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啊,看着大门双塌寿、三级台阶、高门坎,真是好设计,院墙环绕,门前的半月池塘,也是看风水的吧?啧啧,得花好多银两呢!”
村里人一边向田喜娘恭喜着,一边羡慕不已。
田喜娘听在耳里,脸上喜孜孜的。她今天被夜萤盘了一个时新的圆发髻,上面缀了一支金发簪,身上穿着大红绸的棉衣,象个富贵的财主婆,喜气洋洋的。
夜斯文一脸得瑟,不过事先已经被夜萤警告过在言语上莫要太高调,招人反感,所以今天还算规矩,只是端茶送水什么的特别积极。
吉时快到了,村里亲友,还有夜里正都被请到现场,大家围成一圈,看着木工师傅在做准备,现场闹哄哄的,特别喜庆。
就在这时,夜萤看到村里远远地一辆马车徐徐而来,赶车的正是小五,而端坐车上的,不是夜爷爷和夜奶奶是谁?
田喜娘之前去请过夜爷爷和夜奶奶,但是当时他们推托说夜奶奶病未好,不能去。没想到,现在又“撑”着赶来了。
家有长辈,若是不能前来,无论如何,总是说不过去,也会招致村里人议论。
田喜娘看到夜奶奶竟然抱病前来,顿时十分激动,赶紧扔下手上的事情,直奔路头去等夜奶奶的马车。
“娘,您慢点,不是身体才好吗?应该多歇息歇息,您还亲自来,媳妇这心里,实在太高兴了。”
田喜娘十分朴实地道,上前小心翼翼扶着从马车上下来的夜奶奶。
夜奶奶哼了一声,看着田喜娘恭顺的样子,心里还算舒服,便道:
“你们年轻人做事毛手毛脚,上梁可是大事,若没有长辈在场镇着,万一没弄好,这宅子的风水可就泄了。”
夜萤一听,觉得奶奶是不是会说话啊?她这话如果让木工师傅听到了,心里岂不是膈应?
哪有风水还没弄,就说风水会弄不好的?
夜萤看着夜奶奶,一身收拾得还算精神,头发也挽起来,盘了个老年妇女惯常盘的圆髻,收拾得滴水不漏,但是明明已经康复了,却还做出病歪歪的样子,走路都要田喜娘扶着。
而田喜娘亦是诚惶诚恐。
夜萤觉得啊,就是田喜娘这副样子,惯坏了夜奶奶,便回应道:
“奶奶,吉时快到了,您到前面观礼吧,我扶你,娘,你还要点香烛拜拜呢,我来搀奶奶。”
田喜娘一听也是,只好抱歉地夜奶奶道:
“娘,这会我得忙了,让萤儿跟着伺候您吧?”
夜奶奶点了点头,虽然心里不愿意,但二儿子不在了,田喜娘现在算是一家之主,当然只能放她忙去了。
夜萤上前扶起夜奶奶,扶得紧紧的,她已经计划好了,就这么看着夜奶奶,省得她不知道要闹出什么妖蛾子来。
若是有人和夜奶奶搭话,她也好在边上帮着圆一圆,省得夜奶奶说出什么不堪的话来。
反正,夜奶奶这时候突然来,她总觉得没什么好事会发生。
第二百四十二章孝顺的夜自清
在场的都是本村的人,所以大家都知道夜奶奶几天前差点见阎王的事,看到夜奶奶已然能够出门,大家伙不晓得她是拉脱水这件事,只觉得她还挺重视夜老二家上梁的事,便热情地招呼道:
“夜奶奶,老二家大喜,你看看你,才从鬼门关被拉出来的人,也不好好多休息几天,还抱病前来。”
说这话的人比较直率。
夜奶奶听了,有点不是滋味。
什么叫从鬼关门被拉出来的人,好象她一脚踩进棺材里了,呸,多不吉利啊?
不过说实话,若不是夜萤有现代医学的见识,就当时那样的情形,再加上一家人手足无措,夜奶奶如今已经入土为安了。
夜奶奶又不好直接反驳人家,在外面,她还是维持一个比较明理老太太的形象的,只好压下心中的不满,点点头。
这边还没应付完呢,又有人说了:
“夜奶奶,你们夜家三个儿子,就这老二家的有本事,起了这么大的屋子,看架式,上梁后雕梁画栋不在话下,真是太能干了。”
说这话的人,直接一棍子把夜大郎、夜三郎打死了。
夜奶奶最疼的是老大,次之是老三,老二是她最不待见的了,没想到,现在村里风向一变,大家都夸起老二家来了。
而老三早就死了几年了,家里现在一切好的他都享受不到了,夸他也没用,这些全是田喜娘的功劳。
夜奶奶想着这些,越想越憋屈。若不是待会她想借着村里的热闹行事,早就转身离开了,村里人这是会说话吗?真是给心里添堵啊。
夜萤在边上,看着夜奶奶的表情,阴晴不定,有苦说不出来,心里一阵阵暗爽。
活活,今天她什么都不用说,村里人都帮她说了,真是神助攻。
“奶奶,这里风大,您老加件外衣吧!”
就在这时,一个斯文温润的声音在夜萤身后响起,接着,一件棉外套直接被覆在了夜奶奶肩上。
夜萤回头一看,不是夜自清还有谁?
看到夜萤看到,夜自清向她发出一个同盟者会心的一笑,继续关心夜奶奶,让夜奶奶把手摊开,细心地给她穿上棉衣。
村里人看到了,都啧啧称赞道:
“夜奶奶,您老太有福气了,你看,老二家盖起了全村最气派的新宅子,老三家这个又是童生,眼看就是秀才、举人老爷了,还对你这么孝顺。”
夜自清听着村里人的夸奖,脸上不动声色,并不自满,依旧是温润如春风,细心帮着夜奶奶扣着棉袄上的盘扣。难为他竟然扣得十分精准,看上去,并不像是第一次做这样的事。这更引得村人赞不绝口:
“夜童生从小就天姿聪颖,十分孝顺,并非一朝一夕,我得让我家孙子学着点。”
夜奶奶终于逮到一件可以光明正大炫耀的事了,她乐呵呵地道:
“那是,我家自清,不光会读书,从小就十分孝顺,小时候我们在他家吃饭,吃地瓜总是拿小的,我问他为什么拿小的,他说,大的留给爷爷奶奶吃啊!”
边上的村里人听到了,不由一拍大腿,附合奉迎道:
“就是嘛,我看夜童生光是孝行就说不完,品德端方,若是一朝为官,朝廷有这种官员,也是百姓的福份啊!”
夜自清此时才儒雅温和地一笑道:
“刘伯你谬赞了,孝顺长辈,自是我们这些小辈当做的事。”
看着夜自清在村里人面前应对自如,夜萤眉眼微微一闪,夜自清还真是好心机啊,如若他从小就懂得如此,这个人的高深莫测,比她想象得还要夸张。
从小就晓得在村里人面前树立形像,他日自已若是在王财主面前求帮忙推荐的话,王财主这个人为人谨慎,哪怕答应自已,也会到村里来调查走证一番。
想必,调查走证的结果,会令王财主十分满意吧?
这就是夜自清长期浸润、树立形象的结果。
夜萤看着夜自清的眼眸,不禁又幽深了几分。
夜自清细心地替夜奶奶扣好棉衣扣子,这才和夜萤见礼道:
“今儿个是上梁的大喜日子,恭喜萤妹了。”
“多谢清哥,适逢其会啊,你往常也不在家里,正好这次能赶上这样的热闹。”
夜萤也微笑还礼。
目前来说,夜自清还没有展露出更坏的品质,看上去虽然虚伪了一点,但也没有让人过份反感之处,夜萤就暂且以礼相对。
不过,夜萤也不是个普通的农家丫头,不会被夜自清三两句好话就支使得团团转,成为他向上爬的踏板。
夜自清,想要从她这里获得一些好处,也必须付出一些代价。
夜萤微抿了下嘴唇,忽然脑子里有个想法微微露了下头。再看夜自清对夜奶奶的体贴款款,似乎就没有那么刺眼了。
“吉时已到,祭梁。”
就在这时,主持仪式的工匠大喝一声,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吸引到大宅前。
上梁前祭梁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序。工匠们将贴上红纸的正梁抬到了新屋堂前,正梁前的八仙桌上,早就摆满了供品,香炉青烟袅袅,匠人们开始念祭梁词了:
“走进华堂敬个礼,有说主东送恭喜。早来帮忙莫见气,只因愚下缺劳力。早逢良辰兴佳期,愚下拜望是良机。拜鲁班,拜张郎;拜岩匠,拜木匠;拜了师傅拜内行,上梁我是门外郎。隔行如隔山,隔山不内行,空话不妥当,敬请多原谅。新修龙庭亮堂堂,金银财宝满华堂。白鹤仙人定志向,鲁班先师造栋梁;掌墨师傅起小样,神工妙手彩华堂;八大金刚安的磉,八百勇士挑屋场……”
一通祭梁词念完,匠人们把大梁挑起,借着原来系在屋子上绳子之力,将大梁拉上了屋顶。村里人纷纷围拢前去观礼,上梁师傅这时高喊上梁歌:“上啊,大吉大利!”
声音整齐有力,带着某种特殊的音韵,而与此同时,夜斯文已经把早就准备好的爆竹点燃,顿时,现场响起一阵噼哩啪啦的爆竹声。
夜萤原本觉得这就是最热闹的部份了,没想到,比这更热闹的场面还在后面。
第二百四十三章夜奶奶的真正目的
一番小心翼翼的腾挪移转之后,匠人们终于把正梁放安稳了,这时,
匠人将果品、食品等用红布包好,田喜娘则在下方拿起一个箩筐等接。
“主家,大吉大利,大富大贵。”
为说着吉利话,匠人们将布包抛入田喜娘用双手捧起的箩筐中,这个程序称为“接包”,寓意接住财宝。
接下来,便是上梁仪式最热闹的程序“抛梁”。田喜娘“接包”后,匠人便将糖果、花生、馒头、铜钱、“金元宝”等从梁上抛向四周,让前来看热闹的男女老幼争抢。边抛,匠人们还边念叨着吉利话:
“抛梁抛到东,东方日出满堂红;抛梁抛到西,麒麟送子挂双喜;抛梁抛到南,子孙代代做状元;抛梁抛到北,囤囤白米年年满”。
随着铜钱和花生等的抛洒,村里人一哄而上,不分男女老幼,争抢着扔在地上的铜钱等物,人越多田喜娘越高兴,此举称为“抛梁”,意为“财源滚滚来”。
终于,地上最后一枚铜钱也被大家争抢一空,抛梁便宣告结束。
参与抛梁的村人,手里都拿着铜钱,兜里都满满装着糖果、花生,他们对夜老二一家的大方表示十分满意,村里好几年没有人起新宅了,有些小屁孩是生出来后才第一次参加这种仪式,他们都震撼于这样的仪式居然是有热闹看、还有铜钱拿、糖果吃。
大家嘻嘻哈哈,十分开心,当然,嘴甜的也不忘说些吉利的好话。
阳光晴好,每个人都嬉笑颜开,空气里流淌着甜言蜜语,让夜萤觉得生活挺美好的。
如果一辈子在这里生活,都能有这样愉悦的氛围,人人脸上都露出笑容,那该有多好啊!
只有夜奶奶脸上略为臭臭的,她实在看不惯田喜娘抛梁时的大手大脚,半筐的铜钱啊,就这么洒没有?
谁家抛梁是这样大手大脚的了?就是村里头做瓦窑最有钱的吴老汉家起新宅时,也没有这般出手大方,谁家不是意思一下就好?
不过,这种情形之下,夜奶奶倒是不敢说什么,如果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