道。我与你们是平等的生意伙伴。你们得尊重我。”

    胡二老脸一红,刚才叫李如意的就是他,“抱歉。刚才我孟浪了。”

    何三对这个师哥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微笑道:“我师哥心思单纯,没想那么多。请李小姐见谅。”

    李如意见二人道歉有诚意,便不在追究,这就去了厨房。

    李健安道:“以后你们来我家叫我。我叫李健安,是家里长子,是我妹妹的长兄。”

    胡二摸了摸大脑袋,有些尴尬的道:“上次你说过,只是我这脑子记性太差没记住。”

    何三微笑道:“这回我记得了。”

    李山见长子说话大方得体,再看另外三个儿子跟胡二兄弟也能侃侃而谈,比自己强多了,心里暗道:这书没白读,儿子比我强。

    儿子比他强,他只有高兴的份。

    厨房。

    李如意亲自和面,李石站在一旁聚精会神瞧着,至于伍家人,现在还未得到李如意的信任,这个时候没有资格出现在厨房。

    李如意要做的就是前世享誉中原的羊肉烩面。

    烩面的发源地是河南,那里盛产粮食,河南人在面食上面很下功夫,创造了各种各样的面食,其中烩面是河南三大名吃之一、全国十大面条之一。

    烩面面精汤好,有荤有素

    羊肉烩面是烩面里的一种,以羊肉汤为汤底,浇头有熟羊肉、黄花、木耳、香菜等。

    李家没有羊肉,金鸡镇上有卖猪肉的,没有卖羊肉的,只有长平县城及每月三次的集市才有羊肉。刚才李如意说食材不够,并没有说谎。

    烩面也称之为扯面。和面的时候要放一点点盐、碱,反复的揉,直到揉软,让面变得精抖。

    李如意前世会做的面食很多,烩面就是其中一种。一会儿,她就把面就和好了。

    面和了稍微醒一下,利用这会儿功夫,把汤做了。

    没有羊肉,那就用猪肉,把肥瘦相间的猪肉剁碎,然后做一个肉臊子汤。

    香喷喷的汤好了,这就烧半锅水,水开了,将面团搓成条状,捏成片状,然后每片都扯成两半,再扯长放进滚开的热锅里,翻了几翻,很快就熟了捞起。

    这时,肉臊子烩面还没完全好,李如意再往上面洒了一点绿色的葱花、五颜六色的泡菜丝。

    一大盆烩面被李石端进了大厅,香气扑鼻,胡二、何三连忙上前瞧看,只是瞧这汤闻着气味就觉得这盆面很好吃,再细看盆里的面,形状与面条不同,薄而透亮,看得出很精抖。

    胡二、何三自认是面食大师,做面条的手艺在北地能排前三名,可是却没有见过这样的面。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上次的鸡蛋灌饼,这次的面条。李如意再次让他们开眼了。

    别说胡二,就连何三都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高声问道:“这叫什么面条?”

    李如意就知道两兄弟会如此表情,微笑道:“面叫烩面。汤不是我原来要教你们做的汤。”

    胡二问道:“烩面?哪个烩字?”

    李如意伸手在桌上写了个烩字,然后张罗大家都来尝尝刚出锅的肉臊子烩面。

    烩面是汤面的一种。汤面就得趁热吃。

    两兄弟自是知道光看不吃不行,这就端碗拿筷子开吃。

    李如意待他们吃了几口喝了汤之后,问道:“如何?”

    胡二只说一个字,“好。”

    何三道:“面真好吃,汤也好。这是什么菜,酸酸的,开胃解油腻?”

    李如意莞尔,“泡菜。自家做的。”

    何三道:“此泡菜用来做配汤面好吃。”

    李家人包括任家四口每人吃了一碗烩面,口腹之欲满足,胃里这个舒坦,个个脸上挂着笑。

    胡二、何三吃完面就到外面去商量了一下,回到大厅给李如意报了价钱,“五十两银子。”

    上次鸡蛋灌饼不算中人费卖了三十两白银,这次第一次的烩面多出整整二十两,足见他们的诚意。

    李如意摇了摇头,“光是烩面就值这个数,还有汤呢。”

    “肉臊子汤我们兄弟都会做。”他们做是会做,不过没有放泡菜,比李如意做的味道差一点。

    对于燕王府的贵人来说,吃食上面要是差一点,那就不是完美,不能入目。

    他们认为泡菜李家独有,外面没得卖,燕王府的人又吃不着,没有对比,就不会觉得他们做的肉臊子汤差一点。

    李如意不以为然,淡淡道:“我之前就说过食材不够。我要做的烩面汤可不是肉臊子汤。”

    胡二问道:“那是什么汤?”

 163涨到八十两

    “我就直说了,羊肉烩面,要用的是羊肉汤。”

    胡二哈哈了几声,自信满满的笑道:“羊肉汤,我们兄弟也会做。”

    “你们会做的羊肉汤不是我说的这种,我说的比你们的鲜,且还带着浇头呢。”李如意见两兄弟面面相觑,也不想跟他们废话耽误时间了,道:“一口价,八十两银子。”

    闻言,李家人也是一怔,这回的羊肉烩面方子的价钱竟是鸡蛋灌饼多出两倍多。

    “八十两就八十两,我倒要瞧瞧你说的羊肉汤是什么汤。”胡二心道:难道小姑娘是我们兄弟肚里的蛔虫,知道我们带了八十两银票。算了,快过年了,到时我们兄弟在王府做出羊肉烩面,主子定有重赏。

    何三跟着道:“还有那浇头,你说说都有什么?”

    “签了契约再说。”李如意仍按规矩办事,不能因为他们是老顾客就省去交易流程。

    这时正好马松带着人来取豆腐,被李家人请来当了中人,白白得了五两银钱的中人费。

    马松跟李家不止做了一次买卖,只是靠着卖李家豆腐就赚了近百两银子,这还不算他那些沾了豆腐生意好处的茶叶、丝绸生意赚的。

    马松见胡二兄弟掏银票时有点犹豫,故意有些生气的跟李山道:“你家要卖羊肉烩面方子,怎么不跟我说一声,我在外地开了两处面馆,还没有镇馆的面食呢。哎,我说李兄弟,你真不够意思。”

    李山竟是当真了,搓搓大手,有些局促,“马掌柜,这事是我家想的不周全,下次再卖面食方子,一定知会你。”

    胡二连忙把银票塞给李山,急道:“别啊。我们跟你家都做了两回买卖了,也是朋友,你家怎么能把面食方子再卖给别人呢?”

    何三知道李家做主的不是李山,就很是诚恳的跟李如意道:“李小姐,凡事有个先来后到,我们认识你家可比他认识你家早。你可得把面食方子留给我们兄弟。”

    “好说。”李如意接过李山递来的银票,随意的放进荷包,心情大好,把装着方子的信交给何三,微笑道:“我刚才把羊肉汤及浇头的方子写在纸里。你们跟我去厨房,我教你们做烩面。”

    一肥一瘦两师兄屁颠屁颠的跟了出去,胡二走到门口还示威的朝马松挑了挑已经稀疏的两条短眉毛。

    “他们可不是商人。”马松走南闯北,什么样的人都见过,眼光毒的很,看出两兄弟不是开面馆的。

    李山好奇的问道:“那他们是干什么的?”

    马松缓缓道:“我看他们像是高门贵府里的厨子。”

    李家四少年异口同声的问道:“马伯伯,您怎么看出来的?”

    马松眯眼道“穿戴打扮,举止谈吐。”

    厨房里面传出胡二兄弟的惊叹声,“原来烩面是这么做的。面粉里面要放盐。”

    “等等,待我瞧瞧羊肉汤的方子。”

    “还有浇头。”

    李如意有的是耐心,等了一会儿,方问道:“怎么样?”

    “确实和我们兄弟会做的羊肉汤方子不一样。你的方子大大去除羊肉的膻味,这样让不喜欢膻味的人也能吃。”

    “我们以前做的羊肉汤,羊肉是不盛出,直接在汤里。

    你这个方子里面熟羊肉要从汤里盛出,冷却后切片或切丝,与黄花、木耳、蘑菇、发菜等配成浇头。”

    胡二兄弟在学会做烩面,又看了羊肉汤方子之后,所有的疑惑都解开了,非常满意,甚至觉得要不是李家太贫穷,李家不会卖方子,他们是沾了李家便宜。

    马松靠着李家在生意上赚了银子还得了人气,哪里肯要中人费,直接把五两银子交给李如意。

    一个时辰后,马松、胡二兄弟都走了,李家恢复宁静。

    李如意算了帐,“今日卖方子赚了八十五两银子,卖给马伯伯的豆腐赚了不到七两银子。爹,给您二两银子。”

    李山啥都没干,就白得了二两银子,自是喜滋滋,还打趣道:“闺女,你那方子可别卖光了,以后还得带到婆家傍身。”

    赵氏嗔怪道:“瞧瞧你这个当爹的说的什么话,竟是打趣女儿。”

    李山道:“我说的是真的,闺女把好处都给了我们,以后去了婆家,怕是被婆家人埋怨。”

    赵氏见爱女一脸无所谓,心里觉得爱女还是年龄太小,没有往这面想过,跟丈夫缓缓道:“你说的倒是有几分道理,不过,我觉得这样的婆家不要也罢。”

    李如意道:“对。惦记我方子的可不是好人,不嫁也罢。”取了十两银子给了赵氏,余下的银子,她有个想法,若四个哥哥成了江青云的弟子,她就在长平县买房,这样方便哥哥去江府求学。

    之前她去长平县买下人时,曾经听中人报房价。

    县城非繁华地段的房子,一进院子正房偏房六间还带着水井比较好的房子要五十两银子。

    两进院子有十间房带着水井的要八十两银子。

    三进院子的就得一百二十两银子。

    如果是主街的房子,价钱更贵。

    她家人口多,几年之内四个哥哥要成亲,一进的院子不够住,至少五进的院子。

    她在琢磨在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