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海虾粥是李如意带来给李山吃的,李山不在,就便宜周莫玄了。
谁知周莫玄并不领情,低声道:“大海虾还能熬粥,这得多腥?”
李如意便道:“那好。你别喝大海虾粥了。跟你表叔一起喝汤吃点心垫垫。”
周莫玄却道:“不行。我得尝尝。你特意带回来的吃食应该好吃。”
李如意撇了撇嘴,“你真是事多。”
周莫玄却不以为然,哈哈笑了几声,“我表叔觉得我还好。是吧,表叔?”
江青云柔声道:“如意去歇会儿。”
黄昏,李山终于回来了,脸、耳朵冻的红通通,不告诉李如意去了哪里,神神秘秘不知搞什么。
当他得知周哲文写下退婚书逃跑的事,一脸的难以置信。这要是他的儿子,抓回来得把腿打断,得了,李家家教很严,李健安兄弟可做不出这样的事情。
“我们是不是可以回家了?”
“回不了。我还得呆些天给郑小姐治疗眼疾。”
“唉,郑小姐亲事没了,你要是能把她的眼疾治好也算给她一个安慰。”李山没有见过郑怀玉,但是听李如意说是个不错的女孩子,这年头女孩子遇到未婚夫退婚,也属罕见,何况出身高官的家庭,这名声算是彻底毁了,一辈子都蒙上了阴影,日子不会好过。
李如意答道:“我只要同意给人看病,都会竭尽全力,不会辜负患者自信。这回同样如此。”
父女二人用过饭去院子里散步消食,雪停后,融雪的天气更冷,下午又起了风,风里像夹着刀子,吹的人脸上的肌肤生痛。
父女走了一会儿就回大厅,在大厅里踱步,一边走一边说话。
“城门外来了许多灾民,听说还有许多灾民在路上,这几日陆续会到。”
“爹,你出城了?”
“对。我出去办点事。”李山目光有些闪烁,又道:“我听说灾民比往年的多,这场大雪下的不好,好多人受灾,不知要死多少人。”
“去年没有雪灾,今年的雪灾这么大。”李如意记得去年过年就没有这么大的雪。去年李家刚做豆腐买卖,李山还没有当官。
“我看到有几家派奴仆去城门外给灾民施粥送旧衣服。我打听了一下,那是刺史、长史及几位将军家。”
李如意想了想,道:“我们家要是在燕城城府居住,也不好越过您的上级官员去城外施粥。”
施粥送旧衣花不了多少银子,还得了好名声。
不过,李家在燕城算老几。没看到施粥的都是刺史、长史、将军等高官。
李山点了点头,也是这么想的,道:“闺女,我明天去军营转转。”
李如意道:“您悄悄打听一下,用不用捐银子赈灾。我这边也问下江哥哥。”
李山一听要捐银子,很心疼,不过,只要银子能用在救济灾民上,那还是捐些。
几十里外的长平县李家,赵氏正与几个儿子商量事情。
原来这两日来了几波人拜年。
上次被李山拒绝的几个里正带着土特产来了,见正主不在家,就没说什么,说一堆吉祥话,把土特产放下就走了。
吕道正派人来送帖子,得知李山父女不在,他本人没来,他的夫人带着两个女儿来了。吕夫人母女见了赵氏及李家少年。
吕夫人话里话外的意思想与李家结亲,把两个女儿许配给李英华、李敏寒。
曾在金鸡镇驿站当站长的刘大人,去年任尚县县令,派人来递话,想与李家结亲,把侄女、外甥女嫁给李英华、李敏寒。
还有长平、尚县的几个地主派人来问,也是要把家里的女儿嫁给李英华、李敏寒。
几个地主跟李山不熟悉,但是他们的儿子与李英华兄弟在一个书院读书,知道兄弟俩人品高尚家风端正学业好,就想把女儿嫁给兄弟俩。
正月整整一个月都是走亲戚的时候,在这期间说亲事的特别多,媒婆乐了。
李山当官后,几个月来李家说亲事的合在一起,都没有正月这几天的多。
偏偏李山不在,两个儿子的亲事,这么大的事赵氏做不了主,只能一律婉转的答复等李山回来再商议。
今晚,赵氏要问问李英华、李敏寒的心意。
在问之前,赵氏先表态,“吕大人、刘大人都是官员,我们家要是能与他们两家联姻,最好不过。”
376逐出家门
李英华低头道:“儿子年龄还小,亲事上头不着急。”
赵氏微笑道:“你今年十三岁,不小了。”
李敏寒大大咧咧的道:“我要考取功名再定亲事。”
李福康抢着道:“男子汉先成家后立业。”
赵氏点点头,道:“是。别人家也是这样。你没道理先考取功名再定亲事。”
大周国的人定亲事早,有的人家还定娃娃亲,像李英华兄弟十三岁议亲事都算晚的。
李健安道:“书院的先生都是先成亲再考取功名。”
李福康嘀咕道:“若是人人跟你一样考取功名再成亲,人口会减少,国家都会乱了。”
男子十四、女子十五成亲。大周国各地上至天子下至百姓都是这样。传宗接代,繁衍子嗣,是家家户户的头等大事。
这个时代,生产力低下,一个家族是否兴旺,首先要看人多不多,国家是否兴盛,要看人口数量。
赵氏以为两个儿子害羞不好意思,便道:“我与你爹是打算等你们明年科考之后定亲事,不过,吕、刘两家都是好人家,你们不能错过。”
李健安低声道:“娘,等爹和妹妹回来,先打听一下两家的人。”
赵氏道:“吕家除了吕大人的嫡长子没有见过,别人我们都见过了。我看着人都不错。刘家,我们跟刘大人前年就认识了,只是没有见过他的家人,更没见过他的侄女、外甥女。”
李英华抬头道:“刘大人是官员,他的侄女、外甥女的生父不见得是官员。”
李福康道:“刘大人爽快耿直,待人大方,要他有女儿就好了。”
前年李家修建老房的银子用的是刘大人的赏银。
刘大人跟李家很有缘分。
赵氏笑道:“要是刘大人的女儿,当然是很好。”
“刘大人的侄女、外甥女,我们都没有见过。”李健安问道:“三弟、四弟,你们见过两位吕小姐,觉得怎么样?”
李英华莫名有些心烦。
什么吕小姐,长得什么样,他都没有注意。只要一说起他的亲事,脑海里就会闪现出一张少女的笑脸。
李敏寒羞得低头,小声道:“都挺好。”
李福康哈哈大笑,“四弟想当吕家女婿。”
李健安向来老沉稳重,也跟着打趣道:“四弟要是与吕小姐的亲事成了,可得好好谢谢妹妹,要不是妹妹救了吕公子,你去哪里认识吕小姐?”
“儿子的亲事就由爹娘做主。”李敏寒落荒而逃。
“这孩子,看来是挺满意吕家。”赵氏想到吕夫人的两个女儿吕婷、吕慧,容貌普通,不过性子温柔,知书达礼,都是好的。
“娘,儿子读书去。”李英华闷闷不乐的离开。
李福康有些纳闷,问道:“三弟好像不高兴。他这是怎么了?”
李健安使眼色,李福康会意,这就去找李英华。
李健安又跟赵氏说了一会儿,就回自己的四合院。
王燕好奇的问道:“娘把你们留下来是有什么重要的事吗?”
她跟李健安青梅竹马,彼此了解,成亲后磨合了一段日子就合拍了。
小夫妻之间互相不隐瞒,有什么说什么。
“三弟、四弟的亲事。娘比较钟意刘家、吕家,听听他们的意见。”
“三弟、四弟好事渐近。”王燕话是这么说,目光却有些黯淡。
刘家、吕家都是官员人家,地位比王族高多了。以后三弟妹、四弟妹都是官员的女儿,会不会看不起她这个长嫂?
她想到了过年回娘家丰氏的话,“你现在最要紧的事就是给健安生个儿子,占了长孙的名分。有儿万事足。到时,健安、你公公婆婆都会看重你们母子。”
李健安感觉到后背一个温暖的身子贴过来,被妻子眷恋当然是好事,微笑道:“我去读会书,你等我。”
王燕呢喃道:“健安,今年我想生孩子。”
李健安笑意更浓,“好。”
过年的喜气被燕王府大门的两头狰狞的石狮拦在外面,王府内的气氛这几日因为城门外的灾民越来越多及周哲文的退婚逃跑变成有些压抑。
十二岁的周珞炎每年正月都会在王府里放许多许多的鞭炮。
小时候放鞭炮是真心喜欢,长大些放鞭炮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存在。
作为一个庶子,特别是在有几个嫡兄弟姐姐的情况下,周珞炎从生父周冰身上得到的父爱不多。
今年正月周珞炎跟往年一样弄了几屋子的鞭炮,从腊月三十开始天天放炮,把院子弄的乌烟瘴气,人进来都得被烟呛出去。
万侧妃由两个贴身大奴婢搀扶着进了院子,看到满院子的烟,呛了好一阵子,央求道:“小祖宗,你别放炮。你不知道你父王的心情不好吗,你还在这里放炮吵他?”
“你来干什么?”
“这里太呛人,对你身子骨不好。你别在这里呆着,去娘那里吃果子。”
“我都十二了,不是小孩子,吃什么破果子!”
万侧妃拉着周珞炎的胳膊往外走。
周珞炎一脸的不情愿。
往年放炮能把周冰引来跟他说几句话,甚至高兴了还和他一起放炮,今年到今日都没来,是不是把他这个儿子忘记了?
母子二人刚走到院子大门口,就见一个小厮惊慌失措的跑来,差点撞在周珞炎身上。
周珞炎正在气头,扯着鸭公嗓叫道:“怎么了,如此慌乱!”
小厮抬眼望到风姿绰约的万侧妃,这位可是燕城第一美人,不是普通人能看的,连忙知礼的低下头,站到一旁急道:“六公子,不好了,王爷满城贴告示把二公子从皇族除名。以后二公子不能姓周,不是您的二哥,也不能踏入王府一步。”
周珞炎未说话,万侧妃花容失色,惊呼:“真的?”
小厮小鸡啄米般点头,“真的。告示已经贴出去,全城的人都看到了。小的亲眼目睹。”
万侧妃失声道:“怎么会是这样?”
万侧妃身旁的几个奴婢个个无比的惊诧。
小厮将几人的表情尽收眼底,心道:别说你们,我到现在都不敢相信。
377认干女儿
周珞炎震惊的老半天说不出话来,“我出府瞧告示去。”话毕抬腿就要走,胳膊却被万侧妃拉的更紧了,嚷道:“你干什么。大白天的我出府一趟,没有危险!”
万侧妃急的快要哭出来,道:“你要看告示,让人去抄一份便是。这个节骨眼,你别出去,老实去我那里呆着。”
她就怕周哲文在王府外等着,然后把周珞炎骗走,周冰一生气,把周珞炎也逐出家族。
其实,周哲文退婚逃跑,哪怕周冰放出话来,叫他回府认错,他也不肯归家,几日下来把周冰与他的父子之情消耗尽,周冰气极之下这才把他逐出家族。
周珞炎又没有做错事,周冰怎会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