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农家药女:富贵临门-第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里都是豆腥味,你们快别进来了。你们都出去。”李如意生怕大哥、二哥反对,赶紧把他们往外赶,还把三哥也赶了出去。

    李福康以前早上进来帮忙,李如意都没有赶他走,有些纳闷的问道:“三弟,妹妹这是怎么了?”

    李英华低声道:“妹妹又提买人的事,爹开始反对,后来不说话,看样子是默许了。”

    “大哥,你看爹都默许了,我们就别反对了。”李福康除去买人的事,其他的事都支持李如意。这些天李如意好几次想办法说服他,他心里是有些松动,现在一下子就变成支持。

    次日,老方、杜亮、二牛子第二次带着病情好转许多的方氏来到李家。

    李如意给方氏把过脉,望向杜亮问道:“你现在知道她是怎么累病的吗?”

    杜亮目光复杂,轻叹一声,“知道了。我媳妇在家干活累的。我以前太糊涂太粗心。”

    旁听的李山心里咯噔一下,忍不住望向已经给他生了五个孩子,马上还要生两个孩子的赵氏。

    “她的病得好好养一年才能恢复以前的五成,若想多活年头,就不能再累不能再干那些活。”李如意盯着杜亮,见他眉头紧蹙,便道:“怎么,你还想着她立刻病好了回到家里跟以前一样拼命的干活?”

    杜亮觉得李如意的目光能把他的内心看透,心里震惊,喃喃道:“不。没有。”

    李如意挑了挑清秀的眉毛,语重心长的道:“我给你提个建议,她在娘家几天病情就得到控制还有所好转,娘家明显比你家利于她养病。第一年她就在娘家养病,这一年也足够你把你家的事解决。”

    杜亮有些犹豫,“这个……我家还有三个孩子,最小的才三岁,离不得我媳妇。”

 123有事相求

    一直沉着脸的老方突然间开口道:“我去沙城把小外孙接回来。”说心里话,他一直怕比猪还懒的亲家婆婆带不好小外孙。

    李如意不瞧老方,只是瞧着杜亮,“她不能受累,一点累都不能受。她不能带小孩子。我给你提了建议,你要是不听,害的她旧病复发,你别来求我。”

    方氏等人拿着十八包药材及一个月的食谱单子走了,八仙桌上放着杜亮给的诊费一张面值十两的银票,桌下放着老方送的礼物一只猪腿、六十个鸡蛋。

    赵氏问道:“一年后方氏的病能养好吗?”

    “身不累心不烦,饮食按我开的食谱吃,一年后自是能好了。”方氏的肾炎只是早期,要是晚期转成尿毒症,那就只能在家等死了。

    赵氏柔声道:“方氏的病能好,她的三个儿女就有了依靠。如意,你这是在做善事积阴德。”

    俗话说,有娘的孩子像个宝,没娘的孩子像根草。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爹,都无法替代娘。方氏的三个儿女总算不用面临幼年丧母。

    李山开口道:“如意,等你娘生产了,你就给你娘买个年青的奴婢使唤。”

    闻言,赵氏瞧着一脸严肃的李山,笑问:“今个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李山表情有些尴尬,答道:“方氏只生了三个儿女就累得差点没人了。你为我生育了五个儿女,马上再生两个儿子,我怕你的身子累坏了。”

    “年青的奴婢?”李如意在说年青二字时提高声音,用探究的目光打量李山,“爹,奴婢为什么要买年青的?”

    李山连忙道:“你可别误会我。年青的奴婢身体好能干可以帮你妈多做活。”

    赵氏嗔怪道:“如意,你爹是个老实人,我信得过他。你别逗你爹。”

    李如意眼珠子转了几转,又瞧了李山一眼,“俗话说,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就有钱。我爹现在身上有不少私房钱呢。”

    赵氏问道:“山哥,你攒钱不是要买地吗,怎么没看见你买?”

    “现在地价高,我想等天冷了地价降下来再买。”李山生怕李如意买人要用他买地的银子,屁股一抬出去干活了。

    下午,李如意把猪腿收拾了,猪骨炖萝卜,猪皮留着回头做猪皮冻,猪肉用了一大块红烧,又让李山蒸了几锅白面馒头。

    家里是做豆腐的,也不能天天顿顿的吃豆制品,再说了豆制品吃多了身体草酸高不好。

    李家四兄弟下了学堂回来,在村口遇到等候多时的金豆豆。

    金豆豆左手提着一条两、三斤重的鲤鱼,右手提着装了三十个鸡蛋的竹篮。他把东西交给李家四兄弟,让他们拿回家吃。

    李家常吃鱼、蛋,可鱼蛋对于金家来说就是很精贵的吃食。

    李健安问道:“你送我们家东西干什么?”

    金豆豆欲言又止。

    李福康摇了摇头,“豆豆,无功不收禄。你不说我们可不收。”

    金豆豆红着脸小声道:“我爹娘让我来问问,能不能把豆腐卖给我家?”

    李家四兄弟面面相觑。家里的买卖一直是李如意做主,现在就连李山都得听她的话。

    李健安道:“我看这样吧,礼物你拿回去,我回去问问家人,今晚就给你口信。”

    “哥,我们在家等你口信了。”金豆豆不肯收,拔腿就风似的跑了。

    李家四兄弟只能提着鱼、蛋回家,一进家门就嗅到肉香,还有淡淡的微甜萝卜香气,今晚妹妹又做好吃的了。

    李如意以为鱼、蛋是哥哥买的,笑道:“你们比爹大方,拿私房钱买鱼、蛋了。”

    李英华知道妹妹是在开玩笑,解释道:“鱼、蛋不是我们买的,是金豆豆家送给你要求你办事的。”

    “哦。他们求我的事是不是要买我们家的豆腐?”李如意见四个哥哥面露惊色,“余二草下午给我们家送来一罐的蜂蜜,言语里的意思是想买我们家的豆腐。我同意了。估计金豆豆知道余二草事情办成了,就想送礼走你们的路子让我也同意他家卖豆腐。”

    四狗子兄妹、大柱子姐弟、余二草、金豆豆给李家打过短工,跟李家兄妹的关系很好。

    四狗子兄妹卖豆腐赚钱都买了骡子,大柱子姐弟是王族人,每天卖豆腐能赚四、五十个铜钱,余二草、金豆豆自是羡慕无比,他们家里的大人跟李家大人关系很一般,只能让余二草、金豆豆求李家兄妹。

    李健安问道:“妹妹,那你同意卖给金家豆腐?”

    “同意。他是你们从小玩大的伙伴,人品不错,他们家咱们也知根知底。我们家可以把豆腐卖给他家。”李如意瞟见李山脸上笑意浓浓,就知道爹希望家里的豆腐卖的越多越好。

    “我们家每天能卖给金家多少豆腐?”李英华停顿一下,“我怕多了,金家本钱不够。”

    金家的境况和从前的许家差不多,估计家里所有的银钱合起来都不到三十个铜钱。

    李如意道:“每家五十斤豆腐,每斤三个半铜钱。金家本钱不够,可以用粮食、黄豆、菜、果子来抵。我跟余二草也是这般说的。”

    赵氏见丈夫小叔子都坐好了准备开吃,自己肚子已经饿的咕咕叫了,连忙招呼儿女入座,“饭菜要凉了,一边吃一边说。”

    李家兄弟吃过饭,就出门去回复金家。金家人自是对李家兄弟千恩万谢。

    礼村每天有二十几家前往方圆四十里的各地卖李家豆腐,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童叟皆知李家豆腐。

    这一日下午,天降白雪,今年的第一场雪悄然而至,冬天到了。

    不到一个时辰,天地都覆盖在白雪之中,放眼望去,一片银白。

    燕城至长平县的官道上,一个黑脸干瘦的中年汉子戴着斗笠,背着偌大的包裹,缓缓行走在泥泞的雪地之中。

    几辆华丽的马车从他身后奔驰而过,溅了他一身泥点,把他气得心里骂有马车的下辈子都变成穷人。好在离家不远,归心似箭的情绪很快就取代了烦躁。

 124同意置办家具

    还在几里路就到村子了,在这个时候,中年汉子被后面追上来的人叫住。

    “这不是许大哥吗?”青年穿着很旧却干净的灰色衣裤,背着一个筐子,语气带着惊喜与羡慕。

    许正咧开大嘴笑道:“是我。王老弟,你这是去哪里了?”

    “我去县城卖萝卜。下雪天菜价上涨,我把家里地窖的萝卜背了几根,拿到县城城门前卖了。”

    “你卖的萝卜多少钱一斤?”许正想到自家地窖的萝卜,要不明个也背萝卜去县城卖。

    “一斤两个半铜钱。”青年语气里透着几分欢喜。他的七根大萝卜总共卖了六十五个铜钱。这可是一笔小财。

    “这价钱还行。”

    “我家的萝卜价可比不上你家卖的豆腐。你家的豆腐五个铜钱,一斤能买我家两斤萝卜。”青年语气里全是羡慕,突然间上下打量许正,问道:“许大哥,你没赶你家的骡车?”

    许正哭笑不得,“啥骡车,我家哪来的骡车?”

    青年一口气不停的道:“你家的母骡子,比驴子高大,骡车跟驴车大小差不多,每天你家人赶着骡车卖豆腐,听你们礼村的人说,你家赚了很多银钱,数都数不过来。”

    “你在说什么呢,我怎么都听不懂。”许正忍不住笑起来,伸手拍拍青年的肩膀。

    青年见许正的表情不像在撒谎,问道:“许大哥,你今个去了哪里?”

    “我这几个月都在燕城修城墙,昨个夜里燕城下了雪,今个一早官府下令停止修建城墙,让我们各自回家。我这是从燕城回家。”

    燕城的雪比长平县早下了几个时辰,半夜气温骤降,早上工棚里面有两个汉子没醒过来,工头一看两人快要冻死了,赶紧向官员禀报。官府一见下雪了,怕天太冷把人冻死,干脆停止修建,给所有人结了工钱。

    许正怀里揣着几个月来修建城墙的血汁银钱,怕被人抢了,都不敢在路上给家人买东西,冒雪从燕城赶路回家。

    青年一听,恍然大悟,“原来你一直在燕城,还不知道家里人做了豆腐买卖赚了银钱买了骡车。”

    有两个赶路的村民扭头朝许正问道:“兄弟是礼村的?”

    许正答道:“是。”

    两个村民均是一脸的羡慕,“你们礼村可了不得,砌火炕、卖豆腐,家家都富了。”

    “兄弟是姓王吗?”

    “我姓许。”许正离开礼村之前知道村里的王族砌火炕的事,不过两人及青年说的豆腐是什么。

    青年跟两个村民笑道:“许大哥家里也卖李家豆腐,如今已经买了一头骡子。”

    两个村民望许正的眼神更不一样了,其中一个甚至打听许正的儿女有没有定亲事。

    许家是外来户,孩子又多,家庭负担非常重,以前儿女亲事无人问津。今个竟然有初次见面还只是路人的村民打听,许正欢喜的有些晕头转向,问道:“你是哪个村的?”

    这个村民抢着要给许正背包袱,笑答:“我家是方家村的。我叫方四牛。许兄弟有空来我家坐坐。”

    方家村比礼村近,两个村民先到家了。不知不觉,许正走到礼村,跟青年告别就进村去。

    几个孩子在雪地里疯跑,后面跟着两个老婆子喊叫让他们回家别着凉。

    “许伯好!”

    “许伯伯。”

    几个孩子跑过许正身边除了最小的三岁的孩子,其余的都喊了他。

    两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