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广厦营造去年已经做出一定的知名度,今年的行市不错,正月还没出,就陆续有人询问工程收费和施工速度。
…………
这时,距离皇帝在勤政责问轨道工程,已经过去了半个多月。
工部有监管广厦营造返修轨道线路的职责,同时,王贤为了工部官员能掌握广厦营造的行事方法,很正常的差了专人,专门监管返工轨道工程的所有细节。
原本工部没人愿意做这个差事,谁都知道,这个差事牵扯的人身份不寻常,即使皇帝在勤政殿问责,也没说如何处置广厦营造。
他们作为朝廷监管官员,若是看出广厦营造做得不规矩,那是一定要据实上报的。可他们只是不入流的小官,打广厦营造的小报告……叶家女子可是谁都不惧呢,这个难度……很大。
当时谁也不愿意触这个霉头,都是长官硬性安排的差事。可真正接了差使,好处却出乎意料的多。
第八百六十一章 皇帝的家事
能在广厦营造见识民间营造行高效做事,只是这些不入流官员获益的一个零头。最关键的是,皇帝隔三差五就会被把他们叫进皇宫,亲自询问修复工程的筹备进度。
而皇帝每每拿到他们的折子,亲耳听了汇报,虽说不上龙颜大悦,却也心情不错。这几个人在皇帝面前着实混了个脸熟,这才是真正的意外之喜。
皇帝这份高兴的后果,却不是叶欣颜希望的。
就像叶欣颜担心的那样,皇帝很关注返工的筹备进度,在得到满意答复之后,对于这条轨道日后的使用情况信心倍增。
相应的,他对追究这件事根由的心情也很淡了。
作为一个很精明的皇帝,他几乎可以肯定,这事情就是福王做下的。
在皇帝看来,历朝历代争,夺皇位向来最是凶险狠戾,真正到了关键时刻,那就不是皇位归属的问题,而是身家性命是不是保得住的问题。
为了保一家大小的性命,即使刀兵相见、血流成河,那也是要搏一搏的。
而这次,皇子之一的福王,只不过在工程上动了些手脚,实在算不上太大的事。这次事发,用不着深究,他也应该有些警醒。算是给他一个教训,不求别的,能达到以儆效尤的效果就好。
可若是让衙门把事情揭开,他这个当老子的,能把儿子怎么样?两难。
皇帝打算理解儿子了,所以,之后就再没问过案件的进展。
可是,广厦营造众工匠赶赴工程地点之后,京府衙门不太上心的查案过程中,得到轨道工程案几个的关键嫌犯陆续死亡的消息。
其中一个的死状极惨,不但目击伏尸的人多,且被传的很凶,衙门就是想当做无头案处理都不行。
尤承惠看着掌管刑名的官员递上来的卷宗,心中恼怒之余,也松了口气。
他能坐稳京兆府尹,自然不是庸才,对轨道案子有自己的猜测。
眼看这个案子皇帝不再催问,若是没有后续,很有可能会不了了之。可这接连的命案,像是在即将熄灭的灰烬上浇了油一样,从新燃起熊熊烈火,足以让相关衙门和官员想起那个案子。
他就是再想把这个案子淡出人们视线,也做不到了。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这样一来,他能找理由,把这个案子交给大理寺去办。
可是……尤承惠皱起眉头,将近一个月找不到踪迹的嫌犯,怎的忽然就被杀了?
他调取盗取轨道物资案件的卷宗,从前到后有翻看一遍,再仔细看一遍这几日衙役的探查行踪,却没发现什么。
以他推测,一定是衙门查案时,误打误撞的接近了什么机密的事情,才会惊扰了对方,做出如此断然的灭口手段。
如此恶略的案件,已经超出京府衙门维护社会治安的管辖范畴,至于这个案子背后隐藏的是什么,还是让大理寺卿去头痛吧。
韩延回一接到京府衙门的上报,第一时间就压了下来。
谁都知道轨道材料案应该查不出结果了,可是,这个时候忽然发生了这种恶**情,几条人命都是轨道材料案的涉案嫌犯。
韩延回判断的结果和尤承惠一样:一定是查案过程中涉及到隐匿事件,才引发的灭口。
想到轨道材料案件可能的背后主使,韩延回背后有些发凉。
他匆匆把卷宗卷起来,往皇帝的御书房而去。
…………
皇帝听了韩延回的禀报,似乎是掂量这个案子的重量一般,把京府衙门递上来的卷宗在手上掂了掂,又随手放在一边。
之后就皱眉不语,不知在想些什么。
过了好半天,皇帝才问韩延回道:“韩爱卿对这件事怎么看?”
“这……”韩延回欠身坐在一张椅子上。他迟疑一下,下意识的扫一眼御书房内。除了张存海,没有他人。
“这几日,微臣注意过京府衙门对这个案件的审理,看起来不是很尽心。微臣以为,他们在例行查案的过程中,可能无意中接触到、或者接近了一些隐秘事情,所以才有了今日之祸。”
皇帝用手势点了点卷宗,继续问道:“韩爱卿觉得这个案子需要查下去吗?”
韩延回面色一凝,皇上这话问的,可让他怎么说?
明眼人都看得出,耗费一年的时间、埋下若干棋子,若只为谋算那些铁质零部件带来的收益,那简直就是笑话。
所以,木质轨道所出故障,只能是谋害。
而广厦营造绝没有被这么大手笔谋害的资格,那么,对方谋害的就是禹王。
同样是资格问题,够资格谋害禹王殿下的,除了圣上您的几个儿子,再没有其他人了。
这个案子接着往下查,就是查皇帝的儿子。可皇帝现在在问他,要不要继续查下去?
他虽然是朝廷重臣,可相对于皇帝和太子、王爷,他也是外人,这个话他怎么说?
皇帝半晌也没听见韩延回的答复,手指在桌案上无意识的敲击几下,又道:“说说你接到京府衙门上报时的想法,朕恕你无罪。”
韩延回暗叹一声,这是躲不过去了。
“陛下,这几个人死的太过突兀,微臣以为,即使不是为了查到元凶、绳之以法,却也要做到心中有数,这个潜在的原由,朝廷应该掌握在手才是。”
御书房静默无声,张存海更是不敢发出一点儿声音。他这个贴身伺候皇帝的太监,虽然风光,可需要承受的压力也很多。就说现在这些话,就不是寻常人应该听的。
半晌之后,皇帝点了点头,说道:“韩爱卿所言极是,能一下子杀掉这么多人灭口,应该是很严重的事情。”对于皇子来说,严重到不敢让人知晓的份上,皇帝这个当老子的,也不得不重视。
皇帝心不在焉的把手放在卷宗上。
正当韩延回以为皇帝要把卷宗递还给他,让他往下安排的时候,皇帝又说道:“这案子不能等闲视之,不能交给大理寺办。”
说着,皇帝转头吩咐张存海道:“去把厉勉找来。”
韩延回吁了口气,这样就好,厉勉是亲卫营总领,是皇帝最信得过的人,手里的人也都是精锐,皇帝、皇家很多隐匿的事情都是厉勉经手做的。
有厉勉探查这件事,不论查出什么结果,大家都不尴尬,这是最好的结果。
第八百六十二章 做最坏的打算
在福王府的议事厅里,以福王为首,下方坐着福王一系的各色人等。
“到底是怎么回事?处理个人也处理不好,居然能让人家发现尸体?”福王皱眉,他明显的不住气了。
从那个参与轨道零部件材料交易的小喽罗酒后失言开始,整件事情已经完全脱离了他的掌控。
原本几个关键人物已经被人送往各地隐藏起来。可好死不死的,京府衙门差役看似松散的巡查,居然鬼使神差的接近了劣质铁材的交易地点。
那地方是他用来处理铁矿冶炼过程,多出来的残渣次品的地方。
一旦衙门误打误撞的找到那里,不用想也会发现,他在朝廷管辖之外,有额外的铁矿和炼制出来的铁材。
这个偶然事件立即让他警觉起来。
原本材料交易案几个关键人物隐匿之地,和这个地方没有关系。可是,这几个人若是留下,早晚都是祸患,越早处理掉越好。
谁知道,下手处理的七个人,居然有五个被人发现了尸体。每次看似都是巧合,可是,如此多的、没留下痕迹的巧合,着实让人心惊。
这时,王贤也在福王府,他面色有些发白,说道:“卑职想来,不管是太子还是禹王,一定已经有人掌握了这些人的行踪。我们现在已经很被动,得想个法子扭转局面。”
王贤说着,把视线投向刘裕。他当官这些年,做的都是具体实务,对于谋略这些着实不在行,只能寄希望于刘裕这些幕僚。
福王府这些年的庶务,以及和太子暗地里的较量,都是由刘裕主持谋划的,基本上没出过差错。王贤对他还是有些敬重的。
刘裕面对王贤的询问视线,顿觉压力山大。
他之前还有侥幸,以为事情只是从小喽啰口中泄露出去,只要及时补救,应该能把事情控制住,至少也能让京府衙门在查无实据的情况下无法定案。
至于朝廷里的人存了什么想法,那就是仁者见仁了。自古以来,通往皇位的道路都是腥风血雨,从来都是成王败寇。
殿下只不过在禹王主持的工程上用了些手段,只要是个明白人,就应该理解这种做法。
可事情的发展并不像他们预料的那样,不但因为小贼泄露口风,导致他们失去了先机,还把事情过早的暴露出来。
没等他们有所排布,叶欣颜就拿出让众朝臣吃惊的施工记录。那记录之全、之完整,简直见所未见,也仅仅是在传说中听过而已。
有了完善详细的施工记录,完全可以锁定事故路段,返工修复也就不再是难事。这件事完全就是败笔,不但对没有禹王丝毫损害,广厦营造反倒成了皇帝眼里最严谨的营造行。
刘裕对王贤恭敬颌首,才转而对福王说道:“咱们已然失去先机,甚至连对手的手段在哪里都拿不准。如今,一动不如一静,工程的事先放开。反正涉及的人,不是下狱就是处理掉了。至于铁矿和那些铁锭,原地存放,也不要再动了。”
福王沉吟片刻,还是有些担心,“这个案子如今已经不在京府衙门,大理寺也没接手,本王怀疑,父皇把这个案子交给厉勉了。若是厉勉插手,就算我们没有动作,也有可能被他找到关键所在。”
史东也插话道:“依照之前的事情,只怕咱们一举一动早已落入人眼。若是厉统领接手探查这件事,对方会不会给他泄漏一些线索?若是那样,就是咱们从现在开始什么都不做,只怕也藏不住行迹。”
“这个不会。”对这个说法,福王还很笃定的。
他摆摆手说道:“这事儿一定是老六做的。他把事情做得如此隐秘,他自己完全隐藏在背后,想来不想被人看出他有此等心机。
厉勉的厉害大家都知道,老六若是敢给厉勉透露线索,只怕反倒会被厉勉咬住不放。我相信他会冒这个险。”
刘裕点头赞同:“殿下看得明白。所以咱们现在只要停止以往的动作就好。多出来的铁矿虽然不在册,却能勉强和朝廷账册内的矿石混在一起。若没有内行严格查看,应该看不出倪端。
铁材也不动了,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