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农门金凤:冷面夫君童养媳-第7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兄弟们可没那么多想的,听说要去京城过年,立刻就欢呼起来,可把方家和刘家这边的小兄弟们给眼馋死了。
    方小福见了就忍不住想,干脆也将他们带去得了?

  ☆、1340。第1340章 把总帐房搬走

而她也知道目前只能想想。
    但石家都去京城,无疑是给方家兄弟和方小福的行动提供了方便,就连媛儿都更高兴了。因为她家爷奶、爹娘、弟妹们也会去啊。
    但此行声势浩大,准备就要很多,也会有诸多不便,因此大人们商量了半天仍是很迟疑。
    石奕和、石奕祥就说他们在京城里也有宅子,与方府、文府对面住着,非常方便。
    而且吴飞宇、方子彦的府第,就是文浩天当初为清静而买下来的隔壁,如今让给了他们,等于三连襟比邻而居,再加上两座方府。
    对面是徐家、小睿、石家、刘家,都是相熟的,根本没有不方便。
    方子健也帮着劝说,说他们本来也是要进京的,可以一起走。这一路他们都跑了几趟了,一天走多远,在何处落脚,都熟得很。
    当然,这次有老有少,行程上肯定会慢些,但他们都是农家人出身,路上也不会多辛苦,再慢也就半个月到了。
    他们自己走的话,只要路上不遇着天气或别的事情,十天就够了。当然,像东方宇他们常在外面行走的,连十天都不要。
    被他们这么一说,大人们又有些心动了。最后三爷爷就提议,还是回家去商量一下,去不去早做决定的好。
    毕竟这都十月半了,要走也是月底的事情,早些决定才能早些做准备不是?
    而且,他们这些人如今都在食府和食楼做事,这一去数月,又担心活儿上出问题。
    方子健又说,其实他们可以去京城自己开一间铺子,表哥们还能去上太学,三年后大考更有把握不是?
    反正在石家坡又没什么地种,食府、食楼的活儿,和管事们交接清楚便是。如今石家也不靠这点工钱了。
    听他这么一说好像确实都不算难事儿,大家就更加动心了。去京城开铺呢,他们也能去京城开铺呢!
    如果是以前,他们肯定想都不敢想,就算做小马夹赚了不少,他们也不敢冒这个险。可如今情况不同呀。
    他们石家三个女婿都在京城做官呢,而且文浩天还开了那么多书局,有他提点着,他们开铺半点担心都没,心里就如吃了定心丸似的。
    只是在青阳县生活了一辈子,还没出过远门,这心里就有些慌,总觉得有很多问题似的。
    最后大家也只能决定,明儿一早派两个代表回家去商量,确定去,就把手头活儿赶紧交接下去。
    不过石奕吉又多了个为难。到不是他因为去京城就要丢开总帐房的活儿,而是为难他走了,如何与总帐房成员衔接工作?
    这一去是明年春天回来?还是就在京城上太学?现在都是未知之数。
    可年关前总帐房是有得忙的。除了方小福这边的一些生意,还有田地庄子的产出、收入,以及越来越多的食楼、茶楼的帐册也都要看、要查,要汇总做帐。
    但石奕吉不愧是很有职场经验的大哥哥,他虽为难,却并不纠结,也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来找方小福说的时候,就已经在盘算着提议几种应对策略了。
    “我打算明年将总帐房搬到京城去,因为我们明年开始应该也会长住京城了。”听完奕吉表哥的提议后,方小福笑着说了一句。
    石奕吉顿时有些错愕,难得地心里起了翻腾的情绪。他知道方家肯定会继续往上走,但没想到明年就要搬,他以为会是三年后。
    因为三年后又到春闱时,到时兄弟几个入仕,小七儿肯定是跟着子湛走。子湛在哪儿做官,她就在哪儿,她在哪儿,总帐房肯定就在哪儿。
    而那时,他们也会入仕,总帐房其他成员若无意外,也会入仕,到时总帐房成员肯定要全部换掉。
    这是他们早就知道的结果,因此这么久以来,方小福都要求他完善帐房管理制度以及做帐方式。
    以后不管谁来谁走,照着这套模子走就不误事儿,剩下的只是做帐人自己的术数常识和能力问题了。
    可现在她说明年就要把总帐房搬走。他是可以跟上,其他人咋办?
    “奕吉表哥无需担心人员的问题,大家已经上完县学了,我想明年他们应该愿意去太学看看,有空位就去读书。”
    “不过上太学的多是外地学子,住的也是太学里。因此,我也不能要求他们每天住在府里给我看帐、查帐,只能挑沐休或是其它方便的时候了。”
    方小福对总帐房的问题也是早有思虑的,石奕吉听了不由点头。本来就是迟早要分开的,但方小福这么一安排,其实仍是对其他人的大帮助。
    “住太学想必费用很高,恐怕他们还是乐意住在你府里,每天起早去上学的。”石奕吉便笑了笑。至少这样安排就只需要交上学资了,如果是他就会这么选择。
    方小福自然无所谓,京城方府可比这别苑大得多,比这边的方府也大,怎说也是几万两银子啊,住个总帐房还不是小意思嘛。
    既然主方向达成共识,接下来石奕吉就说起今年的总帐安排,他去了京城多有不便,只能交给在这边的人带头负责整个工作了。
    今年后备成员苏靖、陆云逸都离开了,他们石家兄弟也要离开,剩下的就是大刘村、方山村还有大王村几个了。
    当然也还有季家表哥他们。不过石奕吉推荐的人选是张彦平。
    张彦平读书认真、做事踏实、为人诚恳,这些品质其他人也有,但他在术数算学上确实有天份,而且细心谨慎。
    又是在那样情况下聘请进来的,不像其他人,是原本就一群后生在一块儿凑热闹,一哄而至要求加入的。
    其他人还有些凑热闹、赚点零花钱的心思,而张彦平才是真的当作喜欢而且在乎的工作,能够为自己积攒学费、贴补家用的工作。
    当然,张彦平今年也已经是石奕吉培养出来的小管事了,工钱比别人高二十两,已经是五十两的小管事工钱了。
    还有一个有潜力的人是王诩成,是大刘村的外姓人。同为外面搬来的,王诩成家只有几亩薄地,兄弟两个、一个妹妹,家境比苏靖差远了。

  ☆、1341。第1341章 都在准备

因此,他也是当作很重要的工作在做。但他读书比张彦平弱一点,做事却知道勤能补拙的道理,很是踏实。
    石奕吉原本打算再观察观察,若是这次年关总帐做得好,明年也提他做小管事。
    方小福听了便让他提前将工作安排好,就算他不在这边几个月,工作上也不能乱,帐目一定要清楚正确。
    已经有两年总帐经验的积累,想必今年能顺利度过的。
    之后为了鼓舞大家,方小福也让石奕吉和其他人谈谈明年春天去太学的事儿。听说春天就能进太学,那些人根本不用考虑,立刻欢喜地答应了。
    按照惯例,太学也和县学一样,是差不多时间入学的。方小福此时提春天入学,这绝对是长乐先生点了头的。
    这么好的机会不去抓住,他们才是傻了。
    其实方小福是先决定好了,到吃宵夜的时候才和长乐先生说起此事的。长乐先生横了她一眼,不满地道:“这事儿要不给你办成,你以后在京城可不好混了。”
    “那就有劳先生了!”方小福顿时眉眼弯弯起身行了一礼。
    她知道长乐先生突然变得这么好说话,还不是她这些日子也很加油,把他的第一本书给画完了,又开始不停笔地画第二本了嘛。
    因为长乐先生就在青阳县里住着,有不解的地方直接可以问他,而且他也能及时看到她的画稿,有不合意的也能及时指出修改、补画。
    而她就要回京城了,于长乐先生来说,是只有好处的,为此,长乐先生自然也要给她一点便利,不然万一她小性子又起来了,岂不是难哄?
    为了让小丫头给他画画,他也算是斗智斗勇了一翻的。
    第二天二表婶就同三奶奶一起回石家坡去了,能方便抽空儿出来的就只有她们俩了。
    而方小福也开始思考起后面需要应对的事情,当然,这些日子他们已将哥哥带过来的资料认真研读过了,不怕到时做睁眼瞎。
    二表婶她们是第二天下午才回到县城的,说大家商量了很久,最后还是同意了。这不仅仅是出于去看梦蕾,还有其它几个考虑。
    一个就是举人们上太学的事情,一个是大家说得也没错,他们又没多少地可种,不会被庄稼拖住,何况冬天本来就是农闲,就那几亩地也不需要花时间守着。
    再个,有了银钱能够开铺子的时候,当然也想开铺子有更好的发展呀。银子存在钱庄不能活用,不是上上之策。
    因此,这也是一举多得的事情,在心里接受了“离开家乡去京城”这个想法之后,基本就没有什么难题了。
    他们一辈子没离开过家这么远的农家人,其实最大的难关也就是这个意识习惯,一旦克服,出远门的恐惧也就没有了,反而有种期待的激动感。
    姑婆其实是在京城里出生的,年幼时跟着爹娘回的家乡,从此本是名门女却变成农家妇,现在有机会再回京城看看,心里自然也是感慨的。
    石家的问题解决,根本不需要方子湛他们回去跟家里大人说,姑婆自己就回了趟方山村,知道他们全家进京过年,老爷子他们这才放心不少。
    但是方子湛他们没提要接家里人一起去京城,而且也说年关前尽量赶回来,因此大家才没想那么多,不然恐怕就有人提议要一起去了。
    但石家姐妹要去京城,可把方家这边的小姐妹给馋到了,心里好生羡慕。
    十月的第二个沐休之日,县学里一片热闹,因为今天也是长乐先生给大家上的最后一堂课,因为他要离开了。
    而这也是这一批学生在县学的最后一天,因此大家都没有放假,趁着没下雨都在广场上坐着,安静地听着一代名儒上课。
    上完课后,方家几兄弟请大家到食楼用晚餐,算是同窗之间和师长们最后一次这么人数齐全的餐聚。
    将近两年同窗的时间,又经历了去年募捐活动的团结互助合作,情谊比以往任何一期的同窗们感情都要来得深厚。
    这也是中举之后还回县学读书人数最多的一次,也是情谊普及面最广的一次。
    以往的学生能在同窗中交到三五好友已经算不错的结果,可这次却是三五十个好友也不奇怪,成群结队出游的情况也有。
    很多人都在相约明年太学见,也有的在相约春闱时再见,更多人都在喊着不管科举多残酷,再见亦是朋友!请记住同窗之情!
    自然,去食楼能打折、去食府能优惠也让方家兄弟在所有同窗里人缘最好,即使他们常常不来上学,但大家见了都非常热情。
    到不是狐朋狗友的那种热情,而是人际关系中大家都明白的道理。
    接下来,不去京城的人就先回家了,要去京城的人也忙了起来,都在准备行装,毕竟这一去就是几个月,从冬天到春天,需要带的衣裳就要不少了。
    方小福他们早就在准备,这时候到没什么要做的了,只是……小兄弟们一天比一天闷闷不乐,见面都不说话了。
    “我答应你们,明年肯定让你们去京城。”这天早上吃饭的时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