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
三夫人撇一撇嘴。这母女两个,成心来捣乱的吧?早些道辞多好,那样的话,薇珑就不用担心太夫人和周夫人的话还没说完,能逗留到下午。
唐家婆媳三个送薇珑和周家母女到垂花门外。
周家母女先行一步。
安亭取出装着模型的小箱子,薇珑接过,转手交给太夫人身侧的丫鬟,“是小佛堂的模型,您得空就看看。下次我过来的时候,您再告诉我有无不足之处。”
“是么?”太夫人有些喜出望外,还有些不安,“真是辛苦你了。”
“应当的。”又寒暄几句,薇珑上车离开。
太夫人和两个儿媳回到内宅。
三夫人凑到太夫人身边,笑道:“娘,黎郡主果然如四爷所说的那样,满腹诗书,琴棋书画的造诣都非寻常闺秀可比。”
太夫人微微蹙眉,“老四?他怎么会与你说起这些?”
三夫人娓娓道:“侯爷一心一意要把小佛堂建好,四爷也想帮忙,近来忙着请教行家,还四处搜寻造园相关的书籍,可惜,一本都没找到。昨日请安之后,与我提了提这些。”
太夫人眉宇舒展开来,“原来如此。”
三夫人笑靥如花,回到先前的话题,“我只是不明白,外人怎么都说郡主琴艺、棋艺不佳呢?”
“是啊。”太夫人笑意更浓,“会制琴、懂音律,就是不练琴艺。至于下棋……”
“棋艺不佳是怎么回事?”二夫人也凑到近前,“娘,您就跟我们说说吧。”
“是啊,娘——”三夫人也拉着长音儿撒娇。
太夫人只好道:“别人下棋,是一心击败对手;黎郡主下棋,是一心把棋子摆的整整齐齐。皇后娘娘、柔嘉公主都是这么说。”
话音刚落,三个人同时笑出声来。
“兴许只是托辞。”太夫人道,“时不时去宫里,如黎郡主一般的人,会的越少越好。”两个儿媳只在修衡面前战战兢兢,其实都是伶俐明事理的人,家里家外的大事小情,她都不瞒着她们。
妯娌两个思忖片刻,莞尔一笑,齐声道:“的确如此。”棋艺好的话,怕是少不了陪着帝后、公主下棋,那可不是轻松的差事。
二夫人问道:“您说让我们去找黎郡主,可是真的?”
“自然。这种话我还能乱说么?”
“那太好了。”
太夫人提醒道:“只是要等到过年。进腊月了,黎郡主要打理王府庶务。”
“嗯,我晓得。”
·
半路,薇珑的马车被人拦下。
是周清音。
“黎郡主,”周清音的语声干巴巴的,“能否借一步说话?”
周家母女共乘一辆马车,周夫人就在不远处。为此,薇珑下车,指一指路旁,带着安亭走过去。
周清音亦步亦趋,站定身形之后,轻声问道:“先后两次,你故意刁难我,因何而起?”
薇珑唇角上扬,是真觉得好笑,“真想刁难你,我还需要理由么?”
“你怎么不明确地回答?”周清音逼视着薇珑,上前一步,“算算时间,恰好就是你与唐将军结缘之后的事。你说,是不是因为他?是不是因为知道我的心思,才故意给我难堪?你这个……”
薇珑柔声吩咐安亭:“周大小姐方才问了三个莫名其妙的问题。如有第四个,掌嘴四十。”
周清音怎么都觉得薇珑是随口一说,但安亭戒备的神色却告诉她并非如此。
“要不然,把周夫人请过来?没有令堂点拨,你像个愚蠢的跳梁小丑。”薇珑的双眼如猫儿一般眯了眯,“记住,这是刁难、羞辱。你看,多容易。”
周清音望了望平南王府的侍卫,又看了看周府跟车的几名护卫,换了说话的方式,“我……只是想问清楚原由。你处事一向以和为贵,总不会希望我胡思乱想记恨你……”一天之内,若是出两次自取其辱的事,母亲说不定会剥了她的皮。
“无妨,我不在乎。”薇珑凝视着周清音,目光清冷,但语气温柔,“因为,你被蓄意刁难的日子,开始了。”
第22章 出手
回到平南王府,薇珑在外院下了马车,径自去往外书房,找父亲说话。
黎兆先当即遣了幕僚,唤薇珑落座,和声询问:“出去串门了?”
“嗯。”
“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一般下帖子邀请人到家中,都会备好席面,黎兆先打趣女儿,“不会是又看着哪儿不顺眼闹脾气了吧?”
薇珑笑起来,并没说实话,“哪有。还不熟稔,不好意思久坐。”
“早回来也好。”黎兆先道,“各地的大管事都已赶回来报账,要是没别的事,下午起,你就挨个儿见见。”从三年前,府里的庶务就由薇珑和吴槐全权打理,比他打理得更好。他自然乐得清闲。
“明日吧。”薇珑道,“您把周家那位管事妈妈交给我,下午我想去趟宫里——过来是跟您商量这件事。”
“哦?”黎兆先并不意外,只是有些迟疑,“你真想为这件事出面?”
“是啊。”薇珑道,“周家种种行径,不论怎么说,我都算是个引子。避不开的。”
“怎么会。”黎兆先道,“做些文章,便能让你置身事外。”
薇珑心里暖暖的。父亲遇到什么事,都以保护她为前提。“这件事一定要追究到底,若是换个因由,外人不见得会相信,甚至会觉得您小题大做。”她婉言道,“我明白您的苦心,但我不是长大了么,不能总是躲在您身后享清福。况且,周家这次要算计的不论是您还是我,结果都是一样的。草草了事的话,我会憋闷一辈子。”
黎兆先敛目思忖。如果按照实情追究,周家很快就能付出代价;而如果换个理由,就要从缓行事,不能立竿见影。只是——他神色郑重地看着女儿,“你真的考虑清楚了?这件事说不定会引来一些流言蜚语。总有好事者胡说八道,不问是非对错。”
“我晓得。”薇珑笑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这是那些闲人的借口。随他去,谁还能在我面前胡说不成?”
黎兆先莞尔,“明白这道理就好。说说你的打算。”
薇珑斟酌一番,娓娓道来:“我用宋妈妈的口供做引子,先把这件事捅到皇后娘娘跟前。这算是内宅的事,人证口供都在,周夫人无从抵赖,皇后娘娘少不得要发落她,但终究是命妇,责罚不过是闭门思过。这样已足够,因为您过几日就能追究周益安做的那些好事。”
黎兆先颔首,继而故意问道:“为何不当即追究?”
“这就是故意考我了。”薇珑笑道,“凡事不得有个铺垫么,打好地基,才可展望盖一所好房子。”
黎兆先哈哈地笑起来,“你是没治了,凡事都离不开造园。”
薇珑也笑,“还真是,日后我可得注意些。”
事情就这样定下来。
父女两个说笑一阵子,一同用过午膳,薇珑回房,换了身衣服,命人把宋妈妈带过来。
与其说她要刁难周清音,不如说她要给周夫人使绊子。
按照周清音的想法,她如今享有的一切,都是依仗着出身、门第。
没错,她承认。
可是,周清音何尝不是如此,前世终生都依仗娘家的扶持和梁湛发妻的身份。
前世那么久的年月里,她是真拿周清音没法子:同是皇家媳,就算恨不得把对方碎尸万段,也得按照皇室中的处世之道来回打太极。
就像柔嘉经常抱怨的:在皇室之中,日子根本就不是人过的,凡事都要以大局、皇家体面为重,就算你占尽了理,也不能由着性子处置眼中钉。若下手重了,那叫不识大体。
因为皇帝容不得膝下儿女、儿媳、女婿窝里斗,平日小打小闹,他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真闹出什么事,会让他暴怒,不问缘由地各打五十大板。
而相反的是,如果朝臣、官家女眷与皇室中人生出矛盾,皇帝则会追查到底,有错的若是皇室里的人,会从重惩戒。
每个人都有优点、缺点,会在不经意间给别人带来不得已。帝王也不例外。
皇帝这做派,引发的是薇珑好几年都要忍受周清音无事生非、挑拨离间。她憋闷过两年,后来便无所谓了,因为看清楚了事情的本质——只要周家还在做梁湛的爪牙,把周清音凌迟都没用。
周清音从来不是她的敌人,周国公和周夫人才是。
·
这日下午,皇后的椒房殿中,薇珑与柔嘉在偏殿哄着梁洛。
前世登基称帝的小皇帝,现在只是个不谙世事的孩童。
柔嘉公主特别开心,“你再不来,我可要闷死了。上午还想着扮成小太监,溜出宫去找你呢。”
“可千万别。”薇珑摆手,“去找别人还好些,找我的话,不出半个时辰就被抓住了。”
“是啊。”柔嘉沮丧地道,“我只有你一个投缘的,母后一抓一个准。”
“既然晓得,就好好儿练琴学做针线。”薇珑宽慰道,“等皇后娘娘满意了,不愁团聚的时候。”
“但愿吧。”柔嘉叹了口气,“母后现在啊,比你都严苛。”说着就笑起来,抬手戳了戳薇珑的眉心,“都怪你,近来母后动不动就教训我,‘你怎么就不能像薇珑似的,凡事精益求精’?”
“唉,我那个性情不好,说是病都行。”薇珑如实说出想法,“皇后娘娘盼着你进展快一些而已,你可千万别当真。”
“乱说。”柔嘉笑道,“我们薇珑才貌皆佳,我可不准谁诟病,你自己也一样。”
“嗯,乱说。”懵懂的梁洛放下手里的九连环,扯了扯薇珑的衣袖,又看着柔嘉,奶声奶气地道,“黎郡主好看。”
柔嘉笑出声来,把梁洛抱在怀里,亲了他一口,“你也这么想?真聪明。”继而没心没肺地道,“看在这情面上,我就不怪母后把你生下来了。唉,比我小这么多,总觉得隔了一辈人似的,什么都帮不了我……”
梁洛挠了挠头,“那……嗯……是母后不好……吧?”
柔嘉绝倒,大笑。
薇珑亦是忍俊不禁。
这时身在正殿的皇后,神色冷峻地睨着周夫人,语气凉凉的:“周益安想娶薇珑,周清音想嫁唐修衡?”
周夫人屈膝行礼,不敢应声。
“周家的心倒是不小。”皇后将手里的那份口供扔到周夫人面前,“你看看。”
周夫人低声道:“臣妾遵命。”
皇后啜了一口茶,想到那份口供是出自薇珑之手,心生笑意。
那个孩子,将口供呈给她的时候,说是来之前誊了一遍,字迹不大工整,很不安的样子。
她当时不免担心,问人证签字画押了么?
薇珑乖乖地说下人提醒过,所以又让人证签字画押了,并且将人证带来了,就在宫门口。
她放下心来,看着口供,忍俊不禁,说这大抵是天底下最工整最好看的一份口供。看完之后,心里清楚,若不是实在气狠了,薇珑绝不会把事情闹到她面前。
周夫人一目十行地看完宋妈妈的口供,面色发白。她将纸张一角捏住,越来越用力,脑筋飞快地转动着。
她想到了皇帝不准端王进宫的事,想到了平南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