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夜萤懒得理会他,只推说自已脖子还疼得很,推不动车子,让夜斯文真推不动就歇歇,总之就是不肯帮夜斯文推车。
夜斯文无奈,只好依计行事。
夜萤算是看出来了,夜斯文不是没力气,他那是懒,得治。
好赌的人,一般都是好吃懒做的,越纵容他,越没边了。
第十一章初到三清镇
“妹妹,你今天怎么不乖了?往常哥哥要是推不动,你都会帮哥哥推车的啊?”
夜斯文边满头大汗地推着车,嘴里边抱怨着。
“哥,有你这说话的功夫,多用点力气推车,咱们早就到了。看,前面到了柳渠,一路上有柳树遮荫,就不会那么热了。”
夜萤遥遥指着前方半公里外露出的一簇葱笼的绿色,给夜斯文鼓劲。
哎,出出嘴皮子谁不会?又显得她好象很关心他似的。
这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夜斯文只觉得妹妹到处都不对劲,但是到底哪不对劲一时间他也说不上来。
见夜萤不为“兄妹亲情”所动,只好擦了把额头上的汗道:
“妹妹,我推车可以,但是一会卖了钱,你得给我买两个尤记的大肉包子吃,不对,还得加上一碗扁食汤,啧啧,一想到肉包子和扁食汤,我的口水就要流出来了。”
夜斯文毫不掩饰自已的嘴馋。
现在财政大权被妹妹掌控着,他想要吃点好的,只好腆着脸和妹妹讨价还价。
“这个可以有。”
夜萤点点头,她也想尝尝古代的美食,作为一名资深老饕,她也做过美食版的记者,尝尽了全市的美味,怎么可能放过古代天然无污染的小吃呢?
既来之,则安之。
反正也回不去了,夜萤鼓励自已要好好适应古代的生活。
受到前方荫凉的刺激和美食的诱惑,夜斯文终于来了劲,推车的速度也快了许多。
柳渠是一条青石为底砌成的引水沟渠,渠两边都种着翠绿的柳树,一泓清水沿着柳渠一路欢唱前行横穿过三清镇。
夜斯文终于推着车来到了柳渠的树荫下,清晨的阳光热力并不足,一进柳渠,一股清凉扑面而来。
“知了,知了”,与此同时,呱噪的蝉鸣夺耳而入,在夜萤的耳内炸响。
“哇,这些蝉怎么叫得这么大声,这是有多少蝉啊?”
“谁知道啊,每年夏天这里都这么吵。”
夜斯文斜眼看了一下妹妹,觉得她有点大惊小怪了。
夜萤点点头,这下明白了,有蝉鸣,又有早起的荫凉,那这个季节大约是夏末时分,否则,肯定会热得要命。
夜萤跟在夜斯文身后,偶尔和他拌拌嘴,顺着一路荫凉,不知不觉,抬眼一看,三清镇就在眼前。
三清镇上的房屋都是粉墙青瓦,古树杂荫其间,远远看去,建筑井然,车马往来,一看就是个富庶的镇子。
进镇要经过一道可并行两辆马车的宽大石拱桥。
桥的造型,就象夜萤以前去旅游时看过的赵州桥一般,古色古香,多孔连跨,建筑工艺在这个时代应该算是十分先进的,虽然车马喧嚣,但却屹立不动,十分坚固。
走到近前,夜萤看到桥头还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文字。
这是夜萤第一次看到这个时代的文字,让夜萤喜出望外的是:原来这个朝代用的是通俗易懂的楷体,当然,肯定是繁体字了。这样至少让她不会变成睁眼瞎,真是太好了。
夜萤扫了几眼,只看清碑文题头是《石桥铭序》,上书:“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等文字,大约是讲这座石桥建造之不容易。她这才知道,原来这桥就叫三清桥。
虽说应景地名而起桥名也很正常,但是夜萤私心里却觉得,起这个桥名的人,未免偷懒了一些。
石拱桥桥面坦直,行路至桥中央,叶萤这才有闲心细细打量,只见这座石拱桥的桥面是长方形的大青石一块一块严丝合缝砌成的。
每块青石初步估摸着重逾一吨,在没有起重机和吊车的情况下,运这么重的大石头可想而知是何等的艰辛。桥面则因为常年人流车潮穿梭往来,已经被磨得十分光滑。
而桥梁上,每隔十几步就安放着一尊形象活泼、维妙维肖的石狮子,桥面的两侧石栏杆上,刻有许多精美的古典雕刻艺术,图案细腻,刀法苍劲有力,雕刻灵变,各种鸟兽龙腾虎跃,欲飞若动,形象逼真,堪称雕刻艺术的佳作。
夜萤不禁暗喜这趟没有白走,光是这座石桥的建筑工艺,就让她对这个时代顿时充满了希望,信心倍增。
看来,这不是一个没有活力的年代。顺带着,夜萤还了解了这个朝代的文字和文化风格,这一趟真是大有收获。
“妹妹,你发什么呆啊?还不快走,把人家的路堵着了?”夜斯文见夜萤呆呆站在桥中间,不禁觉得一阵奇怪,便催道,“再不抓紧点,早市散了,便没有人买肉了。”
“哦,知道啦。”
夜萤敷衍地回了一声,便赶紧跟上夜斯文,两个人一路走到了三清镇的集市里。
三清镇的集市在一条丁字街上,道路两侧都被小商贩们的货物堆得满满的,什么药材草根、活兔鸡鸭,最多的是卖蛋的大娘们,用粗布手帕裹着十几个鸡蛋,小心地放在地上,等着买主。
夜萤看得很新鲜,不过她也没有忘记仔细观察市场,试图寻找一条生财之道。
毕竟,野猪肉不可能天天有,不论在哪个朝代,有钱才是王道,她必须找到赚钱的法子,才能在这个朝代活得舒服惬意。
叶斯文已经打开柳条筐,吆喝开了:“野猪肉啊,新鲜的野猪肉,要的快来,已经不多了啊!”
野猪肉还是挺吸引人的,顿时就有人围上前来,问道:
“小伙子,野猪肉多少钱一斤?”
“一斤20文钱,便宜啦!”
“看这猪肉不错,来一斤。”
“好咧,客官你稍候,马上。”
夜斯文惯常在赌场上打滚,脸皮自是厚的,做起生意来有模有样,夜萤一看就放心了,看来卖肉不需要她操心,再看这百八十斤的猪肉卖完也需要功夫,便道:
“哥,我去镇上逛逛,看看稀罕。”
“哦,好,你去吧,别去太久,我估摸着一个时辰就能卖完了。”
夜斯文道。
“好,我知道了。”
夜萤听到夜斯文的叮嘱,心里也暖了下,这家伙,虽然有时候做事不靠谱,但是嘴巴太甜了,让人对他也生气不起来。
“妹妹,你等等。”
夜萤刚要走,夜斯文又在背后叫她。
“干嘛?”
夜萤停住身形,疑惑地问道。
“喏,给你,才开张,只有这么多钱,你先去吃肉包吧,我等会再去吃。”
夜斯文将刚卖了一斤肉赚来的20文钱塞进夜萤的手里,然后便回身去招呼顾客了。
夜萤看着手里的铜钱,楞了一下,哎,天下的赌徒个性都是如此,钱来得快,去得也快。只要手头有钱,他们对家人和朋友也是极为慷慨的,真是说不清夜斯文是好是坏了,夜萤一时间百感交集。
第十二章侃侃而谈
“大爷,这木薯卖多少钱啊?”
“一文钱一斤。”
“大娘,鸡蛋多少钱一个?”
“姑娘,两文钱一个。”
……
夜萤兴致勃勃地在集市上沿路走沿路问,美其名曰:考察市场。
要想赚钱,至少要对这个时代的物价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而亲自在市场上询问,就是最好的取得信息的方式。
对比了一番,夜萤终于初步确立了这个年代货币的大体价值。十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5000元,一两银子就是五百元,一两银子等于一吊铜钱……
总而言之,这个时代的货币购买力挺强的,一两银子能做很多事,普通农家一家人辛苦一年,都很难攒下一两银子,不象她所处的现代,五百大洋去超市里也买不了什么东西。
丁字街一字横开,往下一条街尽头就是三清河,这条街大约半公里长,同样人潮涌动,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
不过夜萤发现,这靠近三清河一边的长街上,摆放的则是大型的商品,比如布匹、粮食、甚至还有成筐烧好的瓦片。
沿着长街走到三清河边,夜萤就明白了,原来三清河边有个大码头,停泊着十几辆货船,这些货物,是要通过货船运往各地的。
看着远处的船帆点点,渐渐驶远,夜萤不禁一阵羡慕,那船只到达的地方,一定是另外一个繁华的所在吧?
看完了码头朝气蓬勃的气象,夜萤除了感概之外,关于怎么赚钱还是一头雾水、茫无头绪。
哎,穿越人士不是都会自带技能吗?怎么她就没有?夜萤觉得憋气得慌,她可不想穷困潦倒一辈子,那样的话,作为穿越人士也太憋屈了。
“哎,让开了,让开了,别挡着路。”
就在夜萤发呆的时候,突然几声粗暴的呼喝让她吃了一惊,赶紧往边上退让了一下。
惊魂稍定之余,夜萤回头一看,原来是四名壮汉,正用一根粗大的竹杠合力挑着一块长条青石板,吃力地向她这个方向走来,她刚才挡着人家的道了。
这青石板至少有一两百斤重,看汉子们吃力的样子就知道了。
“王财主又建了新宅子,这几年他可是发大财了,混得风生水起。”
“有本事你也学学人家啊?别在这里光是羡慕。”
路边,两名闲汉看着抬青石条的汉子路过,在边上议论。
“请问两位大哥,这是镇上哪位王财主在盖新宅子?”
夜萤听了,却是心下一动,想要去参观一下古代的建筑工艺。作为记者,长年养成的职业习惯,让她对世间的新鲜事没有不好奇的。
以往参观古民居和建筑的时候,总是会感叹古人的智慧和能力,惴想着在没有重型机械帮助的情况下,是如何建造出这气派辉煌的大厦的。
现在有机会亲眼目睹,她的心顿时痒痒的。
“镇上还有哪位王财主?”闲汉哂笑,但是看到夜萤长得挺水灵的,倒也没有置之不理,随手一指道,“喏,往前半里就到了,宅子最气派的那家便是。”
夜萤谢过,然后也笑自已笨,跟着那些抬石条的汉子不就能找到了?
果然,跟着那些抬石条的汉子走了半里地后,一栋气派的古风豪宅映入眼帘。
这栋宅子至少占地有三亩多,宅子雕梁画栋自不必说,门前左右安放的一人高的两尊石狮子便充分体现了主人家的财势。
不过,这栋宅子外观虽然已经基本完工,但是从还没有上门板的门洞看去,内里依然是一派施工中的狼藉,碎石、木料堆积,刀削斧劈的声音从院内传来,好一番热闹的景象。
夜萤信步迈入门洞,见大院内曲径回廊,别有洞天,并不是简单的几进院落那么简单,怪不得王财主在镇上赫赫有名,随便问一个闲汉就知道。
也怪不得闲汉“鄙视”夜萤,若是一个现代人在香港打听道:你知道李嘉诚是谁吗?肯定也会招来一堆路人鄙视的,李嘉诚你都不知道是谁?
看这栋豪宅便可想而知,王财主绝对是镇上的“李嘉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