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商户嫡女奋斗史-第2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宁先生若是答应,就给她两成干股。小舅舅是坐堂大夫,兼着食坊的药膳方子,拿四成。”徐文敏将这几日想好的分配方式,又重新调整了一下。
  “前期开设店铺的银钱就从徐家公中来出,我来负责经营,徐家拿两成。余下的两成,就是妹子的。”
  “不行,我只是出了个想法,怎么能拿两成那么多?阿哥出人出力出钱,这样家里也太亏了。”徐婉真摇头。
  徐文敏笑道:“这也是祖母的意思。妹子眼看就要出嫁了,食坊要是经营的好,这两成就是妹子的陪嫁。算的了什么?”
  说起陪嫁,徐婉真俏脸一红,但仍坚持道:“那也不行。要不这样,前面家里垫的钱,单独列出来算作本钱。在后面食坊若是赚了,分三年还上,剩下的才是分红。”
  “妹子放心,家里不差这些钱。家里存在钱庄的银子,还有两家的都未曾动过。”
  “这些银子是变卖江南产业得来,是祖父一辈子的心血。我们做晚辈的,岂能随意糟蹋?”徐婉真正色道。
  徐文敏动容,道:“好,那就依妹子的。”
  说定此事,徐文敏便告辞。
  如今徐昌宗在织锦坊做主簿,虽有职务之便,但却是无法顾及家中生意。加上他在狱中落下了风湿之症,徐文敏也不忍心再让父亲劳累。
  因此,徐家这些大大小小的生意,就全部落在了徐文敏的身上。
  锦绣坊有俞掌柜在,能分担不少。但新张罗起的绢扇、绢花作坊、成衣坊,还有这间在酝酿中的药膳食坊,千头万绪大事小事就都落在了他的肩头。
  今日若不是要接太后懿旨,徐文敏也不会在家。
  送走徐文敏,徐婉真返回房中,再次提笔给宁先生写信。
  宁先生性情淡泊,并不擅生意。花草茶只是她自己的养生之道,这间食坊能开起来,她也多一份经济来源。她的儿子十四岁了,再过两年就要开始说亲,正是花钱的时候。
  她流落到这个时代,从某种意义上,也是被自己所累。
  两个时空异客,有何理由不抱团取暖?
  写完信,待晾干了墨,徐婉真小心的封好,连同给涂芳颜的那封一起,都交给采丝,让她安排人投递。
  安排好这些,徐婉真将郑嬷嬷请到房中,将兑好的一些散碎银子交给她,让她按等级,将赏银分发给院子里的下人们。
  郑嬷嬷是良民身份,是徐老夫人特地为她聘请的教养嬷嬷,这一院子的下人中,就数她的辈分最高。
  徐婉真早就想好,嫁去忠国公府是要将她作为陪嫁嬷嬷带过去的。让她来分发赏银,就是替她树立威信。
  ……
  何进走后,门口的仪仗也跟着退去。
  因知道有懿旨要来,徐昌宗特意告假在家候着。但这段时日正是织锦坊中最忙碌的时候,送走了天使,急忙上衙去了。
  嘉善坊中居住的街坊都是经商的富户,但平白得了赏钱也是个好意头。孩子们叽叽喳喳到徐家门前道喜,喧嚣了好一阵子方才散去。
  徐老夫人回了荣晖堂,都说人逢喜事精神爽,她瞧上去就像平白年轻了几岁,连走路都比平日里带劲。
  “这是我们徐家的大喜事,值得庆贺。”徐老夫人笑不可仰,道:“碧螺,你去清点一下。管事、管事媳妇赏一对金裸子;一等丫鬟、小厮赏一对银裸子;二等赏五百个大钱;小丫鬟、粗使婆子、店铺伙计各两百个大钱。在府中当着差的,让他们在这院中来领,轮休和在店里当差的,就明日来领。”
  碧螺一一记下,问道:“婢子是去大小姐那里领对牌吗?”
  徐婉真掌着家,管着日常的银钱开销。
  “不用,就从我的账上走。”徐老夫人乐呵呵道:“玉露,你也去帮忙,这里有青兰伺候着便是。”
  不一会功夫,院中便黑压压的站了二三十人,除了看门的田兴,就都在此处。
  “你们,大多都是跟着我从苏州来的老人了。”徐老夫人道:“为徐家勤勤恳恳了大半辈子,老身也不会亏待你们。今日的情形,你们都亲眼见证,徐家往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众人规规矩矩的站立着,面上都是压抑不住的喜意。
  他们大多都是徐家的家生子,也有新近签了卖身契买进来的。主家兴旺,对他们来说只好不坏。

  ☆、第466章 弹劾

  从苏州来京城时,看不清前路如何,众人都难免会有徐家败落的感觉。好在都是徐老夫人精挑细选出来的人,忠心是绝对没问题,在做事上也人人尽心。
  但只短短几个月时间,大老爷父子便出了狱,眼下大小姐更是入了太后的法眼,下旨赐婚。
  对他们这些贱籍的人来说,太后娘娘无异于天上的菩萨一般遥远。这个消息,就像给他们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京城,是徐家重新兴旺起来的地方。你们只要尽心做事,徐家就不会亏待大家。”
  徐老夫人的话语平实,但听在众人心头,都火辣辣的。
  很多事情是靠做而不是说。从徐老太爷开始,徐家的家风仁厚,此时徐老夫人许下“不会亏待大家”的话,人人都相信不是虚言。
  在苏州时,徐老太爷在世时自不必说,他行事公正,待人宽厚,徐家上上下下没有一个不服的。
  老太爷过世后,徐老夫人咬牙撑起这个摊子,未开革一人、未有一人生活窘迫。那些在徐家伺候了一辈子的老人,也得到了妥善的安置养老之处。有天资聪颖的奴仆之子,也会放了奴籍让他去读书应试。
  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
  碧螺、玉露抬着垫了红色绒布的箱子出来,按从高到低的品级,给众人发放赏银。
  一时间,院中热闹非凡、喜气洋洋。
  ……
  与徐家的热闹相比,太子府却是一片死寂。
  偌大一个精美漂亮的府邸,下人们进进出出都端着十二万分的小心,生怕一个不注意,那雷霆怒火便降临到自己头上。
  太子面沉如水,如困兽一般,在书房中来回踱步。
  杜师爷站在他面前,大气都不敢出。
  “你所言属实?当真有十多人上折子弹劾本殿下?”太子不死心的问道。
  “是,不过都是六七品小官,有其中大半都是御史。”
  这些小官,不过是抛出来探路的炮灰罢了,御史才是主力。眼下的形势,对太子来说相当严峻,严峻到有可能被废太子之位的地步。
  “幕后之人,是不是齐王?”太子将牙齿咬得咯咯作响,若是齐王此时在此,他恨不得生吞活剥了他。
  出乎意料的是,杜师爷缓缓摇头,道:“不是他。根据目前的线索,都指向了一个人。”
  “谁?!”
  “昭阳公主。”
  “哈哈!”太子仰头干笑两声,道:“是她!谁不知道她和齐王是一丘之貉,定然是齐王指使她干的。本殿下这就给父皇上折子。”
  杜师爷忙摆手制止道:“万万不可!殿下知道,但皇上不一定这样想。此时上折子,只会给齐王洗清嫌疑的机会。”
  定了定神,太子也知道是这个道理。但一口郁火堵在胸口,他“啊!”的一声大叫,将书案上的笔墨纸砚、茶杯等物统统拂到地上,随着一阵稀里哗啦的声响,瓷片碎得满地都是。
  发泄之后,太子狭长的桃花眼中充满了血丝,喘着粗气问道:“那你说应该如何?”
  杜师爷拱手道:“在下说过,眼下的当务之急,是获得一名位高权重的大臣支持,眼下的危局自然不攻而破。昭阳公主毕竟是女流之辈,没有大统名分,她煽动的人品级都不高,只不过仗着势众罢了。”
  “找到了吗?”太子并不抱着太大希望的问道。
  在这之前,为了争取朝臣勋贵,他做过不少的努力。只是老牌勋贵们个个老奸巨猾,在形势未明朗之前都不明确态度,连一向夹着尾巴做人的安国公府都不例外。
  至于朝臣,也不过是因为他的身份而对他另眼相看,要说起忠心耿耿,就只有寥寥几个而已。
  眼下被昭阳公主找到机会,挟势弹劾废太子,这个时候,难道还会有人相助吗?
  杜师爷点点头,道:“不负太子所托。在下奔忙了两日,集贤院大学士、中书令关景焕关大人愿在今夜前来拜见太子。”
  “当真?”
  太子面色狂喜,关景焕,那可是两榜进士,翰林出身,下一任宰相的热门人选!
  他愿意在这个时候站出来,支持自己?太子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杜师爷身上压力一松,笑道:“千真万确。”
  “好,好!关大人的意思,是悄悄会面?”否则也不会夜里前来。
  杜师爷点头,太子道:“那就由你来安排见面事宜。”
  ……
  太子内率府。
  汪妙言看着眼前打开的纸张,愣愣出神。
  这几日,太子府中是坏消息不断。先有太子被禁足,后有御史在太后寿辰时跪坐弹劾。眼下才刚过午时,废太子的奏章有了十多道。
  太子府中风声鹤唳,人人自危。
  汪妙言纵然自诩聪慧过人,但这个时候,她也知道自己无力左右形势,只能干着急。
  按说,她本是楚王妃派来的探子,应该盼着太子被废,她才能完成任务获得自由才是。
  在来之前,楚王妃允诺了她,只要太子被废或身死,就将心蛊的解药给她,并且放她自由。
  但随着和太子的一次次接触,两人不断加深的关系。太子的身影,已经深深的烙在了汪妙言的心头,无法抹除。眼下,她只盼着这场任务没有尽头。甚至,她能辅佐太子顺利登基,再去逼问楚王妃拿出解药便是。
  但她万万没想到的是,太子的颓势来得如此之快。不知道,跟自己暗中送回楚王府的消息,有关联吗?如果有,那自己岂不是成了罪人?
  汪妙言心头煎熬着,蓦然将目光拉回手中这页纸。
  这是刚才呈报上来的消息,太后下了懿旨,赐婚给忠国公府二公子武正翔和徐家长女徐婉真。
  纸上的墨迹很新,应该刚刚写成没多久。报上来的这人,估计是想要表功,洋洋洒洒地写了三大页纸,将这件事描写得极为详尽。
  宣读懿旨的太监何进,几时去了忠国公府上,又几时出来;几时去了嘉善坊徐宅,徐家如何漫天洒铜钱,几时出来,徐家如何喜气洋洋等等。
  这则消息,像火一般灼烧着她的心。
  又一次,又一次!

  ☆、第467章 凭什么

  汪妙言银牙紧咬,她已经不记得有多少次,她这里陷入困局无路可退,徐婉真那里却歌舞升平。
  怒火在她心头掀起了滔天巨浪,她凭什么!
  凭什么?
  都是败落商户的嫡女,凭什么她就有家人护着,有庄夫人认她做义女,眼下又能高嫁进忠国公府,还是太后亲自下的懿旨?
  徐婉真不过是丧妇长女,怎么就能有这么好的运气?!
  在刚来京城之时,她的父兄还关在大理寺狱中,寄住在涂家,明明和自己半斤八两。
  不对!那时的自己虽然受着楚王妃的训练,但父母双全,大姐还是楚王侧妃,比徐婉真的境地好了不知道多少?
  但是,这才短短几个月,两人的境地怎么就相差这么远?
  如今她还没嫁进去忠国公府,就已经是五品宜人。有太后的懿旨在,嫁进去她也不会差了。
  反观自己,不明不白的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