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将军请下马-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紧急,只能无召进京,皇上应该不会怪罪,现在大皇子和你父亲生死不明,你此行一定要小心,我已经命十名暗卫与你同行,另外这件事,你祖母和你母亲都不知道,暂时先不告诉她们,等你到了京都再说。”

    “是,祖父。”

    周慕寒利落的起身,毫不迟疑快步的向自己的松林苑走去,镇国公看见周慕寒的影子慢慢消失,颓然的靠在椅子上,实在是没办法,否则自己断不会放大孙子进京都,一路上风险无数,只能尽人事听天命吧!

    周慕寒步子很大,刚要进院里,就听见一阵歌声传来。。。。。。

    “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长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常相见。”

    歌声婉转轻柔,似有万般情意。。。。。。

    周慕寒神色莫名,不用想肯定是莲夫人,还真是悠闲呢。

    没做停留,快速的收拾好应急物品,将剑配好,披上貂绒披风,大步走过长廊,此时侧门已开,已有一队人马悄无声息的等在门外,周慕寒翻身上马,踏着夜色向京都疾驰而去!

    而此时的莲夫人坐在凉亭外,听丫鬟春桃回禀:“莲夫人,少将军已经出府了,好像是回军营了。”

    莲夫人一巴掌抽在丫鬟的脸上,:“没用的东西,什么叫好像?”

    精致的面容此时扭曲着,自己很小的时候就仰慕大表哥,千辛万苦终于得偿所愿,可是却半年都见不到人影,现在好不容易回来,还是离府而去。

    自己这么甜美的歌声都没引来大表哥,沈莲越想越气,将桌子上的茶水一股脑的都泼在春桃的身上,拿起古筝恨恨的摔在地上,春桃脸颊红肿,满身茶水,跪在地上不敢动。

    身侧的大丫鬟春玉赶紧扶住沈莲,一阵安抚,方与另一丫鬟搀扶着她回了菡萏院。

    剩下春桃独自一人收拾着地上的碎茶杯,眼泪从红肿的脸颊流过,一阵阵刺痛,春桃赶紧擦去眼泪,将碎片收好转身离去。

 第十八章 灵露种子

    清晨,顾芯语早早的就爬了起来,将旺财从小窝里拽出来,吃过早饭和春梅就去了暖房。

    小涛正在暖房处理炭盆里的炭灰,看见顾芯语进来,开心的打着招呼:“大姑娘来啦。”

    没等顾芯语说话,嘴快的春梅几步蹦到小涛面前。笑嘻嘻的摇摇手:“还有我呢,小涛大哥。”

    小涛憨憨的笑着,指挥春梅一起将炭盆里的炭灰清除出去。

    顾芯语看架子上种子,颗颗饱满,粒粒出芽。这灵露真是个好宝贝!

    在东边有一片韭菜,建暖房的时候,顾芯语直接将这片韭菜地圈里,并撒了一些剩余的灵露水,以期让这些蔬菜的生长进度保持一致!

    小涛和王伯已经将暖房内的其它土地平整好,按照顾芯语的规划,分门别类将各色蔬菜种子种下,垄宽也是按照顾芯语的标准,距离多少公分一个坑,坑里放几粒种子,顾芯语一一交代给二人,小涛和春梅认真的听着,等都记下后,几人开始了播种。

    人常说看花容易绣花难,种地也是如此,看着很简单,只是把种子放到坑里,然后浇点水,在埋好,可是当你重复几百几千个同样的动作后,你就会累得恨不得趴在地上。

    小涛是大小伙子,这点活对他来讲不算事,顾芯语与春梅却累得抬不起腰来,顾芯语咬牙将面前剩下的种子都种完,人也摊在地上不想起来,不过看着眼前平整肥沃的黑土地,心里也是非常自豪的。

    黑色的土地上孕育着希望的种子,顾芯语相信,凭借灵露,这些种子肯定很快生根发芽,初期再施一次肥,在加上精心侍候,估计两个月后,在其他农庄蔬菜还是小苗阶段的时候,自家的蔬菜就可以上市了!

    顾芯语越想越美,从地上直起腰慢慢走出暖房。

    站在暖房门口,此时已近中午,看见不远处王伯正站在那所雇工住的房子前,顾芯语带着旺财走了过去。

    王伯快步迎上来:“大姑娘,现在买不到青砖,盘不了炕。”

    虽然王伯没有太明白大姑娘所说的炕是什么,但是大致也想象得出,应该是很热的床!

    顾芯语仔细看了看:“王伯,那就在卧房内搭一排大床,连在一起的那种,用整根木头,等以后盘炕的时候可以拆下来,去做别的,明日去买一些棉花,我和春梅给他们做被子,坚持两个月天就热了,旁边这间灶房修修就可以用了。”

    王伯一一应下,又领顾芯语看了新买的耕牛,牛棚是以前留下的,很破旧,王伯简单的收拾了下,倒也过得去。

    顾芯语好奇的看着毛色发亮的两头老牛,头上长着坚硬的牛角,看着就很吓人的样子,顾芯语放弃了摸一摸的想法,这时肚子也饿了,暖房那边春梅和小涛也做好了收尾工作,关好暖房门,几人进了主院。

    王伯和小涛将做好的饭菜装进木桶里,走出院子并细心的将门关好。

    王嬷嬷午饭做的是大骨面片汤,用肉丝炝锅,里面有荷包蛋,配菜是白菜和木耳,上面浇上红色的辣椒丝和绿色的蒜苗,闻起来香,吃起来更香,蒜苗是顾芯语前几天,用暖棚里的剩余灵露水养出来的,只用了二十几头蒜,现在那个木槽里已经是绿油油一片可以吃了。

    顾芯语细细的嚼着蒜苗,竟然感觉甜丝丝的,而且清香扑鼻。

    “嬷嬷,晚上我们用蒜苗和肉包混沌吃呗。”

    王嬷嬷笑着点点头,大姑娘喜欢吃什么就做什么,要把她养的白白的胖胖的,等夫人来到这后,也会开心。

    吃完饭,顾芯语也没等旺财就回了屋,倒头就睡,朦朦胧胧还想着,这身体真是娇弱呢。

    五名雇工昨晚回家就和家里人说,主家不让他们回来了,以后每天都是住在庄子里,一日三餐都在那里吃,这两家的家人都欢天喜地,并不是这几个人不受家里人欢迎,只是因为太穷了!

    杜三郎家兄弟姐妹共有八个,一个姐姐出嫁,大哥二哥已经成家,杜家现在只有四间厢房,大哥二哥每家一间,自己和两个弟弟挤在一起,还有两个妹妹也住在最小的那间厢房里。

    杜家家风不错,老爷子和老太太对待晚辈也很慈爱,所以这么一大家子住在一起,虽然偶有摩擦,但是基本都是小事。

    只是因为粮食少,一大家子都吃不饱,穿不暖,尤其这个季节,野菜没有,粮食也要见了底,现在一听说三郎和两个弟弟不在家吃,两个嫂子都很开心,要知道,半大小子吃穷老子,尤其三郎胃口还大!

    早早的这几个人就来到了庄子,想着最好一天就将房子收拾好,那样明日就可以不回家了。

    人多力量大,尤其在牟足了劲的情况下,真的只用两天时间就补好了各处漏风的地方,这里以前就有个灶房,简单修理一下,买两口大锅就可以开火了,灶房旁边还有个小屋子,正好给做饭的婆子住。杜三郎和大海、大山在屋里干活,让四郎五郎去捡柴火,附近的山根下就很多,一下午的功夫两个小子就捡了高高的一大垛。

    几个人将屋里屋外收拾的干干净净,然后开开心心的回家了。

    王伯屋里屋外转悠着,对这几个勤劳能干的小伙子越来越满意。

    两天的时间顾芯语和王嬷嬷还有春梅缝了四床被子,四床褥子,里面都是厚厚的棉花,摸上去热乎乎的,这几个人都是快手,尤其是做最简单的棉被。

    不过即使这样,几人也累得腰酸背痛。还有两套就分给杜三郎的嫂子们,每人给了十文钱,两个嫂子高兴坏了,因为婆婆说这钱可以自己留着。

    做饭的婆子是杜三郎的亲二婶,四十多岁,一辈子没儿没女,去年二叔去世,留下二婶孤独度日,以前也过继了三叔家的一个小子,可惜一场伤寒没了,为此三叔和二叔差点反目成仇。

    二婶痛失爱子,一时想不开投河自尽,被恰巧路过的杜铁柱看见,人是救下了,可是却再也不说话,村里的孩子背后都叫她哑婆子,虽然被取笑,可二婶一点都不恼,只要有点好吃的就给叔伯家的孩子留着,所以杜三郎他们非常喜爱二婶。

    二叔去世后,本想着将人接来,二婶不想给这些人家增加负担,所以至今一人住在二叔留下的房子里,叔伯家的几个小子每日挑水担柴,日子倒也过得下去。

    顾芯语听王伯说起这杜二婶的时候,也是唏嘘,命挺苦的一个人,年龄虽然大了点,不过要给这些大小伙子做饭,一般的妇人没人会来,主要瓜田李下的事太多,这杜二婶和杜三郎是亲戚,也就不会有人嚼舌根。

    没有异议的人选定了下来,让王伯通知她明日一早就来熟悉下环境,看看缺什么,好去买。

 第十九章 只待春风

    五个雇工在家里吃过早饭,就带着二婶来上工了,三郎和四郎背着新做的棉被,还有六个枕头,这是两个嫂子用碎布缝制,又填充上了荞麦皮。大海的手里提溜着一大串蘑菇和一块腊肉,五郎抱着一坛咸菜。

    等看到王伯,直说是家里老母亲的一点心意,别嫌寒酸,王伯接过这些东西,很开心的说我家小公子最喜欢吃了,替我谢过老太太,这份情记下了。说的几人连连摆手,王伯将这些东西放进了主院。

    二婶走近他们住的屋子,木床上已经铺好了顾芯语她们做的棉被,软软的厚厚的,将其他两床分别铺好。

    二婶没想到自己也分到一套,不安的搓着手,看着杜三郎。

    杜三郎知道二婶的意思:“二婶,主家的人都是大好人,你就放心的在这里住着,每日做饭洗涮,好好做活就成。”

    杜二婶放心的点了点头,手脚麻利的收拾屋子去了。

    四郎五郎小心翼翼的用手摸着,对三郎说:“三哥,这被子比我们的棉袄都好呢,我还是第一次见到新被子。”

    杜三郎看着弟弟们身上的破旧棉衣,心里一软,就让他俩摸会吧。

    杜三郎和王伯赶着马车去镇上采购物品和食材,小涛给几个人分配好了活计,几个人热火朝天的干了起来。

    杜三郎从小就会赶车,此时扬着鞭子,心里是老开心了,昨天王伯和他讲,如果他们几个做的好,主家打算长期雇佣他们,让杜三郎好好表现,以后可以做个小庄头,领着大家伙种地,因为以后还要买地,现在地太少了。

    他当时就激动的不知道说什么好,要知道自己都十七啦,大弟十六,小弟十四,都该是说亲的年龄,只是家里太穷了,所以拖到现在。

    如果能长期在这做工,那一年就是一千二百文,假如做上小庄头,那银子还会涨,自己很快就能娶上媳妇,然后在攒钱给自己两个弟弟说亲,还要给妹妹们准备嫁妆,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驾着马车的杜三郎看向前方,只觉得天怎么那么蓝呢,自己的心都好像要飞起来一样。

    去了镇上,王伯买了两口大锅,十几个大海碗,买了一堆大白菜,又买了几袋米面和杂粮及油盐酱醋等,还有一大条子猪肉,王伯看见摊上有大骨头和一些下水,就让猪肉铺子的老板都包上。

    临行前顾芯语特意嘱咐王伯,要根据实际情况采购,能吃饱吃好就可以,毕竟“斗米恩升米仇”,万一有一天伙食下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