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罗素赶紧把先前买地欠衙门的债给还了,又去多买了十亩旱地,加上家里还剩下的三亩旱地,都用来种冬小麦。
这次整个赵家村都决定跟着罗素的行动起来了。
其他村子的倒是暂时还没动静。虽然先前赵家村种的稻子养鱼确实成了,但是大家都觉得这只是瞎猫碰着死耗子罢了。还不至于把身家性命都放在一个年纪不大的小媳妇身上。
在罗素的指点下,赵家村开始了风风火火的种冬小麦的行动。
所有的旱地都是经过精耕挖沟的,种子也是经过罗素处理过的。
罗老根也从这边拿了些种子回去了,准备跟风种麦子。罗家村见道罗老根的动静,也有几户人家跟着种上了。罗家村的村长罗大山经过了黑耳朵和稻田养鱼的事情,又听罗老根说他闺女之前种了高产的玉米,还种了甘蔗,现在长的十分的可喜,所以对于罗家这个大闺女种田方面的天赋很是相信了,鼓励村里人跟着一块儿种。可惜他的号召力度不大强,愿意跟风的人不多。
罗老根倒是无所谓,这种事情对自家也没好处,人家爱种不种,自己也少费心思。
忙完了九、十两个月,十一月的时候,田里的稻谷庄子上面长出来的稻苗又接穗了。稀稀拉拉的,但是对于原本不抱希望的人来说,这是老天爷额外赐予的惊喜,所以赵家村的人怀着虔诚的心情将这些稻谷收了,好些人准备留着放在谷仓里面,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绝对不吃掉。
天气渐渐冷了起来,田地里基本上没有什么活计了。
罗素也不乐意出门了,开始在村里收集鸡蛋,准备让自家的老母鸡好好的窝一窝小鸡出来,来年开春了,家里也能多几十鸡出来了。
对于成绩在农场里呆过的人来说,这养鸡养猪可都不是什么陌生的事情。只要法子用对了,存活率绝对是比这个时代高的。
且现在村里已经不缺粮食了,养殖业也可以顺带发展起来了。
☆、第34章
这个时代养殖业完全没有达到正常水平。在罗素的记忆中,村里人家一般都要养十几只鸡,才算是及格线而已。有些有本事的人家,一下子养几十只鸡都是又可能的。
而在这个地方,甭管是罗家村还是赵家村,各家各户对于养鸡养鸭都不是很热衷。更甭提养猪了。
根本原因,还是缺少粮食。
这些鸡鸭猪完全靠放养,很难养活,养活了也不长肉。必须要喂精粮才行。但是原先连吃饭都吃不饱,谁还有这个心思养六畜啊。
所以听说罗素一下子要买一百只鸡蛋孵小鸡之后,赵母吓得差点拿不住手里的针线。
她看了看自家院子,“咱家这院子也装不下这么多鸡啊。”且这一百鸡蛋里面能存三十来只鸡就不错了,其余的鸡蛋不是白白的浪费了吗?
罗素早就已经把养鸡的地址给看好了,鸡鸭怎么能养在自家院子里,太不卫生了。也不利于这些禽类的生存。
“娘,咱在院子外头再修一个鸡舍出来,专门养鸡的。地方也宽敞一些。”
赵母对于儿媳妇的各种奇异的想法已经很是习惯了,经过了最初的惊讶之后,就无条件支持儿媳妇了。“行吧,你咋说就咋做。”
说起来,她其实最想养头猪,养了一年都有百来斤,来年过年了能吃大半年的肉了。不过养猪太费粮食了。她也舍不得。
现在手里有银子了,罗素也不自己动手,找了村里几个壮丁过来帮着建鸡舍。
这个时候的人建鸡舍都还很原始。做个鸡笼子就很不错了,或者用泥土围个栅栏就成了。
等听着罗素说要像建房子那样建鸡舍,顿时都看白痴一样的看罗素。
罗素也不理会他们,只把自己的摇头提了。这时候没有砖,只能用木偷搭了。她也不准备做太大的鸡舍,反正七八十平米的就够了。
几个帮工虽然觉得奇怪,不过拿人银子办事,倒是没说啥子。
后山上面不缺木料,几个壮丁又是砍树又是打桩,只花了几日的功夫,就做了个简易的房子出来了。上面搭上稻草,看着还十分像模像样。
房子中间又用木头隔层了四间小房间,每间房子中间留着一条路能够四处走,且保证每间房间都留着一个大窗户用来通风。
房子一做好,就引得村里人都来参观了。
好些人原本以为是罗家人准备盖新房子了,结果一听是给鸡鸭住的,都膛目结舌。
这么好的房子给畜生猪,这不是浪费吗?赵城媳妇这真是有银子没处花啊。
在赵家村的人呢开始惊讶的时候,罗素家的小鸡已经在孵化当中了。
因着家里的只有两只老母鸡,罗素又去村里花了高价买了几只老母鸡回来一同孵化。
赵二娘现在是罗素的忠实拥护者,听着罗素要养鸡,动静还这样大,第二天就让自己男人带着两个儿子照着罗素这房子也盖一个出来,准备跟着罗素一起养鸡。
有人看着和罗素关系好的赵二娘也开始这么干了,聪明一些也跟着干了起来,反正大房子盖不了,跟着盖个一半的总行了吧。
有一就有二,很快村里就像是得了养鸡病一样,一个传一个的,慢慢的各家各户的屋子旁边盖了养鸡的地儿了。
罗素一听都开始盖房子了,当即有些惊喜。
她原本只想先试试看,要是成功了,就让大伙跟着试试,没想到村里人的养鸡热情这么高。
想了想,干脆去找老族长,把村里人再一次召集起来开会了。
现在各家各户的都不用去干农活,钟声一响,都来的快,一会儿都抓着炒熟的黄豆跑到广场上来了。
这次老族长没说话,直接让罗素做了开场白。
大家一见罗素要讲话,当即都高兴起来。这几天他们的鸡舍盖好了之后,就准备去问问赵城媳妇是不是又有什么好法子养鸡的。要不然也不能整出这么大动静啊。
果然,赵城媳妇这次真是告诉他们咋养鸡的。
之前养鸡都是采用的放养,白天都要放出去自己找吃的。而罗素采取的是圈养,将鸡放在房子里喂养,不让出去。里面还要铺上厚厚的谷壳、秸秆,先头还得用麦麸和小米混着喂养。
“这得费多少粮食啊。”
下面的三姑六婆开始细细的算起账来。
罗素也没多说,只把这些法子告诉了大伙,至于人家愿不愿意用,这就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了。
*********
赵辞这一阵子都没出门,在家里装病。自从赵辞中举之后,来家里寻人送礼的都排队的来,赵母觉得不妥当,都给推了。赵辞也不愿意接触这些人,所以干脆窝在自己房间里看书。
听说罗素要养鸡了,竟然也来了兴致。每天时不时的去看看家里的老母鸡孵蛋。
这时候天气冷,孵小鸡不容易,罗素在厨房里弄了个小炕,让母鸡在上面打了个窝儿孵蛋。
第一场雪出来的时候,罗素家里的几窝小鸡陆陆续续的出了鸡壳了。
赵母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的小鸡,小心翼翼的将小鸡放到了搭建好的鸡舍里。
鸡舍的地面上已经铺上了厚厚的一层谷壳了,四周的窗户上面也都用稻草封着,小鸡到了鸡舍里也不担心冻着。
罗素专门煮了小米喂养。
小鸡喂米粮才能长的快,等过阵子长开了,她再抓蚯蚓晒干了做成鸡饲料喂养,这些鸡明年开春之后,差不多就能开始下蛋了。
比起鸡蛋的价格,罗素觉得这些初期的小米算不上什么了。
现在赵家村的人已经都跟着罗素干了。家里产了小鸡之后,就往罗素家里的鸡舍里面跑,看罗素是怎么养的。
赵二娘笑道,“这还亏得今年家家户户的有粮食吃呢,要不然哪里敢这样养。说起来你家里这窝小鸡倒是长的好,要是往日里啊,能够活下来几只就不错了。”
罗素这次孵的一百只鸡蛋,存活下来有八十三只。比起原先存活率不满一半来说,已经十分了不起了。
村子里的小鸡陆陆续续的入了鸡舍之后,家家户户又开始忙活起来了。
男人们开始准备过年要用的东西,女人和小孩们则忙着照看家里的小鸡。想着来年开春了能吃上鸡蛋,还能时不时的吃上一只鸡了。
年底最后几天,衙门里来人准备让交税上去了。
今年赵家村家家户户大丰收,往常都苦着脸交税的,今年都是笑呵呵的扛着自家的粮食,昂首挺胸的,看着十分的有底气的模样。
赵家村也曾了整个毗陵县今年交税交的最快最积极的村子。
谢成楠窝在书房里看了陆陆续续交上来的账册。
“赵家村今年的税收竟然是旁的村子的好几倍啊。”
周县丞道,“今年他们稻子种的多,交上来的可都是好稻子呢,我特意去仓房里面看过了,那颗粒是实打实的。”
谢成楠捂着个炭炉子,叹了口气,“上次我递上去的折子,朝廷那边一直没有回应,也不知道出了什么情况。那些整日里高官厚禄的,哪里知道老百姓还在挨饿受冻呢。今年毗陵县受灾情况如何?”
提起雪灾,周县丞的脸上也苦了下去,“也不大好,百姓们家里吃的不够,穿的也不暖和。有些地方屋子还漏风,连赵家村的鸡都不如。”
“赵家村的鸡?”谢成楠闻言好奇。
周县丞笑道,“我听前几日去赵家村收粮食的人说,赵家村这个冬天全都在养鸡,还专门给鸡盖了房子,用稻谷做毯子,平日里喂的粮食都精细呢。”
谢成楠满脸惊奇,“还有这等奇事?”末了又不免感慨,“要是每个村子都能像他们这样过日子,本官可就什么都不愁了。”
周县丞听出他语气里面的低沉,一时间也没说话。
闷了半响,谢成楠突然一拍桌子,“本官决定了,明年开春就让毗陵县管辖内的各个村子都学着赵家村种粮食。要是有不明白的,让他们去赵家村问去。”
“可是朝廷没有下旨啊。”
“等朝廷,黄花菜都凉了!”
谢成楠对于如今的朝廷已经有些不满了。虽然皇上励精图治准备,但是如今武将把持朝政,重文轻武,这些武将们又都只知道舞刀弄枪的去杀敌人,哪里有多少精力去管理百姓的。
再这么下去,百姓们早晚要饿死的。
***********
大年三十开始,赵辞就开始给村里人写对联了。
大伙也不是买不起,不过都觉得举人老爷写出来的对联有文曲星保佑,以后家在安宁,说不得家里也能出个文曲星呢。
罗素的字写得不好,看到赵辞写的大字对联,羡慕的不得了。
后世那些书法叫什么书法,这才叫书法啊。行云流水,大气磅礴。
赵辞见她在边上看着尽兴,“大嫂可要写写试试?”
“不用不用,我看看就行了。”罗素赶紧摆手。她那几笔字,最多只能说看着整齐而已,在赵辞这样的行家面前写出来,担心让人家笑话。
“你要是给我写两笔字,我拿到我们那里去,说不得也是价值连城啊。”罗素喃喃自语。
赵辞手下一顿,笔下的墨迹染了一大坨在红纸上。
“啊,毁了。”罗素赶紧给他张罗换纸,“小心点,别再染墨了。说起来你们这样久经考场的人,应该不会容易染墨的。”要是考试考到一半的时候染了墨,这考试也不用考了。反正考了也没用。
赵辞稳了稳胳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