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子妃的繁花田园-第1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起来还得有些日子呢。咱们未必不能运作一番,把他调回来。”
  季老夫人本想让大女儿回去,听闻此言,却沉吟下来,形势逼人,饶是这是自个养大的闺女,她想保孙子安平一生,这时便不能继续冷着脸。
  见母亲缓下脸色,张夫人脸上的笑意添了几分轻松,刚想再说两句讨巧的话,一个身着体面的老嬷嬷就脚步匆匆地走了进来。
  “大姑娘也在呢”,老妇人行礼,并未像以前那样未说话就露出笑来。
  “春喜,这般行色匆匆,可是那孽子又跟他媳妇闹了?”季老夫人忙坐直身体问道。
  “不是老爷,是咱们小少爷”,春喜苦涩道,“老夫人可知,刚才老奴出去买菜见到了什么?”顿了顿,她紧跟说道:“您知道菜市那边有一家的孩子也是在东北当兵,老奴就亲眼看见有兵来送东西。这是打仗前的俗例啊,当兵的都能让人往家捎东西。”
  春喜是当年陪嫁季老夫人来到季府的两丫鬟之一,一直没有出嫁,季玄泰是她和老夫人照看大的,甚至她费的心思比老夫人更多,其实早把小少爷当成孙子了,这时想到东北有可能开仗,她连走路都老腿发软。
  战场上刀枪不长眼,九死一生,被他们娇宠长大的小少爷可如何抵挡?
  话未说完,春喜的眼眶就红了。
  季老夫人听罢,却是心里狠狠一咯噔,问道:“你说人家的孩子往家里捎东西了?”
  春喜点点头,随即点头的动作也顿住了,都是在东北当的兵,又都是湖州府的,可那负责捎东西的兵,从那户人家出来,就走了啊。
  便是说,小少爷在打仗前、生死未卜前,也没想过给家里人捎些东西来!
  “那孩子,是真的怨了我这个老祖母了”,季老夫人说道,眼泪随即不受控制地流下来。
  那时候,她真不该糊涂,在孙子明说了不同意的情况下,还坚持给他和周依依定亲,是她把孙子逼走的。
  想着,季老夫人狠狠杵了下拐杖,起身吩咐道:“让人去租船,现在就去泸州,与周家退亲。”
  以往还盼着孙子在外面撒完了气就回来了,虽然周依依以前下过他的面子,但毕竟是孙子唯一表示过想娶的女孩儿,周家又是书香世家,娶了周家姑娘,对孙子助益良多。
  可是直到现在,季老夫人才清楚地认识到,只要与周家的这门亲事还在,孙子就不会回来的。
  那边春喜听了吩咐,老胳膊腿儿还是很麻利地就出去叫人安排了。
  张夫人都没来得及拉住,她只好转过头来劝母亲打消这个念头,“娘,您这是做什么,都已定亲一年多,人家女方又没什么错,您退亲,不是给我夫君树敌吗?”
  季老夫人看着女儿冷笑一声,“没什么错,我孙子都被她克得上了战场,是死是活还两说,这时候不退亲,你让我等到什么时候退?怕给你丈夫树敌,往后这个娘家你也不用来了。”
  紧跟着便喊守在门口的两个年轻丫鬟,“雀儿莺儿,请张夫人出去,我们这个贫家,撑不起她的贵脚。”
  “娘,您这是在做什么啊”,张夫人又气又委屈,眼眶便红了,“事情会成这样,女儿也不想啊。可是您不能这么不讲理,当初咱们同意与周家结亲,不仅看人家姑娘好,还想让他们家在以后拉拔玄泰一把的。您说什么克不克的,岂不是坐实了周姑娘命硬的名声,其他的都不论,单说一件事毁了一个姑娘的一生,您日后想起来,心里过意得去?”
  季老夫人没听多少,拄着拐杖就出去了,让院子外的小厮去叫老爷来。
  她当然知道,自己刚才的说法有些迁怒,但是这亲却是必须退的,不退,孙子就不可能回来。
  怪只怪当初明知孙子不同意,她还在大女儿的撺掇下和周家把亲事定下,尽管知道这次退亲可能被周家嘲讽挖苦,她也都过去退亲。
  第二天上午,季老夫人下来船没有怎么休整,便带着儿子儿媳以及当初定亲时的媒人来到周家。
  “大姐,季家来人了”,一个八九岁和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女孩牵着手,小雀儿一样欢呼着跑到长姐所居的小院儿,稍大的女孩还喊着说:“他们肯定是来谈亲事的。”
  周依依放下手中的书本,从美人榻上起身,瞪了眼说话之间已经跑到跟前的两个妹妹,“别胡说。”
  要不是担心自己会担上一个克死未婚夫的名声,父亲也不会在御使府的贾少爷意外身亡后的第三个月匆匆给自己又定下一门婚事。
  季玄泰这一年多都好好的,那些曾经隐隐嘲笑她克夫的都没了声音,但是让她嫁给那样一个一窍不通的纨绔,她又怎么能甘心?
  想她从小习琴棋书画,跳舞作诗写文章无一不精,就是为了把那样美好的自己搭给一个纨绔吗!
  每每想到此处,周依依都觉心口梗得厉害,在她心里,最理想的夫婿,就是蒋宜深,然而当初与贾家定亲前,她母亲不止一次地到蒋府做客,暗示结亲意图,却都被蒋家人装作听不明白地忽略过去。
  如今蒋大人已经高升为吏部侍郎,蒋宜深是必要与名门贵女结亲的吧。
  而自己呢,真要嫁给那个只知遛狗斗鸡的纨绔?
  周依依兀自陷入心事中,愁上眉头,她的两个妹妹挤着眼睛对视一眼,伸手挠她痒痒,笑嘻嘻问道:“大姐在想未来的大姐夫吗?”
  “没有”,周依依的语气不太好,挥手让一旁的大丫鬟带这两个庶妹出去玩。
  大丫鬟哄着三小姐四小姐出了门,却没一会儿,脸色不太好地疾步回来,来到正靠在书桌边作画打发心情的周依依身边,附耳低声道:“小姐,季家是来退亲的,说什么季少爷要上战场,恐会耽误小姐前程……老爷夫人都气坏了,前厅正在分辨呢。”
  周依依闻言,沾着绿色颜料的画笔在宣纸上狠狠划下了一道,贝齿咬着下唇沉吟好一会儿,放下笔道:“我去看看。”
  与季家退亲,她心里既彷徨又期待,担心自己年龄过大以后会嫁去比季家还差的,又期待与蒋宜深再一次的缘分。
  她一直关注着蒋宜深,知他去年才从白鹤书院结业,今春参加会试,且从前几天父亲拿回后衙的邸报中,她看到了蒋宜深高中探花的消息。
  高中进士的人,都会在参加过鹿鸣宴后回乡祭祖立碑的。
  只是不知道他有没有与京城闺女定下亲事?
  一时间各种纷乱的思绪在脑海中浮起,到前厅的这一路,周依依想了很多,不敢轻易去赌却又极度的不甘心。
  当跨进前厅那一刻,看到季玄泰的祖母在面红耳赤地和自己母亲掰扯道理,硬说他们退亲是为了不耽误自己,周依依一下子就从心底厌恶起来。
  这么没素养的一家人,她很难想象自己以后该怎么和他们一起生活。
  “便如季家老夫人所愿,退亲吧”,跨进门槛后,周依依站在那里,看着堂上的父母干脆地说。
  ……
  一刻钟后,季老夫人怀里揣着退亲文书,也没用儿子儿媳搀扶,走出了周家,一直到上了停泊在码头的船,她才对跟在左右的儿子道:“到家后你去衙门问问,这时还能不能给东北寄东西,如果可以,把这退婚文书给玄泰寄去。”
  “知道了母亲”,季逢叹了口气,他虽然整天只知风花雪月,却也知道周家这门婚事,着着实实是儿子高攀的,这时便有些可惜,“母亲好不容易为那臭小子定下周家的长女,怎么一夕之间就这么坚持地要退亲?”
  见他还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季老夫人实在气得不行,朝他啐了一口:“你儿子重要还是一个好亲事重要,整日里就知道跟着那一群姨娘混,你但凡关心玄泰一二,便该知道当初与周家定亲,对他来说是多大的屈辱。”


第132章 拜访
  “这都是儿子的不是了”,季逢嬉皮笑脸地哄着老太太,“您别生气,都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那臭小子有骨气,不要这当初看不上他的,以后肯定能找到更好的。”
  季老夫人的脸色没有好看多少,摆摆手让这儿子出去,她就坐在船舱里闭目养神,半晌,才睁开眼对此次也跟了来的老嬷嬷道:“春喜啊,这次,我是不是该狠一次心,让玄泰在战场上拼杀一番?他大姑那样,以后能帮他多少?不趁年轻时让孩子闯一闯,难道要他老了再一事无成地受生活熬煎?”
  春喜默然,她知道老夫人不是在征询她的意见,而是在问她自己。
  四月下旬的风温暖茸茸,将碧绿的水面吹出一道道小波浪,顺着风,两个多时辰,大船就到了湖州府码头。
  下船时,看到有条半大的船上时不时有州府的官吏上下,季老夫人对走在前面的一个小厮道:“去问问,那艘船上是什么大人。”
  若是经过湖州去东北的兵部运送兵器的船只,她得让儿子过去拜见一下,正好也让人把退亲文书给孙子捎过去。
  正想着呢,跑去问话的小厮回来了,“回禀老夫人,那是吏部侍郎蒋大人家的船,据说蒋少爷高中探花,要回乡祭祖刻碑。”
  季老夫人闻言,看向那艘船,低声叹道:“原来是他们家啊,这位蒋少爷,跟咱们玄泰差不多大吧。听说曾经蒋大人科举时,是一甲第五,如今人家的儿子是探花,可真是虎父无犬子啊。”
  “怪不得呢”,季逢没觉得不好意思,笑道,“这湖州官员都忙忙地过来拜见。”
  ……
  送走最后一波上来送贺礼的武官,蒋宜深才露出些疲惫之色来,随手指了一个正在收拾东西的婢女:“告诉舵工,马上开船。”
  “少爷,您不再休息会儿?”送人出去的成善和成业回来了,听到少爷的吩咐,成善说道,“您还没吃午饭呢。”
  成业也说:“小人听说城里的柳溪楼新添了两样不错的菜色。”
  “不必了”,蒋宜深摆摆手,“让船上随便做点东西便好。”
  他本打算今天到仙泉就去看小丫头的,哪知道船到湖州码头,会耽误这许多时间,而那些官员又都是冲着他父亲的面子才过来拜见送贺礼的,他不能随意打发。
  成善成业两人见少爷有些不耐烦,也不敢再多说什么,当下一个留在船舱里和那些婢女一起归置贺礼一个出去让船上带的厨子做午饭。
  从湖州码头到仙泉,顺风顺水,只行了一个多时辰便到,仙泉县蒋家本家的人早就已经得到蒋宜深回乡祭祖的消息,在码头等着了,就连两个宗族耆老也在。
  当蒋宜深挺立的身影出现在甲板上时,码头边或是闲聊或是坐在茶棚子里喝茶的蒋家人都激动地站了起来。
  “宜深,终于回来了”,站立在人群首位的中年男人笑着拍了拍侄子的肩膀,蒋宜深则对这些人拱拳行礼,“大伯,二伯,四叔,五叔,七叔。”
  蒋家是个人口稠密枝叶繁茂的大族,当先前面几个中年男子,都是蒋宜深的亲叔伯,他们或在湖州任小吏或经商,在族中很有几分威信。
  不过蒋家这些年之所以发展得这么好,全靠当初唯一考上进士的蒋家老二蒋廷玉,蒋廷玉虽只有一个儿子,如今才不到二十岁却已高中探花,将来的成就必不在他父亲之下。
  因此,蒋家这些人面对蒋廷玉时,皆是十分客气。
  蒋家老大蒋廷机只让侄子给同样来迎接的两位耆老见了礼,就指着停在码头边儿上的几辆马车道:“路上肯定没吃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