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穿之大福晋育儿记-第1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知道皇太极和顺治都是情种,所以康熙对这个很是忌讳。
    不过也知道儿子的脾气,所以想要曲线,哪里知道一向听话的儿媳妇也会和她呛声。
    不过后来她也回过味来了,胤禔向她坦白了皇阿玛已经知道这件事情了。既然儿子在康熙面前没有失宠,那就大惩小街一番吧。
    另外胤禔还卖了个惨,将自己戴绿帽子的事情告诉了惠妃,惠妃的心思瞬间被转移了。
    不过拉不下脸来,想着让儿媳妇吃吃苦也是好的,否则尾巴都翘上天了,不好管束,然后就有这5天的惩罚。
    到最后一天,和卓整个人脸色惨白,摇摇欲坠(装的),把惠妃给吓到了,赶紧让和卓休息,用自己老毛病犯了做借口请了太医。
    和卓的这一波操作,也算是给了惠妃台阶下了。
    惠妃心道:否则再继续下去,恐怕会和老大一家离心了,她可只有这一个儿子,孙子又个个宝贝。
    惠妃下了台阶,和卓也不是不懂事儿的,让儿子们日日去看惠妃,各种甜言蜜语,糖衣炮弹的。
    惠妃能怎么办,就算看在这么多活蹦乱跳,能文能武的孙子的份上,只能将这件事情过去了呗。
    在惠妃印象中,自己这个儿媳妇是个立不起来的。
    毕竟在阿哥所的时候,孩子们有了什么事情,都是惠妃去镇场子的。
    所以惠妃对这个印象根深蒂固,现在猛地一向子强势起来了,惠妃很不习惯,虽然惠妃知道儿媳妇能管理好后院,也是有本事的,奈何印象太深刻,而且和卓在惠妃身边的时候从不忤逆,很是顺从。
    不过和卓也没和惠妃犟太久,摇摇欲坠的和卓对着惠妃好一番哭诉,说自己不该和额娘顶嘴,不该和额娘犟着,只是爷的事情,自己也没办法,只是顺从。又适当的表示了自己对胤禔这个丈夫深刻的爱慕和敬仰之意。
    

被立规矩了4

  充分满足了惠妃对儿子的骄傲之心,不要让她觉得自己儿子是被媳妇拿捏住了。
    之后康熙北巡去塞外,和卓也很懂球的没跟着自己男人去,说是要陪额娘,然后将最小的儿子小八送到惠妃那里,小住储秀宫。
    有了孙子在身边,惠妃很是开心,这个事情就翻篇了。
    惠妃是住在后宫的,皇子满了6岁都要到阿哥所,更何况皇孙了,小六当时刚满月就被抱给惠妃抚养了,给惠妃带来儿孙绕膝的乐趣。
    不过孩子总是要长大的,满了6岁就不能住惠妃那里了,没有康熙的圣旨也不能住阿哥所,只能回到自己阿玛额娘的身边,惠妃一度很不习惯。
    储秀宫虽然有不少的小嫔妃,但是奈何都没孩子,生了八爷之后,这些小嫔妃连个蛋都没下,惠妃早就对她们没指望了。
    小六走后,总算是有个小嫔妃生了个格格,惠妃也挺开心的,奈何是个没福气的,几个月的功夫就没了。
    深宫寂寞啊。
    所以和卓每次出门,将孩子放在储秀宫的做法很得惠妃之心。除了派遣了惠妃的寂寞之外,也让她享受到了寻常老太太的儿孙绕膝之乐。
    不过和卓的孩子都大了,小八今年也满6岁了,算是打个擦边球了,估计这是最后一次了,之后都不能进来住了。
    和卓也理解惠妃希望儿孙绕膝的心情,让小八在宫里多住了一些时日,一直到康熙回来才回到直郡王府。
    康熙这次北巡,皇阿哥们,有嫡福晋的都带上了嫡福晋,太子爷也带上了太子妃,和卓因为惠妃的原因没去,胤禔带的是纳兰侧福晋,这也是惠妃满意的一点。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惠妃生了皇长子的缘故,康熙从不带她出门,四妃中只有惠妃有这个待遇。
    不过康熙出门若是寄信回宫,必定会有惠妃的一份。
    宜妃是跟着出门最多的,康熙六次下江南,她去了3次。
    荣妃因为生了康熙长女的原因,北巡也去过好几次了,去看看自己的公主。德妃,原本因为陷害承祜阿哥,另外娘家贪污以及私藏贵妃,皇贵妃品级的饰物,另外还有陷害宫中嫔妃,残害皇嗣的事情失宠了。
    不过德妃子女多啊,五公主温宪公主,嫁到佟家两三年就死了,还是死在陪太后去避暑的路上。
    这一波康熙和德妃两人一同经历的丧女之痛,起复了,德妃在后宫也是打不死的小强了,不过康熙待她还是大不如前了。
    今年南巡就带上了德妃,和嫔瓜尔佳氏,以及一些答应常在什么的。
    温僖贵妃因为是进宫代替姐姐孝昭仁皇后,巩固钮祜禄氏和皇家的联姻的,所以康熙对她一直不感冒,但是温僖贵妃却是去北巡最多的妃子,南巡也去了1次。
    不管是不是因为政治原因,总是人家可以出去走走。
    高位妃子中也不是每个都能被康熙带出去的,像佟皇后的妹妹佟贵妃,元后的妹妹平妃就都没有出去过。
    不过康熙出门大部分时候都会带着惠妃的儿子胤禔,所以惠妃也就不计较这些了。
    

废太子1

  五月初的时候,康熙去巡幸塞外了。
    康熙四十七年五月,康熙帝巡幸塞外,命太子、长子、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子随驾。
    先是第一场风暴。
    皇十八子胤祄患了急性病,康熙十分焦虑,太子却无动于衷。
    康熙一方面疼爱年幼的老来子,一方面又回想起十多年来一直耿耿于怀的一件事:康熙二十九年七月,乌兰布通之战前夕,康熙出塞途中生病,令皇太子与皇三子驰驿前迎。胤礽到行宫看到父皇病容,丝毫没有忧愁的样子,康熙认为这个儿子绝无忠爱君父之念,让他先回北京。
    当时只有16岁的胤礽可能根本没有意识到父皇的不满,但是康熙认为这说明皇太子不孝,不堪重用。
    皇十八子是急性病,很快,就没了小命。
    这显然刺激到了康熙,幼子自然是得疼爱的,太子爷面色十分平静,没有什么焦虑之情。
    其实这是正常的,在太子看来,一个卑贱的汉女所生庶子,怎么能让高贵的太子爷动容呢。
    康熙大怒,狠狠的训斥了太子爷,其实不单单是太子爷这样,其余的皇阿哥,除了十八同母的十五,十六阿哥,都只是表面担忧。
    包括胤禔这个皇长子也是的,但是这不一样,太子爷在康熙心目中,其实是不同的。父子俩可以说是在冰冷的皇宫里相互取暖过很长时间,所以康熙对他的要求也很高,所以这一下子就爆发了。
    第一次,康熙当着众大臣和皇阿哥们,痛斥了太子没有兄长的样子,毫无怜爱之心。
    可以说康熙这一波操作不仅惊到了大臣们,也惊到了皇阿哥们。
    但是皇太子不仅不接受批评,而且还忿然发怒,蛮横地与父皇顶嘴。
    皇阿哥们面面相觑:这还是皇阿玛吗?皇阿玛不是最爱太子的吗?
    不过一众皇阿哥也不好过,除了和十八一母同胞的十五,十六,其余阿哥们也被罚跪了。包括胤禔这个已经当了爷爷的皇长子。
    康熙只是被太子爷无动于衷的表现吸引了,其他皇阿哥,不是不清楚他们的心思,都是表面关切,实际上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不过期待不同,对待的方式就不同,康熙对于皇阿哥这些做法只是失望,没有伤心。
    随后,有个愣头青参了太子爷一本,比如说他暴戾不仁,恣行捶挞诸王、贝勒、大臣,以至兵丁“鲜不遭其荼毒“,还有截留蒙古贡品,放纵奶妈的丈夫、内务府总管大臣凌普敲诈勒索属下等。种种不仁的表现,都令康熙帝非常不满。这些报告,有些是不实之辞,但是康熙帝深信不疑。最重要的是,他不仅为太子的暴行所气恼,而且不满太子的越位处事。他认为皇太子的行为是:“欲分朕威柄,以恣其行事也。“
    这个愣头青就是十四爷,德妃当年失势,十四爷就从康熙最喜欢的小儿子这个位子上面跌落了下来,但是牵扯不大,因为长得可爱,加上小小年纪,武力值在皇阿哥中是佼佼者。
    所以,并没有失宠。
    

废太子2

  但是这跳出来参太子,就让人惊悚了。不过德妃当年树敌颇多,自己长子四爷的嫡长子弘晖死亡也参与了,说不好到底是谁在背后。说不好是几番人马联手,将十四爷推出来做这个马前卒。
    其实这参倒太子的事情,不能自己做,明眼人看得出来,即使一时之间,得了势,也是镜花水月,康熙和太子多年的父子情分假不了。
    过了这茬,这个人也落不着好。但是十四爷现在看不清啊,认为这是个大功劳啊。也对,德妃现在没了娘家,又失势多年,十四爷本身年纪还小,做事情没有那么成熟,一冲动,就变成现在这样了。
    返京途中,康熙发现太子夜晚靠近他的帐篷,从缝隙向里面窥视,便立即怀疑太子可能要“弑逆“。这件事也刺激他下决心立即废掉皇太子。
    就这样,康熙还没有回到京城,这废太子的诏书就传到了京城,一时间,京城风声鹤唳。
    和卓没有和胤禔一同去塞外,听到这个消息,召集了府里众人,告诫他们管好各自的奴才,这段时间安分守己,不要出门。
    其实和卓不说他们也没这个胆子这段时间惹事儿,但是难保有两个脑子不清楚的。所以和卓很是告诫了一番,要是触犯,直接用铁血手段。
    至于孩子们那里,也很是告知了一番。
    康熙47年,京城注定是腥风血雨的,太子爷落马后,内务府主管凌普也被问罪,另外还有一些太子党们,纷纷落马。
    京城重新洗牌,不过这和直郡王府上关系不大,胤禔早就金盆洗手了,现在就是一吃瓜群众。
    但是当个吃瓜群众也不容易啊,其实没什么,就是康熙回京城没几天就病倒了。这一下子就忙乱了起来,后妃和儿子们都是要侍疾的。
    和卓作为儿媳,不方便侍疾,侍疾自有宫里的娘娘们,不过作为大福晋也要经常进宫,以示关切孝顺之意。
    不过康熙可能真的受伤心,后妃谁都不见,儿子们也是很难见到他。
    胤禔在康熙生病期间,日日去御前,不去不行啊,康熙见不见是一回事,你去不去就是另一回事儿了。
    你不去,就是不关心君父,不孝顺,往大了说,就是目无君父,不忠不孝。大帽子一扣,就问你怕不怕。
    最后,还是几个平常透明的儿子见了康熙几次。分别是五爷,七爷,十二爷,这几个和大位无缘的皇子。
    胤禔作为长子,也见了两次面。其实大家都知道康熙是心病,郁结于心嘛,不过皇子们心里还是有点酸酸啊,皇阿玛这场病,就是因为太子啊。
    可见太子在他心中,多重。
    这个时候,惠妃这种油条子也不会去落井下石。过了这个坎,当初告发太子的,落井下石拉帮结派的,特意和皇帝亲近的,都落不着好。
    什么都不做,管束好自己人,也不要往皇帝面前凑,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康熙终究是个心怀天下的明君,肚子舔舐了伤痛,又恢复过来了。
    不过继太子下台后,原来颇为受宠的十三爷也凉凉了,被康熙囚禁在养蜂夹道。
    

废太子3

  小道消息称,当时北巡返京途中,账外窥伺的不是太子爷,是十三爷。虽然没有证据证明,不过康熙的做法也是侧面应证了十三爷定是做了什么激怒了康熙,即使不是他亲自做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