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殿中忽然安静下来,众臣纷纷抬头看向四皇子,眼神有点异样。
曾经,这群大臣里面十个有八个支持四皇子继任皇位,可是此时非彼时,一切已经不同,四皇子是个有通敌卖国之嫌的人,怎么有资格继承大统?
“丞相所言,是指四皇子的登位事宜?”殿阁大学士问出了大家心里的疑问。
丞相点头道:“正是。如今皇室之中,只剩下四皇子一位皇子可以继承皇位,这个国家自然是应该交于四皇子手中的,难道诸位大人不这么认为?”
丞相在朝堂的地位很高,很多的大臣都以其马首是瞻,所以他这个问题一问出来,基本没有人敢反驳。
唯独方才那个大学士又道:“请四皇子、丞相恕罪,微臣认为,四皇子并不适合继承皇位。”
大学士向来都是直言不讳,丞相早已经习惯他的作风,所以并不感到奇怪,回头看了四皇子一眼,见他没有什么反应,之后才回过身来,问:“哦,大学士为何这么认为?”
大学士抬眼瞅了四皇子一下,仍旧面不改色地道:“先帝在世时曾判四皇子斩首示众之刑,其罪乃是通敌卖国,且当时证据确凿。、
臣以为,虽然四皇子肃清江褚及其党羽有功,但是最多功过相抵,然四皇子之污名仍然还在,着实不适合坐上龙椅,引得天下百姓议论。”
四皇子看着大学士,冷然的目光中透出一丝敬佩和尊重,此前大学士是最支持他的人之一,但是现在却能不偏不倚地说出这样的话,委实是刚正不阿。
“大学士,本皇子之前被先帝以通敌之罪判斩首示众,本皇子敢说,当时先帝是被奸人蒙蔽了双眼,而那些所谓的证据也是不尽不实,本皇子从未生过背叛耀国背叛先帝的心思。”
四皇子之所替自己解释几句,只是在做一个应该走的步骤,并不是希冀大臣们相信自己,况且,现在时过境迁,先帝也已经驾崩,已经没有弄清真相的可能。
果然,大多数的大臣脸上都露出了怀疑的神色。四皇子也不在意,直接问道:“本皇子是先帝仅剩的唯一的血脉,理应继承皇位。
并且,准备在三天之后昭告天下,举行登位大典,众位卿家有何反对意见的,此时尽管提出来!”
群臣面露震惊,纷纷面面相觑。四皇子继位,他们自然是不同意的,但是现在四皇子手中握有大权,他们畏惧他,说话并不能个个都跟大学士那样大胆,下意识地都看向大学士。
大学士思索片刻,还是不改口:“臣不赞同,请四皇子恕罪!”
而后殿中大臣纷纷附议。
四皇子面不改色,看着这群大臣,表现得十分从容,什么都不说,命令宫人将之前南宫御烨等人在御书房里找到的遗诏拿来。
“此乃太上皇留下的遗诏,上面的指明让本皇子继承皇位,各位大人请过目。”
宫人恭谨地捧着遗诏,走下玉阶,行至众臣跟前,让他们一一过目。
群臣看到这份遗诏时的第一个反应都是震惊。但是很快,大学士就提出了疑问:“这份所谓的太上皇的遗诏,从未有人见过,在此之前,没有人知道其存在。
如果太上皇当真留下过这样一份遗诏,那么先帝怎么会继位?不是早就应该由四皇子您继位吗?”
另一为大臣附和道:“大学士说的是,凭空冒出来一份遗诏,实在令人不敢相信,臣很难不怀疑这份遗诏的真伪。”
四皇子的面色不变,宽袖下的双手却悄悄地攥得更紧了。
现在的局面正是他最为忧心的,这份遗诏是太上皇所留,却一直被先帝扣留着,从来没有人知道它的存在。
先帝虽然是太上皇的胞弟,但说白了,他继位时也是跟江褚差不多,是逼着太上皇退位的,自然不会让这遗诏面世。
但先帝当年继位的真相,只有皇室内部的人知道。
正文 第五百二十章四皇子登基
但先帝当年继位的真相,只有皇室内部的人知道,大臣们是不知情的。所以四皇子在这个时候,即便说出苦衷,也不会有人相信,而且会因此而多上一条诋毁先帝的罪名。
四皇子很清楚自己现在的处境,群臣因为他之前被先帝打入天牢的事情而不敢信任他,所以不同意他登上皇位,这正是证明这些大臣都是耀国的忠臣。
但是目前,大臣都怀疑这份遗诏的真伪性,他不得不觉得棘手,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时,丞相站了出来,浑厚的声音道:“诸位大人,本官可以作证,这份遗诏绝对真实。”
大臣门纷纷将视线投向丞相,等待着他的下一句话。“因为当时太上皇立下这份遗诏的时候,本官就在一旁。
太上皇英明,就是怕事后会有意外发生,导致四皇子不能顺利登位,因此才召了本官进宫,做这个见证。”
四皇子对丞相投以感激的目光。丞相的为人众所周知,有了丞相的作证,群臣便不会再有所怀疑。
群臣听了丞相坚定的话,心底的怀疑果然渐渐打消,但是大学士为人严谨,还是提出了心中的疑问:
“下官还有一个疑问,太上皇当年分明有自己的皇子,为何要传位于作为侄儿的四皇子呢?”
丞相轻轻一笑,道:“当年太上皇的考虑是,诸位皇子都尚且年幼,不足以掌控皇位,治理一个国家。
四皇子虽然不是太上皇的亲子,但太上皇将四皇子视若亲子,而且欣赏和肯定四皇子政治上的才华,他相信四皇子可以把耀国治理好。
因此,与其把耀国江山交给自己不能胜任的皇子,倒不如交到四皇子的手中。”
丞相的解释很有说服力,大学士很显然也是没有话反驳了。于是默默地低下了头。
经过几番商讨,终于没有人再对四皇子的登位提出反对意见。
四皇子当即在金銮殿上就宣布三天之后登基,群臣恭贺。
因为即将登基,四皇子没有再回之前的住处,而是留在了皇宫,处理国家事务以及登基的事宜。
这三天里,沈阿汣都一直待在住处休养,京城已经恢复平静,丞相府也安全了,李霜便回了丞相府,没有人打扰沈阿汣,她休养得很好,但是也感觉有点无聊。
南宫御烨虽然人在耀国,但黎国的大小事务都会通过暗卫传到他的耳朵里,若是遇到大事,他也必须亲自过问,所以不可能像沈阿汣这样闲。
尤其是前几天把注意力都放在了除掉江褚的事情上面,事务堆积了不少,这两天急着处理,所以几乎一天到晚都是待在书房里,埋首于公文之中。
三天过去,四皇子登基,在皇宫举行登基大典,而后再着冕服出行受百姓朝拜。
百姓跟大臣不同,他们的想法很单纯,只记得四皇子的善待百姓的善行,对于不久之前,
四皇子通敌叛国的谣言早就不放在心里,四皇子登位,于他们而言是一件大好事。
登基这天,所有的百姓都出门观礼。
第二天,四皇子在朝堂上当众宣布,要撤回在耀国边境的军队,不再跟黎国开战。
此举遭到群臣的反对。尤其是之前的主战派,强烈反对撤回大军,声称这样做有伤国体。其中一个武官这样劝道:
“皇上,此战原本就是耀国为了维护国家尊严而奋起,如果再这个时候主动撤回军队,别国的人岂不是会认为咱们耀国怕了他黎国?这要是传出去,耀国还有何颜面?”
四皇子嘴角噙着淡淡的笑意,神情却是淡然的,唇角轻扬道:“林爱卿所言不无道理,但是李爱卿可知道,耀国开战的边境,百姓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吗?
朕此前亲自看到过,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有的甚至连一口热饭都吃不到。这就是连年征战的带来的后果。
现在的耀国因为跟黎国打仗,已经损耗了元气,再也经不起战乱了,长此下去,迟早会给耀国的子民带来更大的灾祸。、
国家尊严固然重要,但是朕认为,黎民百姓更加重要,如果一个国家连自己的百姓都保护不了,何谈尊严?”
“皇上,正是为了边境的百姓,才不能就此撤军,黎国虎视眈眈。
若是此时撤军,黎国一鼓作气扑向耀国边陲,城池尽失,那对黎民百姓来说,才是更大的灾难。”另一名大臣说道。
四皇子跟南宫御烨和沈阿汣两人的交情,让他选择相信,黎国不会肆意挑起战乱,但是在场的大臣们不知道。
而且这些大臣,或许他们是为了黎国好,但是他们从来不会顾及百姓,这一点,令他很懊恼。
紧接着,大臣们一个接一个的向四皇子进言,提出反对耀国撤兵的意见。
对于四皇子,大臣们是怀有轻视心理的,四皇子素来都是待人和善,平常见了谁都和颜悦色,因此令很多人都认为他是个十分好说话的人。
甚至于现在,大臣们都认为他镇不住朝堂,又是新君上位,皇位尚未坐稳,因此平常那些说话谨慎小心的人都开始活跃起来。
四皇子是生性醇厚,但是并非傻子,这群臣子在想些什么,他怎么会不知道。他冷冷地笑了一声,道:
“诸位爱卿如此齐心协力,可真是团结,尔等一口一个国体,一口一个国家尊严,当初江褚谋权篡位的时候,怎么不见你们团结起来,喊出你们那一套国体尊严来?”
这句话令大臣们很是愤怒,但也只是敢怒不敢言。江褚夺位,他们的确愤慨,但是为了保命,他们选择了臣服和沉默。
于他们而言,这是他们过去的一个污点,连他们自己回想起来都看不起自己,因此当四皇子这样讽刺他们的时候,愤怒之后,剩下的就是羞愧,以至于无话可说。
一句话就堵住了悠悠众口,四皇子对自己的表现还算满意。“撤军的事,朕心意已决,不必再劝,朕立刻就下旨,命令谈元帅撤军。”
朝堂上鸦雀无声,没有人敢再提出异议。
下了朝,四皇子处理完公务,便微服出宫,来到南宫御烨等人的住处。自从那日在皇宫分别,四皇子与南宫御烨和沈阿汣就一直没有再见过面。
如今局势已定,很多事情,需要聊一聊了。
正文 第五百二十一章君王威仪
四皇子现在贵为皇帝,谁见了他都是一副毕恭毕敬战战兢兢的模样,这让四皇子一时难以适应。唯有南宫御烨和沈阿汣两人除了称呼改变了,其他的还是跟从前没有什么两样。
四皇子进屋后,南宫御烨则请他在桌旁坐下,然后自己和沈阿汣也坐下,给四皇子倒了杯茶,问道:“皇上今日来,可是有什么事情要与我们夫妻说?”
“是。”四皇子微微一笑,对于对方的随意并没有感到不满,反而有种放松的感觉。
“这段日子以来,二位对我的帮助,我一直都看在眼里,往后也会记在心里,今日来,就是要先对二位表示感谢的。”
南宫御烨淡淡笑着,道:“皇上也不必说谢字,我们之所以帮你,最终的原因也是因为帮到你,才是对黎国好,对两国的百姓好。
说到底,我们是出于私心,你和我们属于各取所需,没有‘帮助’之说。”
虽然这的确是事实,但是经南宫御烨的嘴一说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