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错,那丫头也不过大你两岁,兴许你的法子有用呢。”赵书朗看着儿子努力思考的模样不禁莞尔,便采用了他的建议,扭头看向周掌柜。
“老周,立刻将铺子里值钱的珠宝首饰装两盒子,另外再准备六套金头面、六十匹好布料,再准备几盒茶叶、点心小吃。”
“再准备一些文房四宝,还有男孩子喜欢玩的小玩意儿。”赵君睿在一旁提醒。
“那丫头家里不是有好几个兄弟么?咱们不能光准备女子喜欢之物,也要有他们喜欢的东西呀,大家都高兴了,兴许她也就高兴了呢。”
因为他就是这样的人,虽然有时候很生气,可是陪伴他的下人或是他的朋友们高兴了,他的气也能消得快一点儿。
“睿公子说得在理。”周掌柜都忍不住夸赞了一句。这孩子小小年纪,思虑已经这么周祥了,将来执掌如意斋定又是个强的。
方小福并不知道如意斋开始对她拒绝合作的事情做出积极挽救,在杜新离开后,她又和村长大伯说了一会儿话,没多久方子健便赶着马车回来了。
“我们快点走,迎亲快开始了,咱们看热闹去。”方子健笑着对方小福说道。到不是他爱看热闹,而是他知道小七儿肯定爱看。
何况刘家亲事能成,小七儿有很大的功劳啊。
村长大伯还有事情要做,说晚些时候他们赶另一辆马车过去,于是方小福和四兄弟便先往大刘村去了,顺便带走了两个过去吃喜酒的婶子、伯娘。
马车刚到刘家门外,就见一支迎亲队伍已经在院外候着了,一顶大红披彩花轿搁在路边。
方子健连忙将马车赶到西侧不远处一块空地停下来,将马系在钉在地面的套马桩上。今天这里办喜宴,人来人往也不怕谁把马车偷走。
何况大家都知道这是方家的马车,方家最近势大,又有村长和族长撑腰,谁没事跑去招惹?就是顽皮的孩子都不敢爬上马车去看个新鲜。
等他们匆匆走进院子,就见穿着大红喜袍身挂红绸大花的新郎官刘泽飞从堂屋走出,而他手里果然抱着一只鹅。
方小福见了差点笑出来,她是记得古代婚俗里有一项以鹅代雁的习俗,不过后代也有用鱼替代的。刚还想着不知道这时代是用什么呢。
没想到真是鹅。
不过其它环节好像都简化了,也有可能是庄稼人没那么多讲究,只是象征性表示了一下吧?规矩变简单了,却丝毫不影响热闹气氛。
刘泽飞走到院门外看了一眼准备就绪的迎亲队伍,振臂高挥,大声道:“出发!”随着他的声音余音,鞭炮声便噼哩叭啦地响起来。
“噢!迎亲喽!”又是一阵清脆的喊声几乎盖过了鞭炮声,正是一群刘家小兄弟们的声音。
他们一大群人手里拿着糖果袋子在前面开道,子鸿、子胜和子旭也在其中,和大家一样,个个笑逐颜开、叽叽喳喳。
“刘家迎亲!闲人回避!”小少年们高声喊着,手里的糖果一把一把往路边扔去,或者直接塞给挤过来伸手讨糖的同村小伙伴们手中。
很多小孩子早就等在这儿了,不少妇人们也在路边站着看热闹,有糖过来时便伸手接了,也大声说着吉祥话儿:“恭喜恭喜!永结同心!百年好合!”
小兄弟们走过后,后面的队伍才开始出发,沿路看热闹的人也跟着往前方走了。方小福和方子湛兄弟正要出发,身后就传来焦急又兴奋的声音。
“小七儿姐!”
“小七儿姐等等我们!”
“小七儿姐你可来了!”
方小福回头,就看见王小梅一手牵一个跑过来,后面跟着小满和小秋姐妹。昨晚她们和两个小表妹睡一屋,这会儿早就打成一片了。
方小福笑着和她们打了招呼,便让方子湛将刘泽华抱起来。
刘泽华似乎松了一口气,手指往前面一指:“湛表哥,我们快走!他们都走了!”
原来他们年纪太小,没被允许走在队伍里,不过大人答应他们,等小七儿姐和湛表哥他们来了,就带他们去看热闹。
方小福见两个小表妹果然穿的是昨天娘带来的新衣裳,王小梅的是粉黄色,王小菊的是粉红色,便拿出之前准备的那只荷包。
“来,咱们先把漂亮的花戴上。”
方小福拿出和她们衣裳颜色相配的绢花给她们一一戴上。她们梳的都是包子头、齐刘海,想必是小满和小秋梳的,比昨天要整齐许多。
没想到小七儿姐一来又送礼物给她们,还是漂亮的绢花,小姐妹高兴得当场就咧开小嘴露出笑容,一双手还在头上摸个不停。
“好啦,走吧。”方小福装扮好她们,便伸手抱起王小菊,又低头招呼王小梅,“小梅,咱们快点儿。”
一行人走出院外,队伍已经往前面去了,他们快步跟上。方家兄弟偷偷看了方小福几眼,心里暗叹,小七儿真是个霸气又细心的玲珑人儿。
大到可以带领全家、全村赚钱,小到持家照顾弟妹,她真是样样全能,难怪大大小小都喜欢她。
人就是这样,你待他真心,他也会还你真心。尤其是心思敏感的孩子们,你待他好不好他都能很快感受得到,并且回馈你。
他们的世界就是简单的纯白色,你在上边画的是美丽的五彩,你看到的也便是美丽的五彩。他们不会隐瞒、不会扭曲,只会真实地回馈给你。
“小七儿姐,我们也到前面去要糖吃。”刘泽华回头,笑嘻嘻地说道。
☆、496。第496章 抱得如花美眷回
“好,咱们快走,赶到前面去!”方小福自然如他所愿。今天这么好的日子,当然是大家都开心最好了。
锣鼓喧天声里,方子健和方子元在前面开道,小心地挤开热闹的人群。
方子湛和方小福各抱一个小不点跟在后面,小满和小秋牵了王小梅走在后面,子维慢吞吞走在最后面。
“泽飞表哥,恭喜你今日小登科大喜!”从新郎官身旁走过去的时候,方子湛大声喊了一声。方子湛和方子元也笑着拱手道了恭喜。
刘泽飞见是表弟他们,连忙还礼,脸上洋溢着神采飞扬的笑容。只是这笑容看在方子健和方子元眼中,却觉得有些亮眼,两人都不由自主朝后面看了一眼。
“泽飞表哥,恭喜你今日要抱得如花美眷回呀!”方小福也笑嘻嘻地道喜,大家听了都笑了起来。小七儿开口就是与众不同啊。
“多谢!多谢!”刘泽飞俊脸飞红,被表弟媳妇调侃得有些不好意思了。只是……他心里忍不住嘀咕,湛表弟还没圆房吧?
小七儿,你还是个小丫头呢,咋这么敢说啊!
大家说笑着又往前去了,方子湛便吆喝着要吃糖,立刻就有无数双手伸到面前。
“我这儿有!”
“我这儿有糖!”
“我的糖最好吃了!”
不过……为什么他们的手都越过了方子湛,伸到了方小福面前?方子湛额角立刻落下三道黑线,无语地转身。
“是我要吃糖!是我要吃糖啦!”刘泽华看着一把把糖递到后面去了,不由着急地喊道。
“好啦,每人给我一颗就好了。”方小福被眼前热情的小兄弟们弄得哭笑不得,又不忍心扫他们的兴头,便提议每人给她一颗糖,这么多人,自然就有不少糖了。
王小菊根本不需要开口,只要从小七儿姐手中接过糖果就好了。后面跟着的姐妹们也每人拿到不少。
小兄弟们是聪明的孩子,小七儿姐刚这么一提议,他们立刻也每人给后面的人一人一颗,然后跑回来的时候顺手给刘泽华、方子湛、方子元、方子健一人一颗。
他们身负糖果开道的任务,虽然刚才折回几步但很快又回到了前方组成了队伍,动作反应很快,并未影响后面迎亲抬轿的正式队伍。
因此虽然引起一阵小喧哗,却并未造成什么不好的影响。看着一张张兴奋的笑脸,方小福刚才真是替他们捏了一把汗。
如果因为她人气太好而给表哥的迎亲带来什么麻烦,那她真是难辞其咎了。
苏家在村口,刘家在村子里面一些,却也不算村尾,因此这条本就最近的道路,没多久就走到了。
不过方小福手劲儿有限,半路上就将王小菊放下来改为牵着她走。他们跟上了队伍,走慢点儿也没什么了。
看得见苏家铺子时,那边外面也站了不少人,是附近的村邻直接等在这儿看热闹的。
刘泽扬和另一个同辈后生向前跑到最前头,一人举着一根长竿,点着上边挂着的鞭炮。带着通知寓意的鞭炮声便噼哩叭啦响起来。
很快,苏家门口也走出两个少年,在门外点着了鞭炮,呼应着这边的热闹声。只是,等刘家迎亲的队伍来到苏家门外时,却见院门紧闭。
锣鼓声敲得更来劲儿了,还有人发出“噢!迎亲喽!来娶******喽!”这样的喊声。还好没有唢呐,不然这气势会更震憾。
不知道是这时代没有唢呐,还是这地方不兴这个。反正迎亲队伍里只有锣和鼓不停地敲打着,敲出热闹的节奏。
即使只有两样乐器,场面也很热闹了。何况还有迎亲队伍里发出的这样喊声助兴?派发糖果的小兄弟们此刻也很兴奋,也跟着喊起来。
当然,他们确实只能负责喊话造势了,负责派开门利市的另有其人。正是刘泽扬和另一个后生。
方小福后来才知道,那个后生是族长家的曾孙,十七岁的刘泽胜,也是个童生。
这农村里读书是这样一个规律,一个村里如果读书郎多,自然显见这个村子里对读书的重视,也肯定会有一座村塾。
大家读书方便,启蒙年龄到了自然就会送过去读书了。而不会空有一座村塾却无人去读。若是如此,村塾空了,先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可若一个村子不重视读书,或是读书人家少,就可能没有村塾,或是村塾空了先生走了。读书郎们没处读书,要么去邻村借读,要么就放弃上学或是在家自学了。
而文家集镇下属几个村子都不是穷山沟里的村子,虽然生活一样贫苦,却还未到填不饱肚子的地步,读书成为他们的追求,就会努力去追逐。
因此各村都或大或小有座村塾,先生或从外面请来,或在本村招募童生或秀才出任。如果是自己村子里找到的先生,大家知根底,而且酬劳不贵。
像吴先生就是在本村当先生,吃住都在自家,方便得很,农忙时还能下地帮家里干活呢。
基于以上原因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可能你在村子里走着,遇见个后生可能就是个童生。不一定从他的穿着来分辨,因为他也可能换了粗布短衫帮家里干活呢。
所谓人不可貌相,不可衣冠认人,大概就是这意思。同理,不要小瞧今天农家的童生,他日可能就是风靡京城的朝堂红人。
再说今天迎亲的队伍里,不算同来看热闹的方家兄弟,光刘家就有十几个不同期的童生,有同族,也有同窗。
此刻他们敲锣打鼓、高声喊门,刘泽扬和刘泽胜一个递红包一个就去推门。
在门内的姐妹们和小孩子们伸手拿红包的时候,发现院门被推,吓得尖叫着一起用力往前推,抵住不被打开。
其实刘泽扬和刘泽胜两个是没敢用力,怕让里面的人跌倒了又添麻烦事儿。不然,就凭里面的小姑娘和小毛头们,还能守住这道门了?
当然这都只是意思一下的习俗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