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康宣帝面色阴沉的看着穆战北远处的身影,最后狠狠一拳砸在桌面上。
剧烈的疼痛刺骨,康宣帝只觉得自己的一只手都麻木了!可这种疼痛是他现在需要的,他需要疼痛来让自己变得更加的清醒,冷静!
他不愿意放穆战北回边关,穆战北在西北边关的地位太过崇高,而且这些年边关战事不断,一向有重兵驻守,实在是让他心里难安。康宣帝很清楚,倘若哪一天穆战北真有那心思,只要他开口,整个西北驻军都将毫不迟疑的,拿起武器就跟着穆战北杀进京城来。
然而,就如穆战北刚才的提醒那般。他是先皇幼弟,先皇对他诸多疼爱。偏偏他又是个出色的,就算康宣帝不愿意承认,也知道穆战北其实要比自己出色。这样的人,若是一直留在京城,难道康宣帝会不在意?越是靠近核心,就越是容易被他抓住机会。
至于给人一个封地,让穆战北同时远离京城和边关……
这个康宣帝不是没想过,只是这根本就不可能实现。他可以让穆战北在京城滞留,哪怕一年两年,他是皇帝,他有这权力!就算西北边关的驻军不忿,可也没人敢反对。但是,要是把穆战北弄出京城,还同时远离西北边关,不说西北的驻军,朝中的诸多大臣,尤其是武将们,肯定会闹翻天。
康宣帝觉得一口气堵在心头,憋着不行,也吐不出来,实在是心塞无比!
当皇帝当到他这份上,也实在是够了!
桑落可不知道穆战北让皇帝这么心塞,不过要是知道了,她铁定会安抚穆战北几句,然后再鼓励他再接再厉。
至于皇帝心塞……关她屁事!
穆战北说让康宣帝考虑考虑,接下去的几日几日还真没再找上康宣帝。除非必要,穆战北也无需上朝,于是桑落就“占便宜”了!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跟穆战北一起近身对战。
不得不说,穆战北是一个很优秀的夫君!其实桑落很多时候会露出不少破绽,她这是有意识的慢慢的让穆战北接受一个跟别人的说法中完全不一样的她。比如她的近身搏斗!以穆战北的眼力,想必一眼就能看出这不是所谓的“三脚猫”功夫,这也不是好看不中用的花拳绣腿,她的一招一式都是用来伤人杀敌的!但是,她什么都不说,穆战北也就什么都不问。最多只是在试探出她的程度之后,以相同,或者是稍稍超过她的实力来陪她对战,好提升她的战力。
对这一点,桑落还是挺满意的。
好歹选了个好男人!
穆战北的战力自然很强,桑落喜欢这种打的酣畅淋漓的感觉。而且,这人的学习能力特别的强,刚开始她的自由搏击和散打,不拘一格的打斗方式,都让穆战北有些捉摸不准,猜不透她的下一招会是什么。而且眼前这个也不是他的敌人,他不能下死手,打起来就有些束手束脚的。不过时间长了就好了不少,尤其是他很快学以致用,把桑落的招式学会了反用在她身上。当桑落第一次看到穆战北毫无形象的以一个驴打滚的动作躲开她的劈腿的时候,整个人差点没扑到地上去!
简直不能太心塞!
在训练,死宅的同时,桑落也开始把手里的铺子和庄子慢慢的交到自己信任的人手当中去。穆战北说过,他们最慢会在三月底离开京城,去往边关。他这么说了,桑落自然相信不会食言。她现在剩下的时间不算多,不过好在她平时就是个甩手掌柜,倒也不至于太过仓促。
在穆战北和桑落筹备着要离京的时候,其余各种势力也是蠢蠢欲动。
这一日,小李氏带着丫鬟婆子出了门,径自去了书坊。近日有新话本出了,夫人间流传的很是火热,小李氏也算是去走走,也好散散心。
第211章 书坊
小李氏正在雅间挑选话本的时候,一道温润的声音在身后响起:“殷夫人!”
小李氏有些走神,被这忽然响起的声音吓了一跳,连忙回头,却见书坊年轻的掌柜的带着和煦的笑容站在距离她三步远的距离。
“原来是文小掌柜的,可是有事?”这间书坊里的话本是整个京城最全最新的,这个小掌柜的姓文,满京城喜欢话本的,没一个不知道他。
文小掌柜的温温的笑着,道:“殷夫人,文某冒昧打扰您了!”
文小掌柜的能撑起这么一间书坊,小李氏哪能猜不到这人背后有人撑腰,平时见了也会给上两分面子,现在也是如此:“文小掌柜的客气了!”
文小掌柜文文雅雅的微微欠身,道:“文某的主子邀殷夫人在楼上雅间喝杯茶,还请夫人赏脸!”
小李氏面色不改,其实也是有些意外。
都说这文小掌柜的背后有人,这还真有人?
“如此,那就叨扰了!”小李氏微微一笑,这么多年下来,表面功夫总是做的出来的。
文小掌柜引着小李氏一路上了二楼雅间,是间小小的茶室,以供来这儿的夫人小姐们在一起喝杯茶,翻一翻话本的休憩之地。小李氏以前也没少来,倒也是不陌生。
小茶室里只有一个女子,而且,还是出乎小李氏意料的人。
小李氏猜想过这书坊是属于吴家的,贺家的,就是没想到,书坊背后的主子居然是公孙家的!
“臣妇给德妃娘娘请安!”小李氏连忙见礼,她的确是万万没想到,出现在这里的居然会是德妃公孙秀。
公孙秀挂着淡淡的微笑,亲自扶起她,道:“这是在宫外,殷夫人无需多礼。倒是本宫冒昧把夫人请来,是本宫唐突了。”
小李氏惶恐:“臣妇不敢!”
公孙秀出奇的好说话,让她坐下说话。也只是说些闲话,甚至还说了几本当下夫人小姐间最为火热的话本内容,甚至还有极为中肯的点评。
小李氏一边恭恭敬敬的回话,心里则是在暗暗琢磨着这位德妃娘娘找自己上来,是意外?还是刻意为之?
殷家和公孙家一向没大往来,最多不过是办了赏花宴之类的,客套的邀请一下对方罢了。而且就算邀请了,除非是特别重要的,不然一般彼此都会很有默契的选择不去。是以,若是只是偶遇倒也罢了,可要说德妃是刻意为之的,这的确是让她好奇了。
公孙秀有的是耐性,说了半天也没切入正题,倒是不露痕迹的在套小李氏的话。不过好在小李氏在桑落的事情上会犯浑,在该拿出殷夫人的气派的时候,勉强还是能够管住自己的嘴。只是公孙秀的手段太高段,到底还是被她不动声色的打探到了一些东西。不管有用无用,公孙秀都暗暗记了下来。谁也不敢保证,一条看似毫无用处的消息,日后是不是就能成为最大的把柄。
“殷夫人好福气,双生子在天武可是大吉之兆。夫人能有那么一对双生子,连本宫也是时常羡慕。”公孙秀轻叹一声,半真半假的道,“本宫也不敢奢望能有夫人这般好福气,只求能有一子半女便已足够。”说到这里,公孙秀面上也多了几分黯然。
德妃和原本的淑妃,现在的吴贵人,入宫到现在也都不曾有过喜讯。身为女子,嫁人之后最重要的便是为夫家传宗接代,纵然身为妃子也不能例外。德妃长得好,又是个名冠京城的大才女。入宫便是四妃之一,可是没有孩子傍身,到底还是要比其他人差上一层。没瞧见皇上宠爱后前后两个淑妃,宠过皇后,甚至对良妃也是宠过一段时日,偏生就没听闻德妃受宠过。
这么一想,小李氏对德妃倒是有了一分亲近。
公孙秀多会揣摩人的心思?一瞧小李氏这样子,语气自然而然的也就又亲切了两分,也不过分,就是能让人感觉着心里舒坦。
“今儿遇上夫人也是本宫的运气,正好跟夫人碰个面,也是想着沾沾夫人的福气。本宫也不求多,一个就够了。”公孙秀笑道,“老人家都常说,跟有福之人多接触,也能沾上好福气。”
小李氏明知道这只是场面话,可心里还是舒坦:“娘娘谬赞,臣妇愧不敢当!娘娘福泽深厚,子嗣自不是问题。更何况,娘娘入宫也不到两年,缘分到了,孩子自然也就有了。”
小李氏大着胆子打量了公孙秀一眼,奉承道:“恕臣妇斗胆说一句,娘娘这样的面相本就是大富大贵的,娘娘您就瞧着吧,您很快就能有小皇子的!”
“那就借夫人吉言了!”公孙秀笑着应下了。
小李氏也客套了几句,于是话题顺理成章的往孩子方面去了。
小李氏再警醒,在说起自己的两个儿子之后,自然而然会放松下来。尤其是公孙秀恰到好处的夸奖,总是能轻易的勾起小李氏身为人母的自傲。
见火候也差不多了,公孙秀笑道:“夫人教养的好,两位小少爷上头的三位哥哥,哪个都是出色的。能教出这般出色的哥儿,两位小少爷哪能差了?夫人就等着享福吧,等他们长大了,有元帅在,又有兄弟帮扶,唯一的姐姐还是亲王妃,位高权重,能不帮衬着些?他们兄弟二人,日后是要有大出息的。”
小李氏的笑容略微有些浅淡了下来,应道:“借娘娘吉言!臣妇也不盼他们有多大出息,就希望他们这辈子平平安安的,这就够了。”她自然是希望齐哥儿和哲哥儿能有大出息,可是殷家落不到他们二人的手中。他们能有的,不过是借由父兄的助力,日后在朝堂之上有一席之地罢了。只是这种话却是不该在德妃娘娘跟前说起,两家可是关系不亲近。
“话是这么说没错!本宫虽然还没有孩子,可也自小听母亲这么跟本宫说,想必为人父母的,都是以孩子平安顺泰为先。”公孙秀好脾气的笑了笑,道,“不过到底是殷大元帅的儿子,殷大元帅这般英雄,他的儿子自然也是不凡。若是父兄都是出色的,自己却要差上一层,想必谁都不会开心。夫人,本宫说的可有道理?”
小李氏捏着帕子的手倏然收紧!
第212章 云泥之别
一见交心这种事情,永远不会发生在公孙秀身上。她不过是带入正题,旁敲侧击的,将小李氏掩藏在心底的那点小心思给拖了出来,目前走到这一步就足够了。以后的日子长着呢,现在殷家也是如日中天,公孙秀也没自负到认为自己可以说服小李氏放弃殷家投靠公孙家的地步。
火候也差不多了,公孙秀也没再往深了说,只是笑着邀请小李氏日后有空来书坊多坐坐。
“若有什么本宫能帮得上忙的,夫人尽管开口便是。”公孙秀浅浅微笑,带着几分诚恳,“今日与夫人一番长谈,本宫甚是高兴。夫人也无需跟本宫客套,偶尔帮个小忙,本宫还是能做到的。”
小李氏连忙起身应了,谢了恩。
话说到这份上,已经算是变相的送客了。小李氏当下也就顺势道了别,小文掌柜已经在外候着了,恭恭敬敬的送了小李氏下了楼,将早已准备好的,当下最火热的话本都准备好了。厚厚的一摞,以及一个小巧精致的匣子,只说是主子准备的小小的心意。
小李氏也没推脱了,这些话本再贵也不过十几两银子,往日收过的礼比这贵重的多的也不少。
等上了马车打开小匣子一看,小李氏心头突突一跳。
一摞百两面额的银票,大致一数,竟是有万两!这还不算,旁边还放着两粒光泽温润,成色极好的东珠。比起当初李氏的嫁妆里的那东珠都不逊色!
无意中收下这么份厚礼,尤其这还是德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