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农家药女:富贵临门-第2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伍二幸灾乐祸的道:“郝县令训斥叶里正,并免除了他的里正职位,让叶家村另选里正。那叶跛子的媳妇田氏一听要赔偿银子,当场气晕,郝县令恼怒她教唆叶跛子作恶,让衙门一盆凉水把她泼醒,限她三日之内把银子送到衙门,不然就重重打板子。”

    李山夫妻不约而同的道:“活该!”

    李山冷声道:“叶里正不是好人。当初闺女让我拒绝他实是太明智!”

    周围几个村的里正当时来李家时,说的比唱的还好听,哪怕李山拒绝了他们,仍说麦收过来帮忙。

    眼下麦收都要结束了,一个村民都没过来。

    这几个村子的人什么都没付出,就想从李家这里得到信任得到好处,处处跟着礼村对比,想让李家对待他们和对待礼村人一样。

    天下哪有那么好的事!

    赵氏目光不屑,“我们家搬到这里,没有用过叶家村的人,也没有得到半点好处,凭什么帮叶家村?”

    王燕在一旁连连点头。

    李山对伍余年父子褒奖几句。赵氏让他们赶紧用饭。

    几人忙了好几天都要累死了,好在半夜鸡棚没出事抓住了叶跛子,不然全部白忙。

    李家的麦收就这样结束了。

    李如意还在燕王府没回来,李山很想闺女,决定去燕王府一趟。

    “山哥,你可别给如意说抓住叶跛子的事,让她着急。”

    “我晓得。”

    赵氏道:“我也想见如意。”

    李山劝道:“你去了不方便,你莫去了。”

    他好歹有个官身,又是个男人,再说已经去了燕王府好几回,对里面的人比较熟悉。

    “也不知道如意会么时候能回来?”

    李山道:“楚王世子的病很重,闺女要给他安上假脚。这事光是想想就觉得很难。我上次离开燕王府时,闺女跟我说,至少二十日。”

    “我的如意就是厉害!”

    李山想到马上就可以看到闺女,心里暗喜,柔声道:“那你莫急。”

    一个时辰后,李山骑马到了燕王府侧门,下马向门卫说明来意。只是等了一会儿就被门卫领了进去,大黑马则拴在侧门内的大树下。

    门卫把李山领至秦太妃的院子,一个二等奴婢直接把他带到李如意的居所。

    如此李山就不用去给秦太妃请安。

    被李山夫妻牵挂的爱女李如意此时正在练字。

    原来,前晚秦太妃觉得李如意的字写得还不够好,给她布置任务,每天写六页字,每页至少写一百个字,写好了还得交给秦太妃审核,若是通不过重写。

    尺长半尺宽的宣纸,一百个字写上去,满满当当。

    毛笔字不像钢笔字那么好写,六页六百个字,不允许有错字,李如意要写半个时辰。

    江青云得知此事,还特意来指点李如意,恨不得手把手的教她。

    李如意心性并不浮躁,能静心坐得住,只是写毛笔字真是需要下很大的功夫,太耗时了。

    好在她在燕王府比在自己家里轻闲的多,有时间练字。

    李山一来,把李如意高兴坏了,一激动,手一颤笔一抖,宣纸上多出一个墨团,这页宣纸废了,上面的几十个字算是白写了。

    不过,李如意的心情仍然很好,望着皮肤黑的都要冒油的李山,惊喜道:“爹,您怎么来了?”

    李山一见到闺女就咧开大嘴笑,激动的道:“地里的麦子昨天全都收完,伍管家带着佃农晒麦子打面粉。你娘想你想得不行,让我来瞧瞧你。”

    明明他也很想闺女,却是不说出来。

    周双、周英齐声道:“老爷好。”

    “麦收那么忙,您也不在家好好休息一天,就这么急匆匆的来看我?”李如意亲自去给李山泡茶水。

    李山早就渴了,也舍不得花一个铜钱在路上的茶馆买水喝,这下一口气喝干一碗茶水,笑道:“我又不用下地干活,我不累。”

    “我在这里挺好的。您们呢?”

    “我们也挺好。你娘就是想问问你什么时候回去。”

    李如意低声道:“我刚给楚王世子看病没几天,他体内的毒已经清除了,只是断脚还没有装上假肢。燕王府的工匠正在日夜兼程的赶着做假肢,应该再过些天就能做好。”

    “毒解了,那就好。假肢的事也急不得。我回去跟你娘说,让她别急。”

    李如意见李山欲言又止,挥挥手让周双、周英退下,“爹,有什么事吗?”

 478疯狂的黄豆

    李山用极低的声音问道:“你在这里住着可习惯?”

    “还好。”李如意轻声道:“我在这里肯定是没有在江哥哥的院子那么自由。我每日要给太妃把脉,还要给她交六篇字。”

    李山狐疑问道:“交六篇字?”

    “太妃嫌弃我写的字不够好,让我每天写六百个字交给她。”李如意特意把刚才写的字拿过来让李山看,“我的字比江哥哥差多了。”

    李山拿着闺女写的字,左看右看,这不写的挺好吗,至少比他的字强多了,喃喃道:“她老人家还让你写字呢?”

    “可能她把我当晚辈看待,想教导我。”

    李山便放心了,大嘴又咧开笑道:“哦。那是好事。你好好写。”

    父女二人又说了一个时辰的话,快到午时,周锦过来说是秦太妃让李山在李如意这里用饭,中午仍是去江青云的院子歇息。

    李山感激秦太妃想的周到,特意跟着周锦过去,给秦太妃磕了个头。

    父女二人用过午饭,各自歇息,下午又见了一面说了些话,李山就回去了。

    李如意见到亲人,这一日心情都极好,还在卧房里哼起小曲。

    她知道这边的动静统统会被奴婢报给秦太妃,那也无所谓,总不能在房间里连唱歌也不让吧。

    这几次都是周冰让她住在王府。她没有主动要求。她并不想待在燕王府,更不想嫁给王府里的贵人。

    转眼间又过了三日,地里的麦子都收割完了,轰轰烈烈的麦收终于全部结束。

    今年麦子的产量比去年略有减少,相对往年来说,只能算是小丰收年。

    不过,根据农事官员的统计数据,燕城方圆百里的村民,几乎每家都种了黄豆,黄豆产量竟是前些年的百倍,这个数据非常恐怖。

    向来十分重视农事的周冰得知此事,特意把几位农官叫来问话,“燕城的黄豆产量巨增,这是何故?”

    几位农官从去年开始就注意到黄豆增产的事情,不过去年只是长平县的村民种植,不像今年燕城方圆百里的村民都种植了。

    现在燕城大街小巷都能看到卖黄豆的人。

    黄豆这个农作物,好活的很,只有有点土就能种,种下去也不用打理,是个人都能种。

    原来没有豆浆、豆腐脑等豆制品的时候,谁也不知道黄豆能做这出这么多的吃食。

    这两年黄豆跟爆发一样,以黄豆为主食材,做出来豆浆、豆腐脑、豆腐、豆腐干、豆腐皮、豆腐丝、豆芽什么的,品种多的不得了,几乎家家都吃过黄豆做成的豆制品。

    几位农官特意为了黄豆增产做了一系列的调查,具体的做法就是深入到农村问村民,然后让各村的里正将每家种的黄豆数据汇总报到镇子,再由镇子汇总报到县里。

    那份数据不是编的,是调查出来的结果。

    几位农官就等着被周冰传召问话呢。

    为首的农官激动的答道:“王爷,以前黄豆价钱低,种黄豆的人很少。现在因为燕城酱油、酱菜作坊、长平县李家做豆制品大量收购黄豆,酒楼、饭馆、小摊子做豆浆、豆腐脑卖收购黄豆,百姓自家吃豆浆买黄豆,黄豆的需产量大大提高,价钱上去,种的人自然就多了,产量也就巨增。”

    燕城两个收购黄豆的大户,一个是酱菜作坊,一个是李家。

    其实最开始收购黄豆的大户是李家,也是李家带动了长平县村民种植黄豆的积极性。

    但是李家不是第一大户,今年开春燕城酱油、酱菜作坊建成之后,一下子成为第一大户。

    酱油、甜面酱、黄面酱等调料的原材料就是黄豆。

    两大作坊收购的黄豆数据之巨,比几年前北地黄豆的年产量都多。

    这么多的黄豆从哪里来,当然是从燕城村民的手里买来。

    黄豆的收购价给的比市场上的黑面批发价还要高,十斤十八个铜钱。

    黄豆的种植,不费力心,还不挑土地,种过黄豆的地来年肥沃。

    麦子的种植,费心费力,挑土地,年年种年年都得施肥。

    哪怕是傻子都知道种黄豆比种麦子强。

    两大作坊都不用宣传,只是把大量收购黄豆的风吹出去,燕城方圆百里的村民大力种植黄豆。

    周冰狐疑问道:“只是一年就增加这么多?”数据巨大到他很难相信。

    为首的农官亢奋的高声道:“是。去年就开始增加,只是没有今年如此巨多。”

    周冰盯着白纸黑字上的数据,继续问道:“你们可曾去农民家询问过?”

    几位农官心道:我的王爷,就等着您这句话。

    这下子,几人打开了话匣子,先是依次汇报,而后说的激动处,你一句我一句,一声比一声高。

    “我们调查了三百户村民,种植黄豆最多的一户,六亩三分地,最少的一户,一亩两分地。今年的黄豆亩产约一百五十斤,十斤卖十八个铜钱。种植黄豆最多的村民收入近二两银子,最少的也能增加几百个铜钱。”

    “我们北地终于有了一种能让农民收入增多的农作物。”

    “种黄豆可比种麦子挣钱多。”

    “黄豆不用交税,麦子得交税。”

    “王爷,若是再多开两家作坊,再有几个李家,我们北地的村民家家都能种上黄豆,家家的收入都能增加,百姓的日子就能好过的多。”

    几位农官下了这么大的功夫调查什么,其实最终的目的是劝说周冰在北地多建几个燕城酱油、酱菜作坊。

    燕城人人皆知,两大作坊的主人之一是周莫玄。

    周冰要是让周莫玄多建几个作坊,周莫玄肯定得乖乖听话。

    这件事若是成了,北地的百姓家家多种黄豆,用不了几年就能全部脱贫。

    百姓有了钱,吃饱穿暖,把房子修了,好好的生活,安居乐业,不会造反,北地将会前所未有的稳定。

    估计那时,就算冬天有雪灾,也不会有灾民逃到燕城活命。

    周冰被几个农官围着说了一个多时辰后,开口道:“你们这就与本王父子下村微服私访。”

    并不是他不相信几位农官,而是他这个人从不偏听偏信,既然几位农官说得如此天花乱坠,那就下村去瞧瞧,亲眼瞧瞧村民的黄豆地,听听村民怎么说种植黄豆的事。

 479轮椅问世

    大总管贺南立即安排几位农官换了便服。

    所谓的便服,那就真的是便服,六、七成新棉布制的长衫,压根和富贵没有关系。

    周冰、周景望与几位农官穿着便服,鱼贯出了院子,正要准备骑马去侧门,却见不远处的竹林青石板路出来几个人。

    这几人当中有一人不是站着行走,而是坐着一辆古怪的像太师椅一样的东西,靠着双手推动椅子下面的轮子向前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