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从知道自己的丈夫和儿子靠不住之后,王夫人就彻底的沉寂了下来。不过,在此之前,她向汉景帝刘启请求,想要阅读史书。
对于这样的要求,汉景帝刘启自然不会拒绝。立刻派人将汉朝以来的历史,全部送到了王夫人的冷宫中。那一车又一车的竹简,王夫人短时间之内,一定没有机会将其阅读完毕。
看了看竹简上那陌生的字体,王夫人一瞬间有些懵逼。因为,这些字她一个也认不出来。在原来的世界,王夫人也曾经读书习字。但是,这个世界和那个世界的字体完全不同呀!没有一定的文学基础,啥也看不懂。
没有办法,王夫人只好找了一个借口,让汉景帝刘启派遣了一个会读书习字的宫女,从头到尾的将史书念给她听。然后,王夫人趁着这个机会,学习怎么认字,怎么读书?
听着宫女念出一个个内容,王夫人流下了悔恨的泪水。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她原本的三观都然碎裂,新的三观逐渐形成。
原来,这个世界的制度和另外一个世界的制度完全不同。没有什么三从四德,没有什么女戒女四书。就算是女子,也能堂堂正正地为官作宰,等级为帝。
哽咽了一声,王夫人不敢相信,为什么她当初那么傻?就没有好好的了解这个世界上的一切呢!原主是对的,她是堂堂正正的嫡女,何必嫁与他人为妾?和一个平民成婚,做堂堂正正的一家之主,平平安安的度过一生,那该有多好呀!
王夫人心想,明明她已经借尸还魂,来到了一个如此完美的世界。那么,活出一个真实的自己,活出一个美好的未来,那不是很好吗?
从此之后,王夫人不再执着的把自己儿子推上皇位。反正无论如何,胶东王刘彻作为庶出皇子,都不可能成为九五之尊。
最近,王夫人有了新的目标,她努力地学习史书,想要在日后过上一个崭新的生活。因为汉景帝刘启向她承诺过,再过两年就让她离开咸阳城,随着胶东王刘彻前往胶东国去。到了那个时候,她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呢!
自从王夫人消失于后宫之中后,整个后宫都安静了下来。作为汉景帝刘启的妻妾,那些皇后夫人们可不把刘启的宠爱放在眼里。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妄图让他们这些骄傲的人为了所谓的宠爱,从而勾心斗角,百般谋划,那绝对是不可能的。
所谓的宫斗,到底是为了什么?追根究底,不过是权力罢了。当他们无论怎么做,都不能越过皇后,都不能成为权力的拥有者。就算他们什么也不做,该有的还会给他们,一点也不会少。那么,所谓的宫斗还会存在吗?
答案是
——不会。
至少,在这个世界,在这个时候,没有所谓的宫斗存在。
两年之后,胶东王刘彻加冠,将前往胶东国就国。
当焕然一新的王夫人走出冷宫的时候,无论是谁,都惊讶的侧目。
不过两年的时间,王夫人居然失去了以往的卑微和小心翼翼。现在的她,变得和宫中的其他夫人一样,骄傲,自信,飞扬以及罕见的强势。
看到这个样子的王夫人,现在咸阳宫中的人都知道,王夫人心中再也没有了那种男尊女卑的思想,再也不会觉得女子不如男。
没错,这个时代的女子是骄傲的,是强势的,也是自信的。
身处于这个美好的时代,她们又怎能不骄傲,不自信呢!试问那么多的世界中?又有哪些世界做到真正的男女平等呢!
第36章
对于东阳长公主阿娇而言, 就算成为了皇太女,和以前也没有什么两样。说是不同,那只有一点,那就是晚上不用出宫,可以留在咸阳宫中休息。
安安稳稳的度过了两年之后, 皇太女就遭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阻碍。因为馆陶大长公主刘嫖以及汉景帝刘启联合起来, 对着皇太女逼婚。她现在二十岁, 再不成婚可就晚了。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 皇太女完全懵逼了。这世间的男子,没有一个她看得上的。说实话,她一点也不想成婚,就算是馆陶大长公主刘嫖以及汉景帝刘启都不能让她迁就。
说到底, 馆陶大长公主刘嫖以及汉景帝刘启都是关心她。因此, 皇太女不敢做出什么强硬的姿态, 只好见招拆招,慢慢的拖时间。
对于子嗣,皇太女一点也不在意。对她来说, 只要有着刘家血脉的嫡子嫡女,都可以成为大汉皇朝的一国之主,何必执着于自己的亲生子女呢!没那个道理, 说自己的亲生子女更加聪明些,更加适合做这个皇帝。
就在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过程中,汉景帝刘启突然病倒了。
这病情来势汹汹, 一下子就拖垮了汉景帝刘启的身体。他虚弱地躺在床上,一脸苍白,全身无力。
坐在汉景帝刘启的身边,皇太女心中十分伤感。到底是相处了那么些年,不可能没有一些感情。
“阿娇,你真的不想娶一个太女妃吗?”毫无血色的汉景帝刘启虚弱地说出了这样一句话。
即使知道口中的答案十分伤人,但是皇太女仍然不想欺骗汉景帝刘启。于是,她点了点头,沉默不语。
看着皇太女脸上威严肃穆的表情,汉景帝刘启叹了一口气。
“既然你不想,那便算了吧!以后的皇位继承人,你就从嫡系的皇族中选择。就如同先皇选择了朕,朕选择了你。”
“谢谢父皇容忍我的任性,让您为难了。”听到汉景帝刘启的这句话,皇太女着实松了一口气。为了这件事情,她和自己的母亲和舅舅几乎每天都在斗法。
汉景帝刘启笑了笑,微不可察地说道:“既然你知道自己任性,为何就不听朕的话。娶一个贤良淑德的太女妃,生下属于你自己的血脉子孙,难道就不好吗?”
皇太女听到这句话,就知道汉景帝刘启还没有放弃自己的想法。可是,她无论如何也不会妥协,随随便便就找一个男人成婚生子。
叹了一口气,皇太女无可奈何的说道:“父皇,这件事还真不能怪我,谁叫这个世界上并没有我看得上眼的男子。”
汉成帝刘启虚弱地微笑着,一脸感慨般的说道:“你呀,就是眼光高。”不过,无论哪个男人看着阿娇的表情,恐怕都无法硬起来吧!就好像他堂堂一代帝王,即使过去了那么多年,仍然处于先皇的阴影之中。
几个月后,汉景帝刘启驾崩,葬入皇陵之中。随后,皇太女刘辙登基为帝,大汉王朝进入一个新的纪元。
汉景帝刘启的后妃,现在的女皇陛下从来都没有想过薄待。有亲生子女的,就送到亲生子女的封地之中,成为王太后,享受清福。
孩子尚小,没有成年的,就在宫中多住几年,等到孩子长大以后再去封地也不迟。若是等不及,现在就去封地,女皇陛下也不会介意。
至于另外一些没有子女的,想要回家,和父母团圆的可以。想要出宫,另外婚配,做一家之主的也可以。想要留在咸阳宫中,享受供奉的同样也行。就算是想游历天下,有看尽大汉风光的想法,女皇陛下同样也不会阻止。
至于最为关键的薄皇后,女皇陛下和薄皇后谈过之后,就将薄皇后封为皇太后,掌管后宫事宜。除此之外,还和以前一样,仍然掌管大汉王朝一半的权力。
做了一国之主后,在何处修建陵寝的事情就提上了案程。帝王陵寝的修建,少则十年,多则几十年。从这个时候修建,一点也不早。
对于自己驾崩后,日后会葬在哪里,女皇陛下一点也不介意。她在臣子们择选过来的风水宝地中,随意的选择一个,就交给其他人去安排了。
皇帝修建陵寝,这可是一件大事。因此,官方发布通告,召集天底下最厉害的工匠,参与皇帝陵寝的建造。
一时间,天下涌动,不少工匠赶往咸阳城。
修建皇陵这种工作,绝对是最适合天底下所有工匠的。因为,只要参与了修建皇陵,那就可以名利双收。
等到皇陵修建完毕之后,你在外面说一声自己曾经参与过修建皇陵的工作,还不多的是人请你过去修建明(冥)府。到时候,想要什么,就可以得到什么。
其实,对于工匠们来说,修建皇帝陵寝并不是一件苦差事。因为大汉皇帝们对于死后的归宿十分在意,给这些修建陵寝的工匠的待遇也是最好的。
每天大鱼大肉的喂养,再加上每天的工作量不足四个时辰。因此,在修建陵寝的时候,绝对不会有身体虚弱的情况出现。
而且,有一件事情让那些修建陵寝的工匠特别特别的高兴。因为,冬天的时候并不动工,他们可以带着发下来的银两,高高兴兴的回家和家人团圆。
平常的时候,和家人来往几封信,或者家人来到陵寝这边看他们,其他人都不会介意。
只要不泄露有关于皇帝陵寝的任何事情,这些工匠们就不会出现任何生命危险。
最最重要的事情,在修建陵寝的过程中,这些工匠们可以顺带着教导手下的学徒。毕竟,实践出真理。皇家陵寝,就代表着这一个时代这个世界上最高的建筑成就。
事实证明,那些工匠的做法是对的。因为这个时代排名前十的工匠,都曾经参与过皇家陵寝的修建。
女皇陛下准备修建陵寝的大事,同样惊动了胶东王太后,也就是汉景帝刘启的后妃王夫人。
说实话,王太后对于修建陵寝这种事有阴影。因为在另外一个世界,她就曾经听说过,凡是修建陵寝的工匠,都必须在陵寝中陪葬。也就是说,陵寝修建完毕的那一刻,就是他们死亡的日子。
读了这个世界的史书之后,王太后对于这个世界的了解也有不少。不管大汉朝以前,关于那些修建皇帝陵寝的工匠们是什么处理的。反正在大汉朝,绝对没有让修建陵寝的工匠陪葬的事实存在。
因此,有一些厉害的工匠,参与过两次皇帝陵寝的修建。甚至有一些身体强壮的,参与过三次皇帝陵寝的修建。
比如说早些年去世的天下第一工匠,曾经未满十岁时的他,就给自己的父亲祖父打下手,共**建汉高祖刘邦的陵寝。后来,他长大之后,就和自己的父亲参与了光元女皇的陵寝修建。再后来,他就有了孩子。于是,他就在自己父亲的带领下,带着自己的孩子,参与了先皇汉景帝刘启的陵寝修建。
或许,曾经的天下第一工匠的那个参与了先帝汉景帝刘启的陵寝修建的孩子,这一次会继承先祖的遗志,继续修建女皇陛下的陵寝。
经过多年的读书学文,胶东王太后已经没有了以前那般模样。如今的她,神情更加和蔼,气势也更加威严。
“华年,这些工匠的手艺世代相传。就算是他们不特意了解,他们也能够知道皇陵的具体结构。陛下们就不怕有人监守自盗,挖坟掘墓吗?”
被称呼为华年的宫女笑了笑,恭敬的回答道:“王太后娘娘,您真是说笑了。大汉以来的几位陛下的陪葬品并不是很多,真正加起来,还没有那些工匠们的年俸高。那些东西,就算是做得再精致,再栩栩如生,那也是泥土做的,又不值什么钱。
能够成功进入修建陵寝队伍的,全都是大汉朝有名的工匠。他们岂会本末倒置,为了这些小东西,而毁了自己的名声呢?
再说了,一旦陵寝封墓,外人再难打开。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