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农家药女:富贵临门-第3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人寻思,敌国刺客潜入国都杀人的可能性不大,而六名官员刚刚被毒杀,楚王的使者就到了国都上早朝向皇帝献上婚书……

    或许六名官员是楚王派刺客毒杀,原因就是六名官员要让他的未婚妻入宫为妃。

    龙有逆鳞,触之必死。洪星华便是楚王的逆鳞,谁敢打洪星华的主意,楚王就对谁下杀手。

    六名官员的被杀,让那些针对楚王、洪家的官员吓破胆子,一下子全部息声。

    楚王的献俘队伍还没到国都,楚王的凶残狠辣名声便已传遍。

    就在这时,北地首届独立科考开始了,吸引了大周国所有文人的目光。

    科考分为童生试、乡试、会试、殿试。

    童生试并非所有人能参加,而是拥有童生资格的人才能参加。

    因此想要参加科考,第一步是获得童生资格,而获得的方式仍是通过考试,所以大周国把童生考试放在乡试的前面,简称“童生试”、“童试”。

    童生试分为县试、府试、院试。

    县试是由各县及官方承认的书院组织。比如长平县、燕城书院、北山书院、青松书院都有资格组织县试。

    以前北华书院也是有资格,去年因为师生闹出大事故(见536、537章)被燕王下令十年不得组织县试。

    北地各县、各大书院的县试开始,标志着科考拉开序幕!

    李家四少年所在的北山书院是老牌的书院,本次县试与以往一样,只用了两日就考完张榜。

    李家四少年榜上有名,名次比较靠前,特别是学习天赋最好也最爱读书的李福康,竟然考了全院县试第一名!

    李健安的小舅子王志高同样上榜了。

    李福康的大舅子张金海、小舅子张铜江也考上了。

    十二岁的张铜江在北山书院只读了不到一年书,这次是抱着试试的态度,结果榜上最后一名,获得参加府试的资格。

    六狗子刚读一年书,还没有上书院,在长平县参加县试,名落孙山。不过,这样才正常,说明县试有一定的难度,不是只要识字的人就能考过。

    “三日后便是府试,我们抓紧最后的时间好好温习功课,争取都上榜。”

    “府试的题目肯定比县试难。我已跟江哥哥说了,他同意你们去燕城我家,这三日他给你们指点一二。”

    就这样,李家四少年把王志高、张金海、张铜江都带回燕城李家。七个少年在那里进行最后的冲刺。

    江青云教导四个是教,教导七个也是教,为了七人能考出好的成绩,他特意跟李如意及总管事打了招呼,这几日就不去燕城作坊,所有的时间都留给七人。

    夏末的一天,早晨,府试开始了,户籍在燕城辖区考过县试的学子,大概两千人,乌泱泱一片,潮水般向考场涌去。

    府试的时间是一天一夜,比县试长。

    这期间考生每个人一个隔段小间,在这个大概两、三平米的小间里面,进行考试、吃饭、出恭、睡觉。

    府试的考场纪律特别严格,作弊者一律取消终生考试资格,并杖打十棍下狱三日,大声喧哗禁止不听屡犯者,取消考试资格……

    其实相比三天三夜的院试,府试要轻松的多。

    只是这样都有考生坚持不下来,考到一半由于太过紧张腹泄不止晕厥,还有受不了考场臭气熏天呕吐不止,不得不退出考场,痛失机会。

 684成为童生和意料之中

    李家四少年练武几年,身子骨比普通人好的多,能够适应,再加上自幼贫寒吃过苦,能够忍受考场的恶劣环境,最终顺利的考完。

    府试张榜在三日后,江青云提议七个少年在这三日仍是复习,张榜之后再休息一日,然后备考再战院试。

    “科考就是万人过独木桥。一个分神一个不小心就从桥下跌落。”江青云一边提醒一边给众人鼓劲,朗声道:“童生试这才刚考过两场,还有一场,哪怕是过了童生试成了秀才,还有乡试、会试、殿试,这才到了哪里,你们必须保持着一股冲劲,一冲到底!”

    “是!我们要一冲到底,冲上榜!”

    “努力!”

    七个少年的声音响彻燕城李府。

    几十里外长平李家。

    赵氏本是要过来探望四个儿子,王燕、张银芳也想过来探望夫君与兄弟,被李如意拦住了,现在正是关键时刻,不能分心,让她们等院试结束之后再去。

    娘、媳妇急也没有用,只能在家里数着日子过,竟是比七个考生还要累。

    李如意不但不让家人探望,也不让王家、张家去探望。她的话,王家、张家的人自是能听进去。

    就这样一晃三天过去,燕城的府试放榜,除去张铜江落榜,其余六名少年均是榜上有名。

    李福康考中第九名,在七人当中名次最高,仍是北山书院第一名。

    李健安考中第十九名,李英华第二十三名,李敏寒第十二名,张金海第五十七名,王志高第四十八名。

    大周国律法,府试考过者便是童生。

    童生的名字将记录在各大城府、县、镇。

    各大城府排名前十的童生可每季到官府领补助。

    补助就是三斗米、一丈棉布。虽然不多,但是这可是皇粮,象征着身份。

    可别小看童生,这些人已是正经的读书人,在当地有一定的名望,连衙役都不敢招惹他们,地方的乡绅、流氓更是不能得罪他们。

    如今李家四少年、张金海、王志高的身份就是童生。

    李福康名列前茅,从下个季度开始能在官府领到补助。

    这回赵氏得到消息后,高兴的不得自己,喜极而泣,一个劲的自言自语,“我的三个哥哥就是童生。我的四个儿子终于成了童生。我的儿子终于有出息。我终于盼到这一天。”

    李如意怕赵氏激动过头魔障了,赶紧道:“娘,五日后还有院试,我哥哥能不能考中秀才就看院试了!”

    “哦,还有院试。”赵氏又哭又笑,有些失态,把李山吓坏了,把两个小儿子往她跟前推,“你们去给你娘抹泪。你们让你娘莫哭。”

    “我爹就是秀才。”赵氏泪水直流,“我的四个儿子要是能考中秀才,我就算现在死了都行。呜,爹爹在天之灵保佑,让我的四个儿子考中秀才。”

    赵氏平时温柔似水,心里也能藏住事,只是这些天担忧的不得了,耗神太多,今日太过激动,自己难以控制心神。

    李如意见赵氏竟有些胡言乱语,偷偷给茶水里放了安神药粉,给赵氏喝了,然后见赵氏困得睁不开眼,就让李山把赵氏去卧房睡觉。

    赵氏一下子从下午睡到第二天的早上,醒过来后却是忘记昨天的失态。

    李山父女自是不会跟赵氏说起此事。

    上午,王海夫妻、张家人都来了。他们也是激动不已。

    “昨日,我们夫妻去看榜,在那里看到志高。志高说书院功课比他好的几个同窗府试落榜,这次他能上榜,亏得江伯爷用心教导。”

    “我们家金海自从去年北华书院出事,一直心神不宁,这回科考前,我们怕他考不中,谁知竟是考过府试成了童生。”张老头满脸的欢喜感激,“多谢你们家请了江伯爷教导我们家金海。”

    很多人读了一辈子的书,连童生都考不上。张家人高兴是有道理的。

    赵氏谦虚的道:“青云只是教导志高、金海几日而已,两个孩子能考这么好,是他们平日的努力。”

    李如意微笑道:“蜀地灵秀出人物。大周国科考,蜀地已出过四位状元。江哥哥就是在蜀地考中举人。他的学识比北地的进士都高。他的表达能力又很强,我哥哥经过他的精心教导,短短三年便能考中童生,我二哥更是考中了燕城府试的第三名。这其中固然有我哥哥的努力,但是绝对离不开江哥哥的用心教导。”

    “是。”张铜江最有发言资格,道:“江伯爷讲的策论题,我能听得懂,有两个题还能够举一反三。”

    这回他能过县试,也是亏了跟江青云学了几日,在策论题上面突然间开了窍。

    他的老师是金鸡镇的张秀才。比他早两年读书功课比他好的同窗连县试都没有过。

    张屠夫道:“健安兄弟比金海晚进书院几年,考的名次比金海高。”

    王海笑道:“名师出高徒!江伯爷教导健安兄弟三年。”

    李山哈哈大笑,“正是。”

    赵氏不好再谦虚,笑道:“对。青云就是名师。”

    张老头老眼目光真诚,道:“江伯爷是看在你们家的面子上才肯教导金海兄弟,我们全家对你们家非常感激。”

    张家没有那么大的脸去攀附江青云,那可是高高在上的长平伯,只能多谢李家这么帮忙。

    李山连忙道:“张伯,我们两家可是亲家,不用客气。”

    不一会儿,许山夫妻带着五狗子、六狗子来李家道喜。

    六狗子一见到张铜江,就激动的走至问长问短。

    两人都参加了童生试的县试,不同的是六狗子没有考过,张铜江考过了,有资格参加了府试。

    张铜江在六狗子面前说话还文绉绉,“你比我读书晚,没有考过县试是意料之中。”

    六狗子一脸羡慕的请教府试都考了什么。

    “你可会做策论?”

    六狗子摇摇头,“我在学堂还没学到做策论。”

    张铜江便一幅恍然大悟的样子。心道:难怪你连长平县的县试都没有考过呢。

    五狗子悄悄问道:“如意,我能不能去燕城看看英华哥?”

    “我连我娘都不让去,你就省省吧,等我三哥考过院试再去见他。”

    五狗子继续问道:“英华哥若是院试上榜就是秀才了吗?”

 685全部高中秀才

    “对。不过,院试可不是那么容易考的,你看这么多年金鸡镇只出了两个秀才。”虽然江青云多次给李如意说过,只要李家四少年考场发挥正常,肯定能考上秀才,但是没到张榜的那天,一切皆有可能。

    五狗子一脸仰慕,“英华哥可真厉害。”

    “咦,你怎么突然间对我三哥这么感兴趣了?”李如意可是知道好友一直想着做买卖赚钱没开情窍。

    “这些天凡是见到我的人都夸英华哥……还夸我有门好亲事。”五狗子脸颊一下子通红,“有人叫我秀才夫人。”

    李如意咯咯娇笑,“秀才夫人,原来你是因为想当秀才夫人才对我三哥感兴趣。”

    五狗子抬起头,猛的叫道:“长平伯夫人。”

    这下轮到李如意害羞了,容貌极为清秀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笑容,偏偏嗔怪道:“你跟我三哥定了亲事,等我三哥考上秀才,你当得一声秀才夫人。我跟长平伯没有定亲,你不能这么叫我。”

    五狗子道:“如意,前些日子我见英华哥哥时,他跟我说,他一定要考中秀才,为了他自己,为了赵姨,也为了你。”

    “嗯。我哥哥认为江哥哥封了长平伯爵位,怕秦太妃看不上我们家。”

    五狗子见李如意仍是那般自信,再想想在长平县城里听到人们不看好李如意与江青云能成亲的谈论。唉,真希望李如意能够嫁给江青云,并且是唯一的妻子。便道:“健安哥、福康哥、英华哥、敏寒哥一定能考中秀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