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小族长-第1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生见他不语,接着道:“臣自知见识浅薄,但吾辈读书人,当解救黎民众生于水火之中,臣如今时日无多,但自觉尚有几分见解,跪请陛下接纳。”
    长生说话间,从病床上爬了下来,跪下郑重三拜。他想着,此时死了何尝不是一种解脱,来古代奋斗十几年,依旧是上位者砧板上的鱼肉,这样的日子,不过也罢。
    方淮望着眼前这人,倒没有怀疑长生是在作秀,毕竟长生无论在地方任职,还是在京中任职,一直以来都是践行着自己的理念:百姓为重。
    长生这么多年日子过得不清贫,一靠自己早年卖花挣了点家底,二来秦昕然经营有方。
    方淮也知道,长生从来没拿过百姓一针一线,反而竭尽全力的带动老百姓致富,一直以来都在做实事,待方淮拿到了长生的那本手札,翻看之后,心中实实在在的后悔了,他给长生下毒,一来有试探之意,二来便是为了泄愤,三来便是逼迫了。
    这味毒也实实在在无药可解,方淮见长生命悬一线时还记挂着百姓,心里倒有些后悔自己的冲动了。
    方淮最终将长生送回了罗家,陪着长生一起的,还有一个太医。
    长生好端端的人出门,如今这般回来了,罗家人顿时上下哭倒一片,大陈氏更是当场晕了过去,还好太医在及时将人给救了回来。
    长生中毒之事,也确实瞒不过去,方淮对外只道,长生误食了皇帝的食物中毒,属救驾之功,这样说到底是将事情遮掩了过去。
    长生一日病弱一日,太医也无计可施,只能想方设法开一些药缓解长生的痛苦。
    长生了解罗家人,老的老,小的小,基本上指望不上,罗念的性子守成有余进去不足,且如今他人在外地,这几日怕也赶不回来。
    长生尽量将后事细细交代给秦昕然,秦昕然虽然伤心,但还是强打着精神料理家事,哪怕得知长生要将爵位传给罗念,秦昕然也没有丝毫怨言,长生喜欢和聪明人打交道,秦昕然无疑是一个可以让他放心将后背交托的贤内助。
    十日后,长生的呼吸微弱的近乎没有,躺在床上连眼睛也睁不开。太医确诊长生无药可解,罗家人连白幡都准备好了,长生却始终没有断了呼吸。
    太医又观察了三日,这才进宫复命。
    “你说安国公呼吸微弱,但并未断绝?”方淮问道。
    太医赶忙称是。方淮还想再说什么,但看了一眼手中的手札,其中字字句句,全都是为百姓考量。
    方淮最终道:“罢了,你这段日子就住在安国公府,随时准备救治安国公。”方淮照着长生的疏策,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有的遭到朝臣反对,有的得到认可,因着执行力度不同,最终结果也有好有怀。
    只是长生自己一口气吊着命,他的主张却引起纷争不断。
    五年后,方淮驾崩,太子方争胜平稳继位。
    而长生,依旧一口气吊着。
    秦昕然坐在长生的床边,手里拿着一碗清粥,舀了一勺轻轻的吹了吹,掰开长生的嘴喂了下去。
    “祖母十天前夜里去了,白发人送黑发人,她走得不安稳,她始终担心着你。太子都继位了,你到底什么时候醒来?”秦昕然说着声音有些哽咽。
    “你当年在宫里到底经历了什么?”秦昕然并不觉得长生是误食了方淮的食物,宫里试菜太监那么多,且上下尊卑森严,怎么会容忍长生去吃方淮的食物,且宫中并未传出太多细节了,这般遮遮掩掩,事情显然没那么简单。
    且长生最后在家中,清醒的那些日子里,对于方淮讳莫如深的模样,显然这事情跟方淮脱不了干系。
    “先帝都去了,咱们的孩子都进学了,你睁开眼睛看一眼呀。”秦昕然的眼泪倏忽落了下来。
    眼泪打在长生的手背上,他的手指突然动了动。
    长生觉得自己像是做了一场长久的梦,梦里全是光怪陆离,他眼睛睁开一条缝,像是被光茫刺到了,立马又闭了起来。
    片刻后,他方才睁开眼睛,逆光里隐约见到妻子脸上的眼泪。
    “别哭。”长生抬起手来,想要抚摸一下妻子的脸庞。

第147章 番外

    新政权的建立,同样伴随着流血牺牲,方争胜哪怕早就被立为太子,但同样还是经过了一番波折方才成功登基。
    而他登基不久,沉睡五年的安国公便清醒了过来,这无疑是个好兆头。
    方淮临终之时,倒是善良了一回,他自己求长生不老之事,虽然满朝皆知,但并未将长生的事情告诉方争胜,因而在方争胜的想法里,长生是一个纯臣。
    一个并未参与储君之争,并且颇有才干的纯臣。
    长生醒来不久,方争胜便亲自上门探望,一国之君的举动,将原本沉寂许久的安国公府,再度推入了京城人的视线之中。
    只是大陈氏过世不久,长生还要守孝三年,方争胜本欲夺情起复长生,但却被长生以祖母大恩之理由婉拒。
    待长生守孝期满,长生便重回工部尚书之位。
    长生缺席的八年里,整个国家发生了不少变化,甚至连商税都推行成功了,这种从根底上的变革,是从前的建业帝想做却不敢做的,方淮却不一样,他以武力登基,手腕铁血,又因着长生中毒刺激之下,有心做些弥补。
    因而长生奉上的那份手札,方淮采纳了其中不少意见。
    而方争胜也继承了方淮的想法,方争胜受魏岚教导,哪怕魏岚因着守诺之故,做下不少错事,方争胜依旧对魏岚推崇备至。
    魏岚到底没有在明面上参与谋反,而是私底下作为情报人持续不断的向反贼提供情报,魏岚教导方争胜也一直尽职尽责,反贼要求他向方争胜投毒,却被他拒绝了。
    因着长生的求情,方淮饶恕了魏家人,不过罚没家产贬为庶人,又三代不许科举,旁人只知道魏家事涉谋反,但因着另外几户参与谋反的大多抄家灭族,魏家却网开一面,一时倒也摸不清楚魏家人到底涉事多深。
    长生虽然昏迷了五年,但罗家人一直照应着魏家人,只是到底家产没了,魏家的日子过得十分清贫,方争胜有意欺负魏岚的长子魏思谦,但遭到朝臣的反对,理由是此乃先帝旨意,为尊崇先人不应更改,方争胜见此,便也不再坚持。
    待长生再度入朝为官,工部毕竟是他的大本营,虽阔别这衙门许久,老面孔也没有几张了,但因着他凭借一己之力硬生生在六部之中抬高了工部地位之事,一直在工部里流传。
    在长生不知道的情况下,他其实也活成了一个传奇,长生入职不久便,工部便在他的主导下开发出一项新事物炸药。
    长生在烟花的基础上,依据自己的现代知识,最终还是研发出了这项热武器,当方争胜看到普普通通的烟花,改进之后能发挥这样巨大的威力,说不震惊那是假的,与震惊随之而来的,是想要称霸世界的野心。
    方淮作为开国之主,他的功绩已经足够载入史册了,而方争胜绝对不满足仅仅做一个守城之君,他也想成就自己的霸业。
    长生并没有止步于炸药,而是继续研究枪支,他明白热武器对于战争的改变,长生爱好和平,但他并不因为热爱和平就停止对于热武器的追求,他并不是一个因噎废食之人,武器并不是世界混乱的根源,人心才是。
    参加完新武器的表演仪式之后,方争胜大喜过望,想要嘉奖长生,长生如今已是世袭罔替的超品国公,甚至得了“文正”的谥号,方争胜一时也不知该嘉奖长生什么了。
    免死金牌?异姓封王?长生主动提出请求,倒是给方争胜解了围。
    长生的请求很简单,他希望起复魏思谦,赦免“三代不许科举”这条罪,这个请求虽然很让方争胜为难,但他并不反感,一个掌握着强大武器,但依旧心思坦荡,顾念旧情之人,确实令人放心。
    方争胜从未怀疑过长生的敛财能力,从前陵南府之事已经证明了长生是个致富小能手,如今热武器的发明,显得长生格外可怕。
    长生中毒五年,虽然方淮掩饰得很好,但方争胜还是查到了蛛丝马迹,他明白长生中毒跟方淮脱不了干系,但因牵涉深的人都被方淮处理干净了,方争胜也查不清楚方淮下毒的原因。
    哪怕长生立下如此大功,起复魏思谦之事,依旧遭到了朝臣的强烈反对,长生丝毫不惧,再度舌战群臣,中心论点便是“律法没有言明不可起复获罪庶民”,以及“人数无过,圣人都有过错,何况先帝”。
    长生的论点几乎可以称得上是大逆不道,朝臣们是真的震惊了,反驳之余不忘观察方争胜的神色,只觉得长生是个傻大胆,什么话都敢往外吐。
    人孰无过,这话确实正确,但却不是上位者愿意听的,方争胜面色倒是如常。
    朝臣们争不过长生,最终魏家之事顺了长生的心意。
    方争胜没有怀疑长生对魏家的情意,他通过这件事却进一步了解长生,相比较他这个皇帝,长生显然更重视律法,若有一天他这个皇帝跟律法冲突,只怕长生会站在律法那一边。
    这样的人心思固执,但重情重义,有弱点可以控制。
    魏思谦重新起复,在京郊附近县城当一个小县令,虽然职位低微,但到底恢复了官身,且魏家“三代不许科考”的旨意也算是废掉了。
    这件事闹得沸沸扬扬,朝臣们虽然强烈反对,但内心里倒羡慕魏岚收了长生这么个弟子,起复之后出了成绩第一时间便为老师的家人奔走,哪怕师徒早已决裂依旧不改初心,不管长生旁的事如何,单从这件事上,已经足以证明这是个重情重义之人。
    通过长生几年前的手札,经过两代帝王的努力,国库丰盈,如今又得了长生的“神兵利器”相助,方争胜有意向周边扩张,希望在有生之年见到万邦来朝的局面。
    长生倒没有阻拦,因为他的爱好和平十分狭隘,相比较惧怕本国面临外来者入侵的局面,入侵他国也就可以接受了。
    近现代百年屈辱史并不仅仅是一段文字而已,自方争胜有意争霸,长生便主动请缨,作为后勤人员参与战争,负责战后安抚工作。不过两年时间,方争胜的军队,便踏平了草原,完成了方淮未完成之事,紧接着打通丝绸之路,往西扩张,若非因为战线太长之故,方争胜能一统这片大陆。
    周边各小国瑟瑟发抖,隔壁的高丽原本奉邺朝为宗主国,方淮登基竟为派使臣前来朝贺,如今方争胜这么大的动静,他们也装不得傻,正好赶上方争胜的万寿节,搭了一波末班车。
    多国使臣朝贺,自愿奉新朝为主,顺便哭一波穷,一般帝王碍于面子都要赏赐一二。
    宗主国虽然也是殖民形式的一种,但无论是前朝还是今朝,都从未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殖民手段,很容易发生贡品价值远低于赏赐的情况。
    而过多的剥削也没有意义,因为到头来苦的还是殖民国的百姓,而赏赐过多肥的也是上层,而非百姓。
    长生的建议,却是直接将周边小国纳入版图,将原住民收编成为本朝的一个少数民族,在小国推行本朝的政策,实行汉化一统。这种建议,毫无疑问遭到了不少人反对,武将们倒是很高兴,毕竟推行这种政策很大程度意味着远征小国,武将有战打自然高兴。
    而文臣却分为两派,一派支持一派反对,反对派是一群迂腐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