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媳妇_望江影-第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夫人可真是客气了。”这官差笑着接了过来,手里暗自掂量,竟然还是银锭子。看着这探花郎家中之人也不敢轻视了。
    看来这还是有些家底的,和旁的乡下人不大一样。
    报喜的官差们要走,谢成楠却不愿意走了。
    他听说今日乃是赵家村族学开张之日,如今赵家村出了个探花郎,在他心里颇有些不一样了,所以想多留在这里看看。只让人送官差们回去好生招待一番。自己留在这里看族学封顶。
    老族长未曾想到还有这等好事,“今日本是双喜临门,如今大人又亲临咱们族学,这是三喜临门了。今日可真是百年难得的好日子。还望大人给个好彩头,帮着咱们族学写个对子。”
    这等事情,谢成楠自然乐意给个脸面,“如此,本官就却之不恭了。”
    谢成楠是正儿八经大家族培养出来的读书人,文才还是有几分的,略微思考,便提笔在早就准备好的对联纸上面写了起来,“天上麒麟原有种,门墙桃李自成村。”这对联既是送给这赵家村族学的,鼓励族中子弟好生入学考取功名,也是送给金科探花赵辞的。
    寒门子弟也能入朝为官,可不就是门墙桃李自成村?
    赵家村的人自然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了,不过倒是都会来事儿,谢成楠一落笔念出来,其他人就都纷纷大声叫好。
    至于好在什么地方,自然是没人在乎的。谢成楠也不会没事找事去找人问。
    罗素在边上看着,只觉得十分可爱。又想起当初罗老根给她讲过当初她不识字贴反了对联还被村里人夸的事情来了。
    果然劳动人民就是这样朴实可爱啊。
    忍不住弯着嘴角笑了起来。
    老族长还准备让谢成楠帮着写个石碑,谢成楠却婉拒了,“探花郎不日定要回来省亲,少不得也要为族里后生们留点勉励之语,本官就不占地方了。”
    老族长这才意识过来,赶紧笑呵呵的应了。
    封顶仪式完成,族学也宣布要正式开蒙。教书的夫子是县里请来的老秀才,唤作高夫子,老大年纪了,听说在前朝就已经考了许多次了,后来一直没中。新朝恢复科举之后,也曾参加过一次,依然未曾中举,这才熄了心思,后来一直在县城里替人开蒙。老族长特意寻了回来,又答应给他在族学里面开个单间屋子居住,除了平时的束脩之外,一应的吃食都是村里人供应。简而言之就是包吃包住工资高,老先生这才答应来村子里教授这些小泥娃娃们。
    只不过这位老秀才倒是没想到开学第一天,就能见着县太爷的,一时间激动不得了。虽然没有和县太爷说上话,但是远远的看着就已经觉得十分了不起了。又见着自己教书的地方有了县太爷亲笔的对联,这可是旁的私塾没有的好事,越发觉得自己当初的决定十分英明无比。也越发觉得自己这任务十分高大上了。进了课堂,站在讲台上,高夫子顿时觉得自己光芒万丈。
    可惜除了村里一些好奇的村民们还围在族学窗户外面看着孩子们在学堂里的表现,县太爷却早早的离开了族学了。
    他之前只来过一次赵家村,且还是匆匆忙忙的。但是这次来赵家村之后,他发现赵家村又变得很不一样了,所以也趁着这次机会在村里逛了起来。
    老族长本想全程陪同,却被拒绝了。
    老族长倒是不失望。他现在可忙着呢。如今赵辞当了官儿了,这赵家的房子也得赶紧盖起来,村里这流水席也要开始筹备了。也不知道这春种的时间够不够。且族学才开,也不知道这些小子们争气不争气。
    以前觉得十分清闲,可以开始养老的老族长突然发现,族长这个位置实在是太辛苦了,活计太多了。要操心的事儿也是一桩一桩的。
    在赵家村逛了一圈之后,谢成楠心里暗自惊讶。
    上次来赵家村的时候,这里的人虽然都看着十分精神,脸上的颜色也不是苦黄瓜瘦的。但是穿着方面依然十分破烂。但是这次来了,却发现这些人的穿着已经好了许多了。虽说还是有补丁,但是却很少,有些妇道人家还能穿上花色的衣裳,甚至还有妇人头上戴着银簪。
    这些说明什么?
    这说明这赵家村的人日子过的比之前要更加红火了。这些人已经不是单纯的吃饱穿暖了,而是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了。
    “早该想到的,他们竟然能够开了族学,送村里的孩子们念书。自然是日子过好了的。”
    谢成楠满脸感慨,心情复杂。
    他的治下有这样的村子,他心中自然是自豪高兴的。但是想起其他村落,心里却难免心中难受。若是毗陵县所有的村子都能过上赵家村这样的日子,毗陵县岂不太平?若是天下人都能过上这样的日子,天下岂不是盛世?
    好在去岁他已经暗示其他村子向赵家村学种植之术,今岁应当会有成效了。且看看成效如何,若是好……少不得日后还得多花点心思,看看这赵家村是如何变成如今这模样的。只要找出这最关键的一点,他总能让其他村子也富裕起来。
    罗素倒是不知道县太爷这些感慨心思。
    她如今正陪着宋母跪在家里的牌位前面上香磕头。
    赵辞终于高中了。
    他没令她们失望,真的高中了探花郎,如今还入了朝中为官。
    想起那个笑容清淡温和的人,如今已经是一朝探花郎了,如今该是如何的骄傲自豪,意气风发。
    光是想想,罗素就觉得与有荣焉。
    那可是自己的小叔子啊!
    再厉害,那也得喊自己一声大嫂。日后自己总算是有个靠山了。反正自己这身份也得罪不了什么大人物。如今有了赵辞了,日后家里也不担心被豪强恶霸欺负了。
    罗素第一次觉得,自己在这个封建社会是安全的了。
    赵母磕完头起身,擦了擦眼泪,哽咽道,“大丫,赶明儿再去找族长说说,咱们还得去族里拜拜老祖宗。多谢老祖宗保佑。再去买只生猪回来,祭祖用的。”
    赵辞高中这件事情,是件天大的事情。
    赵母已经激动的不知道说什么了,只能尽量平复自己的心情慢慢的交代这些小事。
    罗素一一的应了,又道,“族长已经说过了,这个月选个黄道吉日开祠堂呢。”
    “好好,咱们自己也多费点心思。”
    安抚好了赵母之后,罗素还有些诧异,上次赵辞中举,赵家村家家户户的都特意上门来道喜,怎么这次都没见着人影。
    一直到了晌午之后,罗素才明白过来。原来是这个消息冲击力量太大了,大伙还没回过神来,愣是慢了半拍。
    赵家村的人直到离开族学回家之后,才又反应过来,赵家的那位老二可是中了探花郎,现在可是在天子脚下当官了呢。
    “还愣着干啥啊,赶紧抓只鸡去他们家里走动一下啊。那可是当官的人家,和咱们可是不一样了。”赵老二重重的拍了脑袋,骂着自己婆娘蠢笨。
    他婆娘赶紧手忙脚乱的抓鸡去了。
    不止赵老二一家,整个赵家村的人也陆陆续续的从家里往罗素家里这边跑来了。
    所以赵母和罗素吃商量着要去准备祭祖的东西呢,村里各家各户就已经送了东西过来了。赵家的院子再次的热闹起来。
    赵辞高中了,族学也开学了,赵家的房子自然也要赶紧盖起来了。
    因着家里的祖宅要拆掉,所以族里特意给他们安排了个空房子暂时住着。在大伙的帮助下,不消片刻功夫,家里的大大小小的物件就都搬空了。
    房子一拆,大师傅们就开始风风火火的挖地基盖房子了。

☆、第42章

    罗家村盖了族学,且这族学还有县令大人亲笔的墨宝。这事情很快就被传开了。
    原本只供赵家村的人读书的族学也吸引了许多附近村落较为富裕的人家。
    毕竟去县城那边念书实在是太远了,要是能在族学里面搭个伙也是很不错的。
    老族长对于这件事情很是高兴,来找罗素商量。毕竟这件事也能让赵家村得个好名声,而且还能分担一下族学的费用。
    罗素对这件事情也很是支持。她想起了以前乡里的学校,那时候也是各个村子的适龄儿童都在乡里的小学念书。
    只不过这时候能够念书的人很少,基本上都是男孩子。而且每家每户也不是人人都念书,只会挑一个十分喜爱的孩子过来念念书,日后好好培养一下。所以即便加入了族学,人数也不是很多。
    当然,外面的村子的孩子来念书,学费是要比本村的人贵上五十文钱的。毕竟当初这族学建设,各家各户的也是出了力的。不能让本村的人寒了心。
    即便如此,还是有好多人愿意过来念书。原本还算空旷的课堂也显得有些拥挤了。
    高夫子对此很是高兴。
    当老师的都比较喜欢桃李满天下。他以前教授的学生一个学堂里也就七八个罢了,还没有像这样一下子五六十个的,顿时觉得自己门生遍布了。
    当然,老族长也担心这位高夫子应付不过来,有心想要再聘请一个夫子回来帮衬。哪知道高夫子知道之后,一口回绝了,“传道授业本身就是吾等的本分,无须旁人帮衬。反正一个是教,一百个也照样是教。”
    老族长自然是乐的省下这笔费用的,当即笑眯眯的感谢了一番。回头又让家里的婆娘以后每顿饭给夫子加个鸡蛋过去。
    族学越来越红火的时候,罗素家里的新房子也盖起来了。
    二进的小院子,虽然比不得城里富贵人家那样正儿八经的大大宅子,但是小一号的二进小宅子,在这个赵家村也显得十分的惹眼。
    房子建成当天,整个赵家村的人都来看热闹。看着这青砖大瓦房,一个个的都激动的不得了。
    盖房子这种事情是会传染的。本来大伙住的都是旧房子,也没这个意识要去另外换个大房子。如今看着这村里陡然竖立起一套房子起来了,其他人也有些心动了,纷纷的打听这房子盖起来花了多少银钱。
    罗素笑道,“我这材料钱,统共也只花了二十两银子罢了。好些材料都是用的先头老房子的料子,省下了不少的银子呢。”
    大伙一听是二十两银子,这心里更热了。
    要是以往,这二十两银子就是天价了,那是想都不敢想的。
    但是如今可不一样了,各家各户的黑耳朵,养鸡和鸡蛋都能换银子,还有马上麦子要丰收了,另外甘蔗来年也能收入一笔。这可都是银子啊。
    满打满算的下来,只要劳动力多,勤劳的人家,一年下来也能存个十来两银子,两年也能存下来了。
    而且赵家这房子这么大,自家自然是不能和人家这当官的人家比的,只要盖个一进的院子就够了。估摸着十来两就成了。
    大伙越想,越觉得可行。
    就在村里人正犹豫着啥时候也盖房子的时候,赵大木家里也传来了消息,等这次稻子下田,麦子收回来之后,也抽时间把家里的房子给盖起来,不过他们家也不盖两进的院子,只准备盖一进的,且因着家里两个儿子已经定了亲事了,所以准备盖两个院子。
    这下子大伙不淡定了。
    赵大木这闷不啃声的,都要盖两家院子了,这可真是闷声发大财了。
    “咱家也不想盖啥子大房子,咋说也不能越过了赵大人家里去了,所以咱就准备盖个一进的院子,反正房间多留两间就是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