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家因为只有一房人,家里没有人帮衬,因此只能慢一点出发,也将孩子们带过去。村里这三辆车根本不够用,他们是打算走路到镇上,再从镇上搭驴车去县城的。
吃完中饭,方小福就领着林小娣在院子里洗瓦坛子,小兄弟们继续去摘杨梅,顺便把那些枝头残剩的其它果子也给摘了下来。
方小福让林小娣把洗干净的瓦坛子晾在屋檐下,自己又去刷洗盘箕,因为用的都是水缸里的水,方子健只得赶紧去担水。
杨梅只稍微过了下水,晾在铺了洁白细纱布的盘箕上,再盖上用粗纱绷在木框上做成的纱罩。
端午期间还未下雨,午后的阳光照在院子里,正中心尤其明媚灿烂,空气里带着淡淡的热意,并不潮湿,正是晾晒的好日子。
摘回来的杨梅不少,不过方小福并不打算全部做成盐津梅子,还留了一半酿杨梅酒。
当然,也趁新鲜分了一部分出来,给大家尝鲜。还有一部分是用烧开的水过了一遍再放了蜂蜜的,那味道尤其醇正甜蜜。
以往大家都是直接吃新鲜,更多是运到集市上卖掉,哪里知道还有这么多吃法了?
听着院子里讨论杨梅味道的热闹声,关在屋里读书的兄弟们都忍不住淌口水了,一个个跑出来吃杨梅。姐妹们忍了又忍,也是蜂涌而出,抓了杨梅就吃。
连方刘氏她们四妯娌都忍不住跑出来凑热闹了,欢乐的气氛前所未有。
前阵子方小福做盐津果脯和蜜汁果脯时,她们都在外面忙着,也没空参与这样的趣事,如今也放松一把。
☆、322。第322章 天黑也走不到镇上
院子里正热闹着,方志义坐着马车回来了。一进院子就见到眼前热闹的风景,也不由笑了,跑过去也抓了杨梅来吃。
以往家里每年摘了新鲜水果,去集市卖的时候都会送几篓给他家里,今年大家都忙,他都快把这事儿给忘记了。
后来才知道,今年的水果一个没卖出去,都让小七儿给做到瓦坛子里去了。小七儿说,等大园子做起来后,这些都拿去摆盘子待客。
五味楼不是也有饭前水果点心么,到时候他们家的这些小吃只会更丰富。
为此,她指挥几兄弟将村口杂货铺里的大小瓦坛子都买光光了,还让大伯去镇上收购了不少回来。
如今库房都被这些瓦坛子堆满半屋了,原来的食粮等物都搬到杂物房去了。当然,她一点也不担心卖不出去,就怕撑不到明年水果熟时。
如果市场好,明年就在村里大肆收购,充分利用方山村的本土资源。当然,村子里种了黄梅的人家,她也是打算过两天去谈生意的。
梅子可不只有杨梅一种,做成话梅又是另一种风味,而且更容易存放。只是制作工序更麻烦罢了。
不过,赚钱哪有人嫌麻烦的?她有的是耐心。
方小福指挥吃了杨梅的姐妹们洗干净手,几个人负责晾晒杨梅,几个人负责将另一部分杨梅晾干水,以一层杨梅一层糖的比率装进瓦坛子去。
安排好人手后,方小福正要和三叔进堂屋去谈工作,就听见林大婶在院子外面喊林书奇他们三兄妹回家去。
方小福想起之前林小娣说的,他们家下午就要搬县城去了,因为村子里的车都出去了,他们准备走路去镇上。
“三叔,你下午可还去别处?”方小福想了想,转头问正在一旁看大家处理杨梅的人。
“下午没别的事,我会在这里吃了晚饭再回去。”方志义笑眯眯地说道,“最近一堆事儿,总算有些头绪了,过来理一理。”
前些日子订做的一些器皿物件,有些已经交货了,有些还在赶制当中。
找牙婆买小厮、丫环,昨天也去看了,挑了又挑,买了二、三十个回来,根据小七儿的要求,这数量还远远不够。
还有管事、厨房里一应人员、粗使杂工都没着落。不是没人源,而是他们要求太高了。小七儿说了,宁缺勿滥。
而且小七儿曾透露过,大园子安排好后,立刻着手买田庄的事情,买了田庄肯定又要安排一大批人做事,还需要很多人源啊。
他方志义经商这么多年,还从来没有这么忙碌过呢。事儿多了,总要不时理一理的。
最近他也学了小七儿的样,随身携带炭笔和自制的小本子记事。将需要做的事情都简录下来,再将每天的行程也记一遍,每天睡觉前都要理一理,免得有疏漏。
而今日,是他和小七儿约定的会议日,自然不是三两句话就能将最近工作说完的。
“三叔,今天村里的驴车和牛车都去县城了,林大叔一家人要走路去镇上才能找到驴车去县城,不如你让小厮将他们直接送到县城吧?”
林大叔他们从文家集镇进县城是走南门,进了城还要穿街过市去城西,距离也蛮远的,他们肯定还背了行李,又带着小孩子,一路上会很不方便。
“好。”方志义不会反对,就朝也在吃杨梅的两个小厮望过去,随口吩咐道,“小赖,你赶马车去趟县城。”
“大哥,你去趟林大叔家,让他们过来这边坐马车去,他们也不知道地方,坐马车可以到院子门口。”方小福也立刻喊方子健。
刚才林书奇他们已经被林大婶喊回去了,要赶紧去通知他们才是,不然他们就自己出门走了。
方子健应了一声,就快步往外走。
“小赖哥,麻烦你将人送到城西我哥哥的那座一进院子里。”方小福又和正准备离开的小赖叮嘱道。
“小的领命。”小赖咧了咧嘴,本来想喊声“三少夫人”,可是眼前分明是个小小姑娘,这称呼他实在喊不出口。
可是又不能喊“小姐”,因为她确实是方家的小媳妇。最后只能尴尬地含糊过去,什么也没喊。
他紧张地偷看了方志义一眼,又瞟了瞟方子元。好在方家是农家,对规矩讲究得不是太严谨,若是大户人家,肯定是不允许的。
没多久,林家人就跟着方子健过来了。
方小福走到院子外面一看,顿时觉得庆幸,幸亏她和三叔提了用马车送人,不然以林家人这阵仗,恐怕走到天黑也走不到镇上去。
不是距离太远,而是他们的行李太多,孩子太小。
林大叔挑着一担箩筐,一头装的是摁成一摞的几床棉被,一头装的是粮食和一些生活用品,担头还挂着一只装了几只鸡的鸡篓。
林大婶背着一只装满生活用品的大背篓,手里还拿了一只可以洗衣、可以洗澡的大木盆。
林书奇也挑了一根小扁担,小一号的箩筐里装的都是书,背上还背了一只小包袱。走起路来脚下生风,脸上表情却有些辛苦。
林小娣背上也是一只包袱,手里还挽了一只包袱,林书宝则背了一只小包袱,手里挽了一只小竹篮。
方子健则抱了两只瓦坛子。方小福认出来,这是当初送给林家兄弟妹的盐津果脯。他们要在县城住几个月,自然不愿意将这零食搁在家里。
只是……这些东西零零碎碎的,马车上根本不好放。何况他们一家有五个人,这马车虽是能坐六人,可这些东西放哪儿?
“幸亏我爹今天坐的是徐家的大马车。”方子元在一旁见了忍不住小声嘀咕,又转头道,“可这没有箱子怕不好放哪。”
这些东西都太散乱了,根本无从放起。
“有箱子的。”方小福蹙眉看着从土道上走过来的一家人,忽然说道。她看了一眼站在身旁的方子元和方子湛,“二哥、三哥,你们去我屋里腾两只箱子出来。”
☆、323。第323章 拎包入住的便捷
兄弟俩看了她一眼,也没有说什么,便转身去腾箱子。虽然他们家也需要箱子,但这林家人没箱子会更麻烦。
这一刻,方小福也再次深深地体会到,拎包入住的便捷。
这又是粮食又是细软而且拖家带口的搬迁,真的好辛苦。想必林家人在家里已是做了一翻取舍的,留在家里的东西肯定更多。
就算林家因为林大叔的病而弄得家徒四壁,这一家一当也不可能真的全部掏空。真要张罗,东西还是蛮多的,毕竟这个家不是一朝一夕变出来的。
林家人来到老方家门外,和大家打了招呼,再看了看马车,又看了看自己的行李,顿时都蹙起了眉头,神情很是尴尬。
先前他们只想到有马车确实便捷了。大人可以用两脚走远路,可是孩子们到底还小,是走不了多远的。
林大叔和林大婶也是心疼孩子,才没有在此刻计较什么清高事儿,欣然接受了方子健的邀请。
“林家兄弟,不必为难,稍等片刻便是。”方志义也走了出来,笑着和林大叔作揖打了招呼。他虽住镇上,也不是没回来过,对村子里的人还是很多认识的。
“有劳了。”林大叔也连忙回礼,有些不好意思。
没多久,方子元和方子湛兄弟俩就把方小福屋里装布料的箱子腾了两只出来。方子健见了便明白这是要作什么了,连忙也去杂物库找麻绳。
在方家兄弟的安排下,先将方书奇的小箩筐腾空,书和学习用具都装进箱子里,再把大小包袱放了几只进去,
另一只大木箱则放了粮食和生活用品,剩下的包袱也塞了进去。好在他们只拿了几天的粮食,分量并不多,不然也是塞不下的。
在方家兄弟和两个小厮的帮助下,两只大木箱上了锁,搬到马车后面仔细绑好,又把棉被重新整理了一下铺在马车里。
林大婶带着三个孩子坐进去,因为铺了棉被,这马车坐着还蛮软呼的,对于第一次坐有厢马车的他们来说,无疑是兴奋好奇的。
林书宝一进去就惦着他的小竹篮和两只瓦坛子,大家轰笑,便将他的东西放进了马车里。林大叔则在车把式旁边的位置坐好,手里抱着一只大木盆,鸡篓搁在木盆里,也不怕掉下去。
因为林大叔没有进车厢,这能坐六人的车厢里只坐了一大三小四个人,到是宽敞得很。不过林家的两担箩筐就留下来了。
林大叔说箩筐就放在老方家,等县城那边安置好后,他回家一趟,还要把做手艺的工具带过去,闲时编些篮子、背篓什么的。
他知道照顾小闺女的人家是不允许私下做活儿,出门打工、贩卖都不行。但他可以做些篾活儿,给方家人在县城里用。
昨晚林大叔和方小福提起这个决定的时候,方小福还感动了一把,然后就是喜悦,当即便说了一些需求,将来她的大园子做生意,可不得需要不少么?
所以此刻,林大叔说过几天回来拿工具的时候,方小福等人是了然的。
在一阵热闹的道别声里,小赖扬起马鞭,吆喝了一声,马车便顺着村道朝前方驶去,随着速度的加快,不久就消失在视线外。
方小福回了屋,叮嘱姐妹们把杨梅赶太阳晾晒好,又把兄弟们都赶回屋去读书,她则泡了茶送去堂屋,和三叔开会。
方志义拿出他新制的记事本,有模有样地将最近的事情都说了一遍,方小福也说了她的想法,大家继续磨合大园子的生意经。
而且大园子即将进入装修阶段,接下来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工作人员的安排。这时代有应聘招工,更多的还是买卖人口。
找官牙或是私牙,买入需要的人口,拿着人家的身契,就开始训练规矩,然后做活儿。这是很平常也很普遍的现象。
虽然方小福不能适应这样的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