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商户嫡女奋斗史-第2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曾氏迫着平国公去给刘祺然讨了一个在礼部的闲差,请了官媒去涂家下聘。
  过了纳彩、问名,将刘祺然和涂曼珍的生辰八字拿去请大悲寺的高僧合得了,再经纳吉、纳征、请期,一同定下后半年九月初八的好日子成亲。
  这个春末,满京城里老百姓最津津乐道的就是,淳和公主下嫁给无一官半职在身的苏良智。按规矩,本应是苏良智尚公主,但淳和仰慕他的医术,不愿委屈了他。
  付贤妃极其赞同女儿的这个决定,她深知,在身份上压对方一头,并不能保证淳和的幸福,反而会刺伤苏良智的男儿自尊。因此,在她的操持下,一应礼仪,均按照民间嫁女执行。
  只不过,淳和是从皇宫里出嫁,嫁到城里的公主府罢了。
  为了这场婚礼,苏老太爷和苏老太太开春就来到京城。武正翔陪着苏良智,亲自上邙山捉了一对活雁,作为聘礼的第一件。
  紧接着是启书成封、聘金双封、盒仪成封、训仪成封、锦麟成楹、寿帕双福、色仙成端、金猪成首、喜羊成只、糖屏八拾、福丸满百、梦糖成盒、龙烛双辉等等,送入皇宫。为了娶这个公主儿媳,苏家竭尽全力。
  淳和出嫁那天,浩浩荡荡十里红妆。足足一百二十八抬嫁妆,头一抬已经进了公主府,后一抬还没出贤妃的春凌宫。
  苏家两位老人都是洒脱的,并未因此而心里失衡,喝了新人敬的喜酒,盘桓了一个月之后,便回去常州。
  淳和与苏良智二人的婚姻生活,可谓夫唱妇随。经常有在百草堂问诊的病人,接过一包药,又听女子细细嘱咐了用法,抬头见了,才猛然发现是淳和公主,吓得连忙跪下行礼。
  次数久了,淳和觉得难免造成病患困扰,便不再出现在前堂。但她对医药一道产生了浓厚的性情,经常和灵儿一起,研读医术、观摩药性,没有丝毫公主的架子。
  淳和公主的婚礼刚过,便是昭阳公主和亲契丹的吉日。
  旧年冬季来临之际,契丹二王子便掌握了王权,杀掉反对他的兄弟、叔伯,只剩了一个堂兄收拢余下的残兵,逃入更北方的冰原之中。
  二王子孙火思丹成为契丹新一代的王,称为英武威远可汗。统率部族渡过艰苦的冬天,王权得以巩固,正是意气风发之际。
  还未待开春,便遣了求婚使来高芒,要续前约求娶昭阳公主。求婚使带来了良马一千匹、黄金五千两、珍玩珠宝不计其数的豪华聘礼。
  与淳和婚礼的热闹喜庆相比,这支送亲队伍肃穆、庄重,甚至还有一些悲壮。
  最前面的是昭阳公主的凤辇,华盖簪缨,一百零八颗圆润的珍珠串成的珠帘,将昭阳公主的娇颜掩映其中,看不真切她的面容。
  旌旗飞扬,负责护送的神武军军容整肃,红缨枪的枪尖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跟在其后的上百辆大车里,满满当当装满了公主的嫁妆。除了民间常见的陪嫁,还有医术诗书典籍、烹饪调料、各色谷种数十种、各行匠人数百人、乐师大夫数十人、文士数十人。另有宫女五十人、太监五十人,整个车队,延绵数十里。
  最后面附翼的,是各大商队组成的车队。契丹的毛皮、马匹、铁器,一旦运回高芒,便有着丰厚的利润。契丹已乱了好几年,除了武力雄厚的镖队,无人敢去契丹走商。
  如今有昭阳公主和亲,神武军、契丹王庭亲军两大精锐护送,可谓比任何时刻都安全。这样良好的商机,商人们岂可轻易放过?
  在京中有数的大商行,比如老牌的贺家商队、新近崛起的徐家等,纷纷组织了丝绸、茶叶等货物,准备前往契丹。小商行也不愿意放弃这个机会,或三五成群,或两两结伴,采买了货物要去契丹贩卖。
  曹皇后站在端门之上,看见昭阳公主的和亲车队蜿蜒离去,默默流下两行清泪。她将手藏在宽大的袖袍之中,手心被自己掐得通红。
  庆隆帝伸过手,将她的手指从掌心掰开,长叹一声道:“华英,高芒还有内患,不得不舍去昭阳。是我的错,才会护不住我们的女儿。”
  只有以昭阳的能耐,才能将契丹稳住,或许还能大有作为。跟去的那数百人之中,藏了数十名影卫,到了契丹后,只听昭阳一人调遣。这才是嫁妆当中,最精华的部分。
  庆隆帝的野心,不止是和亲,而是要将契丹分化、同化,最终纳入高芒的版图。
  昭阳走了,太子和齐王逐渐形成势均力敌之势。无论底下如何波涛汹涌,但朝中看起来恢复了平静。
  今年是大比之年,庆隆帝点了文坛宗师、吏部尚书柳伯承作为总提学官,掌天下科举之事。天下十二道,几百个州府,进入了紧锣密鼓的筹备之中。
  夏末,苏州码头,一艘客船缓缓在岸边停靠。
  孙智韬负手走出船舱,相较半年前,眸子中比同龄人多了几许沧桑、几许落寞。在松溪书院攻读了一年多,对四书五经烂熟于胸,写出的策论鞭辟入里,涂山长看过,也为之叫好。
  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忧郁落寞的神情,加之益发内敛的儒雅气质,从他下了码头开始,便吸引了无数小媳妇爱慕的目光。
  墨竹跟在他的身后,少爷付出了多少,有多辛苦,只有他一人知道。

  ☆、第547章 从秋至冬的战役

  庆隆八年,金秋八月,秋闱轰轰烈烈的拉开了序幕。
  经过了长达五天的乡试,孙智韬终于从贡院中走出来。他脚步虚扶,面色憔悴而苍白,唯有一对眼睛,闪着熠熠亮光。
  墨竹带着孙家下人忙从人群中挤上去,左右将他扶好,上了轿子回家洗漱干净了,大睡一场。
  孙二夫人守在他的身边,只觉得儿子跟自己的距离越来越远。从京读书归来后,孙智韬越发不爱说话,连她也不知道他内心的想法。
  十日后放榜,孙智韬被点为江南道头名解元。喜报到了孙家,孙老夫人连颂佛号,孙二夫人喜得逢人便笑。孙家大摆了三天三夜的流水席,四里八乡的人都来庆贺,说亲的人都踏破了门槛。
  但明年就是春闱,孙家是不可能在这个时候,让孙智韬随便定亲的。如果明年顺利成了进士,那他的身价又不一样,能攀的亲家也绝不相同。
  而新出炉的孙解元,除了去了趟提学官府里饮宴,其余时间拒不见客,关在书房里苦读,准备明年的春闱。
  外人见了,都夸他不骄不躁,是可造之材。只有墨竹心里才最清楚,他考举人,不过是为了对她的承诺。眼下承诺只完成了一半,自然无心欢宴。
  刚刚过了秋闱,边关传来急讯。
  吐蕃的草原遭了灾,秋粮颗粒无收,牧人、牲畜均无粮草过冬。
  在西北边关处,开始是小股骑兵滋扰抢掠,逐渐演变成大队骑兵袭击驻军。吐蕃骑兵过处,刚收的秋粮被洗劫一空、整村的男子幼童被屠杀、妇女被掳掠,烽烟四起。
  镇西将军龙鹏飞紧急收缩了防线,为保护撤离民众在前线牵制敌军,辗转战场之间局势逐渐不利。
  庆隆帝接了急报,迅速调兵遣将,任老将定国公曹明坤为宣威大将军,以樊彬为其副将,着齐王詹事府调集粮草,保障粮道,带二十万精兵紧急驰援。
  在大军出发的前夜,韩羿离开和丰号,手执书信一封,成为樊彬亲卫。
  边关战事正酣,洛阳城里自发的停了饮酒宴饮、嫁女娶媳,边关的每一场战役,都牵动着洛阳满城百姓的心。
  九月初三,是徐婉真的生日,也是她及笄的日子。
  早在春末,徐老夫人便对徐婉真的及笄礼有了想法,要好好的给她办上一场。但到了此刻,她虽然面色红润如初,却没有任何醒来的迹象。又正值举国战事,便打消了为她办及笄礼的想法。
  但这一日,先是宁先生到来,紧接着庄夫人携两位爱女、涂家李氏、颜氏相继到来。涂芳颜差如露捎了及笄礼来,最后是肖太后的懿旨,赏下了一支通体白玉无瑕的羊脂白玉簪。
  徐老夫人含泪,让采丝、青萝将徐婉真扶到院中的躺椅之下,因陋就简,在徐文敏的张罗下,临时为她举办了及笄礼。
  徐老夫人、徐昌宗作为主人,宁先生做了正宾,徐文宇作为有司托了海棠纹描金漆盘,石静玉在郑嬷嬷的协助下,为徐婉真挽起发髻,插上肖太后赏下的羊脂白玉簪,省略了三加三拜之礼,就算礼成完结。
  夜里,温沐兰静静守在树下,武正翔果然踏着夜色而来。
  边关战事正酣,他肩头的责任益发重了。做了一年多的骁骑卫指挥使,反而藏起了他身上的血与火,变得益发不可捉摸。若不知道他来历的人,定然会将他当做浊世翩翩佳公子。
  来到徐婉真床头,吻了吻他魂牵梦萦的这张容颜,从怀中拿出一支精心雕刻的紫檀木簪,给她插在头发之中。
  这支木簪,是武正翔在百忙之中,寻了上好的紫檀木来雕成。前端是一段梅枝,尾端是错落有致的几朵梅花,雕得栩栩如生,仿佛能闻到梅花的香气。
  握住她的手,武正翔低声道:“婉真,我不知道有何物,能比拟你的高洁,梅花或许能勉强够上。我等你醒来。”
  坐在徐婉真床头的伟岸身影,一动不动的看着她的睡颜。从他身上散发出的孤寂,已经在他身侧形成了一个黑洞,稍有不慎就会将人吞噬。
  接近四百个****夜夜,等她醒来,已经成为武正翔最后的执念。
  因为这场战事,民间的好些婚事都受了影响。
  九月初八,原是刘祺然亲迎的日子。恰逢这场战事,由涂博士亲自出马,将这场婚事,重新请了期,推迟到来年五月。
  满了一年,刘祺然离了国子监,每日去礼部点个卯,便变着法子讨着涂曼珍的欢心。
  徐文敏迎娶朱语珊的婚事,原本万事停当,也都以国事为重,推到了明年。
  战事仍在持续,战局瞬息万变。就算有快马报讯,待消息传到京城,也是几日后的事情,但这不妨碍京中百姓对战事的关注热情,每每有个捷报,便举城相告。
  龙将军孤军在阳岭城被围,却又埋伏了异军在外,深入吐蕃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围军听到消息,人人牵挂家乡亲人,军心动摇。
  樊将军带着五千精兵,每人双马连夜奔袭,击垮了围军的最后一丝心理防线,以为高芒大军来援。吐蕃骑兵于阵前崩溃,丢盔卸甲而逃。
  龙将军点了精兵大开城门,偕同樊彬衔尾追击。上阵父子兵,杀得吐蕃人落花流水。
  定国公到了之后,重新布防,剑指吐蕃,欲报高芒子民被劫掠屠杀之仇。他用兵稳健,指挥若定,分作几股骑兵,将吐蕃的主力赶到一起,在草原上展开了大决战。
  这一战,只杀得天地无光,血流成河。高芒将士的杀伐狠厉,杀得吐蕃人丢了魂破了胆,递上投降书乞降。
  这一场奠定了高芒对吐蕃主权的战役,历时四个月之久。
  吐蕃足足二十来万青壮年控弦之士,最后只剩下四万余残兵败将。高芒王朝,也付出了十余万将士陈尸边关的代价,最终浴血凯旋。
  在这场战役中,除了运筹帷幄的曹明坤,率兵冲杀在前的龙鹏飞,更有几颗新星冉冉升起,散发出耀眼的夺目光芒。
  他们是,率领异军深入吐蕃的龙鹏飞之长子龙子骁、率精兵长途奔袭解了阳岭城之困的樊彬,于万军之中将吐蕃统帅一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