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有金手指[快穿]-第2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齐朝得天下以后,对前朝的官员,只要态度好的,都没有怎么打压过。雷家许多旧的姻亲依然还不错。
  拜见雷老爷子以后,沈清和带着大孙子还有下人们住客栈去,雷家想留他们祖孙俩住在府中,沈清和婉拒推掉。
  这几天,雷家的一些姻亲还有姑奶奶都已经来了,最迟的明早也会到。
  他们俩住在雷府哪有住外面自由,最后住进了雷家安排的客栈,也是雷家自个儿的客栈。
  下午安顿好以后,让车夫还有跟来的人自由活动,他带着大孙子上街走走。大孙子要给弟弟妹妹们买礼物,他也陪着。
  下午转悠了一圈,还真买了不少礼物,回到房间已经是晚饭时分。
  三天后,祖孙俩各自心满意足的回家,沈清和是给家里的果子谈了一个好价格。还有养的鱼,莲藕价格也是高价,不只是有自家的荒山人工湖的鱼和莲藕。还有族人一起弄的“水库”中的鱼和莲藕。
  族中有了新的收入,家家户户都出了银钱出了力。每年年底分一次收入,以后也是一个进项。
  回到秋山休息几天,沈家村的那群人,如约而至,面对着一群比自己还老的老头,沈清和一直认真的听。
  其实心里早就跑歪,凭什么这些人认为他会让他们得到好处。
  一群人唧唧喳喳的说了半天,沈清和一直“嗯,哦!”就是不发表意见。
  直到沈家村的人要他明确给答复时,他才说,“明年不行,留籽是有数的,后年吧,明年多留点籽,后年你们再种。”
  一句话堵死他们,人家早就开始留种,你们不提前说,他们没有准备。沈清和是不想闹太难看,才让他们种价格保护的最后一年,也尝尝甜头吧。算是对沈家村老祖宗们的回报,从此秋山沈氏彻底与沈家村没有什么关系。
  打发他们也是不想被他们烦,也有暂时不想树敌的意思,长房还有一脉在京城做官,等以后自家孙子们出息,那才不怕京城那一脉。
  又过去三年,沈家靠着荒山,还有田地里的出产,已经在远近的大富之家。
  大孙子已经是秀才,十六岁的少年郎,俊秀如玉,斯文有礼。不少人家来沈家探口风,问奕君有没有婚配。
  家境富裕 ,文采过人,长相俊秀,谦和有礼,这样的儿郎哪里去找。双河镇乡绅,还有寿县的雷家,都看中了沈奕君这支绩优股。都想提前预定好。
  只不过,沈清和都没有点头,不是眼界高瞧不起那些人家的姑娘,是大孙子要在十八岁前考中举人,如今正是一心读书的时候,肯定不能成亲分心。
  京城的三个庄子,如今都是三个儿子轮流管理,沈清和算是彻底闲下来了,每天在家逗逗孙子孙女,其余的时间就是闲着。
  族里的事情,在他全面丢给大侄子管理前,已经出台一些族规,用“水库”的收入管制他们不听话。
  最近三年,他也没有折腾出什么新的品种来赚钱。京城的几个庄子之前跟着种辣椒,也赚了不少。如今全部种粮食,也能赚上一些,他这一世就像是休息旅行一样的简单平和 ,没有什么大的纷争。
  沈家在孩子们考中进士以前,完成了原始资金的积累,比很多中等官员家庭要富裕很多。
  十年后,沈清和一家一位状元,三位探花郎,两位十四岁的秀才郎。
  去年已经分家,三家依然宅子连在一起,京城的宅子也是一样。沈秀才在方圆二百里,名声远扬,没办法,那样的一户跟普通农家没有多少区别的家庭,培养出来这么多的进士,不出名都不行。
  老秀才沈清和依然住在秋山村。
  十几年的时间,秋山沈氏一族,除开沈清和一家,也有三位二甲进士,其中沈三爷家就有两位,还有举人五位,秀才真不少有十位。是附近乃至京城都非常有名。
  远远超过沈家村超过主支,能出这么多的人才,全靠沈清和,村里沈氏一族早年共用的几口老井,他都滴过不少灵水,孩子们耳聪目明,记忆力好,思维敏捷,加上家中不缺银钱,一心供他们读书,学习风气氛围好,彼此鼓励。
  出来的人才多 ,也实属正常。京城沈家也没有想到分出去的老九房如今居然大变样,变富有了,族中子弟都有出息,出来的人才真不少。
  沈清和出资建的秋山书院,已经建好,只需要装修,就能招生。书院需要的夫子们,也已经招聘到位,束脩是京城周围五百里范围内最高的。
  有不少闻名天下的大儒,也来到秋山书院,为什么?
  待遇,福利好,住的好吃的好,还有“薪水”高。别说文人不为五都米折腰,那是银钱还没有真正到位,只要真正到位 。他们一样会折腰。
  柳成蹊如今也是秋山书院的先生,不过还没有到任。他的日子过得也一样的好,没有招上门女婿,女儿嫁给沈三爷的孙子,如今也是进士,在外地做官,女儿带着孩子一起随任。
  夫妻恩爱,两个孙子一个姓沈一个姓柳,还有一个宝贝孙女。
  清晨,露珠还在枝叶上摇摆,柳成蹊就背着手来到沈家,“沈兄,走,去书院看看。”
  “走,看看去。”沈清和用完早饭,在院子中散步消食。
  秋山书院离着不远,在对面半山,山脚两边全是书院先生们住的院子。全是沈清和记忆中的徽派建筑,三合院形式。一般都是依山面水,高墙封闭,黑瓦白墙,能很好的融入大自然中。成为大自然中的另一种美景。
  书院掩于苍翠美景中,“老师”宿舍依山面水,坐落在山脚。夏日的清晨,远远望去,秋山书院犹如仙境,薄雾弥漫,缠绕的云雾,悠然的飘荡,像极了动态的墨色山水图。
  秋山沈家在京城乃至周围的府城县城名声远扬,都说秋山村风水好,文曲星常驻于此。
  招生的已经开始,外地的学子,已经开始来附近租房住,准备年底的考试,等来年春入学。
  雷家也在秋山置办了地盖大宅子,还有离书院三里外的新“商业街”,置办了铺子。
  两人走到山脚,看见正在做收尾工作的人,很多都是秋山村的村民们。不少人和俩老头打招呼。
  转悠一圈,沈清和坐在路边的石椅上休息,长石椅在秋山村的很多地方都能看到,这是公共设施,专供人歇息用。
  “成蹊,书院会办成闻名天下的大书院吗?”沈清和心中没底,他想着要是能和一些千年书院一样,在历史上留下好名声就好。
  “会的,天时地利人和,秋山都有,以后又是一座有着千年传承的大书院。”
  柳成蹊也憧憬着有那么一天,书院的内石墙上,每一位大儒和书院普通先生的名字,都会铭刻在上面。
  会留出空白,写上他们的生平简介,以后从秋山书院离开的优秀学子们也一样能铭刻在石墙上。
  关于他们的一切,都会存档入册,书院有一座存档楼,二层的小楼,全是“档案室”,夫子,学子的档案都会存封于此。
  沈清和不知道,因为他的一个想法,一千年后,已经进入新时代,秋山书院,依然是闻名遐迩的书院。
  只是这里已经是一所名校,一所人人都想进的大学。
  因为他的阵法,里面的建筑,还有保存的纸张以及铭刻在石墙上的一切都没有被腐化损毁。只是多了岁月的沉淀。
  不少人感叹老祖宗的智慧,居然还有保存下来的“档案”。有些还有描述古人们在书院的一些生活学习的情况。
  沈家一族历经千年,依然是秋山村的大姓,沈清和的后辈们依然出色优秀。
  石墙上的简介有很大一个板块,是介绍书院创始人的家族,包括他们的子孙后代,都有介绍。
  主要还是从沈家怎么崛起到一代出了多少进士状元探花。就连沈家养的牛,也是大齐朝最好的牛,都有介绍。
  一代六进士,多荣耀。
  *
  古代包租公
  睁开眼睛四下打量,简陋的房间一目了然,一眼就能看清楚房间里面有些什么。
  又是古代,一晚上都在梦中看电影,接受原主的记忆。
  记忆中,原身沈清和就是普通的市井小民,家住京城,都说京城“东富西贵南贫北贱”,还真是这样。
  祖上几代都是京城人,经过努力在京城置下薄产。有处二进带左右跨院的宅子,还算是不错。
  在京城近郊有百十亩良田,全家吃喝不愁。家中有老父老母,还有一个五岁的儿子。娘子五年前生产的时候难产而亡。
  为了让儿子沈玉林不被后娘磋磨,原身死活不愿意续弦,他知道只要自己续弦,以后就不会一心疼已经失去母亲的孩子。
  为此无论爹娘如何催促他都不愿意续弦。
  几年过去了儿子已经五岁,长的可爱伶俐,是全家的宝贝蛋。
  原本一家人都可以过着幸福安康的日子。前世也是在这一年,沈母又提及让儿子续弦的事,已经不好再说什么不续弦的孝子,答应了母亲续弦的建议。
  沈母的行动力很迅速,很快找好相看的对象。是不远处一位举人老爷家的庶女,一个不得嫡母欢喜的庶女罗嫦。
  被嫡母找了这样一户人家可不是,对嫡母对沈家恨的牙根痒痒。
  罗氏与她那出身瘦马的亲娘一样,颜色好,还有一副婀娜多姿的身材,走路摇摇摆摆。很是会勾人。
  成亲之前,就与一位六品京官的嫡次子勾搭上了。只是人家妻妾皆有,也不可能纳她进门为妾。
  罗氏还蠢兮兮的以为姜四公子是真的喜欢她,想与她长相厮守。从没有想过,人家根本就是玩她,送上门的不值钱的,根本不会得到姜公子的重视和尊重。
  故事就从罗氏进门开始,进门没有半年罗氏有孕,生下一子。沈家二老如珠如宝的疼爱两个孙子。
  对小孙子也是喜欢的不得了,因为罗氏的父亲是举人,在京兆府衙门做事,对罗氏是百般忍让。
  事情就出在五年后,姜四公子成亲多年一直没有儿子,后院的妻妾一个个生的都是女儿。
  想儿子都快想疯的姜四公子,没有办法只好找罗氏商量,把她为他生的唯一的儿子接走。
  想光明正大的认回去,可不容易,一个为了儿子一个为了和姜四厮守,两人找人杀人灭口,由罗氏哄着沈家二老和原身带着大儿子还有她和亲生的儿子一起出门。
  只是在临出门的时候,小儿子有些不舒服,她与小儿子无法出门,还劝慰二老和原身许久。
  当四人租的马车离开了京城到郊外一处偏僻的地方,一群打家劫舍的土匪出现,抢劫然后杀死原身一家四口。
  噩耗传回去以后,罗氏还假装晕厥过去,守孝三年以后,奸。夫。淫。妇,成功的瞒天过海,制造一次偶遇,一次落水救寡妇。
  沈家的薄产归了罗氏,还家破人亡,都没地儿去说理。
  春天,乍暖还寒,依然很冷。沈清和早起挑水,家中有口深水井,他每天早上都要把厨房中的两口大水缸装满水。
  刚装满水缸,家里的二老陆续起床,只有小懒猪沈玉林小朋友还在呼呼大睡。
  用过早饭,沈母坐在炕上补衣裳,又说起儿子的婚姻大事,“和儿,你的事有没有仔细思虑过,真不打算再找一个。”
  “娘,不找了,有几个后娘能待见前面的孩子,我不想玉林失去了亲娘,连亲爹以后也不疼他。
  真要再成亲,我以后不可能把对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