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下告辞。”
“江公子请留步。”
人吃五谷杂粮生百病,世上人千千万万,得什么病的都有,两名太医对于无法诊治周伯并不觉得愧疚,坦然离开。
江青云心里很是失望,不过还是谢谢两名太医实话实说,这比那些所谓的名医不懂装懂乱开药强得多。
作为病人的周伯反而安慰江青云,“老爷,老奴的身子骨还好,不用您费心思。”
江青云不会放弃治好周伯,语气平缓但是透着几分坚定,“燕城是北地最大的城府,名医颇多,说不定就有人能诊断出你患的是什么病,还能把你的病治好。”
一连几日,江府频频出现燕城的名医,直到整个燕城的名医都来遍了,也没有人能诊治周伯的病。
不过有一位名医向江青云推荐了长平县、尚县的两位名医,“他们二人都是我的师兄,从医的时间比我多十几年。”
江青云当即派人去请这两位名医。
周伯夫妻见江青云这般重视,心里自是感激。
江府天天进出带着药童的名医,周边的邻居,也就是当地的村民还以为江青云生了重病。
江府的人跟村民买食材,雇村民修路种地等等。自从有了江府,村民的日子就比以前好过些了。
村民都关心江青云的身体,怕这个财神爷没了,家里跟着少一笔收入。
有几个胆子大的村民特意守在路边问负责采买食材的厨子。
厨子认得他们,这种无需保密的事说出来也无妨,答道:“周伯是府里的管事,年近六旬,生了怪病。府里这些天请遍了燕城的名医,是为给周伯瞧病。”
“原来是府里的周伯生病。”
“周伯不是好好的吗,昨个我还瞧见他带着人去巡查树林。”
“这么冷的天,周伯他老人家要保重身体。江老爷也要保重身体。”
有一个村民想了想,歪着脑袋道:“我听说礼村有个小神医,医术特别高明,专治疑难杂症,你们府把小神医请来给周伯瞧病。”
“礼村小神医。”厨子记在心里,采买完食材回到府里特意在福伯面前提了一嘴。
昨个福伯从几个护卫嘴里听说礼村小神医,还听说李家混糖月饼、李家豆腐、李家豆腐皮都是出自小神医家,这不正准备跟江青云提提,又有厨子提了礼村小神医,看来小神医在当地小有名气。
可是几个人都提了小神医,偏偏没有一个是郎中,更别说名医了。
礼村小神医要是医术高明,怎么没听燕城、长平县、尚县的名医提起她?
“礼村小神医?”江青云听到这五个字,脑海里闪现出在燕王府见过的用老藤编织的安全帽。
福伯也是很担心周伯的病,虽然没亲眼目睹,可周伯额头上的乌青就能说明发病时的痛苦,问道:“老爷,这么多名医都瞧不出老周的病,您看不如死马当成活马医,老奴派人把礼村小神医请到府里来给老周瞧瞧?”
“好。”江青云只说了一个字。心里对这个小神医及她家只有淡淡的不屑,却没有半点好奇。
燕城十一月冬天,天气冷到大晴天人站在官道上随手擤的鼻涕甩在地上立刻就能冻住。
礼村的人就在这样冷的天气里卖豆腐、豆腐皮。
村民为了不让豆腐、豆腐皮冻住,给它们盖上了厚厚的棉被。
棉被打开,豆腐还是冒着热气。
“李家豆腐六个铜钱一斤,豆腐皮七个铜钱一斤。”
“豆子都涨价了,成本高了,豆腐、豆腐皮只能跟着涨价。”
“天可怜见的,这么冷的天,能把狗都冻死,我出来卖豆腐,你们还不想让我挣点辛苦钱?”
葱、萝卜都涨价钱,李家豆腐、豆腐皮也涨价了。不过以前的主顾还是花银钱买李家豆腐、豆腐皮。
“今个豆腐皮只进了两斤,半个时辰前就卖光。”
“豆腐只剩这么一小块了,不到一斤,有个七、八两,我便宜卖给你,三个铜钱拿去。”
李家豆腐、豆腐皮就算涨价,买卖仍是特别红火。
礼村的人卖李家豆腐、豆腐皮就没有卖不完原自拿回村的。
豆腐引来了长平县、尚县的酒楼掌柜,他们不想从礼村人手里买豆腐,要从李家直接进豆腐,这样一斤能少花两个半的铜钱,还有豆腐皮,购买量也不小,只有跟李家直接打交道才行。
再者,他们想跟李家搞好关系,以后李家有什么新鲜吃食能想到他们。
李家正准备后日的满月酒,卤猪肝、酱猪肉、炸肉丸子、炸豆腐、炒花生,李山父女、李山正在厨房忙的脚不沾地,见两县的两个掌柜来了,李山父女只能先放下手里的活,跟他们谈买卖。
长平县酒楼的掌柜开门见山,“我家酒楼每天跟你家买三十斤豆腐、十五斤豆腐皮。”
三十斤豆腐能做出五十道炒豆腐、豆腐汤。十斤豆腐皮配上萝卜大葱能做出二十道炒豆腐皮、凉拌豆腐皮。
在酒楼里面豆腐皮的利润比豆腐高,但是点豆腐的食客比点豆腐皮的多,所以酒楼进的豆腐比豆腐皮多。
147炸丸子与一记耳光
尚县酒楼的掌柜道:“我家酒楼要的量跟他家要的量少一点,豆腐二十斤,豆腐皮十斤。”
尚县的人口不如长平县多,酒楼的流水同样如此。
李如意道:“我们卖给村人的豆腐一斤四个半铜钱,卖给你们不可能是这个价,五个铜钱。豆腐皮就六个铜钱。”
两个掌柜面面相觑,亲自上门一趟,每天才省了几十个铜钱,没有达到期望值,“我们量要得不小,你们家就不能便宜些吗?”
李如意态度比较强势,“你们也瞧到了,我们家人少活多,每天产的豆腐、豆腐皮是有数的,能挤出几十斤卖给你们已是尽力而为,价钱上面莫要再多讲。”
李山在旁边听着,也不插话,做买卖上面全家人都不如李如意。
“得了。那就这样吧。你们家也不容易。”尚县掌柜看着年龄跟女儿相仿的李如意,这么小就能跟人谈买卖,真是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你们是开酒楼做大买卖的掌柜,我们家是做小买卖的小门小户。”李如意这就去起草契约。
俗话说,亲兄弟明算账,何况是跟外人做买卖,李家做买卖除了有权势的官府人外都得签买卖契约。
李山给两位掌柜每人送了一个一尺高的黑瓷坛,憨笑道:“这是我家做的泡菜。你们拿去尝尝。”父女二人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红脸,买卖做成了,还把泡菜推销出去。
“我还是头一次听说泡菜。”
“你们家有心了。谢了。”
两位掌柜收好契约,拿着一坛泡菜乐呵呵走了。
李山把他们送到村口返回,进了厨房,笑道:“他们吃了泡菜说不定就要从咱们家进泡菜卖。”
“那是。我做的泡菜整个北地独一份。他们都是酒楼的掌柜,精通此道,知道冬天正适合吃泡菜,能卖出好价钱,肯定会来找我买。”李如意把搓好一个肉丸子贴着锅边滑入滚滚的油里,油锅发出滋滋声,肉丸子炸出香气,色泽金黄,非常诱人。
李石站在一旁盯着李如意的手,把她搓丸子的动作印在脑海里,等她一声令下,这就开始做肉丸子,在手掌心上抹点油,然后从木盆里捏一小团肉馅放在掌心中搓成球型,放入油锅里面炸。
肉馅是七成瘦猪肉三成肥猪肉,里面放了葱、大香粉沫、干姜粉、花椒粉、盐、鸡蛋清、面粉,炸出来香味浓郁,咸酥美味。
李山看了好几眼刚出锅金灿灿的肉丸子,明明天天都吃荤腥肚子不缺油水,可就是眼馋肉丸子,真是没出息。问道:“闺女,咱们家的泡菜你打算卖多少钱一斤?”
李如意拿筷子夹了一个肉丸子放在嘴里,鲜美无比,可就是太烫了,烫的她都说不出话来,半晌方道:“泡菜按坛卖,大坛一两,中坛八钱银,小坛五钱银。”
大坛里面装着大概十斤泡菜,中坛的八斤,小坛也有五斤。大冬天的泡菜一斤一钱银子,还送坛子,方圆百里的富人肯定买的起。
李山愕然,就在昨天他还觉得地窖里面放的近千个腌泡菜的坛子太多太沾地方了呢,我的天啊,要是早知道泡菜能卖的这么高的价钱,他把整个礼村的菜都买了让闺女做成泡菜放进坛子里面,然后卖卖卖发大财。
李石夹了一个肉丸子放在嘴边吹了十几下,然后塞进李山嘴里,满脸期待的问道:“哥,这个肉丸子是我搓的,好不好吃?”
李山咧着大嘴哈哈大笑,“好吃。”接过筷子一连夹了两个肉丸子塞进嘴里,带着葱姜还有调料香气的猪肉散发出咸香口味,比炒猪肉片香多了,比红烧猪肉都香,香到他恨不得一口气吃一盘。
李如意故意问道:“您不心疼炸肉丸子废油了?”
李山瞧了瞧锅,炸了十斤肉馅,半锅油少了三成,这油都被肉丸子吸进去了,难怪肉丸子好吃呢,忍不住道:“逢年过节家里有喜事炸肉丸子,寻常日子炸肉丸子就太奢侈了。”
“得了。您还是去跟我娘说话吧。”李如意把一小碗炸肉丸子放在李山手里,让他端给赵氏吃。
锅里的荤油接着炸豆腐丸子、炸豆腐块。后日来的客人没有吃素的,用荤油炸素菜无妨。
一会儿,李如意叫来伍二,让他拿一盘豆腐丸子给伍家人尝尝解个馋。
这些天伍家人的表现都落在李如意的眼中,做的好就在吃食上面有奖赏。
豆腐丸子主食材是豆腐,还放了葱、红萝卜碎丝、面粉,调料有盐、大香粉,炸出来颜色金黄带红,比肉丸子还要诱人,味道咸香,后感微甜,吃再多也不觉得油腻。
接下来李如意用荤油卤猪肝、猪心、猪头肉,让李石用另一口大锅炒花生米。
张嫂吃了三个豆腐丸子,觉得有肉味,心里再次佩服李如意厨艺精湛,跟家人道:“厨房的活都应该是我做的。你们帮我带小少爷,我去厨房。”
李如意已经把猪下水、猪头肉都卤在锅里炖了,没有大活了,那边李石的花生米也快炒熟了。
“张嫂,你夜里带我弟弟很累,今个就不用管厨房的事了。”
“带小少爷是奴婢份内之事,奴婢不累。”张嫂哪能眼睁睁的瞧着李如意叔侄在厨房不停的干活,眼睛一扫,就看到角落里面还有一大筐生花生、一大筐生瓜子没有炒,“奴婢原先炒过花生、瓜子,还炒过松子、栗子,那两筐花生、瓜子就由奴婢炒。”
李如意点头,“你要是觉得累,就把伍大、伍二叫来帮忙。”
一会儿,伍大、伍二笑呵呵拿着空盘子进了厨房,见张嫂在炒生花生,连忙过去帮忙。
“锅里卤的是肉,不用管它,半个时辰后我自会过来。”李如意交待一句,就与李石出去,把厨房交给了伍家母子。
伍大给灶里添了一把柴,赞叹道:“小姐做的豆腐丸子真好吃,我从没吃过这么好吃的丸子。”
张嫂轻声道:“我们来之后,小姐轻易不下厨,不过她一下厨做的什么吃的都极好吃。”
伍二刚才一进厨房就看到灶台旁边的一大木盆肉丸子,瞟了一眼又瞟一眼,主子都不在场,好想偷吃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