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陵的规矩,百善孝为先。不管这人一路舟车劳顿有多乏,必须要把祖宗牌位弄好了。
到了祠堂,按照先前读起来说好的,把齐家、李家的家谱先写好。
齐家从齐景阳开始立家谱,李家则是从李朝阳开始。
两份家谱写完,木匠直接在那边开始刻字。牌位都是早就打好的,所以完工很快。
盛京书院的老先生,给齐家、李家写家谱,没事儿。
可他梁家……
梁安想了一下,走上前抱拳一下,说:
“多谢严老先生执笔,晚上留在这儿吃顿饭可好,也算……给这府宅暖一暖。”
严先生听了点点头,十分和善的看着他,道:
“老夫恭敬不如从命。听闻老夫的学生长东是梁大人的侄女婿,老夫特意准他今日不上晚课,过来请安。”
“哟,多谢老先生体恤。”梁安客气的再次行礼。
严先生又拿了一个卷轴,铺在桌上之后,说:
“梁大人不用客气,老夫既然奉命过来替您写家谱,也是身上跟您瞧得起老夫。令尊名讳烦请告知,老夫执笔。”
到底是盛京书院的院士,梁安一个举动,人家就知道了他的意思。
齐家、李家的家谱,义不容辞。梁家,也没有不给写的道理。
无非就是多写几个字,无妨。
梁安见他这般说,便也不再客气了,把梁宿友夫妻的名字报上,再把他们哥仨的名字报上。
不过老大梁亮没有上家谱,毕竟他是被判刑的人,不够资格。
所以严先生在写的时候,特意留出了半个格,然后再写了梁庐、蒋氏上去。
这样后人一看,也就明白原来梁安这代有三个人,只不过有一个犯了事儿,不够资格上家谱。
统统写好之后,木匠那边也把牌位都刻好。
由一家之主梁安亲自摆放。
先是齐景阳跟妻子,还有齐家的两个儿子。齐雨泽没有,毕竟他还活着。
接着便是李朝阳跟妻子。然后才是梁宿友跟王氏。
三张家谱挂在正中央,高威林命人摆上供果、馒头。严先生吹起火折子,把祠堂的蜡烛点上。
接着,梁安点起三炷香,恭敬地行礼、祭拜。
梁安的身后,是高威林跟李明恒。
曹氏、李嬷嬷他们都在外面,祠堂新立,女子不靠前,这是东陵的规矩。
待梁安起身之后,高威林出来,让曹氏跟李嬷嬷进去拜祭。
二人并排,跪在蒲团上,恭敬地磕了三个响头。
都做好之后,高威林来到严先生面前,抱拳一下,说:
“先生,学生陪您去前院歇息。伯父伯母刚刚到京,让他们先缓一缓。”
“好,好。”严先生点头,看着梁安笑眯眯的说,“梁大人只管歇息,老夫在前院客房。”
梁安没想到他这么好说话,根本不像印象里那么古板。
抱拳拱手,深深鞠了一躬,说:
“多谢先生体恤,有老先生今日为在下书写家谱。”
“哎哟哟,担不得您这么大的礼。”说着,严先生走上前,忙把他扶起来。
一番寒暄之后,高威林跟严先生先去了前院。
管家走过来,自报家门的说:
“老爷,奴才是这的管家,叫宋福。奴才带您们去景珍阁,耳房已经备下了热水,大小姐写的信,都在屋内圆桌上放着呢。”
第499章 小心我跟你翻脸
“大小姐的信?”曹氏惊呼,不敢相信的看着管家,以为是自己听错了。
管家闻言颔首,继续说道:
“夫人,这些日子驿站频繁都会过来送信,是大小姐齐妙写来的;信封上有写名字。”
写了名字?
曹氏顿时喜笑颜开。
怎么都不到刚刚来京城,就能收到闺女大老远来的信,这是啥时候写的呢?
梁安看到媳妇儿欣喜的样子,心里十分高兴。闺女懂事儿,知道照顾媳妇儿的心情,等她看了闺女的信,相信心情会更好。
伸手轻拍曹氏的肩头,轻笑着说:
“八成是你闺女担心你来京城上火,所以才老早就写信回来,这样你到这儿看到了信,知道她什么样,也就少操些心。”
“我哪有。”曹氏娇嗔,不过心里却很暖和,一脸幸福,溢于言表。
管家宋福瞅着,不禁觉得这老爷、夫人的感情很好。
李嬷嬷见状,抱着李明恒走上前,开口道:
“这是表小姐看重你,是你们母女俩的缘份。这样多好啊,你也不用担心她,隔三差五就给你来信,还能知道那边都发生了啥。”
曹氏明白李氏的意思,这是在提醒她,要收敛一些,毕竟有下人在。
秒懂的点点头,看着她轻笑着说:
“是啊,妙儿是好孩子,我这一路嘴里说不担心,可心里却很惦记。走了一路,姐姐也累了。宋福——”
管家走上前,躬身行礼,道:
“夫人,您吩咐。”
曹氏轻拍李氏手背,吩咐着到:
“带姨奶奶跟小少爷去宝珍轩休息,日后那院子就拨给姨奶奶跟小少爷住。”
“是,夫人。”
李嬷嬷知道宝珍轩,曾经那处园子,是齐景阳的胞妹出嫁前住的。
院子很大、位置离景珍阁也不算太远。
原以为那院子会给齐妙,没想到……
满心感激的看着曹氏,略有些喜悦的说:
“多谢妹妹了,我先带恒哥儿过去安顿一下,晚点再过来。你们也好好休息,这些日子太累。”
“嗯,”曹氏点头,随后又不放心的说,“姐姐若是缺什么就跟宋福说,让他置办。宋福,一切用度跟景珍阁一眼,不得怠慢。”
“是,夫人,奴才谨记,”管家忙不迭的应着。
李氏心里明白,这是曹氏再给她立威。轻笑着颔首,抱孩子先走了。
齐府她也熟,宝珍轩在哪儿,不用人领着她就能找到,这么做也是在提醒宋福,让他小心伺候。
她自己还差点,毕竟恒哥儿还小,得让他们清楚她怀里抱着的这个,是主子!
来的路上,二人说好了,结为姐妹,不分彼此,都在府中养老,做彼此日后的倚靠。
李嬷嬷原本就留头、终身不嫁,伺候夫人。所以在李家的时候,她做了李夫人的管事婆子。
后来李家遭遍,再加上一些坎坷,本以为会跟小婵带着恒哥儿就在作坊养老,没想到……
如今,李家的家谱立上了,李明恒的玉碟也上好了,她的任务也算是完成了一半。
只等恒哥儿长大成人、娶妻生子,她也可以放心的去见老爷、夫人。
一路快走,当看到“宝珍轩”三个字的时候,李嬷嬷把怀里的小家伙往上提了提,道:
“恒哥儿,以后这就是我们的家,喜欢吗?”
“嗯。”小家伙点点头,笑眯眯的搂着李嬷嬷的脖子,说,“漂亮。”
意思是这个院子漂亮。
的确很漂亮,一切的一切,还有些当年的样子,还能看出当年的模样……
……
梁安夫妻在这儿生活了很多年,不用人带,也知道景珍阁在什么地方。
一路走来,遇到的不是婆子就是小厮,一个妙龄女子都没有看到。
梁安不在意这些,但是曹氏却有些纳闷。
没等琢磨明白,二人就走到了曾经伺候过的地方。
景珍阁。是用齐景阳夫妻俩的名字命名。
曹氏此刻的情绪,甚为复杂。
站在院门口,瞅着熟悉又陌生的一切,鼻尖突然酸了起来。
激动地身体有些哆嗦,梁安察觉见没有旁人,便伸手把她搂在怀里,紧紧的捏着她的肩头。
他对这儿的感情还可以,但是妻子却……
毕竟,她在这里生活了很久,每天出入其中,到处都是她的回忆。
好一会儿,曹氏缓解,吸了吸鼻子,仰头看着他道:
“我没事儿了安哥。哦,不,应该叫‘老爷’。”
“说什么傻话,你若这么说话,小心我跟你翻脸。”
梁安不悦,睨着她抻哆着说:
“不管咱们现在什么身份,咱们之间永远都没有‘老爷’、‘夫人’这一说。你我是结发夫妻,患难与共。叫‘老爷’,不生分?”
面对梁安的愠火曹氏轻笑,嘟嘴辩解着道:
“我就开个玩笑,你急什么!”
梁安突然停下脚步,随后扭头看着她,认真说:
“这样的玩笑,以后不许开。”
“知道了,知道了。”曹氏窝心,笑眯眯的跟上前,主动扯着他的衣袖,示弱。
楚婆子听到声响。从屋里出来,对着二人屈膝行礼一下,说:
“老爷、夫人,回来了。”
梁安依旧没有理会,曹氏点点头看她,说:
“怎么样,你的住所找到了?”
“老夫人惦记,奴婢就在偏房住。这景珍阁一共伺候有八人,不算奴婢。”
八个?
曹氏听了蹙眉,跟着梁安进屋,两个婆子还在屋里收拾。听到开门声,忙不迭的迎出来,纷纷屈膝行礼,说:
“奴婢张氏/于氏,给老爷、夫人请安。”
曹氏瞅着两个婆子微微蹙眉,没想到屋内洒扫的还是婆子。
难道……
府内没有丫鬟?
虽然疑惑,但却没有问出口,而是看着他们俩,问:
“你们负责主屋的洒扫?”
“是。”两个婆子恭敬地说着。
“先下去吧,准备热水,一会儿老爷要沐浴更衣。”
“是,奴婢这就去安排。”两个婆子说完,屈膝行礼转身出去了。
梁安跟曹氏进到里间,楚婆子跟在他们的身后。
桌子上,几封信躺在那里,曹氏高兴,走上前拿起,虽然不识几个字,但是“齐”字她认识。
楚婆子等他们夫妻俩坐下之后,屈膝行礼一下,说:
“老爷、夫人,府内上下结实婆子、小厮,刚刚宋管家说,成阳王府内没有丫鬟,都是婆子跟小厮,所以夫人若是想要丫鬟,管家那边会去安排。”
曹氏听到这话,顿时明白为何从进府之后都没有看到丫鬟了。
的确,也该看不到。
成阳王对姑奶奶的心思,天地可鉴。即便姑奶奶去世,也没有续弦,更别说府内伺候的人了。
想了一下看着梁安,后者明白的她的意思,摆摆手,道:
“先这样,家里忙的过来不用买丫头。等森儿回来再说吧。”
言外之意,婆子伺候就行,若是儿子喜欢丫头,等回来再张罗也不迟。
楚婆子清楚主家的意思之后,再次行礼一下,说:
“夫人,奴婢先去厨房那边看看,晚上招待高少爷、严先生,您看用什么菜品。要不……打煸炉如何?”
打煸炉,东陵京城贵族内盛行的东西。
双层铝盆,盆地放炭加热,上层加入高汤,涮些肉片、青菜、鱼肉等吃食。类似现代的火锅,不过没有现代火锅那么精致。
曹氏跟梁安都知道打煸炉,十八年没吃过了,他们也很喜欢。
楚婆子见二人都点头,咧嘴轻笑着说:
“刚刚奴婢从前院过来,看到有人送了冻虾。剥了涮着吃,也好。”
“嗯,你去安排吧。”曹氏轻声的说着。
楚婆子行礼,转身欲走——
“等下,你让人去趟李府,给李子台下帖子,让他晚上也过来吃。”
楚婆子听到梁安这话,再次点头,快步出去安排。
曹氏看着当家,明白他找李子台的意图,轻舒口气,说;
“不看僧面看佛面。那李子台虽然以前轻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