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手袋子……”
“二祖爷爷回去挑人,跟他们逐家逐户谈清楚、谈妥当、签契约,然后等着,方山村这边明天就动工,现在天气不冷不热的,咱们可以多找些人日夜赶工,尽快将院子建起来。”
“然后所有人全部住进去,不住大家的家里了。”方小福说着时脑子里便浮出了她的第一家村企的雏形,立刻问村长大伯要纸笔,她要画画。
听说小七儿要画画,村长大伯立刻亲自去拿了几张还没裁出来的竹纸,以及他在用的两支炭笔。打了这么久交道,他自是知道小七儿要的是这个。
方小福立刻和方子湛一起将竹纸拿了一张就铺在八仙桌上,然后在纸的一角随意试了试笔锋,然后就画了起来。
纸张大她也没有裁,而是将笔力加大,那画更清晰地呈现在纸面上。只是面积大画起来也会比较难了,但她依然不急不躁地画着。
她画的是刚刚构建出来的大院图。
先画的是一座阁楼,和别苑里正在建的那座有些像,也是三层结构,下面两层大,第三层小,有封闭式阳台。
夏天可以开了阳台窗子吹风,天冷了就关了阳台窗子,阳台上可以走动、看风景。后面有个抱厦,可作玄关和待客之处。
阁楼也是用的角檐悬壁的风格,但没有园林的精致,毕竟是村子里的建筑,还是以素朴实用为主。
以这座阁楼为中心,四周围着一座仿四合院,一进院有倒座、两侧有小跨院、小角院,经过正房穿堂在二进院里就是这座阁楼和厢房。
厢房处皆有角门通向外面的侧院,后面还有第三进后罩房。后罩房两侧又有小跨院和小角院。
这座院子是将几种建筑风格融在一处取了最实用的用上了。
没有那些消遣风景,除了有屋檐走廊外,也没有抄手游廊,院墙里甚至不会种树,围墙也会有些高。
这么做都是为了防盗,有人入侵时没有隐蔽之物,容易被看见。
方小福是画漫画的,因此勾起轮廓来很快,不用在细节处浪费时间,只要将轮廓勾勒得能看清楚明白便可。
一柱香时间过去,初步轮廓便出来了,大家看着白纸上小巧的手轻轻晃动,灰黑色的笔便神奇地呈现出风景来。
大家都看得惊叹不已。方山村这边还好,大家是知道小七儿会画画的,大刘村那几个老头子可是看得眼珠子都快突出来了。
这小丫头不得了啊,这已经不是普通的聪明丫头了,简直就是灵慧过人、心灵手巧异于常人。
他们甚至不敢太挤到桌边,生怕影响小丫头作画,这可不是他们庄稼人能做出来的事儿,他们心里便多了一份敬叹。
方小福全神贯注作画,当第三个一柱香时间到时,她在大门屋檐下的牌匾上写下三个隶书字:大杂院。
正关着刘杏花母女的那座小院叫小杂院。那她这个就叫大杂院好了。现在住那些小闺女,以后也可以一直住着小闺女,或者别的女工。
这是她一直想在这里办却觉得要解决的问题太多而未能实施的一家村企。真正要带领方山村发家致富,成为天下第一富村,就要有村企,有赚钱项目。
光靠田地、山庄和大山的馈赠,只能富自己,而她做不到这么自私。
“具体有几间屋,就看咱们量多少地了,我是随便估了一个数,反正到时候要能住下六百人,如果这院子住不下,咱们就在后面或两侧再加院子。”
因为格局随意,小院又多又方便增加,所以叫“大杂院”还是很形象的。当然,这个大杂院既有格局上的意思,也有人员入住来源上的意思。
方小福让村长大伯他们将画拿走,又拿过刚才方子湛裁成一半的竹纸铺上,将这座院子画成了平面示意图,这样更直观,适合给工匠看。
方小福画得兴起,又拿过裁出来的另一半纸铺开,接着画了个屋里的内景,包括炕的方向、箱柜的摆放。
这图是立体的,非常形象。大家又跑过来拿图。二祖爷爷一边看一边啧啧赞叹,老脸上都笑开了一朵花。
☆、423。第423章 选地
“小七儿,没想到你还有这么一手功夫。难怪能做出手袋子来,这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老头子佩服啊。”
二祖爷爷他们来到方山村,已经在村长大伯家里看了小闺女们做活儿,也亲眼见识了那手袋子的模样。
那种女人用的袋子自然吸引不了他们的注意力,他们在意的还是价钱。
一只手袋十五两送货,人家铺子要卖一百多两,难怪要他们大量供货了,这么大的赚头,谁都愿啊。
可现在看了方小福的画,他们不得不正视这样的问题。手袋子怎么了?女人用的怎么了?没有小七儿这么灵巧的人儿,谁做得出来?
能工巧匠也不过如此。
当然,这只是老头们欣喜之余的一种夸赞。真正的能工巧匠自然比方小福厉害,方小福再自恋也不敢自夸。
何况她也只是仗着穿越而来的女主光环赚钱,欺负这里的人不会她会的东西呢。而她不会的东西却太多。
大家都把方小福夸了一通,又夸方子湛真是找了个好媳妇。
方小福等大家情绪冷静了些,便指着那平面图讲解每一处的用处。
三进院子,二门以内都住小闺女们,还是按每屋几个的分配法入住,吃饭也在里头。正屋留作议事之用,倒座留着她另有用处。
然后是那些属于外院范围的小跨院、小角院、侧院,甚至可能在后罩房后面还会再增加个后院。则都是留给那些负责照看小闺女们生活起居的人家住的。
这些人家若有备考读书郎,也可以住进来,他们有一个用处,就是在他们的爹或爷白天下地时,作为备用力量,留在家里协助看家。
若是有谁趁照看的人家男人下了地,女人在别处忙碌时逮空子偷溜进来,读书郎们在屋里就可能会发现动静了。
他们的存在,就是弥补防御的死角。
当然,也不必担心男女有别什么的。因为这些外院与中心的三进主院并没有连在一起,中间划出一条不算窄的通道,主院向外院除了主门,并没有开窗,也无后门。
而门锁则由各自最近的妇人们保管。内院里,每屋再安排一个年纪大些或是能干一些的小闺女当宿舍长,管理那个屋的所有情况。
虽然不会另外给工钱,但也是一种荣誉和肯定啊,她们会很乐意的。
之后因为大家都聚作一处,也将分工安排,比如哪些人主要负责煮饭,哪些人主要负责洗衣,再安排一两个大小管事。
他们的成本和工钱、赚头,就从每个小闺女每个月上缴的十两银子中来。和以前没有变化,不同的是现在大家集中做事,成本核算方面会正规一些了,可能还会有专人记帐。
总之,这样层层把关、各司其责,安全性肯定会更高。
然后再将一进院子的小角院利用起来,和倒座房一起,也有不少空间可用了。
到时召集村里一些人品不错为人又热心耿直的妇人,不计大娘、大婶还是嫂子,只要符合条件,本人又愿意,每天白天皆可过来这边做活儿。
她们不住这边,中午可在这边吃一餐饭,傍晚时回家,第二天吃了早餐再过来。没有工钱,但提供了一个环境舒适的聚集之地给她们。
而且,以后还会视情况教些别的活计呢,总之来这里帮着看看大门、应应急什么的,帮大家也是帮自己。
方小福说完大院和人员的安排后,看了一眼安静的众人,知道他们心里都震憾了,一时间说不出话来。她也不管,便接着说下去了。
再有自然就是教手艺、验收手袋、送货、抽成的问题了。这个一切还照旧。
方家负责教、验、送的问题,她会从她的抽成里分一成给他们,然后分一成给村里。这个规则对大刘村同样有效。
也就是说,到时候方山村拿方山村这一份,大刘村拿大刘村那一份,都是从方小福抽成中拨出来。
而大伯、大伯娘、爹、娘、大堂叔、大堂婶、二堂叔、二堂婶也从她的抽成里拿一成,这一成则是包括方山村和大刘村的份额。
这等于是拿两成了,但他们要做的事情更多,拿这么多自然是应该的。大家听了自然不会有异议,何况这本来就是方小福的份额里抽出来的,她没意见,谁敢有意见?
大家对自己的利益都明了之后,新的安排就说到这里了。
方耆老和陈耆老立刻去联系修院子的人选,按方小福的要求,一百个、两百个都成,总之大杂院要尽快建起来,而且要建好、安全。
村长大伯则陪着大家去选地,方小福觉得修这一座工厂就算不是一辈子也是很长久的事情,她也要把关,就拉着方子湛一起去了。
其实根据方小福的要求,可选的地并不多,不是数量不够就是范围不整齐,再不就是种的作物不同,有的还是水田。
最后村长大伯想起来,村塾附近有几块地,因是村里公帐划给村塾的福利田,没有被不同人家使用而打乱,到是很整齐地排在一处,共有十二亩。
而且离村塾不远,从上村头到村塾正好经过这片地,只是……
当方小福来到这片一半是黄灿灿的麦子而另一半却是绿油油的菜地时,不由有些头疼。因为一条可以跑马车的宽敞大道正好从它的中间穿过。
也就是说,这十二亩地是左边八亩,种着麦子,右边四亩,分成了很多畦的菜地,种了不同的蔬菜。
“小七儿,最合适的就是这里了,既在上村头边缘,又在村塾附近,每天来往的人也不少,就是读书娃们都能帮盯着了。”
村长大伯认真地解释,方小福却只能在心里苦笑。因为她之前确实说过,要在一块很多人都看得到可以帮盯着的开阔地方。
这里确实符合条件,尤其是这麦子已经熟了,本来就是这几天要收割的,只是大家都在忙自家地里的收割,就把这边晚了一下。
而另一边的菜,就算全部挖掉,补些青苗费就是,不必担心损失多少粮食,空了多少粮仓。而这些地,根据之前说好的,拿老方家的地换,以地换地。
☆、424。第424章 连夜抢收
“大伯,这些地确实可以,条件都符合,就是,咱们要将这条路换个地方了。”方小福感受到方子湛的手指在自己掌心点了点,便开了口。
“可以换到那一边,我们以前上学的时候,就常从那边的菜田穿过,很多读书郎都住那边,这边离公祠近一些,反而没什么人走。”
方子湛立刻提供意见。
“好,那边确实走的人多一点,主要是去村塾的,到时你看院子正门朝向哪边,或者从旁边再开个侧门什么的,再开出一条道来接上。”
村长大伯也不纠结,地能选上就好,不耽搁动工。
再加上二祖爷爷他们也跟了来,这时也提了不少建议,于是这建大杂院的地就定下来了,连座向也定好了。
坐北朝南是基本定向,他们偏向东南,大门正好可以与村塾相望,右侧是上村头核心居住范围,背面则是公祠方向。左侧一路过去还要穿过几块地,才是河边。
这里确实空旷,却不偏僻,村里过来人也方便,又有村塾在附近,每日里上学的读书郎们来来往往,很是热闹。
选地之后,方小福便让村长大伯照着她画的图纸明天就去建房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