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商户嫡女奋斗史-第5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于凯哭得越发伤心,嗓子都有些嘶哑。他无法理解她的意思,只知道刚刚见到的母亲,又要离开了。
  高致远伸出手,石静玉将儿子放在他的怀中,哽咽道:“照顾好你自己和儿子,等着我来。”
  高于凯不愿离开她的怀抱,虽然已被父亲抱住了双腿,仍然扭着身子,两手紧紧的抓住她的衣襟不放。
  不远处传来催促声,石静玉忍着泪,亲手一点一点的掰开儿子的手指。她心口发痛,痛得呼吸困难。
  高于凯手上的那点力气,哪里敌得过成人?
  终于,他的手指全部被石静玉掰开。他泪眼婆娑的望着母亲,声声哭喊着、哀求着母亲不要离去。
  听着儿子的声声哭泣,这一刻,石静玉多么想不顾一切的留下来,跟随他们一路往南而行。

  ☆、第916章 复国的希望

  但是,她更加知道,她不能冲动行事。
  她留下来,才能更好的安排今后的日子。云岭对于眼前的所有人来说,都是遥远的存在。她贸然跟去,除了吃苦之外起不了任何作用。
  高致远眼中的泪也止不住的流了出来,但他出了点头应下,又能有什么办法?
  从来没有任何时候,他像现在这样痛恨自己的无能。
  黄妈妈劝道:“大娘子,有我们跟去,您就放心吧。我会看顾好小少爷,等着您来。”
  石静玉心碎的站在原地,目送着众人逶迤离去。狱卒押解着犯人,看在石静玉的银子份上,刻意放慢了速度,将就着从来没有步行这么远的高家众人。
  在他们后面,跟着一辆驴车和黄妈妈等人。
  车上是石静玉为高于凯准备的糕点衣物,还有暖炉、常见药材等物。这些物品,足够支撑着他们走到云岭,在黄妈妈身上,石静玉还放了好些零碎银子备用。
  若是狱卒有所不耐烦,便可拿出来一点,平息他们的情绪。
  “大娘子,我们走吧。”丫鬟劝着石静玉。
  已经见不到众人的身影,但石静玉总觉得儿子的哭声还隐隐从前面传来,让她心不断作痛。
  咬了咬唇,石静玉毅然转身上了马车,“走!”
  只是在这里伤感也无济于事,等着她的事情还有很多。
  她要变卖部分嫁妆筹措银钱,要打听云岭情况,还要说服母亲大哥让他们支持她的决定。悲伤,从她的眸子中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坚定的神情。
  ……
  楚王府。
  楚王一把钳住楚王妃纤细的腰身,俯身看着她,问道:“那个女人,你处置好了?”
  汪妙言是他们派出埋在太子身边的暗线,她必须死。
  太子如今地位牢固,挟着军功凯旋,可谓万民归心。所以,更不能暴露出,在争夺太子之位时,曾经使出的那些手段。
  汪妙言满手鲜血,但在背后也有楚王妃的指使。一旦暴露出来,只怕会令太子失去民心。
  只要一日太子尚未登基,就一日不能安心。
  这个唯一的破绽,绝不允许存活于世。
  楚王妃“咯咯”一笑,从眼底流转出来万种风情。她的声音极致魅惑,就好像羽毛一样,一下又一下的挠在楚王的心尖上,令他欲罢不能。
  “王爷放心,这点小事怎么难得了我?”
  如灵蛇一般的手臂,缠上楚王的脖子,她道:“我为王爷做了这许多,王爷答应奴家的事,何时能够兑现?”
  楚王揽紧了她的腰,将头埋到颈窝,“待皇兄凯旋归来,便可商议大事。”
  楚王妃不再说话,身子柔软的如同丝缎一般,紧紧的贴在楚王身上,令他再次品尝到极致欢愉。
  她心心念念的,用尽所有手段相助太子登基,所求的,就是高芒出兵替她复国。她是苗疆的公主,理应是部众捧着手心的那颗明珠。
  她肩负着复国的重任,眼看就快要到了成功的时刻。
  从她清澈如水的双目中,流露出内心的愉悦,令得呼出口气息也变得喜悦。
  她这般热情如火,楚王品尝着她的甜美,开始专心致志的攻城掠地。
  ……
  姚尚书府,后宅。
  “母亲,你可想到了法子?”姚芷玥问道。
  姚夫人冷声道:“已经有了法子,就看她答不答应。”
  “谁?”姚芷玥着急的问道。
  姚夫人冷冷的看了她一眼,原来不仅是令人心寒,眼下更是连智力都退化了吗?连这么显而易见的事情,都不愿动脑去想。
  感受到母亲眼中的鄙夷神色,姚芷玥静下心来,仔细想了想,道:“我知道了,一定是大姐姐对不对?”
  姚夫人阴沉着脸点点头。若不是为了姚芷玥提出的这种无理要求,她怎么舍得让姚芷兰去做这样的事情?
  尚书府好不容易就要出了一名四妃,万一在其中出了什么差池,姚芷兰这颗棋子就算是废了。
  这个时候,她开始有些理解姚尚书的苦衷。后宅尚且如此,在朝堂上的凶险更甚于此百倍。如何不令他走得小心翼翼,满心都是利益计算?
  “母亲提出的要求,大姐姐一定回答的。”姚芷玥的语调轻快,压根没想过此时的难处。
  姚夫人冷哼一声,也懒得跟她分说。只道:“你安心等着。过年前会进宫朝贺,这个时候你要安分些,不要再节外生枝。”
  有了希望,姚芷玥对这点要求自然不会拒绝,连忙乖乖点头应了。
  “权家下聘的事情我还拖着。婚约的事情,你就自己想办法。”说完,姚夫人抬腿便走了出去。再留下来,她怕控制不住自己的怒火。
  每当她看着姚芷玥那副为了武正翔不顾一切的模样,她便气不打一处来。
  最难的事情,她都答应了,就不再想插手权家的婚事。
  姚芷玥你不是觉得自己很能干吗?那你自己去想办法好了。
  看着母亲甩手出了房门,姚芷玥心头并不以为意。她两手托腮,撑在书案上想着心事。又要进宫了吗?这次进宫,不知道能不能再见着他。
  恍惚间,她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冰湖之上。
  她是那样的狼狈、绝望,心中充满了恐惧。他如同天神一般从天而降,将自己救起。他的手臂是那样有力,只单手便将自己抱起。
  姚芷玥的脸色越来越红,她多么想,想被他拥入怀中肆意爱怜。
  ……
  转眼间过了几日,从宫中传出消息,太子率领众将,将于明日抵京。
  庆隆帝下了旨,将亲率文武百官迎出十里。
  一来,他知道这幅身子撑不了多久,借此机会给太子接下来临朝观政造势。
  二来,他迎的不仅是自己的儿子,还是平定了北地判断的领军大将。给予这份体面,也同时是做足了姿态,告诉所有参战的士兵,皇帝记得他们的功勋。
  礼部接到命令便忙活开来。
  从定鼎门朝南十里,细沙铺路洒水净尘,上面再铺上十丈宽的红毯,彰显大军威势。
  皇帝亲迎之处,在一座折柳亭中。
  这里因文人墨客折柳相送而得名,此时被官兵围了起来,临时扎了彩棚,供明日庆隆帝使用。

  ☆、第917章 要事

  皇帝要出城亲迎,牵动的不只是礼部。
  骁骑四出,排查、控制京中的可疑事件和人选,宁可抓错也不能放过。
  在京的影卫被影雷召集起来,明日将以各种身份出现在庆隆帝的周围,务必不让任何人有机会行刺。
  宣政殿中,庆隆帝在吴光启的搀扶下活动着身子。
  他的身体一日比一日衰落,纵然有苏良智的施针秘法,也再难激发出他身体的潜力。
  吴光启心头难受,但他知道对庆隆帝来说最重要的事情,便从不劝说,只尽心的伺候好他。
  姜冰薇的恢复情况,则要比庆隆帝好得多。她比他年轻,这些年虽然过得清苦但并未耗费多少心力,不似庆隆帝一般透支了生机。
  毒药已解,剩下的就是调养。苏良智断定,顶多不出两年,姜冰薇身上的残毒就能清除干净。
  不得不说,有些人就是上天的宠儿。这次中毒,竟然没有在姜冰薇的身上留下太多痕迹。她的眉眼,看起来仍然如远山一般清朗。
  经此一劫,这些年的怨气从她的眼中褪去。看上去,比刚回宫之时多了一份疏朗的神色,举止也柔和许多。
  她既然留在宫中,打算陪伴着庆隆帝逝去,就不再以断尘居士自居。换下灰色僧袍,着一件淡色宫衣,头发只简单挽起,用一根玉簪固定。
  从她的身上,透出一种淡泊出尘的气质来。
  知道庆隆帝的寿数有限,在姜冰薇的心中,那些她以往所在意的权势富贵就都成了浮云。她所不屑的佛经,现在成为她精神的寄托。
  在宫中,每日早晚,她坚持做着早课、晚课。只有她自己知道,她是在为庆隆帝念佛祈祷。
  祈祷他能事事如愿,祈祷他在死后能魂归西方极乐净土。
  “郎君,”姜冰薇从后方走出,上前搀住庆隆帝的另一边胳膊,道:“明日出城劳累,您可得千万保重。”
  如今,她和庆隆帝之间,只用旧时称呼,如同普通的民间百姓一般。
  庆隆帝的面上浮起一个微笑,道:“放心,我这身子一时半会还死不了。”
  姜冰薇知道他有必须要做的事情,也不再相劝,只问吴光启:“有太医伴驾吗?”
  “有的,赵院使、胡太医、苏驸马都会跟着。请娘子放心。”
  吴光启是伺候庆隆帝的老人,对两人这段当年的情缘恩怨,知道得一清二楚。
  对姜冰薇能放下怨恨,一心一意的陪着庆隆帝渡过最后的日子,吴光启的心头是无比感恩的。对着她的态度,也十分的恭谨。
  庆隆帝时日无多,又挂心着国家大事。姜冰薇能原谅他,并陪伴着他走过最后的路,对他来说已是最好的结局。
  宣政殿很大,走过了两圈,庆隆帝便累得坐下喘气歇息。
  他坐着自嘲的笑了笑,道:“果然是老了。想当年,我抱着你跑上十里地也不觉得累。”
  说起当年的往事,姜冰薇的面上也浮现出追忆的神色,她展颜笑道:“这么多年了,难为郎君还记得。”
  “怎会不记得?”庆隆帝扬了扬眉,姜冰薇仿佛又见到了当年的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
  吴光启悄悄退开两步,让他的徒弟小泉子上前伺候着。明日庆隆帝要出城亲迎,他这个总管还有很多事情,等着他一一安排下去。
  玉荣宫中。
  石德妃靠在贵妃榻上,一脸冷清。身后的宫人微微弓着身子,安静的侍立在侧。
  “安国公夫人到!”
  “宣。”石德妃的声音,不带任何感情温度。
  庄夫人跟在内侍后面进来,石德妃是如今安国公的大姐。当年安国公府犯下错误,没有支持当年的太子,选择站在汝阳王的一边。
  庆隆帝登基后,石家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老安国公服毒自杀,将所有的罪责揽上身。又在死前将石德妃送入宫中,名为作妃实则作为人质。
  若非如此,庆隆帝怎么可能允许安国公府继续存在?
  石德妃的一生,从她进宫之日起,就算是毁了。
  有安国公府背叛在先,庆隆帝怎么可能对她有什么好脸色。鉴于老安国公自杀谢罪,刚刚登基时又需要安抚众臣,才将她封做四妃之一。
  德妃,这个美好的封号,只有她才清楚其中真实的含义。庆隆帝是在提醒她,时时不要忘记了德行,不要忘记了他不再追究安国公府的恩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