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家族毁灭除了天灾,还有人祸。人祸就是先帝。但是直到现在,他不知道先帝为什么要害家族。
次日一早,江青云感到身体不适,竟是发热得了伤寒,好在有天玑在,也了解江青云的身体情况,开了药又抬出李如意来安慰江青云。
“我师父常说伯爷心思太重,不要多想,就算想,也要往好里想。”
“嗯。”江青云俊脸脸色苍白,点了点头。
本来今日他要去见当地的官员,还想走访一下故友。看来是不能出门了。
江青云自从认识李如意之后,就很少生病,这回得了伤寒,福伯知道江青云可能是心病犯了,担忧的不得了,一直陪伴左右,还道:“县主明年就及笄,老爷就能娶县主为妻,为家族开枝散叶,以后定会幸福。老爷多想想县主。”
江青云回想起跟李如意相处的点滴,特别是这次在昆城离别之前,她主动亲吻了他的脸颊,细声细语的嘱咐他一定要保重身体心情开朗乐观。
他应该听李如意的话才对。
以前不好的日子全部过去,哪怕现在他为东宫做事,风险极大,那也要尽一切努力好好的活着,为了他与李如意美好的未来。
第三日,江青云病好的差不多,见天气也不错,就去见当地官员,将户籍迁了出来。
此次迁坟是头等大事,迁户籍是第二等大事。
祖坟要落在国都郊外的山脚下。户籍要落在国都。
他要在国都以举人的身份参加今年七月的会试、殿试。这是他自幼就有的愿望,也是家族长辈的愿望,哪怕他封了爵位,也要完成。
当日下午,江青云来到了蜀山书院。在这里见到了阔别几年的数位师长。
蜀山书院是蜀地最大的官家书院。从蜀山书院走出去的进士多达一百多人。前朝、本朝殿试一甲前三名也就是状元、榜眼、探花,有十几人出自这里。
蜀山书院历史悠久,曾经与白鹿书院齐名。
只因有一任的蜀王跟白鹿书院的师生交恶,派军队焚烧了书院的藏书五千多本的藏书阁,还杀死了十几个师生,导致书院实力大减。
不过,蜀王也没有好下场,失去民心,被乱民在城外围攻杀死,尸首分离。
人祸之后,又是天灾。这几年的地龙翻身,蜀山书院的房子倒塌,砸死几位师长学生还有十几个杂役,导致人气大不如前。
之前,蜀地的学子去国都的书院求学,直到内战,又回到蜀山书院。
“青云若是能高中一甲前三名,于你个人是大喜事,于我们书院也是件大喜事。”
“以青云之才,高中状元不是没有可能。只是青云是太子的人,若东宫主管本届科考,你为了避嫌不能参加。”
“青云考中进士,日后若是想回蜀地,便来书院与吾等一起教蜀地的学子。”
“国都争斗太多,哪有书院简单清静。我看青云还是回到书院的好。”
众位师长纷纷看好江青云,还力争让他回书院教书。
江青云谢过众位师长的好意之后,向他们提出邀请,东宫需要人手,众位师长为人正直,可以入东宫为官。
当然,这是对所有人说的话,晚饭之后,江青云又特意去了五位师长家拜访,代周莫玄邀请他们。
“我表哥是燕王。若是您不想去东宫,可以先去燕城为官。”
天下人皆知,周莫玄是过继给皇帝、皇后,他的太子之位不牢固,再说了,古往今来,止步于太子之位的人还少吗?
所以江青云让几位师长先去燕城当官,然后等周莫玄登基,再到国都。
二月初,江青云、福伯一行人离开蜀地,这一日天降小雨,蜀山书院的两位师长特意骑马过来送行,然后说明来意。
他们都是二甲进士出身,为人清正,只是家族没落,没有势力。先帝在位时,他们被上级打压,只能回到蜀山书院教书。新帝登基之后,又没有人替他们引见当官。他们的才华一直得不到施展。
这次江青云的邀请正是时候。不过,相比较起来,他们还是愿意稳扎稳打的去燕城,愿做北地周冰麾下的官员。
江青云大喜,替北地的百姓向二人深深鞠躬,请二人立即前往燕城,他这边写信告知周冰。
二月中旬,江青云回到国都时,天气已经转暖,气温回升,大地回春,而周莫玄面临抉择一件大事,是否主管本届科考。
“表叔,你回来的正好,父皇已经给我说过两次,让我主管科考,我想听听你的意见?”一直以来,周莫玄最信任江青云。
江青云问道:“礼部主管科考,礼部尚书是皇后的堂兄,若是你主管科考,就夺了礼部邹尚书的风头。皇后可曾在你面前暗示什么?”
747泄露和因祸得福
科考何止是出风头,主考官会载入史册,并且成为所有考生的半个师长。
江青云曾跟礼部尚书邹远明打过两次交道,发现此人外表淡泊名利,实则内心特别在意。
邹远明是在新帝登基之后当上礼部尚书,这回科考是他第一次在天下文人面前展示权威,若周莫玄要当主考官,夺了邹远明的机会,邹远明必然心生恨意。
不知朝中是谁出了主意让皇帝分裂周莫玄与邹远明的关系?
“没有。母后不曾提起过。”周莫玄是喜欢出风头,这些天,许多官员都恭祝他要主管科考的事,让他内心喜悦,但是总觉得哪里不对劲,这下经过江青云提醒,一下子冷静下来。
“皇后必是知道此事,但是怕你为了邹尚书推掉此事,日后心生后悔。”江青云低声问道:“朝中是何人提议你当主考官?”
周莫玄报了几个官员的名字,而后又道:“不是让我当主考官,而是让我主管科考,主考官仍是邹远明。”
“一事不容二主。科考的事你不要去管。你是未来的天子,日后登基,便是天下文人之师,哪里需要现在主管科考争名声。”江青云目光坦荡,道:“我与慕容仪今年会下科考,你若主管科考,我们为了避嫌不得参加。”
“表叔,慕容仪跟你的想法一样。”周莫玄笑得有些古怪,缓缓道:“我还以为慕容仪是为了他自己能够参加科考,原来他也是真心为我着想。”
闻言,江青云想起一个例子,道“你看慕容太傅哪次掺合过科考?”
“你说的对。那我今日便去回绝父皇。”周莫玄心里却是轻叹一声,这次要辜负皇帝对他的期望。
江青云自是知道周莫玄会因此事惆怅,微笑道:“东宫想要扬名无需科考,只需在科考之后将印刷术公布天下,何止扬名,那将会名流千古。”
“印刷术。对。我们的印刷术已经成功,正在日夜不停的印书。”周莫玄说起印刷术,俊脸露出大大的笑容,又低声道:“表叔,我们的印刷术差点被人盗走。”
东宫独自研制印刷术。此事只有皇帝、皇后知晓。
谁知看守作坊的二百名东宫亲兵当中有人泄露出去,被大商人得知后在自家的作坊效仿做出木头模子印书。
只是那个木头模子并不是活字印刷,印一本书要雕刻几十板,且板上的一个字花了就得重新雕刻,特别废人工,成本很高,就不了了之了。
这件事情出来后,负责人贺南特别自责,他向来非常谨慎,这回竟是出了错,让东宫亲兵钻了空子。
东宫亲兵的人都是从各大家族的子弟当中选出来的精英,各方势力都有。
周莫玄早就想把东宫亲兵换成自己的人,苦于没有理由,这回算是找到理由,便在皇帝面前一通抱怨,然后把从北地带来的燕军及燕王府护卫全部转了编制,变成东宫的亲兵,也是因祸得福。
这件事就发生在几日前。
江青云听了之后,目光阴晴不定,东宫行事竟然走漏风声,可见周莫玄这个太子在众人的心中地位之低,此事若不妥当处理,真是威风扫地,问道:“可曾处置那名亲兵?”
周莫玄目中杀光一闪而过,“已经人头落地。贺叔亲自动手,派人把亲兵的人头丢在大商人的床上。”
“不错。”江青云点头,“明的不行,暗的总行。不给这些人一点颜色看看,以为东宫是个摆设。”
周莫玄缓缓道:“表叔,你一回来,我心里就踏实多了。”
如今东宫共有幕僚三人,都是从燕城带来的,忠心都够,就是智谋不够,遇着大事还不如慕容仪出的主意好。
然而他又不能完全信任慕容仪,对于慕容仪出的主意都是再三斟酌,唉,这些天江青云不在,他真是十分想念。
“此行我为表哥招揽了两位蜀地的名士,他们都是十几年前科考高中二甲的进士,在国都及南地任过县令、长史,能够独挡一面,现在愿意离开蜀山书院去北地做官。”江青云倒是没有说两位师长愿意等周莫玄登基之后来到国都任职。
周莫玄笑道:“太好了。表叔出马就是不一样。”
江青云见过东宫众人之后,就与周莫玄一起骑马去了郊外的东宫作坊。
当日,周莫玄向皇帝正式推掉主管科考一事,并向皇帝献上以活字印刷术印出的一箱书籍。
三日后,周莫玄于早朝向皇帝呈上奏折提议朝廷鼓励寡妇再嫁。
此事引起许多官员包括几位正三品以上的高官置疑,然而
在江青云列举了楚军、洪家军几十个烈士家眷被欺侮,包括两个寡妇因没有生下儿子被逼将家里的田产充了族产的例子,舌战群儒。
“人口是国之根本。寡妇再嫁能令人口增加。这是不争的事实。太子与东宫众人皆提议陛下因立即下旨鼓励民间寡妇再嫁。”江青云带头向皇帝下跪磕头。
周莫玄、贺南、赵义、慕容仪等人跟着下跪口称,“臣恳求陛下下旨。”
东宫有主之后,这是第一次在早朝上强势发声,而发声的内容并没有涉及到任何势力的利益,只是为民请愿,为了大周国发展而为。
然而,早朝上的文官,特别是年岁大的高官,十有八九思想十分腐朽,无法接受寡妇再嫁,便以有伤风化为由纷纷跪下请求皇帝不要下旨,甚至有位古来稀年岁的官员竟是又哭又闹以死相逼皇帝不要下旨。
好端端的早朝变得像无比喧闹的菜市场,倒让众位武官看了笑话。
这事不到半日就在国都传开了,当今皇帝宽厚,民间言论比较自由,有几个说书人就把这事编成了段子在酒楼、茶馆说书。
“当年东街的曹寡妇十八岁就带着一双儿女守寡,日子过的特别艰难,娘家人想让曹寡妇改嫁,偏偏婆家不同意,让曹寡妇把儿女和嫁妆留下来才能改嫁。后来,曹寡妇被混子欺负失了清白,一怒之下抱着儿女跳河死了。唉,若当年朝廷鼓励寡妇再嫁,那曹寡妇再嫁了男人,就有男人保护她,混子哪敢欺负她?”
748初次交锋胜利和受挫
“我堂姐就是寡妇,已经守了三年,她没有儿子,只有两个女儿,按照夫家族规,她百年之后,房产、田产都不能给两个女儿,而是归了夫家家族。可恨夫家家族平日欺负我堂姐母女,还有脸要房产、田产。
我看太子殿下体恤百姓贫苦,向陛下提出寡妇再嫁,真是英明,这是百姓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