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农门金凤:冷面夫君童养媳-第6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这差事肯定还得落在你们身上。”
    “琪儿妹妹是说,要将这差事变成烫手山芋?”坐在方子湛位置上看着方小福一直没说话的太子东方宸也露出好奇的表情。
    “太子哥哥英明!”方小福立刻夸了一句,接着说道,“你们刚才也说了,安置要朝廷拨下款项,可自古跟钱打交道的差事,也正是许多人削尖脑袋想揽下的美差。”
    “何况太子哥哥在前辛苦办事,攒下这些民声,后面的人轻松发钱,顺便捞点外快,攒下的民声恐怕还不会比你的低。”
    “试想,在你饥饿时,有人给你个馒头,你开不开心?你感激不感激?可当你贫困时,有人给你一个馒头和一吊钱,但你只能选一个,你会选哪个?”
    “如今饥饿已经过去,大家需要的是钱,馒头是雪中送炭,这银子可就是雪中送屋子、送炭盆啊。”方小福认真地分析了两者的差别。
    东方宇和东方宸自然明白她的意思,他们也清楚这件事若让别人揽去,对他们的杀伤力,说不定前面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让别人夺功了。
    虽然帮助百姓是他们应该去做的事情,但功绩、民声对他们这样的身份来说,同样重要。
    何况自己辛苦却让别人揽功,这事儿搁谁身上也受不了。
    “要让朝廷高兴,而别人不敢接,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让朝廷拨款。”方小福分析之后才说到她的策略,“但若又是捐米的咱们几家牵头捐款,恐怕有些招人注意。”
    “虽说太子哥哥可以继续带头并在朝堂上募捐,但那些不乐意的官员肯定会不高兴,甚至在心里记上太子哥哥一笔。”
    “因此,综合这些问题,我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趁着民间呼声很高、大家热情还在的时候,分成三步走!”

  ☆、1247。第1247章 募捐

“哪三步?”东方宇脱口而出,回过神来顿时尴尬地笑了起来,“妹妹太让我佩服了。”所以他才一反常态,好像乖乖学生一样听教。
    “第一步,所有州、县根据等级捐助一部分银钱,比如各州府捐三千两、各县捐两千两,各镇捐五百两,衙门没钱没关系,去大街上募捐。”
    “募捐方法,从大铺到小铺,按每铺一百文到十文钱的标准来收。收不够数的可挨家挨户一文、两文地收,虽然麻烦,但对捐款人却不会造成负担,还行了善,何乐不为?”
    “当然若有人自愿多出,超过十两皆可记上衙门的功德薄,由衙门表彰,超过百两的上报朝廷,无需任何实质奖励,请朝廷做个善义百姓榜集中下诏表彰便可。”
    “数目不多不影响自己家底,却是无上荣耀,受人称赞。另外,募捐银钱的数目可由百姓派出代表组成督查队伍负责记数。”
    “不允许参与人员和官府私报、假报甚至吞没捐款,更不准以此为由增加不正当税赋,什么进城、过路这些都不准成为借口,乱事者接受刑罚。”
    “以上是由各州县衙门牵头,第二步则是由各县学牵头,之前不是开办了‘一人省一口、救活一个人’活动嘛,现在再办个‘一人一文钱、滴水成河’的活动。”
    “当然,这个活动不局限在他们内部募捐,书生也是很穷的,可交代师长们分成几组,沐休日带着秀才们上街去,或者去大户人家、商铺进行自由募捐。”
    “相比第一步,第二步才是我的目的,如果一个路人捐了十两银子,是不是很正常?如果五味楼在自由募捐到来时,捐了五百两,是不是很正常?”
    “通过咱东黎最积极、正直、善良、清明的学子之手,咱们内部以路人、闲人的身份分散捐款,总能捐出上万两去。”
    “再加上各县铺子里的几百两,虽然仍是不多,但能带动民间自愿主动的捐款态度,到时那些手头有钱的大户们,就会坐不住了,随便捐一捐,累少成多。”
    “这,就是第三步。我的目的,就是通过衙门挨户募捐、学子自由募捐而形成一个积极捐款的风气,然后带动有钱人跟风,咱们暗中再操作一下保障个底数。”
    “而且为了显示上下一心、全民一同,京城和地方的捐款数目不用区别对待,京城的商铺也一样按一百文、十文的要求捐。”
    虽说很多地方还很穷,可能十文钱就是很多穷家人好几天的生活费用了,但在城镇里,十文,也就是一块蛋糕的钱。
    如果一家小铺连一块蛋糕都捐不起,这铺子还有开着的意义么?
    而寻常百姓家,则是一文、两文地捐,对于工钱可能一天才十文、二十文的人家来说,这个数目也能承受,最主要是行善应该成为全民美德。
    “另外,除了捐钱,咱们还能捐物,比如棉被、冬衣、布料、麦子、玉米、黄豆这些都可以。家里的存粮、旧衣,只要还能吃、还能穿、还能用,都可以。”
    “不过,这些就需要不少人手来做整理工作了,朝廷人手不能耽搁在这儿,那么,就由各衙门召集义工吧。”
    “或者直接安排流民,老弱妇孺皆根据实际情况和长项分批利用起来,没有工钱,就管饭,这也是为他们自己做事,但这些人必须在衙门专人的管理下分配任务。”
    “像咱们青阳县,还没有出现流民,受灾人家也由朝廷减了税赋,只要放些粮食下去度过冬天便可,明年麦子出来就能恢复了。”
    “重点要安置的是西北旱灾、西南蝗灾、南边水涝的灾民。按我刚才的方法,受灾州县你们酌情减少捐赠,主要由其它州县出钱。”
    “咱们东黎三十州两百多县,就算只按十五州来算,经由衙门筹集十五万两出来应该可以吧,学子们这边……”
    方小福说着顿了顿,拿出纸笔就要统计,这时,方子湛走进来说道:“一人一文,学子们最少能凑齐一百两保底。”
    他端着茶水和果盘回来一会儿了,听到小七儿在说话不由受到吸引,竟是忘了进来奉茶。
    “你这茶水可真够慢的。”东方宇见了便抱怨了一句,反正是看方子湛一百个不顺眼。
    “我去安排夜宵了。”方子湛解释了一句,连忙走过来奉茶,摆上果盘,有西瓜、葡萄、桔子、枣子、苹果,每样都是两人的份儿,并不可疑。
    方小福连忙递了个苹果给太子哥哥,又拿了颗葡萄递到哥哥嘴边。东方宇立刻张嘴接了,露出笑容。
    方子湛嘴角抽了抽,便转开了目光,接过方小福手中的笔帮着计算起来。
    “学子能捐的底数有数儿,但不排除有家境好些的多捐,咱们可以先按一百两记着,县学牵头去各处募捐却是个未知数。”
    “以咱们青阳县为例,除了县学、还有塾学,除了学生、还有师长,因此,咱们可以想办法让大家都去街上,在捐款箱放入一文。”
    这样,能再增加一百两底数。
    “我有办法,让天一先生与太子殿下联名去函给各县学,交代他们做这件事情。”方小福一边说一边又拿了新的纸笔过来,开始画画。
    “用红布做出募捐条幅,负责抱募捐箱的学生由身披写着‘善义之举’的布条,在固定的时间或地点完成任务。”
    刷刷几笔,就把一个抱募捐箱的书生形象给勾勒出来了,当然主要是体现斜披的红布,上面展示的文字内容。
    然后又写了一个出来,这次是头上扎着红布,上边也有“善义募捐”的字样。
    “年轻学子是个不错的团队,也可以安排他们负责统计、整理、分派百姓的捐物,表现好的可以由县学统计、记功,日后作为科举品德考察,还能调动大家积极性,减少贪心、坏心和缺心眼儿。”
    方小福说完也将几种募捐形象画出来了,包括酒楼、商铺门前、百姓家门口、大户人家门口等等形象展示。

  ☆、1248。第1248章 还有个最大的好处

几人一组,互相配合顺便监督,而且有人敲锣、有人举条幅、有人扛旗帜、有人抱箱子、有人做统计、有人做说法。
    这也增强了大家配合协调的工作能力,是一种锻炼。
    她将这种做法的好处也一一说了出来,听得东方宇和东方宸都说好。
    而另一边,方子湛在纸上也粗略列了个大概的募捐基数,他并没有听到整个过程,只听到了后面关于学子自由募捐的计划,因此现在思考的都是这个范围。
    按一百座县城来算,再细分为大商铺十家、中商铺三十家、小商铺五十家;普通百姓家三百户、大户人家五十户;路人、闲人、愿意多捐的人。
    这些都是保底数,而且自由募捐与衙门固定募捐也有重复,但衙门要求的固定数并不高,只要没有人从中敲诈,捐的都是小数。
    学子们负责的“捐一文”活动更少,但面向人群更广,而且一个月有四次沐休,连续两个月的话,应该是有一些银子的。
    方小福考虑过连续两个月的话,会不会让人行善疲劳,后面都不掏钱了呢?一文钱还能买个馒头呢。
    但又一想,如果真的都只捐一文就收手,不多募几次,也掩盖不住他们内部的支撑啊。因此,这里还是要分两步走才稳妥。
    他们又根据自己对一些县城的了解,讨论了下最少可能募集的数目,粗略一算,已经超出了衙门的固定数。
    大商铺由他们牵头会优先捐出一千两,其他人就会慢慢看齐了。后面的中商铺、小商铺再少也不会真的捐一文吧?
    想到这里,方小福又修正了一下募捐制度,要声明“捐一文”活动是最少捐一文,多多益善,善心义举,功德无量。
    随着她不断增加实施办法、口号、宣传方式,一份募捐计划就呈现在纸上了。
    根据她的初步预估,每个县的自由募捐底数不会低于两万两,总数就会超过两百万两,如果不超出这个数字,后面他们内部会撑起来。
    反正计划募捐活动会办两到三个月,有的是时间应对。但从民间募集出这么多钱,足以体现百姓团结的力量,还有善举的影响力。
    写到后面,她脑子里又有了新的想法,就是在十一月时,由如意斋和天一书局牵头办一个“万两助新年”活动。
    参加的商家皆出一万两银子,作为赈灾基金交给户部统一管理,再给灾民分配下去助他们过个好年。
    而出资可以是商铺名称,可以是个人姓名,皆出现在朝廷表彰名单里,甚至可以在某个地方立下功德碑,刻上名字以彰荣耀。
    但朝廷不需要给出任何实质的奖励,不用功勋、不用牌匾免得坏了风气。
    到时,五味楼、福缘食楼、徐家粮行、盛世名园等自家铺子纷纷响应,别处先不说,就说京城,这么多商家主动积极响应了,其它商家谁敢落后?
    京城响应了,地方上就算想落后,也总要有几个一万两吧?一座县城若有一个,一百座就是一百万!
    这么多计划共同实施起来,牵动天下人的心意,总共能募到三百万两以上的赈灾款,而他们,捐出的数目加起来也就一万多两,不用超出两万两。
    就是其他人,也只会低于这个数。
    放在以往需要募集银两的时候,可没这轰动天下的全民皆捐盛况,而地方士绅却都是万两到几十万两被迫地捐,这意义和效果都是不一样的。
    而这里面还有个最大的好处。
    “太子哥哥看是回京之后立刻进宫说明这个计划,或是在朝堂之上就直接将揽上活儿的人踢下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