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非太子亲口所说,下官打死都不相信此事。”
这回不止是户部的官员,众位官员均是满脸震惊,甚至大呼小叫。
有几位高官反对的声音显得很突兀,“不可能!”
“绝对不可能!”
“陛下,印刷术的成本很高,一本书的成本不可能只需要三个铜钱。”
“印刷术是用木板雕刻书页,然后印到纸上,如果木板上有一个字出现问题,整张木板就得重新雕刻。这要求工匠不但会木器活,还得会雕刻。又会木器又会雕刻的工匠,国都是不少,但是人工也贵。
印刷术对纸张挑剔的很,普通的纸印不上去,必须用宣纸。
人工、纸张都要求高,这样下来成本就高,比手抄的书少不了几个铜钱。”
“太子是觉得满朝文武都是傻子吗?”
周莫玄冷声道:“本太子说的是实话,无需跟你们解释,反正父皇相信。”
仍是那几位高官,声音一个比一个高,“太子想要立功的心情,下官能够理解,不过绝对不能犯下欺君之罪。”
“太子是储君,一言一行都要真实真诚,岂能在朝堂上信口开河戏?”
江青云目射寒光出列,直接拿出箱子里的书分给众位官员看,高声道:“几位大人所说的是印刷术,并非活字印刷术。别看只多了两个字,却是截然不同。活字印刷术,工匠不需要时常雕刻整版的书页,纸张也无需用好的。请诸位看看手里的书籍,用的可是宣纸?”
文武百官捧着新书,从第一页开始翻起,一直翻到最后,果然用的是最普通并且便宜的纸。
慕容仪出列道:“诸位,这种纸的价格只是宣纸的十五分之一。只此一项,就把成本降低了十五倍。”
贺南负责活字印刷术,最清楚成本多少,真是看不惯这群高官的无耻嘴脸,高声道:“陛下,东宫用活字印刷术印书籍,印的越多,成本越低。
活字印刷术能让普通的老百姓看得起书,识得了字,利国利民功在社稷!”
“之前那名东宫亲卫泄露出去的就是印刷术,几位大人从哪里得知的此事?”江青云出言讥讽。将几位高官的名字记在心里,如果不出所料,那位窃取印刷术的大商人背后势力就是他们。
东宫亲卫替换成燕军,文武百官皆知,之前只是听说原因是东宫亲卫做了错事,没想到竟是泄露了印刷术这样的大事。
“原来活字印刷术还未成功的事情就被东宫的亲卫走漏风声。怪不得太子大怒,把东宫的亲卫全部换成了燕军。”
“东宫的亲卫应当效忠太子,却是把秘密泄露出去,这等不忠诚的亲卫,太子把他们换的好!”
“原来几位大人的手已经伸至了东宫。此事换成谁都无法忍受!”
众位官员纷纷议论。
江青云冷哼一声,继续高声道:“太子殿下乃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下的储君,然向来平易近人。几位大人好奇东宫的事,为何不直接向太子殿下请教,却向东宫亲卫打听?小人行径!”
几位高官老奸巨滑,哪怕脸皮比国都的城墙还要厚,被江青云质问,无论怎么回答都好生尴尬,再者,心里疑惑东宫是不是已经掌握了证据,江青云才这样的理直气壮?
周莫玄心里暗笑。在这样的场合敢质问几位高官的也就只有他的表叔。
752皇家县主和香饽饽
皇帝扬了扬手里的书籍,高声道:“朕已去过东宫作坊亲眼目睹活字印刷术的印书过程,的确成本很低。”又道:“能得此术乃是朕与汝等乃至百姓之福。”
几个高官面面相觑。宫里一直有他们的人,从未听说皇帝出过宫。皇帝却说出这样的话,明摆着维护周莫玄。周莫玄只是继子而已,皇帝为何对他这般信任?
周莫玄俊脸露出招牌似的带着两分邪气的笑容,道:“父皇英明。”
那些家里开着书铺的官员面色极为复杂,内心翻江倒海。由活字印刷术印出的书价钱便宜,字体统一,字迹好认,一旦推广,谁还买手抄的书籍?
可是一旦出声反对,那将成为天下人的敌人。这个哑巴亏只能吃了。
众位官员纷纷高呼:“陛下英明。”
“昆城县主献活字印刷术立下大功,进皇室族谱,事迹记载于史,并赐婚长平伯江青云。”皇帝停顿一下,又道:“太子心系百姓,研制印刷术,立下功劳,给予褒奖,东宫参与此事的官员各赏金二十两、珠一盒。”
自此李如意的名字就上了皇室的族谱,算是皇家的县主,只是还没有封地。
她献出的活字印刷术也记载于大周国史,千古留芳,这是极为荣耀的事。
她与江青云的婚事就是御赐姻缘。日后,若有人非议,便是蔑视皇帝。
皇帝给周莫玄的评价是心系百姓,别看只是四个字,却是对于储君的肯定,而东宫的官员没有升官,却得了赏赐,也是十分荣耀。
江青云大喜,跪下磕头谢恩。周莫玄与东宫众位官员同样如此。
退朝之后,早在外面等候的东宫亲卫(燕军)入殿将所有的书搬走。
几十个对活字印刷术非常感兴趣的官员,将周莫玄与东宫众位官员团团围住好一通道喜,然后……
身高八尺鹤立鸡群的兵部尚书操着粗嗓门嚷道:“太子给兵部印五万册兵书,军官每人发一本。”
“一开口就五万册,你们兵部下面的军官识字的合起来别说五万,五千人都没有!”吏部尚书指着兵部尚书,一番嘲讽之后,望向周莫玄立即换了张笑脸,“太子,吏部官员个个识字,劳烦东宫给吏部印五万册书。”
“你们这群无耻之徒,开口闭口五万册,当东宫的钱是大风吹来的,赶紧都闪一边去。”常年下村关注田地奔波忙碌的司农从人群里挤了起来,激动的叫道:“老夫要替天下农民向太子请求一事,印十万册农书下发至大周各地,每个村五本农书。”
六部尚书包括向不苟言笑的礼部尚书邹远明,朝着脸笑得狗尾巴花似的司农大声骂道:“你还有脸说我们,你一开口十万册,简直禽兽不如!”
“农民一个个大字不识,给他们印书,就是对牛弹琴,异想天开!”
“司农可是还没睡醒,白日做梦?”
司农却是自信满满的道:“你们六部一个劲的拒绝太子,只有本官上赶着找太子,还一心让太子派人当副司农,太子不帮农司印书,难道要帮你们这群狼心狗肺的家伙?”
一语惊醒梦中人。
兵部尚书牛眼一瞪,急道:“兵部侍郎就是太子推荐的人。兵部可没拒绝太子。”扯着嗓子喊道:“赵侍郎,你赶紧过来,兵部要印五万册书,你赶紧给太子说。”
哪知没有人答话。
赵册那是什么人啊,简直是属泥鳅的滑溜的很,刚才看到顶头上司兵部尚书去追周莫玄,就知道没好事,他赶紧溜了。
兵部尚书本来是想提拔自己的人当兵部侍郎,结果周莫玄还想把兵部尚书给换了,这般兵部尚书对周莫玄塞进兵部的赵册有意见,而兵部的官员也跟兵部尚书态度一致排斥外来的赵册。
赵册在兵部的身份很尴尬,好在他心态好没有低沉。
这回兵部尚书要赵册办事,赵册不想痛快的答应,所以就麻利的溜了。
“赵侍郎?”司农一张老脸笑开花,怎么都让人看上去有些贱,嘲讽道:“我看你连赵侍郎的名字都不知道,连他的模样都没认清。”
周莫玄心里认为只有司农认可他支持他,决定必须回报,正要开口说话时,被人非常用力的扯了两下衣袖,幸亏这身太子官服质量好,不然整条袖子得被扯下来,心里不由得有些恼怒,扭头一看是个慈眉善目的白眉毛白胡子老头。
这老头是正一品的太师、白鹿书院院长风长青。
本朝的太师没有实权,只是在文官当中地位超然。
风长青是先先帝在世时的状元,且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大三元状元。
什么叫大三元状元,就是乡试、会试、殿试均是第一名!
就拿唐朝来说,一个朝代就两位大三元状元,明朝也只有两位,非常的稀罕。
风长青那真是状元中的状元,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他高中之后,先是国都及外地为官,后在白鹿书院当师长,三十岁当了院长,一当就是四十几年,从先先帝一直到现在,桃李满天下。
这位老先生那可是大周国文人的旗杆,哪怕同是正一品官职慕容太傅在他面前也很恭敬。
周莫玄没想到老人家力气这么大,骂是不敢骂的,这辈子都不敢,还得笑眯眯的道:“风爷爷好。”
皇帝与皇后只要不是在正式场合,都尊称风长青为伯伯。周莫玄便叫风长青爷爷。
“你到白鹿书院给学子讲过课。”风长青说话时,眼睛炯炯有神,仿佛看透人的心思。
“是。”周莫玄有些不好意思的摸了摸鼻子。
他在燕城书院读书时,武强文弱,经常逃课。当了太子,还被白鹿书院的副院长邀请去讲课,其实就是讲大周国与狼国边境的情况。
他没有杀过一个狼国兵,心里没有底气,就听了江青云的建议,在台下三十丈远的地方摆了靶子,讲课之前射出十箭,均中靶心,先声夺人,而后在学子雷鸣般的掌声中找到自信也有了底气再讲北地边防燕军的事迹。
753第一书阁和变动
别人都觉得周莫玄讲的精彩,可是他觉得应该让燕军杀过狼国兵的将军来讲才对。
风长青问道:“学子岂能白白称你师长?”
周莫玄被老人家的眼神盯的竟是有些发慌。心道:那要怎样啊?
江青云曾经听过风长青讲课,这位老人家不是老学究,思想比慕容、邹家那些老古董开明的多,为了白鹿书院的发达,也舍得下脸来求人,这回应该早就听说了活字印刷术,竟是破天荒上了早朝,还在早朝后找周莫玄。
他笃定身为老人家定是给白鹿书院要书,怕老人家狮子大开口,连忙俯在周莫玄耳边,低声道:“五万本书,三年之内送至白鹿书院。”
“风爷爷,那我就送给白鹿书院五万本书。”
风长青却是摇摇头,白胡子也跟着左右摇摆,“白鹿书院欲成立天下第一书阁,可供天下读书人,五万本书太少,十万本还差不多。”
闻言,众人均是震惊的倒吸一口气。
好一个天下第一书阁,好一个十万本书!风长青真是好大的胸襟,好大的气魄。
江青云问道:“原来院长是想成立天下第一书阁,那么请问十万本书都有什么书,大概多少种书?”
十万本书要都是短小精干的《千字文》,几个月就能印好,可若是长篇书籍,没个几年可印不好。
再一个十万本书若是十万种书,每种书都要排新的版,那耗费的时间就更长了。
风长青炯炯有神的目光又望向江青云,道:“圣人言书、启蒙书、农书、兵书、法书、游记、诗集……你媳妇的医书也可以,总之,天下第一书阁至少有一千种书,合起来共有十万本。”
周莫玄心里惊诧,风爷爷竟是知道我小表婶写的医书。
他不知道的是,风长青不但知道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