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果然见到三兄弟嘴角猛抽,无语望天。
“好,就先学裁中衣。”方刘氏一口应允,学裁衣本来就是从简单到复杂,有个学习过程的,不会有人上手就学最难款式的。
吃完饭,方杨氏就说她收拾碗筷,让方刘氏赶紧教小七儿去。小七儿终于要学缝衣裳了,全家都很关注呢。
虽然她画了不少新款衣饰卖图赚了不少银子,可她到底没亲自缝过一件的。因此,会画衣裳的小七儿会不会很快学会缝衣裳呢?
一屋老少都很好奇。
方小福屋里,她挑了两匹同款不同色的细绸,在炕面上摊开,就跟着方刘氏一人一匹用木尺量了一大块布剪下来。
方刘氏将尺量法、手量法、目测法等几种量衣方法讲了讲,人有老少高矮胖瘦,有人占衣有人不占衣,因此尺寸都要留着微调的余地。
古人的衣是没有修身款的,对于宽松款确实适应空间很大,一件衣袍或是衣裙出来好不好看,主要考究的还是款式、针脚以及布料的本身。
风度翩翩、飘飘若仙,都不是说款式修身、形象性感的。
方小福对款式的理解自然是没得说了,但这个没有精确尺码就下剪的行为,确实让她胆战心惊的,就怕像小熊学木匠,一张方桌做成了三条腿的小凳。
不过方刘氏心情不差,耐心十足,更没有恶言相向。方小福如今的家庭地位可不低,自然也不担心挨娘的骂。
在她孜孜不倦、虚心好学的精神基础上,再加上她本来就有做玩偶和手袋的针线功底,还有画衣饰设计图的水平,一个时辰后,一件简单款的上衣就渐渐成形了。
这时候连方小福都不得不感慨,古人做衣裳的速度确实快,难怪她隔三差五就收到大家为她做的新衣裙,她啥也不做就穿都穿不完了。
她现在也明白了,这做衣裳并不难,难的是在上边绣花,绣花才是最花功夫的事情。
一直以来她买的布料都是有花纹的,庄稼人也讲简单方便,不会像大户人家那般穿绣花华服的。
因此就算布料不便宜,做成衣裳穿出去,进了城一样被人家看出来不是高门宅第出来的讲究之人。
方小福掌握了基本裁衣、拼接的方法和缝制针法后,在脑子里迅速回忆了一下现代缝纫机的功用,便想着以后要不要在重要部位多缝一线?
不过此时可不是她出新的时候,她没有继续缝完,而是又学起了中裤的制度方法。
虽然现在学的都是传统款,不是她改良之后的汉装款,但有利于掌握基本技术,还是有学习必要的。
而这次同样只掌握了方法,没有继续缝完,又有了前面的适应过程,后面学习起来也快多了,让方刘氏暗自咋舌,她家小媳妇太聪明了。
晚饭前,方小福兴致勃勃地坚持要学外袍了。
方刘氏本来不想教,才一个下午就学会了一身中衣的缝制,换了任何人都是要专心巩固这门技术的,她到好,立刻又想学新的了。
所谓贪多嚼不烂,她学这么多记得住吗?别一觉醒来全忘光啦。
“娘不用担心,县城里不是还有表婶在嘛,我忘了就问她去,可这入门方法还是要娘来教嘛。”方小福笑吟吟地说着,好听的话顿时哄得方刘氏眉开眼笑。
作为婆婆,作为养了方小福八年的娘,她当然是最有资格领这个头了。
于是婆媳两个有说有笑换了匹布开始裁外衫了,却不知外面三兄弟一个下午已悄悄经过方小福窗外无数个来回了。
小七儿终于学裁衣了,他们很快就能穿上她做的衣衫了。若是小七儿再学会了绣花,他们的荷包、帕子是不是也有着落了?
这一天又到天黑才吃饭,因为方小福正学到紧要关头,不愿意随便丢手。最后还是方刘氏拉着她出屋的。
方小福一出屋子就让三兄弟围住了,都在好奇询问着她的学习情况。方小福自然是信心满满、豪气冲天地说没问题了。
看她神气十足的小模样,连方刘氏都被逗笑了,不忍说出自己的担忧。一下学了那么多的小七儿,真的学会了吗?
吃饭的时候,一家老小全围着方小福学裁衣的话题谈论得很热闹,连子鸿和子胜都充满了期待,吵着要小七儿姐为他们缝秋衣裳穿。
“这个……明年的秋衣一定有你们的份,不用着急哈。”方小福囧囧有神地回应着两小只的强烈要求。
“……”两小只顿时被她的明年之约惊吓到了,瞪大了眼望着她半天没醒过神来。
方子湛他们则是眼观鼻、鼻观心地吃饭很专心。反正他们心里有数就成,绝对不会说出来撩拨小朋友着急的。
“娘,大伯娘,节后咱们要去京城,路上来回怕就有一两个月,还不知京城里是啥天气,这半个月你们多缝些衣裳出来吧。”
方小福突然想到要去京城的事儿,虽然行程定了,但时间还不把掌控,但肯定是深秋、初冬的天气,又是去京城不能太寒碜,肯定要缝不少新衣出来的。
她将这件事仔细说了一遍,听得方刘氏、方杨氏和老太太三人皆是一脸震惊,不敢置信地瞪眼看着方小福。
这又不是上京赶考,去京城作啥?
除了两小只,家里就只有她们三人当时不在场,其他人全是知情的。因此第一时间炸开锅的就是两小只。
“小七儿姐!你们去京城作啥?”子鸿率先发问。
“小七儿姐,我也要去!别丢下我!”子胜急得饭也不吃了,起身跑了过来拉着方小福的手臂不放,想要求到一个承诺。
“小七儿,三儿他们兄弟几个赶考再快也要两年后吧?怎么现在就要去京城了?”被两小只一闹,方刘氏也找回了声音,立刻问出疑惑。
☆、762。第762章 官宦世家的子弟
“嗯,是这样子的。”方小福只得把情况解释了一下,在说一半留一半的前提下,最适合来解惑的人就只有她了。
“这次卖设计图赚了些银子,正好哥哥乡试之后就会上京,在京城里开一家天一书局,我也想把福缘食楼开到京城去赚那些贵人的钱,因此就托请哥哥替咱们买铺子。”
“正好大哥、二哥、三哥和子维院试之后入县学还要等到冬天,这之间差不多也有两个月时间,刚好带我出去走走,看看生意行市,也见见世面。”
听了方小福的解释,其他人的心情早就缓冲过了,虽然仍有些复杂情绪,但已在接受的范围里,方刘氏她们可就有些激动了。
正是一时兴奋一时担忧,一时期待一时又有些紧张。京城呢,那可是皇族居住的地方。如今他们家也能上京城开铺子去了。
“出去闯闯也好,你们太祖爷爷当年可是三品京官,若你们祖爷爷没有回家种田,你们如今就算不住京城里,也该是官宦世家的子弟了。”
老爷子突然缓缓地开口,表情有些追忆,也有些感慨。
方小福见状忽然反应过来,他们的太祖爷爷,不就是老爷子的爷爷么?他的爷爷退休回老家之前,他肯定已经知事了。
如果他爹当年有入仕,如果当年他爷没有回老家,他就是官宦子弟吧?而他的人生也不会被困在这望天吃饭的世界里,或许也是个官老爷呢。
所以他现在才会有此感慨吧?
可是他爷爷当年为官如何?为何官居三品却没教出一个延续他仕途的儿子?
哦,没听说过他们老方家还有别的嫡系亲戚,在他们知道的事情里,除了太祖爷爷曾任三品京官,祖爷爷无心致仕跟着回乡种田。
而爷这一代有姐弟三人,就是石家坡的姑婆、爷、二爷。
他们是方氏家族出五服的旁枝后代,和方山村里很多姓方的人一样,平日也是村里往来多,与嫡系宗族那边往来并不多。
除非族里有通知要去,或者三年小洗谱、五年大洗谱要上名表而家中会有大人过去外,其余时间就是过年都不必去的。
毕竟他们已经出五服了,就算另立分支祠堂也是可以的。不过宗族那边说为了凝聚族人精神,并不赞同方山村这边立分支祠堂。
因此,他们的族谱依旧在嫡系宗族那边,方迎春被送去的家庙也在那边。方氏家族的场面,可就不是世居大刘村的刘氏家族能比的了。
刘氏家族顶多就是农家大族,方氏家族却是出了七个京官、三十几个地方官的名门。
若这次方山村的考生们一路通过院试、乡试、会试,三年后方氏一族的光辉史上又不知道要添几笔荣耀的色彩呢。
严格说起来,他们方氏一族就是立足农门的官宦世家,是这时代里最受尊崇的耕读之风的典型代表,就是当朝君主也要称赞和鼓励的。
可若如此,爷为何会流露出感慨而黯然的表情?为他本是官家子弟却长在农门,一辈子与田地为伍而痛失科举机会吗?
方小福心中疑惑却不便问出口,只好默默听着三兄弟表态,说他们就算出生乡野,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必能再回朝堂。
以方氏后人的身份。
这份文人骨子里的傲气让方小福心中咋舌不已,但他们的目标,她必支持。
他日兄弟几个不论是京官还是地方官,还是谁的手下任职,她都会从经济上和策略上为他们铺京一条升职的道路。
待他们成为人上之人,老方家就有了坚实的防御盾,她的生意也就更能稳步向前,财源滚滚,而不必畏惧那些小人的暗招。
这是一个功能互补的关系,也是一家人互动扶持的战斗力。没有单方面的依靠,而是共同的努力,共同的供给。
团队的重要性,不论古今时代都很重要。
当晚,方小福和大家散步回来又回屋继续学习外衫的制作技术,方刘氏这时候没空闲,方小福就把方彩云拉到屋里指点她。
一直到陆云轩来找媳妇,方小福才放彩云妹妹离开。这时候方子湛才提了热水过来给她沐浴,又为她擦干头发。
看着方小福几乎是一刻不停地缝着衣衫,就算是在他帮着擦头发的空档都没闲着,方子湛也不由一阵感叹。
“娘子做事如此专注,为夫敬佩得紧。”一个如此认真专注对待事情的人,做什么不能成功?小七儿小小年纪就能做到如此,何愁他们家不发达?
只是有时候她也太执着了,劝她注意休息都劝不住,咋办?
“小七儿,明儿一早就要去县城了,到了县城你肯定又有很多事情要忙,因此今晚你一定要早睡,衣衫没缝完以后还有时间。”
“嗯,这衣衫缝起来到是不难,不过是一直在重复针线活儿罢了,就是裁起来太难,有些把握不住尺寸和角度。”
“比做小玩偶难多了,毕竟小玩偶只有那么大,缝布多少也能在后面调整。手袋也是,做多了能目测到大小的问题,可这衣衫太大,一不注意可能就歪了。”
方小福手中针线未停,嘴里却抱怨起来。
“不着急,有空多练练,练多了自然就会了,熟能生巧嘛。”方子湛被一边噘着小嘴一边还在认真忙着的小丫头逗笑了,温声安慰着她。
“嗯,我得空就练练,还有时间。就算赶不上让你们穿着我亲手缝的衣衫去京城,至少路上还有很长时间够我练习的了。”
“嗯。对了,小七儿要是觉得衣衫太大难以把握尺寸和角度,不如将它缩小,先练习小孩子的衣衫?或者小玩偶的衣衫?”
方子湛突然想到一个主意。他记得当初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