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姚尚书是有苦说不出,他们哪里知道,他昨夜纠结的痛苦?
☆、第881章 你有个好儿子(为白酒白金猪加更二)
只是此时,难道姚尚书还能出言解释,他早已经选择过。而选择的结果,就放在皇上面前的御案上面吗?
若说方才定国公的一眼让他心中一抖,此时众人看过来的眼神,就如同狂潮一般要将他淹没。
能做到勋贵的,个个都不是等闲之辈,或多或少都有些威压。姚尚书只觉两股战战,好不容易才稳住了身形,没有瘫软在地。
看见他的窘境,一丝笑意在庆隆帝唇边一闪而没。
他这个皇帝当到现在,剩下的乐趣委实不多了。顺势而为捉弄一下大臣,算是他不多的乐子之一吧。
撑着这幅残躯,他真想同民间的老人一样,享受儿孙绕膝的快乐,渡过最后的时光。
可惜,他天生就是个劳碌命。想获得这样平凡的安宁,也不能够。争了一辈子,操劳了一辈子,父皇,你的在天之灵可有看到?
我,可比你一心疼爱的汝阳王差?
庆隆帝有绝对的理由相信,在他治理下的高芒王朝,绝对比汝阳王做得好上十倍。
待自己瞑目之后,总算敢直面父皇的指责。
庆隆帝一个恍惚之间,底下的勋贵已在吴光启的示意下,不情不愿的分成两边。
出乎庆隆帝的意料,勋贵们赞成固守函谷关的只是少数。这让他有些意外,同时也很高兴。
四大国公,定国公毫无疑问的站在了孤军北上那一边,忠国公就站在他身边。对他们两人的选择,庆隆帝心中有数并不意外。
太子就是定国公的亲外孙,他怎么会弃他于不顾?
而忠国公忠肝义胆,勇猛过人。他怎会忍心看着北地沦于叛军之首,让黎民百姓在战火中煎熬?
庆隆帝的视线转向安国公,这个先帝在位时,支持汝阳王的男子。他一如既往的低调,但站得很稳,丝毫没有犹豫之色。
这次,他总算选对了位置。
就连资质平庸的平国公,也白着脸站在支持孤军北上的一边。
庆隆帝在心头笑笑,看他站都有些站不稳,难道就不怕自己将他派出去,随军北上吗?
“平国公。”
突然被庆隆帝点名,平国公茫然的应了一声,让庆隆帝更是想笑。
“你赞成孤军北上,理由是什么?”
平国公一脸迷惘,道:“回皇上的话,微臣也不知道。”
此言一出,众人朝他投来诧异的目光。在四大国公府中,作为垫底的平国公,一向被众人所忽视。
他也安于享乐,沉溺在美人乡中不愿外出交际。要不是先帝赏下价值不菲的田庄等产业,平国公府连如今的富贵荣华的保不住。
平国公府的威势,甚至不及晋南侯府。平国公的名声,甚至还不及他的儿子刘祺然。
刘祺然好歹在京中混了一个“混世魔王”的名头,无人敢招惹。相比之下,他的父亲平国公,实在是无能之极,浑身上下找不出一个亮点。
只不过,他的无能实在是超出了大家的想象。皇上问话,他竟然说不知道?
但听他这么说,庆隆帝却是来了兴致,身子微微往前俯,追问道:“你既然不知,为何又站到了右侧?”
平国公道:“禀皇上,微臣在入宫之前,世子来跟我说,要是皇上问起,他是一定要随军北上的。”
正好庆隆帝要众人选择,他没有什么主意,想起既然刘祺然要随军北上,他便站在了右侧。
反正到时皇帝要差遣,去的也是刘祺然,而不是他。
庆隆帝点点头,坐直了身子,微微笑道:“你有一个好儿子。”
他此言一出,站到了左侧的人纷纷色变。皇上的意思,是觉得平国公做得对?那岂不是自己几人错了?
庆隆帝扫了一眼,站在左侧的,主要有昌平侯、晋南候、安平侯、永乐伯几人,其他的人,都不算重要。
“好!看来在朕的朝中,还不尽是贪生怕死之辈。”庆隆帝放出这句话,便让众人都散了。
姚尚书心头大松了一口气,看来,皇上的意向终于明确了。幸好,幸好他没有听关景焕的建议,而是听从了府中幕僚们的分析,支持先孤军北上,再集结大军。
这一关,过得委实不易。
擦了擦额头上冒出的冷汗,姚尚书故意放慢了脚步,走在最后一个。他和那些勋贵们本就不是一路人,还是不要招惹他们的好。
看见前面站错队的昌平候等人,姚尚书心生怜悯。雷霆雨露都是君恩,就是不知道庆隆帝的这道雷霆,将会劈向谁。
经过连接两天的试探,庆隆帝已经心生杀意。只是,文臣如关景焕等人,勋贵如晋南候等人,在他们背后,都有一张巨大的关系网。
一个处置不慎,就会变成人心惶惶的局面,这不是他想要的结果。若只是因为站错队,就会惹来杀生之祸,那还有谁敢在皇帝面前说真话?
让吴光启宣了武正翔进宫,君臣秘议了一个时辰,武正翔方才离去。
……
接下来几日,武正翔根据庆隆帝给的名单,让骁骑卫全部出动明察暗访。
北地大败的阴影笼罩在京城上空,加上骁骑四出,整个洛阳城人人自危,酒楼茶肆生意萧条。
晋南侯府中,关景焕、安平候、昌平候、永乐伯赫然在座。
晋南候“啪!”地一声猛击桌案,怒道:“关大人,我等按你说的办了,却陷入如此死地。你倒是说说,该怎么办?”
他的儿子还关在骁骑卫诏狱,在进宫的头一日接到关景焕的消息,让他支持固守函谷关的方略。
他原本就是支持废太子的人,或者说,在座诸位都是废太子坚定的拥护者、支持者。
眼见封明贤从被圈禁,到突然被废,打了众人一个措手不及。以为再也无法翻身时,关景焕却秘密找到他们,说这是唯一的机会。
北地战事大败,现太子重伤,这让关景焕看到了机会。
皇上病重,适龄的儿子就只有废太子和楚王二人。楚王一向风华雪月,男女不忌,绝不是理想的储君人选。
只要现太子一死,被废的封明贤就还有机会。
从古到今,有废掉的太子也有重新起复的太子。
☆、第882章 还剩三天
关景焕谋划多时,不能容忍自己竟然败得如此不明不白。心中的野心,岂能轻易罢休?
他在心头盘算来盘算去,觉得这个是他最后的一次机会,务必抓住。
朝廷不增兵,被困守孤城的现太子就只有死路一条。
待捱过这个冬天,届时,只要现太子的死讯传来,他再鼓动众人上书,废太子被重新起复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但是,饶是他千般算计,却漏算了太子被废的原因。
不是因为他纵然手下与民争利,也不是因为买官卖官的旧事。而是封明贤身为储君,竟然因为私利,而悍然杀官。
视人命如草芥,视百姓于无物,置律法于不顾,最近竟然铤而走险弑君逼宫。
封明贤逼宫弑君,乃是皇室丑闻。庆隆帝下旨废掉太子,却没有说明其中缘故。这样的事情,在庆隆帝看来属于治家不力,教子无法,自然不愿让天下人知道。
所以,关景焕才觉得,只要谋划得当,废太子就还有登基的机会。
当日他从宣政殿出来,先是试图说动姚尚书,接着便和太子旧部通报消息。但到了眼下,才知道庆隆帝根本没有放弃现太子的意思,众人追悔莫及。
本来,朝中文臣和勋贵如同两条平行线,同朝为官却互不来往,连姻亲关系都极少。
只是关景焕野心极大。
他想要实现他在政治上的抱负,就要扶一个傀儡皇帝上位,实现“垂拱而治”,迎来文臣的盛世。
庆隆帝和现太子,都不是他能控制得了的人。唯一的选择,就是封明贤。
他的这番野心,一直潜藏得很好。任谁见了他那样儒雅的外貌、渊博的学识谈吐,都不会认为他内心有这样疯狂的野心。
为了实现他的政治抱负,他不惜甘冒奇险,不惜屈节结交勋贵。
这时,听到晋南候责问,他不慌不忙道:“诸位以为,从龙之功如此唾手可得吗?”
这一下,问道众人尽皆默然。是啊,这样天大的功劳,怎么可能如此容易?
“只要圣旨一日未下,我们便不能自乱阵脚。”关景焕捻着胡须道:“就算我们主张起复废太子,这也不是什么天大的罪过。皇上就算不喜,也不能拿我们治罪。”
他这么一说,众人纷纷点头。
关景焕说得极对,从大局来说,庆隆帝确实不能拿他们怎么样。
议事的几人,三三两两的从晋南候府侧门出去。关景焕所说的话,无疑给他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但是,他们错估了封明贤被废的原因,也低估了庆隆帝清扫朝堂的决心。
……
武正翔在骁骑卫中,翻看着送上来的一条条消息。这几日,哪些人在其中勾连、哪些人不过是墙头草人云亦云,他已经调查得清清楚楚。
当看见废太子党在晋南候府中集结时,他脑中灵光一现,一条计策飞快的成形。
距离十日之期,还有三日。北地大捷的消息要想瞒住,也越来越困难。他火速进了宫,取得了庆隆帝的同意之后,便借口雷霸要见父亲一面,请晋南候来了骁骑卫一趟。
……
平国公府。
因刘祺然得了庆隆帝的赞赏,府里一片喜气洋洋。涂曼珍期盼已久的出行,因京中气氛紧张之故,最终还是未能成行。
不过这次,她却是毫无怨言。
国难当头,她岂能只顾着自己贪玩?刘祺然是平国公世子,食君之禄当为君分忧。
自从北地大败的消息传来,刘祺然便集结了平国公府的私兵,请出了府里荣养着的老兵,每日操练着,为上战场做着准备。
见他忙碌,涂曼珍从一个被宠上天的小妇人,摇身一变成为善解人意的好妻子。
刘祺然每日在外院和士兵们同吃同住,涂曼珍便盯着厨房给他加菜,生怕他吃得不好。还变着法子,给外院送去糕点果子等吃食,让士兵们练习饿了,可随时取用。
她自己挺着个大肚子,又开始操心起刘祺然的冬衣来。
听从北地回来的大姐说过,北地很冷。真要上战场,眼下这些衣服显然是不够的。便开始张罗着,让下人采买结实的布匹,委托了成衣铺子为刘祺然和手下的亲卫、士兵制作冬衣夹袄。
她不善厨艺、也不精女红。涂曼珍唯一能做的,便是为他们做好后勤保障。
刘祺然如今有更大的事情在身,也顾不得整天盯着涂曼珍,为她紧张。涂曼珍风风火火的忙前忙后,倒是精神头越来越好。
曾氏见着二人如此和睦,心头很是高兴。
有了得皇上亲口称赞的儿子,又有个如此贤惠能干的媳妇。平国公如何,她已经不再介怀。
但是,一团和气的平国公府中,却有一人心头被愁云惨雾所笼罩。心头的牵挂,偏又说不出口,原本骄矜的面容,如今被忧郁所替代。
“母亲。”刘栖兰进了门,道:“我想去一趟忠国公府上,求见二少夫人。”
曾氏有些诧异,问道:“怎么突然想去她那里?”她记得,刘栖云和徐婉真素无往来,怎么如今特意要去。
仔细端详了她几遍,曾氏觉得她近段时日有些疏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