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商户嫡女奋斗史-第5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人到了长乐宫中,由宫女引着见礼,曹皇后赐了座。
  曹皇后右手轻轻抚着凤椅上雕刻的花纹,目光落在精心装扮后的石静芙身上。她如此投自己所好,曹皇后只一个心念转圜之间,便将两人的来意明白了大半。
  “看茶。”曹皇后吩咐。
  “还难得和夫人这般说说话,贵府可还安好?”
  这句话,听得庄夫人心头一凛。曹皇后分明是在说,往日从未见安国公府有任何效忠,此时察觉出危机了,才来临时抱佛脚。
  殿内暖意融融,庄夫人原本就是怕热的体质。心头一急,也不知是冷的还是热的,大滴大滴的汗水从她额角流下来。
  她欠着身子,将心中准备好的说辞道出:“承蒙娘娘惦记,府上一切都好。只是夫君他感念娘娘的恩德,无以为报,才令我带小女进宫谢恩。”
  在废太子和原先的齐王斗得最激烈的时候,石家袖手旁观。此时想要凑上来,庄夫人在心中做好了被刁难的准备。
  无论如何,安国公府都是四大国公之一。只要太子一日未曾登上帝位,曹皇后就不得不继续为太子网罗一切势力。
  所以,石家献出嫡女给太子,安国公有把握曹皇后会接受。
  为了最终的目的,受些许刁难又算得了什么?
  曹皇后微笑着将茶杯端到唇边,垂下眼帘在心头思索。
  她对石家何曾有过什么恩德?庄夫人这话,只是在说若是太子纳了石静芙为侧妃,安国公府就会一心一意地为太子呐喊助威罢了。
  太子如今有定国公府曹家为后盾,又有忠国公府武家效忠。若是再加上安国公府石家,四大国公府得其三,将营造出众望所归之势。
  石家虽然投机了一些,但念在他们被旧事所累,不敢在争储一事上轻易下注,曹皇后也就不打算过多追究。
  只要在现在表明态度,也是忠臣。
  放下茶杯,曹皇后笑道:“夫人客气了。是芙儿吗?都这么大了,来,让本宫好好看看你。”
  庄夫人心头松了一口气,看样子,曹皇后是不再计较石家的过错。
  她微微侧身对石静芙点点头,石静芙从胡凳上利落的起身,迈步到了曹皇后跟前十步处,敛礼道:“臣女久仰娘娘风仪,今日一见,才知往日远远所见,都不对。”
  她作猎装打扮,在行走之间也不见女儿娇态,举止利落英姿飒爽。
  虽然曹皇后心头知道,她是在模仿昭阳公主仪态,故意讨好于她。但这份讨好之意如此明显,她也果真在石静芙的身上,看见了昭阳公主当年的风采。
  那时她最疼爱的女儿,最引以为傲的女儿啊!
  曹皇后的眼神柔和了许多,笑着问道:“怎么个不对了?”
  不像那些规规矩矩的大家闺秀,石静芙扬起脸,俏皮的笑道:“娘娘比芙儿所想,要年轻漂亮百倍。是芙儿见识太少,所以不对。没有想到这样的娘娘,才配得起母仪天下的皇后身份。”
  她的性子天真单纯,这些话虽然有着讨好的成分,但她眼神纯净,令人知道这些话她都是发自内心。
  闻言,曹皇后笑出了声。无论如何,有一名这样乖巧的女子,全心全意的讨好着自己,这样的感觉总是愉悦的。
  “好孩子。今日太子回京,你知道吗?”
  石静芙猛然点头,道:“当然知道!多亏了太子,才打败了叛贼,平定了北地。我们小姐妹早就盼着太子凯旋的一天了。”
  瞧她的神情不似做伪,曹皇后转头看向庄夫人,笑道:“夫人养了个好女儿。想来不久,宫中就会设下庆功宴,到时你带着芙儿先到长乐宫来。”
  言下之意,就是允了庄夫人的请求。庆功宴时,让两人先来必然是要先做一些安排。
  安国公府要送石静芙到太子的身边,自然不能像对民间女子一般,悄悄的纳了。曹皇后要借机为太子造势。
  达到了目的,庄夫人心头又是激动,又是伤感,连忙起身施礼谢恩。
  ……
  城外,折柳亭。
  庆隆帝刚到不久,下了玉辇,在扎下的彩棚中升了御座。
  他的身子不好,离他最近的除了随行太医就是内侍。吴光启捧着药茶,躬身站在一侧,随时听候吩咐。
  好在值此喜事,无异于给庆隆帝打上了一记强心剂。他面上一扫灰败之色,眼中透出期盼之意。
  虽然在捷报中知道了太子无恙,但这还是他登基以来,父子两人首次分离这许久。
  说来奇怪,当废太子在时,庆隆帝虽然知道这个儿子不错,沉稳宽仁。却无论如何也无法将视线集中在他的身上,他做得再好,也被庆隆帝视作理所应当。
  或许,在那时他很明白。废太子心性不如他,如果再给予他更多关注,就会对废太子造成更大的威胁。

  ☆、第924章 凯旋

  直到废太子做出弑君逼宫之大逆不道之事,庆隆帝才彻底寒了心。
  当他狠下心肠,将废太子圈禁起来后,才看到这个儿子的优秀。
  这次太子领兵北上,出发之时匆忙,所率大军数量远不如巴坤林筹措已久的反军。
  他又是第一次领兵出征,虽然有整个高芒王朝作为后盾,身边又有精兵良将,但庆隆帝仍然是担心不已。
  这种担心,令他第一次对卫明盛生出了父子之情。
  要知道在战场上,刀剑无眼。别说是太子,就是御驾亲征,在重重护卫之下,也不是没有可能殒命的。
  但卫明盛交出了一张令他十分满意,令朝中众臣刮目相看的答卷。
  他不仅克服了困难,将路上征集而来的府兵逐渐收编操练,毫不慌乱。还谋定而后动,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正奇结合,最终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这场战役,不仅收服了北地,诛杀了以巴坤林为首的首恶。还俘虏保留了北地精兵,最大限度的保存了高芒王朝的战力。
  事后,他也给出了处理办法。将这些降兵分散编入西南、东南各地都护府之中,同时,抽调幽州、并州、益州三地兵力,补充巴坤林叛变之后,安北都护府显得空虚的防线。
  虽然时值冬季,突厥南犯的可能性极低,但太子也丝毫没有放松。
  突厥作战的主力都是骑兵,来去如风。
  若是被他们觉得这次高芒王朝内乱是个良机,谁也不敢打包票,一直窥视着高芒王朝肥沃土地的突厥,不会集结南下。
  太子的处理,让庆隆帝很满意。
  不轻敌、不给敌人机会,这才是最好的防守。乱世出名将,而他希望今后由太子带领的高芒王朝,名将越少越好。
  想着这些,庆隆帝连咳嗽都少了。面上挂着淡淡的笑容,此时他只不过是一名牵挂着儿子的老人罢了。
  有礼部官员在,自然不会让皇帝多等。
  吴尚书上前躬身见礼,“禀皇上,太子殿下正在全力赶来,距此已不足十里。”
  庆隆帝点点头,道:“辛苦爱卿。”
  这一场声势浩大的仪式,全由礼部安排得妥妥当当,他道一声辛苦并不过分。
  他已经听见了,不远处传来的阵阵马蹄声。
  太子内着鱼鳞铠,头戴象征着他身份的太子玉冠,胯下是一匹鬃毛猎猎的狮子骢。
  经过战场血与火的洗礼,他看上去沧桑了些许,但整个人增添了一种杀伐果断的坚毅气质。这种气质,只有在经历过战场,决策过数万人生死的人身上才能看见。
  这令原本观之风光霁月的卫明盛,身上多了不怒自威的压迫威势。
  他策马奔腾,望着不远处搭建的彩棚,胸中意气风发。
  这次北上,他不仅平定了叛乱,还赢得了民心,收获了军心,可谓收获巨大。
  身后的众将,如同众星拱月一般,将他簇拥在中心,风驰电骋一般朝着折柳亭而去。
  樊彬、韩羿也在其中。他们在此行中立下大功,被太子提前带着回京。等着他们的,将是锦绣前程。
  到了折柳亭外,太子一拉缰绳,狮子骢长身而起。随着唏律律一声长嘶,后蹄立刻停住,前蹄高高扬起又落下,这才看出它的神骏不凡之处。
  太子和身后众将翻身下马。
  太子快步走到庆隆帝身前,两手“嘭”地一声在胸前合拢,如推金山倒玉柱一般跪了下去。
  “儿臣幸不辱命,特回京复命,拜见父皇!”
  他的声音掷地有声,带上了以往没有的铁血气息。
  在他身后,随他一道归来的众将和文武百官,全都跪倒在地,磕拜庆隆帝。
  “孩儿快起。”
  庆隆帝欣慰的看着面前的太子,他没有令自己失望。这些年,是自己错了,对他视而不见。
  “众爱卿平身。”庆隆帝声音不大,吴光启又代庆隆帝说了一遍,将众臣请起。
  “儿臣不孝,劳动父皇相迎。”太子知道庆隆帝身中奇毒,见他虽然面容不显颓势,但脸颊消瘦深陷,显然身体负担极大。
  以这样的身体状况,仍然强撑着来迎接自己,只是为了给自己铺路造势。
  自从废太子逼宫之后,两人之间的父子亲情迅速升温,庆隆帝更是一门心思为了给他将来登基做准备。
  这让太子心头愧疚不已。当初,他明明知道废太子心有不轨,却依然冷漠地选择了无视。
  如今,庆隆帝所做的一切,都沉甸甸的压在他的心口。
  庆隆帝的面上浮现出微笑,看着他道:“你回来就好。明日开始,便代朕理事。朕也想好好歇歇。”
  他剩下的日子不多,就算手把手的教,也不如让太子提前处理政务学习得快。现在错了,还有他在后面修补。若是等他去了,太子再犯错可就没有回转的余地。
  太子心底愕然,父皇这样做,等于提前放弃了手中的权利。
  作为一名高高在上,品尝过权势滋味的皇帝来说,要做出这种决定,是多么的不容易!
  他再次拜下,道:“儿臣叩谢父皇恩典。”
  心中再怎么感动,这时也要按照朝廷的规矩惯例来。此时此地,不是叙父子离情的时候。
  接下来,便是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圣旨,封赏在北地立下战功的众将。待大军班师回朝后,再犒赏三军。
  太子入城之时,全城的气氛都被点燃了起来。
  京城百姓们跪伏在地上,等待皇帝的玉辇过去之后,开始欢呼雀跃起来。
  他们拿出准备好的各色彩带丝缎,不要钱似的往太子率着的北军将领中抛去。红艳艳的地毯之上,落下了七彩丝缎,显得越发的喜庆热闹。
  太子策马缓缓而行,身边不停的响起百姓们兴奋的尖叫声。他仿佛被人海所包围了,这份人们发自内心的喜悦热情,将他淹没在其中。
  他看着四周一张张不同年纪的笑脸,胸中胀满了骄傲。
  在这一刻,他懂得了父皇为之奋斗一生的意义所在。
  他举起手,含笑朝着左右众人缓缓挥着。这一举动,差点让两边站在的侍卫拦不住热情瞬间高涨的百姓们。
  “太子!太子!”

  ☆、第925章 绑红缎的羽箭

  “太子他看我了,他真的看到我了!”有姑娘尖叫着跳脚。
  “太子英明神武,是我们高芒王朝的福气啊!”老儒生激动的捻着胡须,眼角出沁出了泪水。
  周围的大姑娘小媳妇们,不住的打量着骑在马上的小将们。那些胡子拉渣的老将,不在她们的议论范围之内。
  其中被议论的最多的,除了太子,就是樊彬了。
  樊彬的长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