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咸不咸的,你可以试试。”周冰慢悠悠说完,就看到这个胖子文官吃了一小搓白盐然后咸的像狗一样直吐舌头。
除去周家父子,在场的官员都当场尝了白盐,那个咸哦,差点齁死,周家父子还得忍住不笑差点憋出内伤。
424惠及军民
燕军的副元帅常来燕王府,跟王府的人熟悉的很,直接向护卫要了一大碗水,咕咚喝完,感觉肚子里的水都能养条鱼了,他娘的嘴里还是咸的,不过,咸才好啊,等到夏天将士吃雪花盐,不怕多出汗身体虚脱。
只是这么好的雪花盐,想必生产不易,产量很低。
一心为燕军弟兄们着想的副元帅满脸期盼的问道:“王爷,我们燕军能不能吃到雪花盐?”
“能。本王已派人给军营送去三千斤。”周冰给了副元帅一个安心的眼神,又生怕耿直的副元帅看不懂,干脆直言道:“以后雪花盐管够吃。”
副元帅喜得黑黑的脸笑开了花,搓着大手激动的道:“太好了。属下与将士们多谢王爷体恤。”
一个红脸胖将军一脸急迫的问道:“王爷,这雪花盐可有我们守军的份?”
燕城守军可是派了五百人守卫燕城作坊,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总能捞点雪花盐吧?
“有。”周冰见燕城郑刺史等官员都要开口问,有些得意的摆了摆手,让周景望来宣布。
周景望上前一步,朗声道:“凡是北地的军队,均能吃上雪花盐,凡是我父王封地子民凭户籍均能买到适量的雪花盐。”
燕王府要求百姓凭户籍按人头买雪花盐,就是为了防止一些人低买白盐高价卖出。
“世子爷,请问适量是何意思?”
周景望早有准备,答道:“成人每人一季一斤盐,小儿每人一季半斤盐。”
郑刺史问了一个众人都想知道的问题,“请问雪花盐多少钱一斤?”
众目睽睽之下,周景望浅笑答道:“一斤六个铜钱。”
之前,燕王府下令北地的盐,统一零售价格六个铜钱一斤。
那可是粗糙不堪杂质多吃多了吃久了会生病的海盐。
如今雪花盐成色这般好,没有杂质,吃多了没有任何副作用,竟然也是只卖一斤六个铜钱。
郑刺史不是个能史,但是个爱民的清官,深深知道价钱便宜的雪花盐会给百姓带来的好处有多么巨大,而这一切都是燕王府所赐,一时激动感慨无比,跪下磕头高声道:“王爷英明!下官替燕城所有百姓拜谢王爷!”
两个武将立刻反应过来,同时跪下磕头,“属下替燕军(燕城守军)谢谢王爷。”
众位官员均跪下谢恩。
议事厅里谢恩声音久久回荡,周冰自当上王爷以来,这是第一回除去战事外被所有官员发自内心的感激跪拜。
周景望内心深深感慨。如果换成他,可没有周冰这么大的魄力把所有的海盐交给周莫玄的作坊。他要向周冰学习的还很多呢。
早堂堂会结束后,周冰又当着几位亲信官员的面道:“莫玄,自明日起,北地所有军民都吃你们作坊产的雪花盐。你与你表叔可一定要保证雪花盐的产量。”
“是。”周莫玄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自信满满的道:“儿臣可以立下军令状。”
周冰目光慈祥,温声道:“不用。你不是军中人,无需立军令状。”
北地的雪花盐在一夜之间出现在北地的各大城府、县、镇,品相咸度都高出海盐许多倍,吃后没有副作用,且价钱与海盐一样。
一下子受到所有购买者的热烈欢迎。大街小巷,所有的人都在议论雪花盐。
那些等着看周冰父子笑话的小人,吃着用雪花盐做的饭菜,心里想着这么好的雪花盐,燕城作坊全部送给燕王,哼,多生产一天,赔的银子就越多,用不了多久就关门倒闭!
雪花盐在北地出尽风头。燕城作坊又推出了令人惊艳垂涎三尺的雪花糖。
白如雪,细如沙,入口即化,甜中带香,没有半点杂质。
雪花糖从品相、口味上都比大周国的糖强十倍,当然价钱也贵了十倍。
燕城作坊的雪花糖批发价分为几个等级,五十斤起批发。
五十斤至一百斤,每斤卖三百个铜钱。
一百斤至三百斤,每斤卖二百九十个铜钱。
三百斤至六百斤,每斤卖二百八十个铜钱。
六百斤至一千五百斤,每斤卖二百七十个铜钱。
一千五百斤以上,每斤卖二百五十个铜钱。
最低批发价格就是一斤二百五十个铜钱。哪怕批发一万斤,价钱也是如此。
前些天在制定价格时,江青云还担心李如意定的价格太高。
“市面上糖每斤三十个铜钱。我们的雪花糖批发价三百个铜钱,整整是糖的十倍。商贩再零售出去,价钱至少一斤三百一十个铜钱。买的人会多吗?”
“江哥哥,我们的雪花糖是从糖里面提炼出来的。糖是从南地进货,哪怕我们买的糖再多,批发价一斤二十三个铜钱。一斤糖只能提炼出六两雪花糖,还要算上人工及作坊的消耗,雪花糖每斤的成本就高达五十个铜钱。”
“三百个铜钱是五十个铜钱的六倍。我们的利润这么高,那些人会买账?”
“你忘记我家去年卖的风鸡、香肠了?这两种吃食的利润都是几倍。我在卖雪花糖之前,已经用十几样吃食试探过市场。我给雪花糖的定价是合适的。”
江青云自知不擅长经商,听完李如意的解释,便道:“那就依你。”
雪花糖的价格就是这样定的。
雪花盐是人人每天要吃的必需品,价钱不能高。
雪花糖不像雪花盐,价钱定高了,富人买,穷人可以不买仍去吃以前的糖。
李如意一开始就给雪花糖定位成高端食品,专供富人。不是她看不起穷人,而是燕城作坊投入了万两银子,还养着几千人。
谁的银子都不是大风吹来的。
雪花盐等于免费送给燕王,挣不到钱。
酱油、酱菜作坊短期内生产量上不去,收不回银子。
目前只有靠雪花糖,迅速将成本赚回来,养活几千人。
她让江青云给燕王府送去五百斤雪花糖,高王妃在跟燕城的贵妇开茶会时,用雪花糖款待众贵妇,又给关系不错的贵妇送了些。
贵人一旦吃了雪花糖,就不想再吃从前后味略苦的糖,令管家去买雪花糖。
雪花糖就这样在北地的贵族阶级打开了局面。
425骂并吃着
雪花糖零售一斤三百一十个铜钱。五十斤以上走批发价。
雪花糖批发价传开,商贩倒没觉得贵。
毕竟,糖的价钱就不低,雪花糖比糖强太多,卖的贵也正常。
再说,对于商贩而言,越贵的东西利润越大,一斤雪花糖的利润比糖高。商贩跟着获益。
不过,那些一直盯着周家父子的小人十分的不满,整天在人来人往的茶楼酒馆破口大骂。
“狗日的雪花糖卖的太贵!”
“小小的雪花糖一斤竟然卖三钱银子,燕城糖作坊这是在抢钱!”
“周莫玄开的糖作坊太他娘的黑心!”
“粮铺里卖的糖一斤三十个铜钱。雪花糖批发价都一斤高达三百个铜钱。奸商!”
“雪花糖为何不像雪花盐一样便宜?”
“雪花盐跟盐一样一斤六个铜钱。雪花糖就应该三十个铜钱一斤才对!”
有人看不下去,拍桌子骂道:“南地的树上长的茶叶,那种品质很一般,一斤也得五钱银子,绸缎一丈好几两银子。你们这群闲的无聊的伪君子怎么不去骂?”
“我们北地好不容易出了雪花糖,终于有能够稳压南地一头特产,哦,就被你们这群人叫骂,他娘的,你们给老子滚出北地。”
“我呸,一个个自吹自擂家财万贯,却嫌雪花糖贵,没钱就别装富!”
那些小人多是大家族的子弟。他们的家族与被前些天将兵器卖给狼国通敌事发的几大家族是联姻关系,或多或少受到牵连。
他们没有地方泄怒,攻击周莫玄所建作坊生产的雪花糖。
这下被人骂了,心里不甘,竟是与那些人打架,你一拳,我一脚,打输了,被那些人揍的满脸是血的逃出去。
原来那些反驳的人大部分是军营武将的子弟,对周莫玄的武功及所作所为很是敬佩,容不得他们诽谤雪花糖及周莫玄的名声。
酒楼茶馆发生的几场打架令雪花糖名声更加响亮。
富贵人家只要是讲道理的,议论时认为几个武将子弟说的对,南地的茶叶、丝绸闻名大周国,价格不菲,北地现在出了一个天下独一无二的雪花糖,零售价格每斤三百多个铜钱,跟南地的茶叶对比算便宜的。
“雪花盐那是燕王府给百姓的福利,百姓少付的钱由燕王府与县公爷的作坊贴补。”
“县公爷的作坊养了几千人,那么多人要吃饭,几千张嘴,再把雪花糖卖的便宜,几千人喝西北风去?”
“站着说话腰不疼。我看那几个家族的作坊要是产出雪花糖,一斤肯定得卖一两银子,往死里赚钱。”
谁都不是傻子,谁都知道作坊开了得赚钱,不赚钱还赔钱给老百姓,天下没有人能够做得到,何况周莫玄的作坊收留了几千个灾民,负责重大。
在这个时候,新任的燕城书院院长吃到了夫人从燕王府带回来的雪花糖,心花怒放之下写了一首诗赞美雪花糖。
紧接着,几位在燕城比较有名的文士,也是公认的美食家,在品尝过雪花糖之后,陆续写出诗歌夸赞雪花糖的精致甜美。
内容是吃了之后,回忆到小时候与母亲兄弟姐妹在一起的幸福时光,与妻子新婚时的甜蜜日子等等。
雪花糖美名在上流社会传开,一下子变成达官贵人送给亲人、及恋人的最佳礼品。
亲人过寿,若是不送雪花糖,就让人觉得不够尊敬。去见恋人,就会让恋人认为不够重视。
那些小人把雪花糖骂的狗血喷头,为了不显得另类,派奴仆悄悄的买来雪花糖送长辈及恋人。
“真甜。怎会有这么甜的糖。”
“你们别动少爷的雪花糖,明日早饭,少爷我还要用馒头蘸着雪花糖吃。”
“雪白如女人的肌肤。真是好糖。”
“周莫玄走了大运,先是雪花盐赢了名声,再是雪花糖赚了钱子。”
那些小人独自在家时偷偷摸摸的吃雪花糖,不过聚在一起,仍是违心狠狠的骂。
赞美也好,骂也罢,这些都是虚的,每天雪花糖给燕城糖作坊带来的银子才是实实在在。
李如意负责制定三大作坊每件产品的价格及产量。
她严格规定雪花糖日产量及销售量,每天生产两千斤,对外销售一千五百斤。
哪怕作坊外面排队买雪花糖的大小商贩长达半里,雪花糖的产量也不会增加。
这一日,糖作坊个子瘦高的总管事被商贩们“逼迫”的再次跑到李家向李如意请求。
总管事来自燕王府,是家生子,曾经管理过燕王名下的几个大商铺。
来三大作坊之前,还检讨是不是做了错事,才被发配到糖作坊。
直到糖作坊生产批发后产生巨大的利润,比之前他管的几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