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外戚攻略-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夫人想到自己女儿的谋算,心中冷笑连连。
    洪萱打量着吴氏母女的一番作态,不觉皱了皱眉——她实在是怕了吴家母女能折腾的劲儿。犹记得她们一家初次进宫之时,吴皇后便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折腾的整个后宫鸡飞狗跳,也搅了她们相聚的兴致。
    今儿好容易孙家回京了,她们吴家又开始蹦跶……
    惦记着吴清姝方才说的“后宫大选”的口风儿,洪萱略微厌烦的咬了咬嘴唇。
    

☆、第三十六章

    正思量间,早有宫中内侍抬着几架轿辇过来请孙老夫人上轿,孙老夫人心念天家之威德,连连谦辞却辇,那内侍见状,不觉躬身笑道:“老夫人年岁已高,太后娘娘惦念着老夫人的身子安康,才叫奴婢携了轿辇来使老夫人乘坐。老夫人若执意不肯,岂不辜负了太后娘娘的一片孝心?”
    顿了顿,那内侍有意无意地说道:“宫中规矩,凡太后皇后的亲眷入宫,为表天家恩德,其长者辈均可乘坐轿辇。方才吴家夫人且是乘坐轿辇入宫了。这会子老夫人不坐,倘或传将出去,恐怕外人非议皇后娘娘。老夫人慈爱仁厚,定不会叫皇后娘娘为难才是。”
    孙家众人并洪萱闻听此言,联想到方才吴家母女姿态骄纵,举止轻狂的模样,不觉会心一笑。孙老夫人难免想到多年未见的女儿,心中唏嘘一阵,因笑道:“既如此,老身便放肆了。”
    言毕,孙老夫人且在孙镜之妻徐氏并孙铮之妻孟氏的搀扶下,坐上轿辇。其后徐氏、孟氏与孙氏皆连坐上另外几乘规制略低的轿辇,孙家众女并洪萱跟在其后,由内侍引着,缓行至寿康宫请安。
    路上,大舅父孙镜家的三表姐孙蔚悄声问道:“才刚同你说话的是谁家的姑娘,好大的脾气?”
    二表姐孙蕙与三表姐孙蔚乃一胞双生,言行十分默契。因听着孙蔚的话,一双如秋水般的眸子也悄悄的看了过来。
    洪萱微微一笑,悄声回道:“那是吴阁老家的女儿,吴皇后的亲妹妹。仗着吴阁老如今在前朝得力,尾巴都快翘天上去了,你别理她就是。”
    闻言,三表姐孙蔚尚未答言,二舅父孙铮家的大表姐孙茹冷笑一声,轻声说道:“原来是他们家,怪道是这般行事。”
    洪萱听着话内有因,不免向孙茹看去。却见孙茹只勾唇一笑,并未答言。
    洪萱见状,也不好多问。便笑向身旁引路的内侍问道:“好久不见玉沉公公了,他如今可好?”
    那内侍见问,忙躬身赔笑道:“有劳姑娘见问。前些日子陛下有旨特开西厂,他老人家如今贵为西厂提督,深受陛下皇恩,为陛下办差,自是极好的。”
    洪萱听这内侍唤玉沉为“老人家”,不免想起玉沉那张精致到过分的少年容貌,配着那气质张扬的言行,怎么也无法同“老”字联想起来,一时间脸色都有些古怪起来。
    一时到了寿康宫,早有宫俾进去禀报,由老嬷嬷引着诸位女眷行至正殿上,孙太后并洪贵妃皆立在正殿中央,瞧见孙老夫人并一干亲眷,动情之处不觉热泪盈眶,不等孙老夫人等人请安,早已扑上去哭喊道:“母亲……”
    洪贵妃也在身后哭着叫了一声:“外祖母。”
    孙老夫人见此情景,更是潸然泪下,搂着孙太后并洪贵妃哭了一会子,心中且惦念着天家规矩,慢慢劝解住了,仍是恭恭敬敬地行了君臣之礼,口内颤颤巍巍地说道:“老身孙氏,见过太后娘娘,见过贵妃娘娘。”
    孙家诸位女眷并洪萱见状,也跟着行礼问安。
    孙太后与洪贵妃满眼垂泪,立刻叫起。又吩咐让座,上茶。彼此之间满心里有许多话,只堵在嗓子眼儿里说不出,只能相对而泣。
    洪萱端坐在下首,一时瞅瞅上座的孙太后与洪贵妃,一时看看下头的孙老夫人并两位姨母和自个儿娘亲,顾盼之间,徐徐劝解。半日,众人方才收敛一些。孙太后开口笑道:“瞧瞧咱们,好容易熬煎的苦尽甘来,一家人得以团聚,不说好好的说一会子话,竟相对着哭,究竟有什么意思。”
    孙老夫人见状,也淌眼抹泪的赔笑道:“老了老了,人却越发娇气了。太后娘娘说的是,今儿是好日子,大家合该高兴才是。”
    一语未落,又笑向洪贵妃道:“我们早在路上便听到了消息,贵妃娘娘能得陛下看重,如今且有幸为陛下绵延子嗣,真真是好福气。”
    这便是向洪贵妃道有孕之喜了。洪芫闻言,心头一甜,不觉伸手抚摸凸起的小腹,亦是笑着回应。因看到殿中端坐的孙家女眷,除长姐儿孙茹外,其余二姐儿孙蕙并三姐儿孙蔚均是云英未嫁的女儿装扮,不觉心中一动,询问起二人的年纪喜好来。
    孙老夫人闻弦歌而知雅意,因笑道:“蕙丫头同她妹妹蔚丫头乃是一母所出的双生女儿,今年都十七了。”
    孙太后因笑道:“可许了人家?”
    孙老夫人不免长叹一声,因说道:“咱们家前几年的情况,娘娘也是知道的。并不曾许给什么人家。”
    洪贵妃闻言,因笑道:“前尘旧事,并没什么要紧。这京中优秀的世家子弟多如过江之鲤,咱们且慢慢挑着,不愁挑不到好的。我如今倒是庆幸,这两位妹妹不曾许给什么人家。”
    顿了顿,又问及孙茹的夫家为人。岂料话音未落,殿上众人眼圈儿一红,二舅母孟氏忍泪说道:“回娘娘的话,我们茹儿没有福气,嫁到夫家不过一年,她丈夫便横死在外。她公公婆婆因此觉得茹儿命格不详,不许她在夫家守节,遂……”
    给退了回来。
    下剩的话孟氏有些说不出口,然则众人已经明白,不觉唏嘘叹息,怜爱起孙茹的命苦。若说这孙茹的夫家缘何会如此行事,这其中倒也有个缘故。
    当年孙家还未败落之时,孙文便将孙茹许给了当时礼部侍郎张兆亭家的孙子。没两年孙文见罪于继宗,孙家阖族流放。张侍郎也因替孙文进言,触怒继宗,被告老还乡。因此事不过是两位大人的一句戏言,两家并未交换更贴,也没有正式婚约,便都未曾放在心上。岂料张侍郎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却最重君子之诺。十四年后,缠绵病榻的张侍郎硬逼着长大成人的孙子远赴东藩迎娶孙茹,此事遭到了张家上下的强烈反对。最终,却在张侍郎“如若不从,便状告儿子忤逆”的威胁下,不得不顺着张老大人的意思将孙茹娶回家中。
    然则张老大人自以为重信守诺,却不过平添了一对怨偶。那张家孙子将孙茹娶回家后,连洞房都不曾圆过,便收拾行李进京赶考。张家原是诗书之家,张侍郎当年亦是进士出身,□□出的孙子自然也是才学不俗,人品风流。因他早了大半年前往京中,除苦学备考之外,亦曾在苦读之余,参加一些文章诗会,闯荡出几分薄名。众人均以为此次春闱,张家孙子定能金榜高中。岂料那张家孙子并没能等到春闱扬名,却在春闱之前与同窗结伴至城外相国寺烧香祈福时,遇上匪患袭击寺庙,抵挡之时被匪患一刀砍死了。
    消息传至张家祖籍,张父张母哭天抹泪之余,立刻吩咐小儿子上京为他大哥收拾装裹。
    张老大人本就已年老体衰,缠绵病榻,噩耗传来之后,一时经受不住打击便也撒手而去。那张家因而将所有的惨事归咎在孙茹的头上,不等办完老爷子和儿子的丧事,便遣人将孙茹送至东藩父母跟前儿,从此两家恩断义绝。
    这一番话却是洪萱在孙家也不曾听过的。此时闻言,不觉看向枯如槁木一般的孙茹,面上浮现同情之色。孙氏与宫中两位贵人也忍不住埋怨张家行事太过狠绝,不留余地。
    然则孙茹本人却很是不赞同诸人的想法,淡然说道:“是我命该如此,并不怨恨张家如何。我反倒是感谢张家——当初若不是他们派人送我回到父母跟前儿,只是将我撵了出去,我竟不知该如何是好。老太爷与夫君因我而死,公公婆婆盛怒之下,却还惦记着我的安危,又那般行事,已是仁至义尽。我没什么怨恨的。”
    殿上众人闻听此言,一时间面面相觑,竟不知该如何劝解。
    正说话间,在乾清宫处理完政务的承启帝也带着孙家几位男丁并洪赋洪茅两父子来至寿康宫请安问礼,顺便与孙太后并洪贵妃共用午膳。
    将近半个月的时间没有见过承启帝,洪萱发现年纪不过十七八岁的少年天子竟颇有些有子万事足的幸福满足。闲谈说话间亦时不时的看一眼洪贵妃的肚子,其言行举止立刻叫人看明白承启帝对洪贵妃的在意。孙老夫人等看在眼中,不觉会心一笑。
    已然提升为西厂厂公的玉沉公公在承启帝跟前儿依旧是低眉敛目,十分恭顺。知道承启帝最在意洪贵妃和她肚子里的龙嗣,玉沉便比任何人都留意着妇人安胎养身的方子。前些时日竟还撺掇着承启帝向周太后讨要了身边服侍多年的两位老嬷嬷——
    要知道周太后出身微寒,却能在妃嫔众多的仁宗年间安然生下仁宗的唯一一位子嗣,纵然也有些仁宗年轻,旁人不太在意的因素。可要知道,一位毫无根基的弱质女流,能在这么些家世显赫,背景雄厚的妃嫔之间拔了头筹,安然诞下皇子……这心机手段可断断不容忽视。而周太后身边一直伺候的陈嬷嬷与安嬷嬷,则在太后有孕这一件事上,堪称是劳苦功高。
    这两位嬷嬷资历经久,极通药理,呆在周太后身边几十年,虽然自身没有子嗣,可在外头还有父母兄弟,还有子侄一辈。玉沉便在成立西厂之后,将这两位嬷嬷的子侄调入西厂当差。因而两位嬷嬷在洪贵妃身边十分尽心。短短一段时间的调理,竟叫洪贵妃在饮食上颇有食欲,得了承启帝与洪贵妃一番赞赏之余,把手伸到后宫的举动做得更是炉火纯青。
    因着前日私自盗用了“大字报”的法子为承启帝出气,这会子玉沉见了洪萱这位正主儿,颇有些尴尬的意味。洪萱并没有理会玉沉的一些小羞赧,她正巧有事要同玉沉商议。因而便趁着玉沉亲自去厨房张罗饭食的空档儿,也起身跟了过来。
    至玉沉跟前儿,洪萱只觉得大半个月的工夫不见,玉沉好像又长个子了似的。不过十五六岁的男孩子,本来就是贪长的时候,一天一个模样的,也不甚奇怪。只是洪萱看了看仿若抽条一般的玉沉,又暗暗比了比自己的个头儿,不觉长叹道:“多日不见,玉公公又长个子了。只是玉公公如今贪长,这些日子又事务繁忙,人都有些消瘦了,可得好生补一补才行。”
    玉沉有些好笑的看着才十二岁的洪萱仿若成年人一般的老道举止,莞尔说道:“彼此彼此,萱姑娘也该多补一补。这样才能长得高。”
    其实玉沉蛮喜欢同洪萱说话的,除了因为洪萱乃是洪贵妃的亲妹妹,与她相结交很有好处之外,玉沉也喜欢洪萱性子简单,又能突发奇想,满肚子的好故事。
    玉沉年不过十五,纵然在宫中沉浮多年,手掌大权,到底还是个小孩子。洪萱那满口的奇异故事,就连洪贵妃并孙太后这样历经世事的人都吸引住了,何况玉沉。
    而洪萱此番找玉沉商量的,也与此事有关。认真说起来,倒还是玉沉前些日子在京中狂贴大字报的行为引来的灵感。
    思及此处,洪萱因说道:“玉公公目今掌管西厂,不知道麾下可有印刷厂?”
    其实洪萱这话说的委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