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有墨雍和谢树这样渐渐进入白鹭书院核心的新一代才知道这泼天的富贵同样面临着滔天的考验。
新帝之所以这么快提拔白鹭书院一派,根本原因是李氏娘家所代表的世家和新帝舅家所在的老牌世家文家都算得上世家里头传承最久的巨头,他们如同两个庞然大物一般伫立在周朝甚至很多朝代,不管皇帝姓什么,他们从未有过任何太大波折,甚至他们一次次乘着朝代更迭的大风迎风招展、飞速生长。
新帝是一个好皇帝,他从未被自己身后的势力迷了眼睛,从始至终他都是合格的皇室子弟,心中牢牢记得不能让周朝被世家把持的祖训,所以他将手中的权力倾斜到白鹭书院这个后起之秀上面,他想要将白鹭书院打造成为可以跟世家平衡的有利武器,当然白鹭书院只是他手中目前最合适的棋子,一旦白鹭书院无法达到新帝预想的目的,他便会对白鹭书院弃之如敝履。
皇帝有玩弄权势的天然优势,作为一个上位者他虽然看重几分一路跟着他的势力,可他同样不会对他们全然放心。
白鹭书院一系都知道这是他们的挑战同样可能是他们的灾难,可走到如今已经跟他们之前一路超然在外的立场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形势比人强导致他们已经退无可退。
他们如果坚持之前的路线只忠于皇帝,只输送人才,恐怕合不了新帝的心思很快会被世家趁机打压甚至面临覆灭的危险,政治斗争从来就没有永远的中立派,他们的实力还没有到达那最顶端的金字塔,以至于直接面临了这一次的路线改革。
连首辅和白鹭书院的院长深夜进行了为时三天的密谈,然后三天后白鹭书院一派看似归顺了新帝,心甘情愿的成为新帝手中的一把利刃,帮着新帝抗衡世家。
实际上墨雍和谢树这样的书院未来希望先后下放到地方扩充实力,等待合适的时机崭露头角。
墨雍下放海城知州,在阳春三月和谢树一家跟着出了北京城,马车距离有一段的时候墨雍回头看向已经不太清晰的北京城门,心中明白下次自己回来的时候就是肩负大任的时候。
谢树是去年十月份成的亲,娶的连首辅家二子的嫡长女,算是彻底落实了白鹭书院一派的地位,同时也很有希望受到连首辅的全心栽培,甚至等到首辅退休后的势力都是可期的。
谢树曾经问墨雍会不会后悔过早的成亲,以至于在两人同样能力相当的时候,却是谢树比墨雍更先进入连首辅嫡系,就连这次下放谢树去的也是连首辅堂弟所在的省份,算是有大佬照应。
墨雍浅笑着回答从不曾后悔,所谓求仁得仁,墨雍奢求的从来都不是仕途一帆风顺或者回报家族,这样的念头有过一次就已经足够了,墨雍只想在这样的时代能够护得住妻儿,让他们即使在落后的时代也能得到一番净土,从而自由快活的生活。
所以墨雍又怎么可能本末倒置的去抱怨现在的处境?更何况海城在这个时代虽然属于蛮荒之地,并不受当权者的重视,但实际上在遥远的现代社会,海城可是走在时代前列的繁华之地,两者之间差距的不过是眼光和想法,墨雍有后世的经验,反而认为海城是最适合的地方,能让墨雍真正开始施展手脚的机遇之地。
过了武川墨雍和谢树就分道而行了,墨雍去的是最南边的地方,一路上舟车劳顿,每每停留的时候墨雍都会找大夫给家人把了脉,确定连日的奔波没有带累身体。
实际上这次和墨雍一起出发的人确实不少,主要是岳父那边不放心瑾瑜跟着墨雍奔波,于是打发了吴家十二个堂兄弟过来照应,用岳父的话来说就是吴家早就想要看看外面的世界,寻找有没有合适发展的机遇,吴家堂哥们不仅自己过来,还带着他们坐镇武馆带徒弟的两个叔伯手下十来号出来历练的弟子,一群人都是身体健壮的青壮劳力,还都练过武,走在路上浩浩荡荡的一群,看上去也甚是威武。
墨雍其实明白岳父的一片苦心,这个时代的人可不兴什么北漂、南漂,吴家这些人之所以愿意跟着墨雍来到出了名的荒凉之地,为的不过是一来护应瑾瑜和墨雍两人周全,二来跟着墨雍也算是一个出路,不管墨雍到了哪里总归吴家也能依此创出一片天地。
没办法墨雍本身亲族人丁稀薄,亲大伯又是那样的性子,墨雍去京城的时候族里还有人提议跟着过去,被墨雍以京都物价过高拒绝了,等到这次过来苦寒之地,除了族长派过来的三个本家兄弟,其他人都没有提过什么跟随的话语。
这也是墨雍一直以来用来在墨母面前替瑾瑜加分的一项,吴家对于墨雍这个女婿那真是全心全意,吴家兄弟多又团结,他们有心照应墨雍才让墨雍有了现在的人手充足,就是碰上当地势力,墨雍也是有人可用,不至于太过束缚。
女眷这边此次就只有瑾瑜和她的几个嫂子、墨雍这边的三个堂嫂,三姐却是没有跟过来的,毕竟三姐的志向在京都,又趁着墨雍和瑾瑜在京的时候找好了人家,以至于墨雍两人出京的时候三姐已经嫁出去足足三个月了。
要说三姐所嫁的人家还真不算差,毕竟三姐这可算是封建社会另类的自由恋爱,对方的身份不够三姐是肯定不会主动去设计的。
不过在墨雍来看这两人也真是半斤八两,三姐找的那人是个落魄的贵勋子弟,博英侯府世子。
说起博英侯周朝的官员们还是有所耳闻的,毕竟博英侯有一个名声传遍大江南北的英雄父亲,先帝年轻时候博英侯那可是先帝的得力手下、天子宠臣,备受关照和信任,风头可真是一时无二。
可惜当年的博英侯去世太早,儿子还没有成长出来,先帝念旧情依然按照侯爵分封下去,但之后却没有重用过新任博英侯,而现在的博英侯世子那更是比之父亲更加平庸的存在。
现任博英侯世子原是博英侯的庶长子,这代博英侯的后宅妻妾真心不少,但可惜子嗣就只有这个博英侯世子和嫡子,嫡子长到十三岁的时候博英侯准备为其请封世子却没想到在这关头世子坠马而亡,后来查出来是庶长子的庶母算计的嫡子,一时之间博英侯府的家丑成为京城人人说道的谈资,博英侯里子面子都丢个精光,他倒是严惩了算计嫡子的庶母,可儿子毕竟回不来了,庶长子就是他们府上唯一的子嗣。
第245章 体弱多病软饭渣男VS彪悍暴力病娇女(四十六)
这个时候几乎人人都开始心疼那位博英侯嫡母,她不仅失去了自己可以承袭爵位的儿子,还要帮扶着仇人的儿子上位,甚至将来的老了还要看仇人儿子的眼色,真是想想都心塞。
可谁也没想到最大的反转在这个时候突然发生了,那位嫡母的嬷嬷突然站了出来说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真相,原来现在唯一存活的庶长子竟然才是嫡母的亲生孩子。
这就牵扯出一段博英侯年轻时候的爱恨情仇,现任博英侯嫡母是大姐小姐,到了年纪就和博英侯定了亲,当年人人都称赞的佳话,可谁也没想到婚姻大事父母之命,这父母两人却起了分歧。
前任博英侯看中了现在的博英侯夫人,老太太却看中了自己娘家的侄女,两人分歧最终前任博英侯无视妻子自作主张给儿子定亲的事情,大庭广众下为儿子求娶了崔家嫡女。
前任博英侯到底是掌权的,内宅妇人又怎么可能真的改变他的决定,于是崔夫人就进门了,但是谁想到博英侯府的老太太接着却以娘家侄女的名声已毁为由让儿子纳了娘家侄女为良妾,两人进门时间相差不到三个月,一时之间京城人人都赞叹现任博英侯好福气。
当然在墨雍看来就是父母斗法然后儿子也没主意,所以造就了今天的最终得胜者,现任博英侯夫人。
嬷嬷说当时崔夫人生产,那位庶母也生产,对方找了她让她调换两个孩子,为的是让庶母的儿子成为名正言顺的世子,她确实按照庶母的话办了,可却害怕知道真相的庶母残害侯府子嗣,所以直接跟庶母说没有成功,而崔夫人自然是从头到尾都被瞒着。
就这样两位夫人抚养各自身边的孩子到现在,这位庶母眼睁睁看着仇人的儿子即将成为世子,自己儿子将来却要如同丧家之犬一样被赶出来,满心不甘的同时最终决定兵行险着,直接冒着自己身死的风险害死了嫡子。
而现在看着庶母和他的孩子都死了,嬷嬷终于无法抵挡良心的谴责站出来说出了这个真相,并当场给嫡母和庶长子做了滴血验亲,证明两人确确实实是亲生母子。
至此人们才反应过来原来真正的人生大赢家反而是之前还悲痛欲绝的嫡母,纷纷劝告嫡母要好好教导自己的孩子,这份失而复得的母子缘分要好好珍惜啊。
墨雍一开始听说这个故事的时候真的啼笑皆非,其实墨雍更倾向于故事的真相是另外一个,比如逼着嬷嬷换孩子的是老太太,也就是那位庶母的亲姑母,而嬷嬷换孩子却是经过现任博英侯夫人同意的,并且这位夫人还给庶母和老太太一个错误的信息,比如她同样也动手换了孩子,以至于两个孩子换了两回最终各回各位,这才能合理的解释通庶母不知道真相的这个事实。
而这位隐藏大BOSS接着一手主导了假嫡子的死亡为自己的嫡亲儿子让位,并顺便将老对头也解决了,这样想想这位博英侯夫人那真是宅斗中的战斗机。
只是如果真相确实如此,墨雍也有一番感叹,俗话说人算不如天算,就是不知道这位最终赢家是否能够按照所有规划的那样和自己的嫡子相认并相亲相爱,毕竟她为了让情敌陷入错误认知这些年演戏的时候必然情真意切,那位受到嫡母和庶母同样宠爱的庶长子不知道情感上更偏向于哪一方,毕竟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还有那位从一出生就被亲母仇视嫡母算计的真正庶长子什么也没做,就被后宅的两大巨头算计致死,活的仿佛一个笑话一般,不知道这些当事人会不会感到愧疚。
不过也许事情的真相并不是墨雍猜测的那样,确实是阴差阳错以至于发生了这样的事情,算是天道轮回、报应不爽?
墨雍之前见过这位三姐夫,虽然看似受到了最好的教育,可相处一会功夫墨雍就发现这人的耳根子非常软,可以说毫无自己的主见,人也不聪明,这样来算跟那位少年英才的嫡子相比相差甚远,不知道这几位宅斗的女人是否本末倒置,以至于完全忽视了孩子的教育问题?
当然这位世子如果仅仅是这就算了,问题是他还有一个极其难缠的宅斗高手母亲、并且之前还有过一个妻子,对方还给他留下一个一岁的女儿,三姐嫁过去那就是上赶着给人当贤惠儿媳、软弱继母,甚至还要面对对方院里那几十号妾室。
这也是博英侯的传统,子嗣过少所以博英侯就有了给两个儿子增加妾室的习惯,可惜这么多女人依然是只有一个孙女,三姐跟墨雍说的依仗就是她可以给博英侯世子生儿子,她丝毫没有怀疑过那么多女人都无法做到的事情,她凭什么可以。
总之墨雍是打发了三姐这个祸害,并且离开京城这几年可以完全不受三姐的打扰,至于今后的日子,墨雍只希望三姐能够自己珍惜。
墨雍不是第一次来到这样的海边城市,但却是第一次见到古代封建落后又显得非常荒凉的海边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