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农门金凤:冷面夫君童养媳-第1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小福在后面看了不觉好笑,忽然想起来,她最近不常进城,前几天到是去过一次,却是事情太多,最后两手空空地回来了。难怪他们会馋了。
    这边的欢乐场面自然吸引了路人注意,小镇就这么大,有这样的大马车出现自然让人好奇地多看了好几眼。
    而这一车孩子停车买糖葫芦吃的画面,也让他们觉得好笑。只是,这是谁家的娃子啊?连赶车的都是个娃子。
    不,应该说,这是谁家的马车啊?然后看见买了糖葫芦的少年又往后面的马车走去,更加惊讶了,难道这两辆马车都是一家的?
    这么大的阵仗所为何来?
    虽然镇上有几辆马车的大户人家还是很多的,可是这大晚上停在这里买糖葫芦,还是第一回见啊。
    不过也有人眼尖地认出了方子健,还有后面马车上坐着的方子元和赶车位置的方子维,惊讶地喊了起来:“这不是方山村的四童生么!”
    “呀,还真是呢。他们这么晚了赶马车进镇可是发生了什么事儿?”有人担心地说了一句。之前四童生可是在镇上打了几场官司了。
    “我先前出来溜街的时候,没见方家和林家有什么动静呀,应该没什么事儿吧?”有人不太确定地说道。
    于是围观的人群便叽叽喳喳地议论起来。好久不见这四童生在镇上走动了,他们都有些好奇,还怪想念的呢。
    就是那方家铺子的少东家最近也不见影儿了,听说是回方山村老宅和兄弟们一起读书去了,这入秋之后可是要院试了。
    那边车上每人分了一根糖葫芦,连赶车的子昂都不急着赶车,先吃了再说。方子健往后面马车走来,也给了这边每人两根。
    大家都不急着走,便吃起糖葫芦来,好一阵子没吃了,都在说着对糖葫芦的想念。竟是谁也没注意到不远处有人在望向这边,低声议论着他们。
    也是,他们此刻把马车停在街边,这街上本来就人来人往,谁那么有空去注意每一个路人是否在看自己呀。
    他们完全不知道,眼下的情况好像是,他们出来溜街,却被人溜了?
    但方家兄弟没去注意路人,到是有路人按捺不住好奇,走了过来打招呼。
    “你是方家大郎吧?”一位大婶很和气地走到马车边,看着走回来的方子健笑吟吟地问道,“怎么把马车停这儿了?可是在等家里大人么?”
    有人带头,后面围观的人路人党也立刻围了过来打酱油了。
    “这马车不错啊,这马儿也很精神哪。”有人夸道。
    “这马车看着不便宜呢,要不少钱吧?”有人好奇地问道。
    “这几个娃子都是你家的兄弟么?这么晚了怎么没个大人跟着啊?”有人关心地问道。
    “后面那辆马车也是你家的吧?我看见方家铺子的少东家坐在上面呢。”有人明知故问。
    “……”
    不一会儿功夫,还不等方子健反应过来,就让一群人围着说个不停了。
    方小福在后面的马车里看着前面的情况,一双纤眉轻轻蹙起,随即又展开。
    就她的数次认知,这镇上居民大多数是很纯朴善良的,虽然好八卦,但多是热心人。只是……这些人围着大哥问一堆问题是干啥?
    “各位大爷、大娘、大叔、婶子,诸位晚上好!”方子健无奈,又不能冷着脸赶人,会被人骂没礼貌的,只好扬起笑脸拱手打招呼。
    “我们进镇子没什么事儿,就是去三叔家坐坐。咱们镇上向来太平,人心淳善,兄弟们到这里来,不需要家里大人跟着的。”
    这一通话竟解释了这些人的问题,又把这些人狠狠夸了一顿,夸得他们心里一阵热呼,不过重要的问题一个没答。
    就在众人露出原来如此的表情时,方子健立刻又拱手作了个揖,一脸歉意地道:“适才小弟们想吃糖葫芦,才把马车停在这儿的。”
    “不想挡着大家的路了,真是抱歉,是小子们无礼了。我们这就走开。”方子健非常诚恳地道了歉,然后朝子拓摆了摆手。
    刚才一路都是子昂赶的车,不过在看见糖葫芦的时候,子昂就自动从车把式位置走开了,吃糖葫芦要紧。所以这会儿坐上位置的是子拓。
    子拓自是明白大堂哥的用意,连忙将手中未吃完的糖葫芦往旁边谁的手中一塞,立刻拉起套马强,一手拿着赶鞭在空中“啪”了一下,口中轻斥一声:“驾。”
    马车立刻就动了,很听从指挥。
    方子健便纵身跳上了马车,又朝大家拱了拱手,礼貌十足,但意图也非常明确,他们得走了。
    众人见状,自是连忙让出道来。
    有人还被方子健一翻礼貌的道歉说得有些不好意思,连连摆手解释:“没挡着,咱们就是溜街,看见你们就打个招呼。”
    “是呀,没挡着咱们。”有人附和。
    “你们快去三叔家吧,晚了别耽搁,路上注意安全。”又有大娘慈祥地叮嘱着,好像这一车娃子是她家的一样。
    前面的马车一动,后面子维便将串糖葫芦的竹签横咬在嘴里,也拉动缰绳赶马前行。
    方子元将手中糖葫芦往车厢里一塞,方小福连忙伸手接住。方子元手中得空,便高抬起两手拱了拱,算是和那些热情的镇上邻居们打了招呼。
    但他到底傲些,不会和这些人热情地交流。
    “这老方家不愧是耕读世家,这些娃子真是又懂事、又懂礼,我家那几个孙子要有这般知礼,我就烧高香了。”
    “老秦你又谦虚了,你家的孙子也就小的顽皮些,哪个不是懂事知礼的呀,你眼馋别人家的干啥呀。有人说饭是别人家的好吃,难道这孙子也是别人家的好么?”
    有位大娘便笑话起来。她的话自是引起众人轰笑。这些人都是镇上住久了的,就算很多没到随便串门吃酒的情份,但也都是互相认识的。
    所以大家晚饭后出门溜街,见了面也会打个招呼,随便聊上几句的。
    马车冲出重围,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呼。”
    “呼。”
    两小只不约而同“呼”了一口气,继续欢乐地吃起了糖葫芦。

  ☆、332。第332章 饼干

刚才突然被一群陌生人围着,他们怪紧张的,手中糖葫芦都不知道怎么放了,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是。
    马车到了热闹街市上自然不能太快,大家减了速,绕到了另一条街上,没多久就到了方家铺子。这边依旧也很热闹,闲来逛街的人很多。
    不过这种热闹虽是闲散,有些人可能还觉得无聊,懒散。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又何尝不是国泰民安的体现呢?也是地方官吏治理得当,才有这种详和的气氛。
    在方子元的提醒下,马车绕到了铺子旁边的侧门,面积缩小了的杂货铺里,早有小二看见,立刻往里报信。
    所以马车来到侧门,没等敲门,就有守门小厮来开门了。马车赶进院子,直接停在空地上,方徐氏已得了信儿,一阵风似的从后院里赶出来。
    “哎呀,你们这些个孩子怎么大晚上的来了?咦?这是哪儿来的马车?谁送你们来的啊?路上安全吧?”
    方徐氏一出来就见到一群小兄弟跳下马车,顿时惊到了,一口气就问了一连串的问题,顿时让小兄弟们撇了撇嘴。
    三婶娘咋和之前那些路人一样呢,难道镇上的人都喜欢问来问去么?
    小兄弟们心里虽然在吐槽,但礼仪没有忘记,纷纷上前见礼。
    方小福和方子湛在后面晚些下车的,也走过来见了礼,只有方子元上前就抱了抱娘亲,好像有撒娇之嫌,看得一众兄弟有些惊悚的感觉。
    “好了,二郎,快带你的兄弟们去厅上坐,娘去给你们拿吃的,正好做了些饼子,刚出炉的呢。”
    方徐氏笑得很开心,对侄子们也都很和善,又朝方小福道:“小七儿,来陪三婶娘,我正想着今晚要不要做些蛋糕呢。”
    “要的!要的!三婶娘,做了给我几个吧,好久没吃了,而且明天正好还能待客呢。”方小福一听自是乐意之至。
    她最近到是糕点吃得少了,不是吃腻了,而是夏天来了,伙食又好,锻炼得又少,再吃那么多糕点和甜食,很怕长胖啊。
    夏天减肥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所以最近她吃东西其实很注意了。
    但是今晚难得到了三叔家,新鲜出炉的饼干和蛋糕自然是要吃些的。而且她也临时想起来,明天不是大端午节么,家里来了客正好摆盘哪。
    不过家里也不会有太多客人,大家都要去外婆家,往年只有她没处去,因为作为方子湛的小媳妇,却不受刘家欢迎。
    刘家人甚至明确表态,不准她去,所以只要是去外婆家走亲戚的日子,她都在家老实呆着呢。
    因为老太太没有生闺女,姑婆又有自己的闺女子孙,所以是难得回来一趟的。所以都是她和老爷子、老太太在家。
    方子湛还算有良心,每次要去外婆家就能推就推,不能推也是吃了午饭便以读书为由早早就回来了。
    外婆家的人哪里不知道原因?只是对读书郎来说,读书确实是最好的理由,没人敢怠慢这个理由。
    但外婆家的人却一直认为是她小七儿使了坏,因此对方子湛不满之余,也对她更加不喜。
    以上都是记忆库里掏出来的零碎片断。
    但是今年有些不同了,嫁了人的彩云今年是第一次回娘家过节,大伯家肯定要留在家里招待女儿女婿。
    方子湛刚才在路上还说明天要带她去朗山,显然是不打算去外婆家的。
    但她有些害怕去朗山,不敢爬山,那明天到底怎么安排呢?方子湛又能否不去外婆家呢?好像去年就没去吧?
    忘了去年是因为什么事儿了,只知道他不太高兴,却没有说什么,而以前的她自然是不会主动去询问的,只会暗地里担心。
    然而,不管明天怎么过节,这蛋糕和饼干自然要备一些的,待客也好,自己吃也罢,反正不会浪费了。
    糕点作坊里,两名妇人正在忙碌着,见了她们进来只是匆匆行了一礼,便继续忙去了。
    刚出来的饼干有甜的和咸的两种,模样都是简单的动物形状,小小的一块,有的是米黄色、有的是淡白色、有的是咖啡色、有的是青绿色,看着到也丰富。
    这些饼干都是当初方小福教的法子,制作了模具定型,以烧烤的方式做出来的。主要材料自然还是这古代最常见的各种粗、细面粉。
    不过除了纯面粉,也有些里面掺了别的东西,比如玉米、荞麦、葛根、山药、红薯、土豆、红豆、绿豆、黄豆、黑豆……
    总之品种很多,饼干的样子也不少,大小也不等。
    当初方小福一次只给了几个品种的法子,后来觉得三叔三婶为人不错,待老方家也还可以,便又陆续添了一些品种。
    方徐氏前面练了手,做起来到也利索。做这种手艺就和做生意一样,打开渠道是最难的,一旦打开了渠道,后面卖什么都容易。
    方徐氏拿盘子装了不少饼干交给门外伺候的婢女送去大公子那儿,然后自己走到案板前开始和面做蛋糕。
    “三婶娘,等咱们县城的生意做起来,我打算再弄些糕点样子出来,你可要挑好帮手,别把自己累着了。”
    方小福见状于是笑着上前帮忙,又和她说起了大园子的事情,说她要把糕点作坊弄大些,就算做不成独家生意,也要成为美食圈的标杆。
    如今说起这些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