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农门金凤:冷面夫君童养媳-第6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就多谢大舅了,不过也不能总让你破费呀,下回我让二哥他们去收吧,大舅让人照看些他们就是。”方小福笑着婉拒了。
    原本是想说那就让徐家的管事帮着收一些,她付钱便可。
    但转念一想,大舅才刚送礼,礼品价值几何自是不会说,她若问价可是很失礼的,可若不问价,又如何好提请徐家代为收购的事儿?
    家里如今对燕窝的消耗量还是很高的,尽管为了节省,都听了她的提议是少量多吃,两、三天才吃那么点儿,但抵不住吃的人多啊。
    听她说起方子元他们,徐守业又是吃惊又是感慨地便说起在路上碰到了他们的事情。
    最后不解地看方小福:“他们兄弟俩刚考上举人,怎么不在家好好读书,为明年的会试做准备呢?这去趟京城可要浪费几个月了。”
    虽说读书人靠的是自觉,他们也可以在路上抽空读书,但也只能抽空不是?
    “大舅有所不知,哥哥们考举人,一个是看时机正好,一个也是为了有个更高的功名能为家里生意做支撑。”
    “但急着去会试还是仓促了,他们怕就算考中却不是高中,反而失去了更好的机会。因此不打算明年就去春闱的。”
    方小福已经从方子湛那儿知道了三兄弟的决定,便这么解释起来。
    “他们的想法是不错,只是……还是可惜了。明年应该才是最好的机会才是。”徐守业听了有些可惜地摇了摇头。
    因为恩科已经让蓄势已久的读书人高中走了,留下来的功力总是差些儿的,再加上那些去年未能参加乡试的,以及去年才考上生员的。
    这样一批人更年轻、实力经验上却也比上一批弱些的,这也是为何那么多人报考能通过的人却那么少的原因。
    太仓促了!
    但同样的,也是有实力、有天赋的人角逐名次的好机会。
    像方子元,就只让一个别县案首抢在了前面,却也将五个别县案首抛在了后面。这也是综合实力的表现。
    然而,对于机会而言,这同样也是冒险的。毕竟他们还只是经过了齐云州的科举考较,整个东黎可有三十州两百多县。
    因此徐守业才会一边觉得可惜,一边又觉得有道理。
    还是准备充分了再考稳当一点,可是……“我原本还想要嘉寒明年去试试,就算进不了头甲,二甲也能捞个好名次吧。”
    到时再让他二叔想办法安排做个京官,这样他们徐家就有三个京官了,再加上他女婿也在京里,以后再请天一先生帮忙把他三弟也调回去。
    他们徐家就可以搬到京城去一家团聚,可不就圆满了么?
    可如今听小丫头这么一说,他又觉得,确实有些仓促了,若是再晚一年就好了……
    “虽说明年不用急着赴考,可做生意的事儿让你三叔去不就行了么,他们两个少年郎到底嫩了些,外面跑商可是很辛苦的。”
    感慨完科举之事,徐守业又担忧地说了起来。
    “三叔还在忙食楼的事儿,想今年多开几家,明年才缓一缓的。”方小福解释,忽又笑道,“茶楼是他们兄弟几个自己合伙的,自然是让他们自己去管了。”
    “你们家的生意还真是……分工明确啊。”徐守业原本想说,分得太散了,有种各搞各的、互不相扰的感觉,但话到嘴边还是改成了分工明确。
    想来是小丫头的主意,小丫头的主意还能差了?

  ☆、1251。第1251章 还引起更多的问题

“嗯,大家分工,都有事儿做。”方小福打了个哈哈,并不想就此事多说什么。
    但徐守业却从她淡然的表情里感觉到什么,猛然想起自家妹子的事情,不由尴尬地笑着附和了一下,便端茶喝起来。
    方小福见状连忙转开话题,问起京里的情况,她问的自然不是徐家的月饼生意,这个猜都猜到了,多问反而失礼。
    她问的都是一些市井的情况,还有盛世名园开业的情况,徐守业这次在京城呆了好一阵子,自然是立刻打开了话匣子,将他知道的情况都说得很详细。
    因为他知道,小丫头没有去京城,要知道消息就只能听说了。
    这一聊就是一个上午,彩云来把麒儿带走了,乳娘陈张氏也把唐铭牵走了,唐思和林森画了会儿画,也被春柳和夏荷带到花园里玩去了。
    方小福问完京城里的情况,忽然叹了口气,便将话题转到这次灾情上来了。这次徐家粮行也积极响应了捐粮,徐守业自然也是关注灾情的。
    “这次大舅的义举,可让小七儿真正体会到了大舅当初说过的话。灾年里粮食的稳定是件多么重要的事情,而大舅确实做到了稳定粮食行市,挽救了很多百姓的生活。”
    方小福发自内心地赞美着,不管徐家人如何,至少徐家大舅身为当家、商人,是非常有担当、有见识、有正直之心的。
    “小七儿过奖了,大舅也只是做了一个有能力的人应该做的事情。我既是粮商,自当以民为本,以食为天。如果粮商都要发横财,这世道就乱了。”
    徐守业谦虚着,说到最后却是严肃起来。
    方小福连连点头,也认真地道:“天灾不是人所愿,既已发生,自当援助,在稳定世道的情况下,助受灾百姓安稳度过此劫。”
    “民若受难,世道艰难,动的还是国之根本,害的是民生。民生不定,咱们做生意的又如何安稳?”方小福说着蹙起了眉,很是忧虑。
    “小七儿说得是,到也不必太担心,毕竟朝廷派了太子殿下赈灾,这次算是安然度过了,听说今年的赋税都减了。”徐守业说道。
    “嗯,那就好。只是……”
    方小福点点头,忽然又道:“这都快入冬了,赋税减了,粮也有人捐,只是毕竟僧多粥少,就不知受灾之地能否真的安然度过这个寒冷的冬天啊……”
    “小七儿出身农家,如今日子好过了,却也没有忘本,知道家境不好的难处,而如今受灾的百姓只怕连家境都谈不上了吧……”
    方小福说着又摇头一叹,有些感伤地吃了颗葡萄,似在思索着什么。徐守业没有说话,他知道小丫头这时候在想事情,估计一会儿就有答案了。
    “咱们青阳县的灾情还算轻的,也没出现流民,不知道别的州县情况如何,我也只让食楼捐了粮,具体的情况并不太清楚。”
    果然,没多久方小福又开口了,这次思路似清楚了不少。
    “但我想,过年之前,流民们肯定要回乡去重建家园的,还有受灾之地也要重建,想必都离不开钱,也不知朝廷能拨多少下来,到受灾百姓手中又能有多少……”
    “小七儿是想捐钱?”徐守业听了半天忍不住问道。小丫头说了半天都在忧心灾民,又提重建,她已经捐粮了,再捐可不就是捐钱了?
    方小福点点头,又似有些迟疑:“我到是想,十万、八万的我还是随手拿得出来的,但杯水车薪又能帮助多少百姓呢?”
    “再个,我这一捐,天下人又会如何看我?衙门会将我的捐款交给受灾百姓吗?朝廷若是拨款赈灾,会不会有人从中私吞?”
    “不瞒大舅,这些日子我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我想这么做、想要做好,可又不知如何去做,更担心去做之后会出现一些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
    “或者,将一件简单的事情弄得复杂了……毕竟,这不是直接将银票交给一个人或是一家人手中这么简单的,这可是十几个州上百个县啊。”
    方小福说得纠结,徐守业听得也是一脸愁容,过了一会儿才叹道:“小七儿的心情大舅理解,若只是捐个十万、八万能解决问题,大舅也能跟上,但……”
    “就如你所说,这些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却不是咱们一个商人能解决的,别到时候钱出了,却没真正帮到百姓,还引起更多的问题。”
    徐守业客观中肯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但方小福却听见了那句“十万、八万也能跟上”,心里便满意地点头,又想,早知道就说想捐个十万、二十万两了……
    正说着灾情和捐款的事儿,去方府读书的少年们、小兄弟们就回来了。子雅知道大舅过来了,也立刻跑来敞轩行礼拜见。
    徐守业自是一翻关心,又问了子雅的学业,又鼓励了几句后就要离开。方小福连忙留饭,说嘉寒表哥也住别苑,再过会儿也要下学了。
    徐守业便笑呵呵地答应了,不过这会儿离吃饭还早着,便同子雅去了他们住的望月楼参观参观,顺便歇歇。
    方小福便去找二表婶添了几个大菜。如果不是突然阴天了,在水榭那边摆桌到是风景不错。
    虽已是深秋,但秋荷未残,还有风景可看。再过一个月就彻底凋零了,水榭那边风景就只能等来年了。
    之后又喊了子拓和子昂、唐默他们将礼物都搬到她的阁楼二层去。
    如今别苑里住的人多,要地方吃饭的人也多,小姐妹们又没来,小兄弟们又住到了二层,因此方小福早就让人把一层的床柜等家俱全给撤掉了,将这里变成了一个大餐厅。
    这样当大家集中起来吃饭的时候,这里就能摆上几桌了,敞轩又恢复成会客为主的地方。
    小兄弟是跟方子湛他们一起住二层的,礼物搁到他们屋里,等下再去整理。
    而原来的餐厅依然存在,女眷和孩子都会在这边。方小福和兄弟几个有时在楼上、有时在楼下。

  ☆、1252。第1252章 分配任务

等大家从县学回来,二表婶就张罗着摆桌吃饭,方小福跟徐嘉寒说他爹来了,在他们那楼和子雅说话,徐嘉寒便连忙过去了,过了一会儿徐家大舅就过来了。
    大家热闹地吃了饭、吃了饭后水果就撤回自己屋里歇着去了,徐守业也要离开,方小福连忙让方子湛去把饼干和蛋糕的方子拿来。
    听说有方子,徐守业眼睛大亮,脸上堆满了笑容。
    “上回大舅就想要新方子,可我那会儿实在太忙,也没琢磨出什么东西来,心里也有些过意不去,这两个月闲了点儿,就赶紧弄出来了。”
    “大舅也别急着投入,现在生意没下滑就不要出新品,觉得有压力时再出好了。”方小福将一叠方子和画纸递给徐守业,又叮嘱了起来。
    “好、好,我先收着,需要时再用。”徐守业高兴地接过看了看,正要掏钱包,突然想起什么不由尴尬地笑了起来,“回到青阳县刚付了一批货款……”
    “大舅先拿去吧,有空儿再给好了。”方小福不以为意地笑道。当初三十万两她都敢赊,如今才十万两,还要计较不成?
    “那好,回头让你表哥给你,我就先走了,下午还要和几个管事开会。”徐守业便收起方子笑呵呵地走了。
    十万两对他来说只是个区区小数,但小丫头的话却让人听着舒服,这才是真正做生意的料啊。
    方小福拉着方子湛到了二层看那些礼物,发现有一半都是燕窝,还有各类海鱼、海虾、海带、紫菜、鲍鱼、鱿鱼、墨鱼等等干货。
    虽说这些干货在内陆也有得卖,可经过商人千里运输,这价钱自然都很贵。徐家在沿海开了铺子,从当地带回来的在价钱上自然划算一些。
    但这数量不少,想必也是很花了些银钱的。除此还有不少不同产地的茶叶、牛肉干、葡萄干、大枣干等等。
    看来徐家的铺子覆盖的面积真的很广,而徐家大舅也很有心,知道天南地北收集些特产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