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穿之大福晋育儿记-第1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阿灵阿这个人才能平庸,钮祜禄家自从遏必隆死后就在走下坡路了,现在又因为银两的问题和贵妃十爷闹僵了,在和卓看来是很愚蠢的。
    三爷胤祉,欠银十几万两。不是很多,但是三爷喜欢收藏字画孤本,很多钱都花在了这个上面,荣妃早年得宠,但是康熙赏赐的东西也都是不能变卖的。
    所以荣妃可以说是四妃中最穷的了,娘家马佳氏又不显。
    最后这个钱一半是三福晋拿出来的。因为这个,荣妃现在面对儿媳妇都很是和气。
    太子爷那里欠款就更多了,四爷去了几趟都被太子爷打发了,就还了十万两意思一下。后来还是弘昱上门了几次,才将欠款还清。
    不知道为什么,即使是太子和胤禔针锋相对的时候,太子爷也没有针对过弘昱这个侄子。后来知晓了自己舅公对年幼的弘昱做的事,还大大的训斥了一番。
    太子爷虽然在宫里吃穿不愁,但是要一下子拿出这么多现银,也是不容易的。后来还是变卖了宫外元后留下的一些东西,还有两个庄园才凑齐的。
    太后那里就更热闹了,天天有来哭穷的。
    爱新觉罗家是个大家族,宗室里有好些日子也不好过,太后很是头疼。最后太后将自己的私房拿出来一部分,给日子确实不好过的宗室。
    当然,给的都是有蒙古福晋。
    太后是康熙嫡母,寻常康熙的孝敬,康熙后妃的孝敬,子孙的孝敬很多。另外还有孝庄太后的财产也是继承了一部分,寻常很少用到钱,所以很是富裕。
    

康熙52年,户部银案后续2

  又彰显了天家的仁慈。
    康熙爷是同样的,除了魏东亭之外,有的老臣确实经济难过的,寻常政绩也还不错的。康熙爷也用自己的私房钱还了。
    内务府的银子就是康熙的私房,因为几年前内务府大动荡,涮下去一大批人,所以内务府银子很是充裕,还这点银子不成问题。
    比如曹寅欠款是300多万两,康熙就帮忙还了100万两。康熙不是冤大头,这个数字是经过核实的,说是给康熙造行宫,接待圣上的费用。
    但是实际谁知道呢,花了80万两是顶天了,剩下的就要各位自己想了。
    康熙还了100万两,是因为曹寅年幼到现在的君臣情义了。
    乌拉那拉家也欠了38万两,他们作为四爷的岳丈家,见天的到四爷的王府去求见四福晋。
    四福晋倒也爽快,从自己的嫁妆里面,拿出5万两银子,多了没有。
    乌拉那拉家不满足,闹腾,四福晋直接说当年弘晖夭折的那两年,家里也没管过她。
    等到弘晨和小格格出生,才渐渐来往。
    哥嫂也就偃旗息鼓了,乌拉那拉家子侄都不争气,现在最大的靠山就是四福晋,可不能这么得罪了。况且他们只是兄嫂,说话没有父母这么有底气。
    另外太子爷的外家赫舍里氏也是借了二十多万两,求到太子的头上,太子爷自己要还六十万两,没有什么钱。
    最后还是给了两个元后的庄子给他们,并给了3万两银子了事。
    和卓的王府,弘韦媳妇就是元后家的,也拿了5000两银票回娘家。
    反而是纳兰家,家底丰厚,当时借款只是因为从众心理,就10万两的借款罢了。
    完全还的起,不过胤禔受明珠照顾多年,还是拿了一万两银子过去,府上的侧妃纳兰氏也拿了5000两银子回娘家。
    和卓娘家伊尔根觉罗氏,欠款也不多,就5万两,不过和卓还是拿了五千两银子回去,左右算是个心意。
    另外直亲王府的5万两欠银也还清了。
    要说还清可是不容易。
    京城的满族大姓,除了富察家,佟佳氏,还有太子妃的外家瓜尔佳氏,和卓的外家伊尔根觉罗氏,宜妃的外家郭络罗氏,很少有还清的。
    到最后四爷还得了个苛刻,冷酷无情的称号,一时间四爷此人在宗室百官中很不讨喜。
    反而是太后和康熙,赚了一把子仁厚宽和的名声。
    这两个简直是坑儿子,坑孙子。
    至于弘昱和弘方两个辅助要债人员,既没有得到四爷这种酷吏的名声,又没有得到康熙和太后宽和仁厚的名声。
    毕竟他们就是辅助,完成好了四爷交待的任务,就行了。
    说到四爷府里,这一年多可以说是鸡飞狗跳。
    要说四福晋娘家借款这么多,还可以说是家族家大业大,开销排场都大。虽然有很多水份,不过看着弘晖的份上,另外四福晋又生育了一对嫡子女的份上。
    四爷拿出了5万两的银子帮岳家还债。
    任谁说破大天来,四爷对岳家已经是仁至义尽了。
    不过李侧妃在四爷后院这一年多日子很不好过。他们家就一个小小的知府,小家族而已,居然敢借款将近10万两白银。
    四爷当场看到这个欠款,都气的摔了杯子。
    这一个小家族怎么敢!!!
    

康熙52年,户部银案后续3

  还不是仗着王府的势力,仗着当初李氏给他生育三子一女,才胆大包天。
    原本四爷再怎么生气,也是会帮忙的。
    不过看到欠款的日期,气笑了。
    前期欠款5万两银子,后来在弘晖死后那一年,居然陆续在户部打了3万两银子的欠条,各种名目。
    这是什么意思,庆祝爷死了嫡子是吗?
    弘晖出事的时候,四爷已经不在户部了,所以不清楚。底下人也没说,以为四爷后院的事情都是知道的,这就造成了现在这个状况。
    弘时才能平庸,又自幼在李氏身边长大,眼皮子浅,丝毫没有大局观,不大气。
    四爷是不会让他当世子的,这个是一早就决定的,只是没有宣之于口罢了。
    弘时是李氏的幼子,弘盼小小年纪就夭折,弘昀倒是个心思灵透的,不过身体不好,四爷对他也没有太大要求,平安健壮即可。
    不过弘昀在康熙49年的时候还是夭折了,年仅11岁。
    弘时出生的时候,弘盼已经夭折了,弘昀身体不好,所以李氏对这个小儿子期望非常高,百般溺爱。
    四爷虽然宠爱李氏,但是对于孩子们,更多的是将心思放在弘晖身上,将弘晖当成了继承人。
    又因为弘盼夭折,弘昀身体不好,对弘时多有宽容,养成了弘时现在这幅性子。
    愚蠢又自大,尝尝以王府长子自居,以为世子就是囊中之物,对弟弟们并不友爱。
    这些四爷都看在眼里,想要掰正,但是性格一旦形成,而且受到李氏常年的影响,随着四福晋生下嫡子,后院女人接二连三的生下孩子,四爷对于弘时也就放弃了。
    所以看到李家的欠条才会这么光火,形势如此嚣张,在不知道的时候不知道仗着王府在外面如何狐假虎威。
    况且,居然胆敢以借款3万两,庆祝弘晖死亡。
    看看,都是什么条目,孙子娶妻?
    自此,李家上了四爷的黑名单,浓墨重彩的。
    被狠狠的记了一笔。
    关于弘晖的死,四爷确实查到了和李氏有关系,不过因为当时他所有的子嗣都是李氏所出,就轻轻的揭过了。
    不过现在就没那么容易了。
    秋后算账了。
    一来李氏年老色衰,不再得宠。
    府里最得宠的是侧妃年氏。
    和年氏一比,李氏无论是家世姿色,性格都被比下去。
    此番户部欠银,年家又最省心,年羹尧又是自己一手扶起来的。
    四爷的天平自然偏向了年氏。
    此番福晋的做法也很敞亮,直接拿了五万两银子给娘家,并没有像爷哀求什么。借着夫妻情分,或者弘晖的情分,也得到了四爷的怜惜。
    如此一比较,李氏就显得面目可憎了。
    李氏和弘时几番求情,四爷都避而不见。李氏足足在府里坐了一年多的冷板凳,私下里说四爷冷血,四爷也不理会。
    最后被逼的没办法,李氏变卖了自己的私房,也只堪堪凑了2万两银子给娘家。
    李氏当年是格格进府,没嫁妆。升为侧福晋之后,娘家送了嫁妆,不过不多。但是得宠,四爷送了两个铺子,一个庄子给她。
    

康熙52年,户部银案后续4

  现在可以说是一穷二白了。
    又不能不管娘家。
    所以也是顾不上争宠这件事情了,焦头烂额的。
    李氏原本攒了一些私房给女儿做嫁妆的,这会全部填给了娘家。
    李氏的独女,也可以说是四爷的独女。准确的说是在四福晋产女之前是四爷的独女,唯一活下来的女儿。
    四爷对她非常喜爱,不但请封了郡主,又亲自选了夫婿,嫁到了京城。也就是四福晋的娘家。
    这样,四爷的嫡女,也就是四福晋所生的小格格,基本就注定是嫁到蒙古和亲的命了。
    所以,自从怀恪被封为郡主,嫁到乌拉那拉家之后。四爷就更宠爱小女儿了,觉得对不起小女儿。
    现在四福晋所生的小格格,就是王府中最得宠的崽儿。
    她的嫡亲哥哥四阿哥弘晨,以及后院康熙50年钮祜禄哥哥所生的5阿哥,和康熙51年耿格格所生的6阿哥都被排在她的后面。
    说起来,怀恪郡主是四爷后院第一个存活的孩子,但是还曾经养育在四福晋膝下过。
    所以四福晋对这个女儿还是有一些母女亲情的。
    不过随着李氏算计弘晖夭折,这一丝不牢靠的母女亲情就断了,不过表面还是维持的不错的。
    随着怀恪被封为郡主,嫁在京城。
    虽然是郡主嫁到四福晋的娘家,不过四福晋心里还是及其不舒服的。
    在四福晋看来,不过是个小妇养的,嫁的日此好,又得了嫡女才有的郡主称号,自己没有女儿还好,一旦有了女儿,去蒙古和亲的岂不成了自己女儿,心里能舒服吗?
    不知道四爷是否也因为长女嫁在京城,生活安逸舒适,才会更宠爱幼女。
    四福晋虽然看起来表面没有什么,依旧还是和之前一样,不过四福晋心里对于这个早年养育在膝下的庶女已经有了怨恨。
    只是没有发作罢了。
    怀恪郡主就成了第一个留在京城的皇孙女。
    胤禔的二格格芳婉是满汉联姻的,也仅仅是在京城大婚罢了,并不是说留在京城。
    婚后就出发回了夫家。
    这一年多的时间,京城的大戏是一处接着一出,各家宅院里头天天鸡飞狗跳的。
    和卓趁机买了好些田地和铺子。
    寻常这些田地和铺子都是被握在手里,很难买到的,现下总有卖田卖房的。
    康熙52年,京城就这么鸡飞狗跳的过了。
    “额娘,快到了。”
    弘昱媳妇开心的像个小孩子一样叽叽喳喳的。
    和卓也正好将一颗洗髓果的灵力全部吸收完,掀开看了一下,确实,估计再1天左右就能到木兰围场了。
    所以说,在俗世也不是没好处的。像现在,就锻炼的随时随地都能修炼,当然。修士长时间在俗世,因为环境中缺少灵气,会沾染杂质,长时间会导致经脉堵塞。
    所以,和卓其实很早的时候,就给自己加了个阵法。只是简单的防御和隔绝的作用。
    和卓的身体其实是和空气隔离开的。
    简单来说,就是全身上下都套了一个透明的罩子。
    不仅完美贴合身体,而且防御力及强,隐匿性好。
    

驿站1

  修士不达到元婴根本看不出来。
    这个阵盘是和卓偶然的一次机会拿到的,准确的说是差点被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