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商户嫡女奋斗史-第4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医院众人医术精湛,但毕竟长年守在京城,缺了些见识。他需要苏良智的眼界,分辨毒性。
  “好。”曹皇后应下。
  知道了最坏的结果,庆隆帝反倒不急了。还有三天时间,能让他做很多事,为齐王登基做好准备。
  吴光启安排了肩舆,将庆隆帝抬回寝殿安歇。
  “她也一起。”
  吴光启以为自己听错了,诧异的回头望着曹皇后。只见她微微垂眸,神色不辨喜怒,好像刚刚没有说过这句话一样。
  见吴光启望过来,曹皇后抬头道:“将她一起抬到寝殿。”
  庆隆帝寿数有限,齐王的太子之位已成定局。说不定,过几日就要登基继承大位。
  都到了这个时候,还有什么好争的呢?
  曹皇后心头微微叹了口气,看向着灰色僧衣、容颜不减的姜冰薇。
  在庆隆帝还是太子时,两人在各种场合上见过面。彼时,姜冰薇是高高在上的太子妃,两人说过几句话,也是她施礼问安。
  那个时候,谁曾想到有后面那起变故?姜冰薇被废,送入了太庙再也未曾露面。而她,则成为了母仪天下的皇后。
  两人再见的这一日,竟然是这等情形。既然她以身试毒,逼封明贤交出解药。不如,就让她陪在皇上身边,同时将她看管起来。
  庆隆帝笑了笑,对曹皇后这样的安排很满意。
  此生他注定要对不起一个女人,在最后的时光里,他想任性一次。
  ……
  齐王接到圣旨,匆匆进了皇宫。
  他知晓会有变故,但未料到动静这样大。一路进来,触目之处,处处是残留的鲜血。柱子和石壁之上,还有刀剑留下的豁口。
  宫人沉默的忙碌着,清洗着这些痕迹。
  再往里走,午门前血流成河。一边是斩去了头颅的尸体,一边是瑟瑟发抖等着行刑的乱党。
  刽子手的九环大刀,都砍出了豁口,废弃的大刀扔在地上。
  平日端庄肃穆的午门,此时成了鲜血淋漓的刑场,如地狱一般冒着凶煞之气。几百人的人头落地,宫人、内侍均不敢靠近,执行命令的是北衙的精锐老兵。
  齐王的脸色也有些发白。他不是没见过死人,但这般场景仍然使他胸中烦闷欲呕。
  这些乱党,大多是奉了乱命的士卒。他们冤枉,但并不无辜。就算是杀错,也不能轻饶这等叛逆大罪。
  否则,谋逆作乱都能留得性命,岂不是人人都敢博一把?没有追究牵连他们的家人,已经是皇恩浩荡。
  过了午门,武胜迎了上来,两人迅速交谈了几句,旋即分开。
  武胜先后接到齐王和曹皇后的消息,在全力戒备之下,乱党并无取胜机会。监视着内应打开了宫门,将乱党放了进了,才一网打尽。
  齐王脚步匆匆,心中想着武胜刚才跟他说的话。
  原来在京中,还有这么一支长期以来被忽略的兵力。
  他心中思忖着,这次封明贤作乱,才暴露出的这个漏洞,这支军队必须进行改编。否则,下一次仍然容易被人利用。

  ☆、第825章 急报(万更求月票)

  南衙十六卫,遥领全国府兵,拱卫内城百官衙门,掌管京城宿卫。
  这是先帝留下来的军制。不设统领,每卫长官为赐号将军,下设郎将、参军等职位,每一卫领两千士卒。
  以皇宫为中心,最里面是宫城,也就是帝后歇息之所。外面是皇城,从天津桥进去,守卫森严。包括皇帝早朝的宣政殿,及召集重臣议事的御书房。
  这两个地方,都由武胜所率的北衙六军护卫。这里,是高芒王朝守卫最严密的地方,同时也是刺客最想渗透之地。因此,立国之后,又增设了影卫。
  再往外走,便是内城。三省六部九寺两军一府的衙门,都设在此处。每日有无数的公文进进出出,将皇帝的政令变成各种条例,下达到全国各地,是治理天下的中央枢纽。
  南衙从将军到士卒,由各地折冲府精锐轮换而来。相对于北衙禁军,他们的名单并不固定。
  南衙的轮换由兵部随机调拨,这是先帝在立国之初就定下的方略。为的是和北衙互相牵制,为京城保留一支除了皇帝之外,无人可控制的力量。
  毕竟,一支经常都在换防的军队,想要收买和渗透,几乎是不可能的事。除非,收买全国六百三十三府的府兵。
  光想一想,就知不可能。除了皇上,谁还会有这样大的能耐。
  但是,南衙的制度虽好,到了庆隆朝却慢慢形成了惯例。轮换的时候,从北至南依次轮换。只要留心,便能找出其中的规律。
  出问题的这支府兵,正是江尘打着前朝雍太子的名号,收买的府兵。
  齐王心头想着事,进了庆隆帝所在的寝殿。
  殿内不见了以往的庄严肃穆,空气中弥漫着药材的味道,宫人们神情紧张不安。见到他进来,纷纷跪地请安:“见过太子殿下!”
  圣旨以下,卫明盛如今不再是齐王,而是高芒王朝身份高贵的太子,国之储君,将来君临天下的帝王。
  “父皇!”太子虎目含泪,眼眶瞬间红了。
  毕竟有血脉亲情在,当他看见庆隆帝青黑灰败的脸色,情不自禁的涌出泪来。
  “盛儿,过来坐。”庆隆帝拍拍身边的床榻,笑着道。
  服过了太医院开的药,至少他觉得心头没有那么难受。吃得下东西,也感觉精神了许多。
  “别难过,朕老了,总有一天要离你而去。”庆隆帝躺在榻上,好似一头病虎,气势犹在。
  太子略略一愣,随即加快脚步走到床榻前坐下。他从成人之后,就未见过庆隆帝如此慈和的态度。
  “都是儿臣不孝。”他心底五味陈杂,不知道是什么滋味。
  做出决定的时候,他觉得已经够深思熟虑。但是到了此刻,所有的谋划都已成真,九五之尊之位唾手可得,但他却高兴不起来。
  庆隆帝并不知道这些曲折,看着他,心头有些欣慰。至少,他还有这个儿子可以托付江山。
  吴光启上了茶,扶了庆隆帝半靠在床上,两人坐着说话。
  庆隆帝将他对未来的布局、对朝堂的想法、世家的看法、对契丹吐蕃突厥等外族不同的对策、政治抱负,还有帝王之道等等,都剖开来揉碎了讲给太子听。
  他现在已经不再关心自己的生死,能不能配出解药,庆隆帝甚至连问都没有问过一句。
  此刻在他心头最重要的,是天下的黎民苍生,是卫家的大好河山。这一切,卫明盛能不能好好的守住,并进一步开疆扩土。
  所以,他趁自己精神尚可之时,逐一传授给太子,生怕有了疏漏。
  “你的母族权势太大。我下了圣旨,但你更要时时警醒着,不可使外戚入朝为官。”
  “武家子嗣单薄,忠心可用。但军权日重,不可使武家女子进宫为妃。”
  “四大国公,是先帝的恩赐。可使其荣华富贵,不可使其野心膨胀拉帮结派。”
  “朝中朱自厚太老,关景焕野心勃勃,宰相之位你需仔细斟酌人选。哪些人可用,哪些人要打压,这就看你的眼光了。”
  “涂家是先帝留给我的,可惜这一代子孙不成气候,涂弘义太老。你且看看下一代如何。”
  “昭阳去了契丹,有她在你大可放心。寻到时机,可扩大疆土。”
  “……”
  庆隆帝说一句,太子执笔记下一句。这些都是庆隆帝留下的金玉良言,很多都不是他眼下能看出来的事情,常有拨开云雾之感。
  聆听教诲一直到深夜,期间吴光启上来换了好几次茶水,呈了一次糕点。
  受毒药所制,庆隆帝时时停下来喘息,咳血,赵院使也进来施了一次针。但在排出毒血的同时,鲜血也跟着流出,对身体的伤害极大。
  庆隆帝甚至有种感觉,随着每一次吐血,他的生命就随之去了几分。
  所以,他才更不顾身体的疼痛,着急的想要将所有的事情,都教给太子。他现在有些后悔,没有早些将卫明盛立为太子,教导他帝王之术、治国之道。
  这个时候临时抱佛脚,能学到多少,就看他的身子能撑多久,和盛儿的悟性了。
  “禀皇上,武指挥使急报!”
  太子上前接过,庆隆帝示意他打开读给他听。
  “前朝雍太子之孙,化名江尘,藏在京中胡家戏园,出没于皇宫权贵之家。明为演戏,实则打探消息。”
  念到这里,太子变了脸色。这两年太后喜欢听祥隆班的戏,还特意赏过这江尘。这个人,实在是胆大包天!
  “赈灾庆功宴上的刺杀,由江尘一手策划。”
  “他引我前来河北道,让京城内出现漏洞,请皇上务必加强防卫。微臣以为,他的京中必有谋划。”太子顿了一顿,庆隆帝的眼神也有了变化。可惜,这封信来晚了几个时辰。
  “安北都护府巴家是前朝势力,拥江尘起事,意图谋反剑指京城。微臣已侦知,巴家已集结八万兵力,陈兵云州,欲经河东道南下,围攻京城。”
  “微臣已北上,寻找时机潜入反贼军中。万望皇上保重龙体,遥拜圣上万岁万岁万万岁。罪臣武正翔顿首。”
  太子读完急报,殿中的空气仿佛都凝结了,一时间落针可闻。

  ☆、第826章 考验

  皇城中才刚刚经历了封明贤作乱,庆隆帝中毒,血流成河。
  明日的朝堂势必一片混乱。新老势力更迭,涉及多少人的利益。原******更会人心惶惶,担心迟早会到来的清算。
  朝局不稳、人心不定。这个时候,要迎战巴家的八万大军?
  更何况,安北都护府相邻的单于都护府等地域,都依附于巴家。一路南下,巴家还会收拢一些兵力。
  高芒王朝建国以来,才历经两朝。民间有不少心怀前朝的人,还有谋反的迁阳王和白夜的残余势力,一旦有人举起了反旗,这些人定然会闻风而动。
  从安北都护府南下,在路上并无关隘。京师就如同一头肥美的羊羔,摆在豺狼的面前。
  太子皱眉深思。他才刚刚成为太子,就面临这等严峻的考验。
  庆隆帝捂住心口咳了几声,眼中闪出精光。巴家,他早就想铲除了!此时送上门来倒是正好。
  看了一眼太子,庆隆帝闭口不言。他想看看,太子会怎样处理此事。
  “父皇。”太子拱手道:“儿臣愿领兵北上,迎击巴家反贼。”
  庆隆帝的面上浮现出笑意,关键时刻能够担重任,太子没有让他失望。看来,皇后将儿子教得极好。
  他挥挥手,道:“不急,明日你代朕出席小朝会,和大臣们商议此事。先拟个条陈出来。”
  他这条命还不知道能活多久。若还能撑一些时日,太子就能领兵北上,在军中建立声望。
  休养了几十年,高芒粮草充足兵多将广,岂会惧小小巴家作反。
  ……
  与此同时,河北道,恒州。
  徐婉真足足休息了两日才缓过劲来,因漏夜上五台山而酸麻的双腿,逐渐能行走无碍。
  值得庆幸的是,她有腹中那团小火苗护住。在那样寒冷的夜里,才没有着凉生病。
  涂曼芬没有再出去,都在院中陪着她说话,只遣人采买了衣物脂粉回来。
  恒州称得上是河北道的大城,云裳、徐家商号、花颜阁等都在此开设了分号。这里的款式或许不及京城,但只要肯花银子,就能买到质地上好的东西。
  徐婉真挖了一块新买回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