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书香人家-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长这般大,还是头一遭陪着同窗好友在书院过年节,咱们酌酒一杯,向着天地发个愿,回头再把贡品补上!”
  到底大部分人还是被雨雪耽搁,没能赶回去过年节。
  只不过持续了近一个半月的凌雨终于停了下来,天空已霁,蓝的似水洗过的,书院众子弟狂欢闹年节,欣喜上元节定是能赶回家的。
  书院灶房为应年节之景,煮了几大锅元宵,还蒸了不少年糕,更为贴心的是,考虑有北地学子在,竟还包了饺子。
  咬了一口热气腾腾的饺子,谭璇鼻子一酸,眼眶顿时红了起来。
  “表哥,你竟喜欢吃饺子,什么馅的,我尝尝味道如何。”
  “猪肉萝卜馅的,恩~好吃……”
  书院在大年初五,让学子们休沐回家,上元节后再来书院。
  正当谭璇在寝舍着急赶慌收拾行李时,突然听到有人叩门,以为是山竹他们雇马车回来了。
  结果打开门一看,门外站着三人,其中两人身上带着白孝,心里一咯噔,带孝的其中一人谭璇认得,是明府的管家,于是连忙退后,赶紧去看惊愕中的明晔。
  “公子,老……老爷……老爷他……他去了……”



第34章 
  尽管谭璇看到明府管家带孝而来,猜到是明家有人故去; 却万万没想到是明晔的父亲。
  “公子!”
  “阿晔!”
  明晔听闻惊天噩耗脚下一趔趄; 脸色刷白顿无血色,谭璇忙从惊愕中反应过来; 上前扶着他。
  “阿晔,你现在可不能倒下; 弟妹和侄女还在京都等着你为三弟扶丧守灵,将来她们娘俩还要靠着你啊。事不宜迟,咱们现在就出发吧。”
  随管家一起来的是明晔的二伯父,看着家侄悲恸的模样心生不忍; 面露戚色。可不管再痛苦,作为明家三房的唯一男丁; 也得必须打起精神应对接下来的诸多事项。
  “二伯,我爹他好好的,身体向来康健,怎……怎猝然就去了啊,你们是不是骗我的……”此时明晔双目含泪; 声音呜咽; 颤着声问其父亲骤然而逝的缘由; 好似根本不相信这个消息。
  “唉!乖孩子,咱们先上车吧; 到车中伯父再一一告诉你详情。”
  “阿晔; 照顾好自己,伯父也不希望见到你如此悲恸; 伯母和锦姐姐还盼着你呢。”
  谭璇看着好友这般模样,心里难受的不行,此情此景不由勾起了深藏心中的往事,眼眶发红轻声劝慰着明晔,双手紧紧的环着其双肩。
  “阿晔,你要挺住,我们大家在平江等你从京都回来。”
  “阿晔,要保重!”
  隔壁寝舍的王林与田文瑄知晓情况后,连忙赶过来,面色肃穆上前给予安慰。
  临近寝舍的同窗们也是集体缄默不语,对明晔的遭遇即同情又惋惜。
  三人虽不能陪好友去京都吊唁,可去往京都的路与回平江的官道有段相同,因而决定陪他一程。
  从明晔二伯口中得知明父离世的原委。原来北地遭遇大雪灾,不少百姓的房屋倒塌,河道桥梁垮塌。
  身为工部郎中的明父前去遭灾严重的京郊查探灾情,不成想被横梁砸中脑袋,伤势较重,最后没能救治回来。
  皇帝嘉其行,特赐谥号“贞”,追封工部侍郎。可再荣耀又能怎么样呢,人已经不在了。
  送别了明晔,三人面色郁郁,丝毫没有久别归家的喜悦心情。
  “阿晔得难过死了,明伯父好端端的怎就突然走了呢。唉,四年前咱们还立下乡试红榜比拼的约定,还有锦姐姐,不知她可曾……”
  田文瑄像谭璇一样,没精打采的歪在车厢一角,语气闷闷的感慨,明父这突然撒手人寰,不但儿子的科举被耽搁,连正值花期的女儿的婚事也要搁置。
  “是啊,世事无常,为今希望阿晔能尽快走出来吧。”谭璇叹口气,谁的人生能一帆风顺呢。
  一直沉默不语的王林出神的盯着车厢,不知在想些什么。
  虽然天已放晴,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田间道路上的厚冰也不是那般容易瞬间消逝的,马车慢慢悠悠行了近五日才赶回平江。
  此次回去,谭璇有件重要的事情,即是要到傅氏书肆结账取几人所得的红利。
  回到府中一家人自然是嘘寒问暖一番。
  冻害期间田家派人到香山书院去打探田文瑄与谭璇的情况,事后仆人到谭府告诉了谭璇在书院一切都好,并把其写的家书交给了谭家人。
  …………
  “九哥,你说阿裕家的书肆怎不早些时候售《江宁密卷》,不然去年府试我也不至于落榜。听伙计说,再过两日最新一册才刊印出来。”
  谭璎听说谭璇从书院回来,兴奋的揣着几册题集,准备趁此机会向其请教功课中疑惑的地方,当说起手中的试题册时,赞不绝口。
  “这种题册在咱们平江很抢手?你也觉得它不错?”
  当初让傅父为其保密,不能透露出自己出题人的身份,如今谭家人都不晓得此事。
  听到自家兄弟对题集赞不绝口,谭璇暗自点头非常有成就感。为了调研市场,拿起题集,装作好奇的翻了几页,随口问起来。
  “可不是吗,若去晚了还要等下一版,不单单咱门平江府中的士子,连通州郡的儒生也有不少。听传言说出题集之人可是鼎鼎有名的大儒,他不忍看咱们平江儒生读书不得法门,才出此一书的!”
  哎呀,太羞耻了,这谁传出来的,看来得要捂好马甲了。少年,传言不可信啊。听的谭璇耳尖发红,真想装作什么都没听到。
  “哦,原来这样啊,别紧张,今年你肯定能中的…………”
  接下来,谭璇鼓励了他一番,开始认真的为其解疑答惑,题册上的内容都是四人经过深思熟虑研究过的,其中不少还经书院中的夫子点拨过。
  若这般说来,试题册还真有大儒的参与。
  “掌柜,《江宁密卷》最新一册出来了没,若再晚可就要县试了……”
  “掌柜的,还有没有上一册的《江宁密卷》,我要三本,最新出的也是三本……”
  …………
  “别挤别挤,我们东家想着县试开考在即,让伙计们拼了小命的赶印了出来,大家都有啊……”
  谭璇去傅府前,又特意去了傅氏书肆前,以观售书情况。
  见此火爆场面,心中涌起一股豪情,首次创业成功,人生第一桶金最是激动人心的。
  “贤侄来了,昨日听家仆说你要来府,伯父早早的沏好茶等着你。我让人去唤阿裕了,快请进!”
  来到傅府,傅父圆圆的脸上堆满笑容,春风得意,挺着酒肚在茶厅外等着谭璇,观其模样也知心情非常不错。
  “小侄在此恭喜伯父日进斗金,生意更上一层楼!”买卖人最喜欢听这些话,谭璇同样笑若春风,拱手恭贺道。
  “哈哈……好……好,傅氏书肆能如此扬名,多亏贤侄的《江宁密卷》,若此次阿裕能考中童生,伯父就是睡着也能笑醒了!”
  听到下人通禀的傅裕还未走到茶厅,就闻到父亲中气十足的声音,忍不住翻了翻白眼。
  “阿璇,听伯父伯母说你年节时滞留书院了。大雪天没处去,是不是有更多闲暇时间出题册,此次又带回不少书稿吧?明日我要去你府上先一饱眼福。”
  自他从谭璇那里得了试题册后,傅裕便迷恋上了做题,做完一册又一册,特别的有成就感,难道这就是好友说的题海战吗?
  此次县试府试傅裕觉得自己有把握中榜,见到谭璇,心中无比热切的期盼着能见到最新的题稿,比旁人多做几册,中榜的几率说不定会更高点。
  “是带回不少,明日咱们约个地方,我把书稿给你。”傅氏书肆突然名气,必然会入某些有心人的眼中,为保险起见,还是要谨慎为妙。
  当初约定好的,每个季度分次红利,傅家父子俩当然清楚谭璇登门是来做什么的。
  虽然说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可谭璇还是认认真真的把书肆一季度的账目查验了一遍,确认无误后颔颔首。
  早先为题册定价时,谭璇有个条件,就是最好别把书钱定那般高,题集这种书籍,做过后就没什么作用了。
  不像经史子集,在科考的过程中可以一直使用。
  最终题集价钱不高,他们走的是量。
  账算下来,每人有近三百两的银子,数目已超出谭璇的预料,三百两不是个小数目,若生意继续做下去,一年下来有一千余两,那将是笔很可观的收入。
  揣着另外三人的银票又忍不住想起明晔来。不知其何时能扶柩回乡,倘若清明赶不回来,大概只能等到八月院试前才能再次见面吧。
  …………
  “我觉得清明阿晔应该能带着明伯父的灵柩回平江。”
  习惯了四人共一处,如今少了一人,三人都有些不适应。
  尤其是谭璇,去年时,睡前与明晔可以话话家常,探讨些书中的疑惑之处,清晨互相调侃几句。
  “会吧,人总得落叶归根,阿晔这一走已有三月,依我看,他会趁着清明让明伯父入祖坟归家祠。”这样以来,他们刚好可以前去赴丧吊唁。
  “不知阿晔回平江后何时再进书院,我都想他了,等来了,我决定不再和他斗嘴。”
  田文瑄说完,谭璇忍不住笑起来,自明晔走后,小表弟总是怏怏的,斗嘴斗不过自己,王林又不与其胡闹,比往日收敛了许多。
  “阿林,听到他说的没有,下次阿晔回来,咱们就告诉他。”
  “哎,到时你们可别胡说啊!”
  …………
  细风柳斜,烟雨江南。
  三月初三清明,书院书生要赶回老家祭祖,皆纷纷提前离开。
  谭璇一行人在三月初一这一日冒着沥沥春雨回平江府。
  “怎么停下了?”疾驰的马车突然车速缓慢了下来,渐渐停住,以为遇到什么事,谭璇拉帘问道。
  “公子,后面好似有人家载着灵柩往府城官道上赶。”车夫扬声对着车厢说。
  “死者为大,咱们先停下让他们先过吧。”
  车夫话音未落,谭璇透过窗口往车后望了望,便看见密密雨雾中一队车马朝这边徐徐而来。
  心中立马蹦出一个念头,该不会是明府的人从京都回来了吧。


第35章 
  “表哥,你说会不会是……”车中的另外两人也自是听到了车夫的声音; 田文瑄精神一振; 望着表哥的凝重神色,便知他与自己想在一处了。
  车中人不由屏气凝神; 静默的等待着扶丧车队。时辰尚早,又落着密雨; 整个天地间静悄悄的。
  随着载有乌木棺椁的马车临近,可以清晰的闻见哒哒的马蹄声。
  几人不敢贸然拦车相问,待棺车而过时,出于礼节; 随行赶车的仆从特意拱手表示感谢。
  谭璇认出了那人是前来书院报丧的明府官家印证了心中猜想,不过此时不方便打扰。
  于是让车夫在后面紧随; 回平江府尚有一段路程,中途他们必定要找寺庙借住的,到时再寻明晔也不迟。
  有人有队后跟着,自然惹得前面一行人的注意。
  半个时辰后,便有仆从上前来问可曾识得主家; 谭璇等人报上名姓; 并让其告诉他们公子; 暂不必管他们,待停驻歇息时; 再做叙话。
  待仆从返回时; 紧随灵柩的一辆马车的车帘被拉开,明晔探出头来; 朝这边默默注视着,点点头与几人算是打过招呼。
  午后没多久,车马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