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来老师要上本旬的课才停学,谁知天公不作美,这么早就下了这么大一场雪。”
“前个尚县下大雪了,比我们县下的早,听说昨个青松书院就宣布停学了。”
“学堂停学了,我们在家里就有时间干活。”
赵氏心里抱怨雪下的太大导致儿子少上半个月的课,温声道:“家里有下人,不用你们干活,你们好好读书就是。”
李健安道:“这怎么行。我们得干活,让爹、二叔、妹妹歇一歇。”
李山是不同意四个儿子只知道读书不知道干活,便道:“我和你二叔不累,你妹妹得好好歇歇。你们读书空闲了就干干活。”
李如意见赵氏眉头微蹙,便道:“哥哥活要干书也得看,这样劳逸结合,身体康健,头脑清楚,思路清晰。”
李英华微笑道:“妹,我们老师跟你说的差不多。他还特意嘱咐我们学堂的学子做些家务,不要搞的五谷不分变成书呆子。”
李如意对张秀才的印象很不错,这样的人要是当了官,肯定是个实干的清官,有些感慨道:“你们老师学识好懂人情世故样样好,可惜断了半指……”
赵氏轻声道:“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李福康道:“是。师长也说过这样的话。”
李英华摇摇脑袋,想那么多干什么,“我去抱小弟弟。”笑呵呵走了,李敏寒跟上去。
两个小婴孩白天的觉也多,他们睡着了大人的事就少。
张嫂夜里要起两、三回,睡眠不够,趁着这会儿功夫靠坐在床头眯眼打盹,听到动静睁眼,见三少爷、四少爷来了,连忙站起来请安。
“你坐着。我们瞧瞧小弟弟就走。”
“我们没那么多事。”
张嫂望着三少爷、四少爷离去的背影,心里暗道:两位少爷性情好善良。我们一家人遇上李家这样的主子真是前世积了德。
下雪不冷融雪冷。这么厚的雪融起来,导致气温骤降。李家后院用来装杂物的一口破缸都冻裂了。
这么冷的天气,别说人就连动物都不愿意动弹,招财、进宝很是聪明的呆在有火炕的房间。
村里的妇人平时忙着做豆腐买卖,没有时间串门,这几天不用卖豆腐,一个个的不怕冷,拎着礼物到李家跟赵氏说话拉拉近乎也是感激李家的帮扶。
“托你们家的福,我家男人砌火炕,我跟两个儿子卖豆腐,都赚到银钱,今年总算能过个福年。”
“你们家一家子都心善,富裕了还不忘记乡亲。”
“这块猪肉值不了几个钱,送给你家吃。”
一块猪肉、几斤鸡蛋、几斤白面、一斤芝麻油等等,送什么礼物的都有,这都是村民的心意。
丰氏也给李家送礼了,礼物自是比别人都重,二十斤羊肉还有十斤羊排。
大周国的贵人多吃羊肉,猪肉吃的少。羊肉比猪肉贵。
丰氏夫妻靠着李家赚了很多的钱,礼村除去李家就数她家有钱,王海靠着砌火炕还认识了许多人。
丰氏脸上笑意浓浓,“我上回听如意说吃羊肉下奶水,正好去县城看你姐夫,顺便买了羊肉回来,一半送给你家,你吃了多下奶水,也好给我两个外甥多吃。”
赵氏把六儿子抱至丰氏面前,跟小婴孩道:“来,给丰姨笑笑。”
“他这么小哪里听得懂。”丰氏话音刚落,就见小婴孩嘴角上翘笑了,小脸粉嫩,目光非常单纯,极为可爱,“哟,他真的听懂了,太聪慧了。”
“嗯。他们兄弟像如意聪明的很。”赵氏说到爱女,语气又温柔了一分。
坐在一旁的王燕起身张开双臂,“姨,让我抱抱弟弟。”
赵氏把七儿子交给王燕,打量王燕几眼,今个小姑娘擦了少些粉,还抹了点胭脂,比以前瞧着好看多了,可是容貌还是太普通了,配长子还是差点,无意中看到王燕长着茧子的双手,这下心里又平衡了,作为李家的长媳,品性第一,容貌普通些无妨。
次日,丰氏母女又来了,王燕打开小包袱,里面装着两身棉制红色绣着吉祥图案的婴孩衣服,双手呈上,微笑道:“姨,这是我给弟弟做的冬衣。”
赵氏眉开眼笑,拿着衣服放在眼前瞧看,夸赞道:“燕儿的手可真巧,这红色看着就喜庆也耐脏。”
李如意把衣服拿过来瞧看,在小婴孩身上比划了几下,语气带着羡慕,“燕姐的手红比我强太多了。我这双手笨的很,就是做不好绣活。”
王燕得了夸赞,心里暗喜。笑道:“你做出了那么多新鲜吃食,卖出那么多的银钱,你的手还笨啊?”
赵氏伸手摸摸自家女儿的头发,跟丰氏道:“我的厨艺不精。我家那口子说如意的厨艺随了祖奶奶。”
“你的厨艺比我的可强多了。我家死老头总说我做的是猪食,他也不想想,猪食是猪吃的,他在说自己是猪。”丰氏在说王海时,语气里多了两分温柔。分家之后,他们夫妻的感情比以前好多了,后来托赵氏的福,他们夫妻收鸡蛋白面、砌火炕、卖豆腐的活,赚了很多银子,日子越来越红火,感情就更好了。
赵氏跟李如意道:“你姨爱吃腊肠,你燕姐爱吃粉蒸排骨。”
赵氏出了月子就管起家务,除了厨房都是她的事。李如意现在负责厨房及家里的买卖,其余的不用管了。
第三日,丰氏母女不好意思再过来了,不过,李山夫妻也明白了,趁着这几天不做豆腐轻闲,就找了媒人上王海家提亲事。
王海不在家,丰氏早就跟他商量过,当即十分欢喜的同意。
双方交换了生辰八字,李家下了聘礼,又到镇里备案,这门亲事就是铁板钉钉的事。
腊月上旬,李家长子李健安与王海的女儿王燕定亲。李家与王族的关系更近一层。
厚厚的雪融化,官路刚通一天,天又下雪了。
雪花不大,一个时辰后转成大雪,漫天都是鹅毛大雪,很快就给江府披上一层雪装。
突然间,一个老者痛苦尖叫声在房间里响起,打破江府的宁静。
154初见
周伯发病了,疼的满地打滚,逮到什么都用脑袋撞,差点撞在前来看望他的江青云的大腿上。
刘婆哭得上气不接下气,“老头子你别吓我,你别这样。”又跟满脸惊愕担忧的江青云哭道:“老爷,这才过了不到十天,他又发作了,原先不是这样,原先几个月才发作一次。这样下去,他熬不住会把自己疼死没命。”
两个护卫把疼的已经失去理智的周伯按住了,福伯怕周伯受不了疼痛咬舌自尽,把周伯打晕了。
“周伯午休时旧疾发了,疼的从床上滚下来。”
“天可怜见的,周伯都快六旬的人了,痛的尖喊尖叫跟杀猪一样。”
“听说前几天老爷带着周伯去了燕王府,把燕城所有的名医都请来给周伯瞧病,竟是没有一人能治周伯的病。”
“老爷又要派人去燕王府请太医了。”
“老爷改主意了,带着周伯去找礼村小神医瞧病了。”
周伯为人好不苛刻,江府的下人都很关心他的安危,一直注意着他发病后的一举一动,得知江青云亲自出面陪他去礼村求医,心里均是为他祈祷,还觉得平日内向寡言在江青云是个极好的主子。
官道的雪被西北风一吹结成了冰,冰渣路很毁马车的车轮,也令马车减速。
十几里路愣是走了一个时辰,等马车到达礼村时,已近黄昏,农家炊烟袅袅,礼村人准备用晚饭了。
王夏至的家在村头,仍是他家的人王夏至爹把江青云等人领到了李家门前。
两辆华丽而低调的马车停在篱笆墙外,同行的还有四个骑
骏马的青年男子。
自第一辆马车上走出一个穿着黑衣裘衣绝美的少年。
只见他面如白玉,额头饱满,剑眉星目,琼鼻薄唇,黑发如墨,气质清贵。就是过分削瘦,眼窝深陷,看着有几分病态。
随后是一个老者,这位是江府的管家福伯,少年则是燕王府秦太妃的嫡亲外甥江青云。
王夏至爹老眼昏花,看不清江青云容貌,不然定要惊叹这世上竟有如此美少年。
福伯高声道:“请问这是小神医的家吗?”
王夏至爹跟着道:“李山,你家来了贵人,贵人家里有人病重,来找如意瞧病。”刚才听那位神仙般的公子说府里的人要疼死了,不由得心生怜悯,这就好事做到底,把李山叫出来。
李家紧闭的大厅里一下子走出好几个人,都是男子,为首的是身材魁梧的李山,后面跟着四个儿子,还有三个男仆,浩浩荡荡的不知道以为是要去打架。
福伯见来这么多人,心道:李家是个大家族?
他朝着为首的李山高声道:“我家公子是长平县三里外江府老爷,已有举人功名,今日想请小神医给府里的老人瞧病。”
李山父子一听又是江府,江府的老爷这般年少,还是举人功名,这可了不得。
上回两个护卫来请李如意时并没有说江青云是举人。李家是刚知道。
举人跟秀才可截然不同。举人可以直接当官,虽然顶多是七品县令,那也是进了官场有了仕途。秀才可没有这样的好事。
整个金鸡镇就没有举人,就连长平县的举人也是屈指可数。
江青云是举人且这般年少,看他的穿着气质,就知是出知名门,比那种寒门出来的举人又强很多。
李山冲着江青云的身份也不敢得罪,连忙道:“原来是江举人老爷。”
江青云目光炯炯,语气有些焦急,“在下江青云,听闻你家有个小神医,特带周伯前来求医,还请小神医出手医治。”
李山不敢怠慢,“江老爷里面请坐。”
江青云向福伯微微点头,后者立刻小跑至马车前掀开车帘,把满脸是泪这些天都瘦了几斤的刘婆喊下来,又招呼两个青年把被打晕过去的周伯从马车里面抬下来。
李福康跑进厨房跟指挥伍大、伍二往蒸屉里放包子蒸的李如意有些激动的道:“妹妹,上次那个江府又来人了,这回江老爷本人都来了。江老爷瞧着比我多不了几岁,就已经是举人。”
这番话的重点是江老爷少年中举,不是江府有人来瞧病。
不怪他大惊小怪,要知道别说金鸡镇就连长平县都没几个
举人,长平县距燕城很近都是这种情况,离的远的县城更是如此。
寒窗苦读十年,学的特别好,运气特别好的,才能考中秀才。秀才再想考中举人,那真是百里挑一,难上加难。
李如意将二哥对江青云一脸羡慕敬佩的目光尽收眼底,“江老爷来我们家是给自己求医还是?”
“他是给他府里的老奴。爹让他们进厅里了,让我过来给你说说。”
“我去瞧瞧。”李如意洗了洗手这就去大厅。
李福康亲自泡了茶水端过去给江青云喝。
江青云来之前听那两个护卫描述过李如意的模样,知道是个不同于普通村姑的小姑娘,不过亲眼目睹,还是有些惊赞。
李如意个子不高,体型清瘦,梳着三丫鬟,只戴了一根梅花银钗,穿着绿色棉布竖领斜襟上衣、灰色用银线绣着梅花的棉布长裙,脚踏粉色绣花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