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沈,你家儿子还需要我说,多聪明的孩子,只是那性子和你一样,不会积极进取。要不以他刚出道时的起点,也不会才十年时间,变成现在这样。”
赵台长以前不了解老同学家的儿子,后来让下属帮忙了解了一下。知道了沈清和的一切过往,娱乐圈是个喜新厌旧的地方,小侄子又是个佛系性子。
被娱乐圈遗忘是肯定的,以后自己多提点一些就是,用别的演员明星也是用,还不如用老同学的儿子。至少人家还懂得感恩,还有两家常来常往,多少有份情意在。
“挺好的,清儿也不是个什么奢侈的人。以前他还有名的时候,没时间花钱,自己买了不少房子,现在手里也有点存款,养活他自己和孩子,不成问题。
钱多有钱多的活法,钱少有钱少的活法。我们一家人性子都差不多,没有必要为了钱为了名利累死自己……”
沈父的态度还有话语,赵台长也是醉了,他早就知道老同学是什么性子。
无奈的摇摇头,说起正题,“好了,今天有人求到我这儿,想以市场价买下一株紫芝。你放心,如果价格不合适,清和可以不卖,不用给我面子。”
赵台长是个聪明人,他知道自己的那份,沈家不会少,他也不会主动提出来买。
“行,等清儿录完这期节目,我和他说,自家肯定要留一颗或许两颗,出手的至少能有两颗。”
沈父知道肯定要出去两颗紫芝方能罢手。肯定有不少人想要收购紫芝。以后各种人都会找到他或者儿子求购紫芝。答应老赵,比答应一些不认识的人好。
“老沈,谢谢咯。”
“咱俩谁谢谁,好说。上次的送你的茶叶,怎么样,喜欢吗?”
沈父是很喜欢的,儿子亲自炒制的茶叶,有孝心还有那无法言喻的美妙滋味。他每天都要喝上一壶。
“老沈,你可不厚道,味道还用问吗?我每天都会喝上一壶,要不一天都心神不宁。”
一天后,刚下班的沈父接到儿子的电话,“清儿,有事吗?”
“爸,我等会儿带着浩浩回去老家住,住上几天。您要是有时间,和我妈一起回老家住几天吧?”
“也好,明天就是星期五,我请一天假回去和住两天。要我带东西不?”
“不用了,我都订好了,等我到家,东西也会送到。”
“定了什么东西?”
“曹家的酒,我想炮制一颗紫芝泡在酒里,给爷爷奶奶还有您二老与大伯他们二老以后喝。”
“你什么时候懂这个的?”沈父很是好奇。
“没戏接的这两年,自己看了不少杂书。”
能说是在末世世界学的吗 ,怕吓死二老。几百年的时光,他真是学了不少东西。
“哦,还不错,你手里的那些紫芝可不许随意许出去,有什么等全家聚在一起再说。”
“行,都听您安排。”沈清和没有意见,老爸不会害自己。只会帮自己,他无所谓。
“好了,你在车上吧,照顾好我孙子。”
得,孙子比儿子金贵。
提前联系好的车,直接送沈清和父子回家。
沈家老爷子与老太太早就接到小孙子的电话,高兴的在家里收拾,喊来大儿子大儿媳跟着一起收拾,老太太急的哟,不停的催促老头子,“快去河边肉铺,多买一些肉,浩浩喜欢啃排骨,都买回来。在肉铺也打听打听,看看谁家有泥鳅黄鳝,全买回来。别怕花钱。”
老太太只有孙辈,重孙辈回来,才大方,沈家三代人都早婚,如今老沈家四世同堂,三个孙子都有了下一代。
老沈家也是毛滩村老人最羡慕的人家,不是沈家人有出息有钱,而是人家家里的孩子听话,有出息还愿意早早结婚生子。
现在的孩子只要有出息进城的,都不愿意早日结婚生子。家里人怎么说也不听,哪像沈家的孩子那么听话。
“知道,说的我好像多不舍得一样。”
老爷子拎着篮子走了出去,毛滩村有条老街,沈家住在老街中心,楼房是重新翻修过,还是仿古建筑,不仿古不行,村里不干。
第72章
他们家的仿古楼房; 和外面随大流的仿古建筑都不一样,有当地独特的风格。
他们这里的古建筑独有一番风味; 老街的历史已经有了几百年; 多少年来建筑风格从不变换,即使房屋老旧以后; 推到重修; 也是一样。
毛滩村多少年来,一直还有当地古建筑的传承; 一代传一代; 从没有间断过。
沈家兄弟俩的家都在街道中心; 屋挨屋。
老爷子拎着篮子朝河边的肉铺走过去,哼着戏; 一路见人三分笑。两边的人家; 都问他,“沈叔; 家里有什么喜事,看把您高兴的?”
“能有什么喜事,老二两口子回来; 我去买点肉。”
“哟; 老二每次回来; 老大家的那两个都得回来。今天家里会好热闹。”
“呵呵; 人老了,不喜欢热闹就喜欢清静,可是孩子们有孝心; 时常回来,我也不能说什么,由着他们闹腾就是。”
老爷子说的那个虚伪哟,周围的人都明白的点头微笑,口是心非。
肉铺内,老爷子大手一挥,“小朱,排骨我都买了,五花肉和瘦肉都给我来五斤。”
“吃排骨呀,是浩浩要回来吧?”老朱很了解沈家买肉的动态。
“嗯,据说是要回来,先买着,回不回来还不一定呢?”
听话听音,“小”朱猜测的不错,他早就知道沈老爷子的嘴,最是喜欢口是心非。
“嘿嘿,不回来,那您老就不用买泥鳅和黄鳝了呗?”
“要买,怎么不买,哪几家搞了泥鳅和黄鳝?”
“黄城一家,泥鳅黄鳝小龙虾都有。”
“啊,那我得都去买几斤。”老爷子已经想到包圆,泥鳅黄鳝最后用清水养上一天或者两天,吐掉里面的泥水,才是最好的。强行催吐出来的泥水,没有那么干净。
老爷子忙活一通,回到家里,得到消息说,小孙子带着小重孙已经快到了。
一刻钟以后,一辆黑色的商务车停在沈家门口。
家里的几位,全部站在门口迎接,沈清和一下车看见四座大山,吓了一跳。
“爷爷奶奶,大伯大伯母,你们站在这儿干嘛,外面还很热,快进屋。”
沈清和说话无人理,四座大山的眼睛全盯着可爱乖巧的小浩浩,五人已经成功汇合。老太太搂着小浩浩已经“心肝宝贝儿”的喊了起来。
没有人理苦力沈清和,戴着口罩墨镜的沈清和,拎好父子俩的行李箱,跟在最后面进屋,关好玻璃门。
半个小时以后,才有人理这位孤零零的沈清和。
沈清和按照末世里学到的炮制变异药材的方式,已经开始炮制紫芝,也不管那些偏心的人。
等到吃晚饭时,还没有炮制完。这时候,四座大山已经知道沈清和是在森林公园录节目,还采摘了几颗变异的紫芝。
看着沈清和炮制药材,老爷子担心的问,“清儿,你租的那车司机不知道你是明星吧。”
他不愿意因为孙子,给家里带来一些看稀奇(看热闹)的人。
“不知道,是节目组的工作人员帮我盯的车,路上我全程都是戴着墨镜和口罩。”沈清和与原身都是不愿意这样装扮的,但是每次回老家,他都是这样。没办法,老人不喜欢外面的那些热闹,他尽量不把这些带给老人们。
最近几年他就是没有什么名气,也很注意。老家的乡亲们,都是老人比较多,不会主动宣传。
年轻人都在外面打工,离得太远,知道这个消息也没有啥,至少不会呼朋唤友的回老家稀奇。
“那就好,你回来前,订的曹家酒,已经送到家里。订那么多酒干啥?”
“给您和奶奶,大伯大伯母还有我爸妈用紫芝泡药酒,以后每天喝上五钱一两,对身体好,能延年益寿。”
沈大伯听到侄子的话非常开心,能想到他们夫妻俩,侄子有心了。但是在他的心里,野生的灵芝,都是死贵死贵的,给他喝,多浪费。可是又牵扯到老父老母,他又不能说不让侄子泡药酒。
想了一会儿,沈大伯才说,“清儿,给你爷爷奶奶泡些药酒就行,我们那份就不要了,你留着卖钱,以后攒着给浩浩读书用,他读的学校那么贵,以后花钱的地方多着呢?”
拉着大伯粗糙的大手,心里不好过,这些年大伯一直在老家照顾着老人,没有任何怨言,后来又看电视说,外面的大米不行,吃了对身体不好。大伯和爷爷奶奶的十来亩田,全部是他一人照顾的。
虽说春耕和农忙时会请人帮忙,但是平时都是他一人照顾,很累的。听堂哥说,家里的水田产量极低,是因为大伯从不打农药,不施化肥,连普通的除草药都不打,更不用说是杀虫剂更是不会打。
他们一大家吃的粮食全是自家种的,家里人多,一年的粮食还不够吃。就是他在京城的家里,粮食都是老家寄过去的。
想到大伯的付出,他也挺感动的,这样的亲情不容忽视,温声的说,“大伯,我有钱,您和大伯母也是我的亲人,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是一样一样的,没有任何区别,怎么能只给爷爷奶奶我爸妈泡药酒,您二老就不需要呢,药材再值钱,也没有亲人的身体健康值钱,以后不要这样说。
我泡一颗紫芝,留一颗,然后卖两颗,卖紫芝的钱,足够浩浩以后读书买房子的钱。别担心,还有我还年轻,还在继续挣钱,很多东西都能挣回来,可是健康的身体,是挣不回来的……。”
沈清和的话,暖在沈大伯沈大伯母的心底,他们付出的一切,弟弟和侄子都看在眼里,不用他们谢谢,只要记得就行。照顾老人是应该的,他们愿意也不会说什么。
坐在一边的老爷子听了也很欣慰,“好了,清儿都是孩子的爸,还不知道分寸啊,要你说。他要泡药酒就泡,以后泡好以后,你们夫妻俩每天都要喝,别浪费清儿的一番心思。”
老人其实心里一样也很温暖,很欣慰。一家人就是要和和气气的,互帮互助,互相疼惜彼此,好在自家的儿孙都是好的,个个都不错,没有一个歪瓜。
幸好家里的人都还不知道紫芝的价值,要不就是爷爷也不愿意用来泡药酒。
沈清和没有多说什么,一晚上,都在炮制药材。
一直忙到凌晨四点,他才睡下,平时他都睡的很早,九十点就上床睡觉。
早八点,沈清和起床,吃了一点奶奶留在锅里的早餐,一个人去到屋后的水田,自家的十亩水田原来是分散的,不过爷爷找了不少人调,才调到自家屋后来,老街每户人家屋后除了菜园,就是水田,然后就是沈家承包的那座荒山。
街对面的那排人家,屋后是菜园,然后就是一条宽阔的大河。
老街两边,都是各有特色。
沈清和在自家的十来亩水田,悄悄的放了不少的高级植物营养液比普通的植物营养液效果好了不知道多少倍,防虫害,提高产量,改善口感。
还有每亩水田还放了顶级除草剂,至少两年不用担心水田内长草。
顺便每亩田还放了一些能量水,反正自家的稻谷不卖,全是自家吃。
走到茶山,一圈一圈的转悠,该放的全放了一遍,茶山有个中型池塘,沈清和放了很多的能量水,还有一些好东西。未来很多年,他都不用担心,茶叶的产量和质量。
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