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农门金凤:冷面夫君童养媳-第3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小福是个来自现代的姑娘,又怎会不明白这其中的道理?
    她自然是明白的,只是觉得,既然牵涉到利益了,大方些总是没错的。过于小气精明的人又凭什么收获别人的感情?
    一个热心仗义,愿意付出、愿意帮助别人的人,总是更容易获得别人好感和喜欢的。
    其实方小福和方子湛的观念并不冲突,这两者是可以融合的,只是具体事情具体看,其中讲个尺度罢了。
    所以方小福最后还是只买了十套金头面,五套银头面,又有一些零散珠钗,再有五盒绢花,都另外装着,和送去季家的分开了。
    最后在买玉环、玉佩的时候却没有挑中和自家成色相近的,最后只拿了个玉观音坠子,给奕吉表哥的儿子石世言。
    “没有合适的玉佩呢。”方小福叹气。
    “小姑娘,不知你想要什么样的玉佩?我这铺子里还有几块三百多两的和六百多两的,要不要看看?”
    方小福连忙点头。掌柜的立刻吩咐小二去后面柜子里把好货拿出来。
    这么贵重的玉佩一般镇上人都不会买,外来的人也不会跑到小镇上来买块玉。他进了货也不过在等有钱……咳咳,是有缘人啊。
    一共六块玉佩摆到了桌面上,两块瓜青雕麒麟玉佩,两块烟青镂空花纹玉佩、两块半圆半镂雕花翠玉。自然,那两块瓜青雕麒麟玉佩最贵。
    “就这么几块?”方小福蹙眉,虽然这几块玉佩看着都挺好看的,就是太少了。
    “……这已经是本铺最贵的玉佩了。”掌柜的听了方小福的话差点跌倒,就这六块玉已经价值两、三千两了啊。
    “小七儿,这三百多两的好像比我们的输了些儿,咱们也不急于一时,不如等去了县城再买吧。”方子湛凑到方小福耳边小声说道。
    方小福便点了点头,主要是这玉和其它首饰不同,首饰看成色、款式便可,这玉还有品种、年代、地域、款式等差别决定价值。
    想来她是难以还价的,若是花了大价钱却买了还不如自家价值的玉佩,岂不两难?不过这几款看着确实不错,款式也好看。
    “大叔你把玉佩都收起来吧,我就买这些了。”方小福下了决定便不犹豫,用手指了指之前挑好放到一旁的那些首饰。
    送到老外婆家的礼物就有三百多两银子,自家又挑了一些也值三百多两银子,又转回来挑了一些适合娘她们四妯娌戴的珠钗、耳环、镯子等首饰,三百多两,
    还有奶奶、二奶奶、姑婆也各有一对玉镯又花了两百多两银子。
    最后掌柜的算盘一拨,说去掉零头一共一千三百两银子,按老规矩给算九折还有一千一百七十两银子。
    方刘氏在一旁听得咋舌,就想退掉一些。
    不过方小福却不肯,方子湛也劝说娘不要拒绝。方小福连忙掏钱,不过讨要便宜的老毛病又犯了,张口就要两套银头面,还要两盒新样子绢花。
    掌柜的一大早就做了一千多两银子的生意,哪里会计较这么点东西?加起来也不过十几两银子罢了,不但爽快答应,还又拿了一支镶碎玉的银簪子送给方小福。
    一如上回那般,方小福又直接将簪子插在头上,调侃道:“我根本不需要买什么首饰了,光掌柜大叔送的就够我戴的了。”
    她平日确实少戴这些东西,梳的发型也有些特别,还好插上发簪也很好看。
    掌柜的被她逗笑,竟然又拿了两盒绢花出来:“再送你两盒绢花戴吧,知道你家小姑娘多,送给她们戴也好的。”

  ☆、619。第619章 季家五代同堂

“多谢大叔!”方小福立刻嘴甜地道谢,虽然只有几两银子,可人家老板要是不送也可以的,人家送了也是心意。
    这就是大方人好做买卖,人际关系就是一来一往建立起来的。
    方小福付了钱,数清了礼物,一家人走出门,又谢过了在门外替他们看马车的小二,将东西都放进车厢里,把方刘氏扶上马车,方子湛直接将方小福抱了上去。
    他们转去方家铺子拿了六个蛋糕,又去祥记布庄挑了些一两银到四两银不等的布料三十六匹,分成三份,给大舅奶奶家的是十六匹,他家奉养老人嘛。
    方小福再次意识到,上次因为不知道祖外公和祖外婆的存在,她将布料是均分安排的,外婆居然也没说什么,看来当时外婆太得意了,估计都没想到这个上面去。
    娘来了就不同了,哪匹料子适合给谁做衣裳,上自老人、下至孩童,都有考虑到的。
    买好了这些东西,他们便直接回家了。
    回到家将自家的东西拿出来,再将所有礼物整理了一遍分成三份,小物件都装进一只竹篓里盖上盖子,再加上方志诚摘的三篓水果。
    方刘氏去了趟茅厕,就跟着方志诚赶马车往北季村去了。
    南季村就在大刘村的对面,隔着五子丘,在青璃江的对面,而北季村还在上游,不过是在柳絮江的源头上去,没有过青璃江那边。
    他们可以从大刘村穿过去,也可以从大刘村旁边的山道走,多绕半个时辰而已。他们今天去北季村是瞒着娘家的,自然不能穿村而过。
    好在他们是熟悉路的,珍珠山不是深山老林,山道也不是羊肠小道,因此赶马车还是方便行走的,不过若有两辆车同时相遇,就有些危险罢了。
    所以一路上方志诚赶得并不快,经过弯道时还要注意听对面的声音。等他们进北季村的时候已经快中午了。
    季家人很惊讶他们今天的到来,不过方刘氏有按照方小福的安排,先说太久没来看外公外婆了,过来看看。
    接着自然是搬礼物了。老外婆见了外孙女自然是很高兴,她靠在炕头欢喜地喊着“云喜,好孩子快过来,让外婆瞅瞅。”
    方刘氏过去和外婆亲热地打了招呼,又拿出礼物给外婆,可把外婆欢喜得直抹泪,夸她是好孩子,夸得方刘氏一阵心酸。
    她也想多给外婆些礼物的,她如今有小七儿这么能干的儿媳妇,她也不想小气的。可毕竟要考虑更多的原因,至少现在不能给太多。
    外婆底下有那么多媳妇、孙媳妇,甚至曾孙媳妇,那些人才是要注意些的。别她尽了孝道,那些人却各种心思缠上来,才是给小七儿惹麻烦呢。
    方志诚在外间拜见了外公,又进屋和外婆打了招呼,然后回到外间,有小侄子便去地里喊他们的爹了。
    老外公很高兴,要大媳妇赶紧杀鸡、买肉,准备中饭。
    大舅奶奶看到方家人带了这么多礼物****,便猜不是只看外婆这么简单的,但肯定是好事儿,心里很高兴,立刻喊着媳妇们张罗起来,又喊了两个弟媳妇过来,最后干脆整了几桌,一大家人在一起聚餐。
    那位在家守节的大姑娘季冬儿也过来见了表姐、表姐夫。
    看着季冬儿穿着朴素,虽然没梳妇人髻,却也没戴钗环饰物,神情平静、举止稳重,方刘氏心里一阵感慨,很不是滋味儿。
    这一刻她想起了被关在家庙的大闺女,若那个蠢丫头死不悔改,这辈子都不能自由,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哦……
    老外婆问起方刘氏的孩子们,尤其是方子湛,言辞间很是喜欢方子湛。方刘氏说三儿忙着备考呢,等他过了院试就会来看老外婆了。
    老外婆听了呵呵直笑,很是开怀。
    作为长子,又是男孩子,方子湛小时候确实来这边比较多,后来忙于读书,也因为刘家对方小福的态度,方子湛便渐渐不来了。
    一开始老外婆还往大刘村走动一下,这些年腿脚不利索了,在村子里都很少走动,平日也就柱着拐杖在院子里走动走动。
    有时想在村子里走走看看,都是老外公背着走的。如今老外公都快八十了,家里田地又有儿孙种着,到也没那么多活儿,平日陪老妻的时候还是很多的。
    如果方小福来看到了一定会感动到哭,因为她在现代的外公外婆感情也有这么好,平日还会手牵手在村子里散步呢,还会一起去逛街购物,有时去镇上看场电影呢。
    不过方小福对这边的人不了解,才会事先顾虑那么多。
    季家也供养了几个童生,一个是大舅奶奶的小儿子,也就是七表舅。
    剩下四个表哥,分别是大舅奶奶家的大表哥、二表哥、四表哥,二舅奶奶家的三表哥。剩下的都是小读书郎了。
    等于是几代几房人供了这么几个读书人,若不是东黎重文人之风鼎盛,在这地里刨食、看天吃饭的农门里,也不会有人如此重视读书,拼命供出这么多读书人了。
    士、农、工、商,在这种山村里,耕读之风很浓,一代人供不起就两代人来供,供不起一个就哥哥放弃,一起来供养弟弟。
    为何是哥哥放弃而弟弟可以继续?因为哥哥年纪大又已经念过几年书,而且有力气干活了,弟弟年纪小、力气小,成不了正劳力,还不如读书呢。
    季家五代同堂,父母兄长供出五个童生,而且因为有的启蒙晚,有的错过了考试,因此今年叔侄兄弟都一起参加院试。
    他们没想过上县学的事儿,也上不起县学。
    他们只想着若是考中了秀才,季家就有五个秀才,在这村子里也是光荣之事,门楣添彩,祖宗开怀,也是他们的荣耀。
    为此,只要是地里不忙时,他们都在屋里读书。
    而这样的情况,方小福自是不知的,毕竟是季家自己的事情,她又不是普渡众生的观世音菩萨。当然,方子湛也没跟她说这些。

  ☆、620。第620章 祈求的目光

这天季家一直忙到午后才开始吃中饭。
    季家在堂屋里摆了四桌,方刘氏有幸跟着方志诚坐了桌。老外公也将老外婆背了出来,再加上三房舅爷爷和舅奶奶、七个表舅、七个表舅娘。
    第四代兄弟们只有几个大的入了席。那些小媳妇、小闺女和小兄弟们则在厨房里搭桌子。这场面比老方家壮观多了。
    席间,酒过三旬,大舅奶奶就开始抹眼泪,说起刘老太太的各种过份,方刘氏听了一脸尴尬,老外婆还不知情,连忙问她闺女咋了?
    老外婆只是腿脚弱了,人可没糊涂,关于自家闺女的事儿自然是立刻就关心上了。
    大舅奶奶便噙着热泪将当天发生的事情说了一遍,二舅奶奶和三舅奶奶听了也连忙作证,说她们还有媳妇们都在场。
    老外婆听了不由惊讶,便转头问方刘氏:“云喜呀,这什么袋子赚钱可是真的?为何你娘不肯让咱们家的孩子做?这其中可是有什么苦衷?”
    老外婆果然人老心没老,自家的老闺女还是有些了解的,不会无缘无故卡着自家这边财路的。但是三个媳妇都这么说,想必也不会有假。
    “外婆,这事儿说来话长啊。”方刘氏一脸为难地叹了口气,便解释起这手袋子的事情。
    如今很多人指望它赚钱不假,而老方家管着这事儿从中抽成也不假,但这钱抽来抽去其实也没剩多少,不过是能做些时日,确实也能赚些银钱罢了。
    她娘不肯,是因为刘家也没人来做,为何?
    当下方刘氏便细细将刘香儿和刘莲儿近来的所作所为,以及方小福在刘家受过的委屈细细说了一遍。
    这事儿季家人自是听说过的,只是这是刘家和方家的事情,他们也不好过问。再说了,就算他们想过问,又从何问起?
    一边是方家外孙不肯放手的小媳妇,一边是刘家外孙女的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