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农家药女:富贵临门-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氏俯在丈夫耳边吹气如兰,低声道“孩子们做买卖,赚的银钱除去修建房子打井买驴,富余很多,这不前前后后给了我四十两白银。”

    李山目瞪口呆,失声问道:“四十两?”他与李石拼命的干活,一个月合起来才挣一两五分银钱。

    赵氏伸手抚摸丈夫风吹日晒黝黑没有光泽的脸颊,心里有些心疼。“是。”

    李山问道:“怎么有这么多的银钱?”

    “做吃食买卖的方子都是如意想出来的,这几个月家里的帐也都是如意管着,四十两也是如意给的。”赵氏转身去取装着银票的铁盒。

    李山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可摆在眼前的是白纸黑字盖着钱庄独特红印的银票却是真实存在,激动无比的道:“买地。咱们家一下子有这么多银票,能买很多的地!”

    “不能买地。”赵氏把银票收了回来仍是放在铁盒里面锁上,肃容道:“我与如意商量决定,把健安四兄弟送去镇里学堂读书,这笔银钱是束脩费。”

    李山笑容渐收,想了想缓缓道:“这笔银钱用来给健安他们读书也行。”

    闻言,赵氏露出一个温柔的笑容,“山哥,我以前跟你提过送健安兄弟读书的事,你每回都说好。如今家里终于有银钱了,我自是要实现这个愿望。”

    李山问道:“一年的束脩费用是多少?”

    “十几两白银,这些银票够健安兄弟读两年书。”

    李山又问道:“健安他们两年后能考中秀才吗?”

    “读书人寒窗苦读十年都不见得考中秀才,何况我们的儿子才读两年。”赵氏想到娘家的三个哥哥都是六岁启蒙,在学堂里读了七、八年的书,然后陆续考中童生。

    李山脸上没了笑容,低声道:“我们供不起他们四个读十年书。”如果说供一个儿子读书十年还行,现在竟是要供四个儿子读书,十年就是近二百两白银,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

    赵氏定定瞧着李山,“如意有许多新的吃食方子,你与石头听她的话做吃食买卖,我们家能赚很多的银钱,供的起健安四个读书。”

    李山哭笑不得的道:“如意只是个孩子,她还不到十岁。”

    窗外传来李如意清亮的声音,“爹、娘,早饭好了。”

    说是早饭,已是辰时末(快九点),一家人团聚,吃着香喷喷的鸡蛋灌饼、小米粥、泡菜,竟然有着过年的气氛。

    这样惬意舒适的生活,是李山不敢想象的,更是让李石高兴的脸上笑开了花。

    饭后,外面的雨哗哗下着,堂屋光线很暗,赵氏没有做绣活,开始跟李山细说这几个月儿女做买卖的事情。

    作为长子的李健安特意坐在了赵氏的身旁补充说明。

    李如意参与到这场决定家庭命运的谈话之中,开始是保持沉默,听到直到李山道:“如意一个小娃娃,身上不能放那么多银钱。家里的地太少,这些银钱用来买地。”

 72所有钱买地

    李如意开口道:“爹,以后四个哥哥都去读书,娘要带两个小弟弟,您与二叔还要做新的买卖,家里没有多余的人种地,我们不用买那么多的地。”她身上的四十三两白银,已经跟赵氏、李家四兄弟商量过用处。

    李山望着口齿清晰目光坚定的李如意,缓缓道:“地是农家根本。有了地才有粮食,灾荒年才不会饿死。”

    “您还没去地窖瞧过吧,咱们家已经存了两千斤的粮食,我会一直让家里保持这个数量的粮食,这样哪怕是灾荒年也不怕。”李如意的脚在桌下踩了李健安的脚一下。

    李健安鼓起勇气道:“爹,我觉得五妹说的对。”

    李如意问道:“我请您算两笔帐。今年丰收年,咱们家十亩良田赚了多少银钱?我四个哥哥读书,每年束脩费大概十六两白银,您觉得种多少亩地才能赚出这么多银钱?”

    李山眉头微蹙,“种地是不赚银钱,可是地放在那里,心就踏实。”

    “您把银钱都买了地,我们家拿什么做买卖,拿什么赚银钱?”李如意就知道说通李山非常困难。

    赵氏当着儿女的面对李山道:“如今家里这么好,都是如意想法子弄的,你为什么不肯听如意的话?”

    “没有地就没有根本,我们家得买地。”李山翻来覆去就是这句话,认准了买地,哪怕是赵氏劝也没有用。

    赵氏没想到丈夫如此主观守旧倔强,有些生气的问道:“你是不是不想做买卖?”

    李山肃容道:“做买卖风险太大,能一夜变富,也能一夜变穷,只有种地最踏实。”

    赵氏脾气非常好也被李山激怒了,高声道:“我没听过谁家种地能供出秀才。我们家四个儿子,你想靠种地供出四个秀才,简直是做梦!”

    李山怕赵氏气坏了身子,柔声道:“我们家在礼村没有根基,有了地才能有根基。”

    赵氏气道:“儿子考中秀才有了功名,我们家才有根基,否则种几辈子地都只是无权无势任人宰割的农民。”作为秀才之女的她,根本无法理解祖祖辈辈都种地的李山对土地的感情。

    李健安一脸担忧,生怕爹娘吵起来。

    李福康、李英华、李敏寒站在堂屋门口听着里面的谈话,心里七上八下。

    “爹,本来我是准备你与二叔回来后,让你们做新的吃食买卖,现在你不愿意,那这样吧,我手里的银钱,一分为二。你拿一半去买地种。我拿一半做吃食买卖。”李如意是看出来了,哪怕是赵氏也无法说服李山,那就让李山去种地,这样也好过家里不和睦。

    李山摇摇头道:“不行。银钱都得买地。买了地种粮食赚出银钱,再做买卖。”

    李如意问道:“您说说看二十亩地,一年能赚多少银钱?”

    赵氏见李山不吭声,沉着脸道:“顶多五两银钱。”

    李如意高声道:“五两银钱都不够我们家现在的开销,更是远远不够供我四个哥哥读书。”

    李山缓缓道:“我与你二叔夏收后去修建城墙,再不够的话,我把驴子卖掉。”

    “卖驴?”李如意伸手抚额,明明昨天李山骑驴时非常高兴,怎么今天就要在将来把驴卖掉。

    李健安深深的看了生父一眼,上次去燕城就是这样,费尽口舌也无法说服生父,心里真是无力,轻声道:“娘,我不读书。我跟着五妹做吃食买卖赚银钱供弟弟读书。”

    李如意有些动容的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大哥,你今年才十三岁,你去读书,十年后你才二十三岁,考中秀才以后都不用种地。”

    “做买卖很辛苦,我不能眼睁睁的看着你一个人辛苦受累。”李健安深深知道读书考中秀才能够改变命运,可是总得有人牺牲,连最小的不到十岁的妹妹都能够如此,身为长子的他,岂能不付出?

    李福康缓缓走至,站在李健安的身旁,“大哥,我和你一起跟着五妹做买卖。”

    李健安抬起头望着二弟有七分相似的脸,温声道:“不用。你比我聪明,你读书准能考中秀才。”

    李英华与李敏寒相视对望,孪生子心有灵犀,很快就做了决定,并肩走进堂屋。

    “三哥,你来说。”

    “大哥、二哥,我与四弟的年龄比你们小,以后有的是机会读书,我们跟五妹做买卖,你们去读书。”李英华说完这话,心里竟是轻松了许多。

    李如意长叹一声,“哥哥,娘最大的心愿就是让你们读书。”

    李敏寒没有李福康心直口快,但是胆子比他大,仗着是小儿子的身份不怕李山,“可是爹不和你做买卖,还要把你的本钱都拿去买地,赚不到银钱供不了我们读书。”

    赵氏的脸色阴沉的能够滴出水来,跟儿女沉声道:“你们出去。我与你们爹有话说。”

    李如意最后一个离开,在关堂屋门的时候,看到赵氏双眼圆瞪的厉害模样,心里担忧赵氏跟李山打架。

    赵氏声音幽幽,“李山,十六年前,我还没有嫁给你时,你家有多少亩地?”

    李山听妻子直呼自己的名字,心情莫明紧张,小心翼翼的答道:“十三亩地。”

    “十五年前发生疫灾时,你的十三亩地有人买吗?”

    “没人买。”当年的疫灾,导致方圆百里的村镇县甚至是城府的人成千上万的死去,许多人家全家病逝,到处都是无主的良田,再肥的良田都卖不出去。李山带着年仅五岁的李石离开李家村时,身上只有十几个铜钱,可以说一穷二白。

    “我娘家有三十亩地,哪怕一亩只卖五百个铜钱也卖不掉。我逃出家乡的时候,身上没带地契,带的是银票、碎银。我遇到你和石头时,银票有二十五两、碎银七两四分,合起来整整三十二两四分银。你救了我的命,我嫁给你,这些银钱成了我的嫁妆。”赵氏没有当着儿女的面说这些往事,是怕打击丈夫的自尊心。

    李山深深知道,如果不是那场疫灾,赵氏不会变成无依无靠的孤女,根本不会下嫁给他这个大字不识穷的只剩下命的农民。

 73夫妻博弈

    赵氏沉声道:“我们三人来到礼村,官府给的房子破烂,根本不能住人,给的六亩良田都是荒地。你身上没有银钱,我就把嫁妆拿出来大修房子,又听你的话把剩下的银钱买了四亩良田、两亩劣田。”

    当年李山的思想跟现在的一样,有了银钱就要买地,越多越好。

    “我生下健安、福康,我想让他们读书,那时石头还小,你一个人种十二亩地赚的银钱只能勉强维持家里的开销,后来我生下英华、敏华,你种地赚的银钱没有增加,家里还是没有银钱供他们读书。”

    李山回忆起初为人父时,赵氏经常对还在襁褓里的长子、二子说,以后你爹给你们挣银钱供你们读书考秀才举人。

    李英华、李敏寒出生之后,赵氏曾念叨过类似的话,后来渐渐不再说了。

    理想很美好,现实非常残酷。家里连饭都吃不饱,衣都穿不暖,更别说供孩子读书。

    赵氏继续道:“我们家的日子过得很苦,你种地的收入还不够我们吃饱饭,儿女一个个面黄肌瘦,如意一个小女娃,从小到大穿的新衣服屈指可数。我嫁给你十五年,日子越过越差,我生的五个儿女也跟着吃苦。”

    李山深深的感觉到自己的无能,愧疚的脸烧烫。

    “你种地、外出做事很辛苦,你为这个家尽力了,只是智慧不高能力不够。我看在眼里,心里有数,没有埋怨过你。”

    李山细细回想,除去今日,这么年来还真的从未赵氏说过抱怨的话。

    “最近几个月你的做法让我对你非常失望。”赵氏停顿一下,有些哽咽道:“如意那么一点点大,个子不高,得站在灶台上才能够得着锅,每天早上天不亮就站着做吃食,一站就是一个时辰,健安他们四兄弟每天走五、六十里路去金鸡镇、长平县做买卖……”

    李山心情更加难过,沉默不语。

    “如果你在家里,这些事你来做,孩子们就不用这么辛苦。他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我真的是没有办法,家里太缺银钱了,我肚子里还怀着两个,帮不了他们的忙。我想让你赶紧回来帮孩子。还有,家里的银钱多了,却没有一个成年男人,我怕招贼偷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